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股浅静脉戴戒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共行此术式32例(共37条患肢)。本文就其诊断、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体会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术式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四氟乙烯戴戒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4例144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术中造影,发现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属2级以上逆流的49条肢体中,有27条(28余下肢)属于股浅静脉扩张造成的瓣膜相对关闭不全,我们对其施行聚四氟乙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水。经平均35.6个月的随访,总有效率为96.4%,疗效满意。这种术式与已往的大隐静脉戴戒术相比,具有两个优点:1.此材料剪裁及操作简单、精确;2.“戒”的包裹作用可靠且持久,不会发生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0年1月~2003年11月应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32例(47条肢体)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2例病人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54岁。病程为5~20年,平均为9年。双下肢12例,左下肢9例,右下肢11例。二  相似文献   

5.
从1980年Kismer提出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新概念,对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之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针对引起大隐静脉曲张之原因进行的各种外科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我院从1988年以来应用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17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近期患肢沉重感,胀痛均消失,术后2~3个月色素沉着,湿疹皮炎逐渐改善消失。2例慢性溃疡均于术后6个月愈合。经随访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  相似文献   

6.
低位代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胡何节,李建生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运用低位代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20条下肢。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0~...  相似文献   

7.
股浅静脉戴戒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激扬  张端明 《普外临床》1993,8(3):144-145
  相似文献   

8.
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2例体会寿铉明,边锡良本院自1991年8月至1994年1月为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共施行股浅静脉戴戒术52例(共58条下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8人,女24人,左侧下肢32条,右侧下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中加用多普勒超声辅助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6月起至2006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为PDVI的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两组:A组(44例)行术中联合多普勒超声的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加曲张静脉剥脱术。B组采用传统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加曲张静脉剥脱术。以瓣膜返流持续时间评价即时效果,以癌胚抗原蛋白(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做随访评价疗效。结果A组病人戴戒前后术中超声检测显示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戴戒后较戴戒前明显缩短(P<0.01)。CEAP分组结果显示A组手术有效率达95.0%(38/40),B组有效率为76.7%(33/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采用术中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辅助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针对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浅静脉戴戒术与单纯性浅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03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股浅静脉戴戒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对照组(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股总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及Valsalva试验下反流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表现为股总静脉管径缩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快、静脉血流反流时间缩短(均P<0.05),但观察组上述3个变量手术前后变化程度(差值)均明显大于照组(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段,但戴戒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性浅静脉剥脱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40例患者(共45条下肢)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环缩材料选用7—0或6—0无损伤缝线。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全组病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复查88.6%(31/35)的患肢瓣膜无返流发生。结论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余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实施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EBV)的PDVI(16例,17条肢体,观察组)和行浅静脉手术的PDVI( 20例,26条肢体,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手术后小腿酸胀沉重感消退和溃疡愈合情况;并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瓣膜反流程度。所有病例随访24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下肢酸胀沉重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静脉功能不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浅静脉曲张全部消失,13条(92.9%)肢体溃疡愈合。术后24个月,大多数患者下肢沉重酸胀感较术后1个月时减轻;但观察组2条肢体、对照组1条肢体沉重酸胀感加重。观察组肢体溃疡复发1例,浅静脉曲张复发1例;对照组浅静脉曲张复发2例。下肢术后酸胀沉重感、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改善及溃疡愈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EBV和单纯线静脉手术都是治疗PDVI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EBV适应证以及术前、术中对股浅静脉瓣膜形态进行详尽评估是EBV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自1980年Kistner提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新概念以来,各种新的治疗方法相继问世。1985年上海张柏根等首先报道“股静脉壁环缝术”治疗本病8例经验。我们于1986年9月开始也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环缝术,初步观察17例(18条肢体)。术后近期疗效良好,尚待观察远期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4例,女性3例。发病部位:右侧下肢10例,左侧6例,双侧1例,共18条肢体。年龄最小20岁,最大81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50年,平均19年。全组17例中,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站立工作者15例。主要临床表现:浅静脉曲张(18条肢体),下肢沉重(13条肢体)、胀痛(14条肢体),小腿或踝部肿胀(16条肢体),足靴区色素  相似文献   

15.
间接瓣膜成形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片一期股浅静脉间接瓣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例的临床效果。16例疗效显著,2例良好,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效。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并对手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戴戒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戴戒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 35例(47条肢体)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采用Gore-Tex人造血管行戴戒术治疗,在股浅静脉最高位第一对瓣膜下缩小原静脉周径1/4~1/3。结果 该手术简便、安全易掌握,疗效满意,为提高本手术效果,应做到:①熟悉掌握本术式的技术要点;②合理掌握手术适应和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8.
<正>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并非一种,但各有优缺点,疗效不尽理想。作者采用大隐静脉片环包股浅静脉第一瓣膜窦壁治疗此病20例疗效较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年龄 全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均为单下肢受累。年龄28-65岁,平均45岁。病程2-30年,平均15年。 1.2 诊断要点 主要临床表现是小腿肿胀,下肢沉胀,大隐静脉曲张,较严重者出现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及慢性溃疡。本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