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HSP27和HSP70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取TCCB标本7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分别检测HSP27和HSP70 mRNA表达.结果 HSP27和HSP70 mRNA在TCCB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1%(33/73)和53.42%(39/73).HSP27表达与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HSP70 mRNA的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无关.结论 HSP27和HSP70mR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TCCB恶性程度的指标,为临床判断预后及肿瘤化学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分别检测P^16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的表达与膀胱癌分级间呈负相关(P<0.005),在浸润性癌显著低于浅表性癌(P<0.005),在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P<0.005);PCNA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呈高度正相关(P<0.05),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P<0.01),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1)。P^16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5)。认为检测P^16、PCNA的表达对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膀胱癌的诊断、推测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73基因产物p73蛋白与p53蛋白在结构与功能上非常相似,它可作用于p53蛋白的靶基因而导致细胞凋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系调控基因突变的积累,导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所致。目前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TUNEL技术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7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容易复发、转移。研究检测肿瘤复发、预后的指标很有意义。P53作为抑癌基因在人类多种肿瘤中的突变率约50%。目前研究显示,P53,基因的突变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等生物学特性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的免疫组化(IHC)研究,分析P53突变蛋白的表达,以评估其与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及作为肿瘤监测指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3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的原发性TCC患者的癌组织病理蜡块,其中男48例,女5例;平均年龄55(32~80)岁。6例行膀胱全切,47例行保留膀胱手术(TURBt或…  相似文献   

6.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TER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 TERT与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选取不同分期、分级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 ,用 TERT抗体和链酶卵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 TERT的表达程度。结果显示 :TERT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现为肿瘤细胞浆及部分胞核的棕黄色颗粒。TCC组织 TERT阳性率为 81.9% ,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认为 TCC组织中 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 ,TERT可作为 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隆超 《山东医药》2001,41(21):26-27
膀胱癌具有易复发、浸润、转移的特点 ,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分级、分期等判断其生物学特性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此 ,寻找一种良好的膀胱肿瘤标记物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将微血管密度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标记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 3 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标本 ,患者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43~ 80岁 ,平均 5 9岁 ;肿瘤为首次发生 2 3例 ,复发 7例 ;单发 2 1例 ,多发 9例 ;手术或病理证实有盆腔局部淋巴结转移 3例 ,未转移 2 7例 ;按 …  相似文献   

8.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细胞凋亡、P27及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细胞凋亡、P^2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份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P^27标记指数(P^27LI)、PCNA标记指数(PCNALI)。结果显示,AI、P^27L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AI与P^27LI在T2、T3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在复发的膀胱癌中AI、PCNALI显著高于未复发者,P^27LI显著低于未复发者。表明AI、P^27LI、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是重要的核酶,能够调节DNA的空间构象。依Topo酶学特性分为Ⅰ和Ⅱ两种类型;To-poⅡ又分为TopoⅡα及TopoⅡβ,均是抗癌药物作用靶点。了解该酶在癌组织中表达状况,对选择化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1〕。目前,关于TopoⅡα在乳腺癌和宫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L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显示,Livin和VEGF在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0例BT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60.0%,Tis~T1、T2、T3、T4期BTCC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77.8%、91.2%和87.5%(各期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55.6%、83.3%和100%(各期相比,P均〈0.05);组织学分级Ⅰ、Ⅱ和Ⅲ级BTCC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90.0%和83.3%(各级相比,P均〉0.05),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60.0%和100%(各级相比,P均〈0.05)。认为Livin和VEGF在BTCC中呈高表达,有望成为有效、敏感的瘤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转化生长因子仅(TGF—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TCCB组织和3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TSP-1、TGF—α,采用CD34标记法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TCCB组织中,TSP-1、TGF-α阳性率为30.6%、74.1%,MVD值为(66.54±16.19)条;正常膀胱黏膜中分别为65.6%(21/32)、21.9%(7/32)、(43.56±11.62)条,P均〈0.01。TSP-1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有关(P〈0.01),与MVD值呈负相关(r=-0.309,P〈0.01),与TGF-α呈正相关(r=0.502,P〈0.01)结论TCCB组织中TSP-1低表达TGF-α高表达;二者在TCCB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成楚  许恩赐 《山东医药》2008,48(30):36-37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p120ctn表达。结果示p120ctn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率相比P〈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随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均〈0.05)。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20ctn呈异常表达p120ctn可作为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26(CX26)、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BTCC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CX26、CK19。结果BTCC组织中CX26、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5.0%、77.5%,正常膀胱组织中分别为90.0%、40.0%,两者比较,P均〈0.05;CX26、CK19蛋白表达均与BTCC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r=-0.319,P〈0.05)。结论CX26低表达及CK19高表达在B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钙黏附因子E-CD和黏附因子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CD和CD44V6在71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E-CD和CD44V6均呈阳性表达。71例膀胱癌组织中,E-CD保留表达率Ⅰ级为88.2%、Ⅱ级为57.8%、Ⅲ级为28.6%(P〈0.01);T0~T1期为83.3%、T2~T4期为47.2%(P〈0.01);初发者68.3%、复发者40%(P〈0.05);CD44V6保留表达率Ⅰ级为70.6%、Ⅱ级为45.5%、Ⅲ级为28.6%(P〈0.05);Ta~T2期为66.7%、T2~T4期为37.7%(P〈0.05);初发者58.5%,复发者30%(P〈0.05)。结论E-CD和CD44V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保留表达率和肿瘤的分级、分期呈负相关,和其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邵光军  罗旭 《山东医药》2008,48(39):8-1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4例份,正常膀胱组织19例份。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OX-2和HIF-1α。结果COX-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35/64)、42.2%(27/64),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2、HIF-1α阳性表达率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均〈0.01),且COX-2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0,P〈0.01)。结论COX-2、HIF-1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于2010-11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后,行彩超检查显示膀胱前壁有1.2 cm×1.6 cm×1.5 cm肿物突入膀胱。膀胱镜检查:膀胱颈底部见一约1.5 cm×1.5 cm×1.0 cm肿物,乳头状。完善检查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稿)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上述基因的表达与预后关系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P-gp阳性45例,定位于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与肿瘤组织类型、UICC分期有关(P〈0.05);TOpoⅡ阳性20例,定位于细胞核,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GST-π阳性58例,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与各指标间均相关(P〈0.05);TS阳性18例,定位于细胞质,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TOpoⅡ、GST-π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表达水平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TOpoⅡ、GST-π可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167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类、肿瘤直径、肿瘤数目、生长部位、形态、治疗方式、有无血管浸润及有无炎细胞浸润10项因素与复发时间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初次分类、肿瘤数目、血管浸润和手术方式与复发时间有相关性(P均〈0.01)。认为初次分类为高恶性膀胱移行细胞癌较低恶性癌易于在短期内复发;多发性肿瘤及有血管浸润者,复发时间明显短于单发性肿瘤及未发生血管浸润的肿瘤;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够明显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癌症高表达蛋白(Hec1)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膀胱黏膜、85例TCC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Hec1和CyclinD1。结果TCC组织中Hec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及癌旁组织(P均〈0.05)。CyclinD1的表达与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Hec1的表达与TCC临床分期有关(P〈0.05)。TCC组织中Hec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5,P〈0.05)。结论Hec1和CyclinD1存TCC中讨嘉扶.可作为TCC病弹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核增生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分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未经化疗的原发性肝癌组织中ToPoⅡα及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ToPoⅡα和PCN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7%(50/57)和80.7%(46/57)。其表达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肿瘤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在有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者(P〈0.05、P〈0.01),在短期生存者中的表达高于中、长期生存者(P〈0.05、P〈0.01);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81。P〈0.01)。结论ToPoⅡα和PC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肝癌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