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98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定,以39例骨密度正常老年人作对照,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用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出现的中医证候是气虚证、肾精亏虚证;较常出现的证候是瘀血证和痰浊证.气虚证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考虑两种病理因素合而为病,则肾精亏虚与阴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脾气虚与瘀血阻络两两交互作用,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更高.结论 骨密度与气虚证、脾虚血瘀证、肾虚阴亏证具有密切关系,气虚、肾虚阴亏、脾虚血瘀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肺炎衣原体(CPn)IgG抗体,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PnIgG抗体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和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定性检测血清CPnIgG抗体。结果对照组、冠心病组Cpn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26.5%,冠心病组Cpn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Cpn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5%、25.9%、29.7%;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CPn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Pn感染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联系,CPnIgG抗体检测可作为冠心痛病情发展的预测指标及中医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证候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证候数据库,然后对痰浊的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痰浊证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中痰浊有805例,在所有证候要素中占39.7%;其痰浊合并气虚630例,在所有痰浊证中占78.3%,痰浊合并血瘀703例,在所有痰浊证中占87.3%,痰浊同时合并气虚、血瘀528例,在所有痰浊证占65.6%;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对痰浊的影响强度较大,二者的Exp(B)值〉5。结论痰浊证是冠心病心绞痛重要的证候要素,在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痰浊致病多与气虚、血瘀相互兼杂,高嘌呤饮食、高脂血症与痰浊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健康管理平台筛查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变行为影响因素的新模式.方法 对健康体检人群开展颈动脉超声筛查,分析1 15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病变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40 ~ 49岁年龄段的高危人群以轻微病变为主,70岁以上人群严重病变者显著增加(P<0.01).轻微病变期男性51例显著高于女性21例(P<0.01),严重病变期男性36例,女性2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轻微病变期和严重病变期为应变量,以高血压、超重、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体育活动较少、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微病变与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相关,严重病变期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体育活动少.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者检出率高于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83.8%、44.1%,男性检出率分别为67.6% 、31.0% (P< 0.05),男性吸烟检出率高于女性,男性检出率为20.7%,女性检出率为0.7%(P<0.01).结论 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轻微病变者的行为影响因素早期干预,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进展.借助健康管理中心平台,可开展零级预防的脑卒中防控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痰瘀证候血脂指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脂变化在冠心病痰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Meta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脂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T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644~0.776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708~0.331倍标准差;TG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219~0.332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329~0.536倍标准差;HDL-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低0.278~1.559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低0.445~1.262倍标准差;LDL~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607~0.179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932~0.342倍标准差.森林图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TC、TG、LDL-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HDL-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患者血脂含量均有一定变化,其中TC、TG、LDL-C的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病因。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纳入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365例为代谢综合征组,健康人100名为对照组。采集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病因学资料,分析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病因。结果:痰热互结证177例(48.5%),肝火亢盛证61例(16.7%),脾虚湿盛证53例(14.5%),痰湿中阻证8例(2.2%),肝肾阴虚证39例(10.7%),兼夹血瘀证27例(7.4%);病因学方面,性别、饮食油腻、饮食喜咸、久坐习惯、吸烟、饮酒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40岁代谢综合征患者以痰热互结证为主要证候,性别、饮食油腻、饮食喜咸、久坐习惯、吸烟、饮酒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其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就其一般资料、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以及肝肾功能等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其具有的危险因素加以明确,针对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加以确认.运用中医的血瘀证、虚证、痰浊证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年龄、危险度分层、高教C反应蛋白、血脂是临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具有的4个危险因素;而中医证候得出除却血瘀证意外,阴虚证、心虚证、痰浊证均与心血管疾病爆发的相关性较强.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多重危险因素存在会对患者的影响更大,需要临床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CAS)多因素与中医证型血瘀、痰瘀互结的关系,探讨其临床客观化的指标,将86例高血压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按血瘀证组、痰瘀证组,以超声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 (IMT);测量并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检测血栓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抗凝血系统AT-Ⅲ(AT-Ⅲ)、血浆蛋白C(P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PAI-I)及血脂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0A),载脂蛋白B(apoB)等,并分析多种危险因素与血瘀,痰瘀证及血瘀积分关系。用逐步判别分析区分痰瘀互结证与血瘀证,结果多元回归显示高血压颈动脉硬化血瘀与GMP-140、VWF、DD、凝血酶时间(TT)、斑块厚度有关。逐步判别显示痰瘀证与IMT厚度、LVMI、LDL-C相关。说明GMP-140、VWF、DD、TT、斑块厚度是血瘀证诊断的敏感指标;LDL-C、IMT、...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成年居民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辽宁省城市社区脑卒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地理经济水平随机抽取辽宁省沈阳、鞍山和锦州3个城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11个行政区≥35岁的17 170名城区常驻(≥5年)居民进行调查.由培训过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收集.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为2.62%,标化率为2.80%;男性患病率(3.63%)显著高于女性(1.95%).随着年龄和血压分级的增高,脑卒中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高趋势.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不良饮食等因素是脑卒中患病的影响因素.控制饮食(低油、低热)可有效降低居民患脑卒中的危险性[OR=0.73,95%CI(0.55,0.96)].超重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患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同龄健康者的18.82倍[95%CI(12.20,29.02)].结论 辽宁省城市居民脑卒中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是脑卒中最显著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饮食行为可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因此,应加强脑卒中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和相关知识的认识度,以减少脑卒中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4个证型,用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痛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中医各证型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阻心脉型明显高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阳气虚衰型(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可作为中医证型痰阻心脉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建立中晚期原发性肺癌痰证判别要点并对其进行量化.方法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以方永奇的广义痰证诊断标准对308例观察病例进行辨证分组,填写病例观察表,用统计比较方法筛选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在痰证组和非痰证组中出现症状体征的差异对其进行赋分,以此为基础建立量化判别要点,然后对量化判别要点进行检验.结果 经统计分析后,确定中晚期肺癌痰证的量化诊断阈值为37分,拟定中晚期肺癌痰证证候的判别要点如下.主症:咳嗽(17分);咯痰(12分);胸闷(12分).次症:痰多(10分);苔腻(6分);体表无痛无痒肿块(5分).证候判别要点:具备主症3项,或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经回顾性检验,该判别要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24%、77.97%、83.00%和1.98.结论 以病证结合模式,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中晚期原发性肺癌痰证量化判别要点符合临床实际,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方法 对10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定,以43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未狭窄患者作对照,用非条件t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常见证候要素有血瘀、气虚、阴虚、痰浊、阳虚等.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是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包括避免主动或被动吸烟,控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运用中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益气方药可能是防治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正确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痰热证和血瘀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时域指标的观察分析,探讨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特点。方法共收集经冠脉造影或既往心肌梗死等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例,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痰热证组20例,血瘀证组15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结果冠心病痰热证组患者的HRV指标:24 h所有正常窦性心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每5分钟NN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低于血瘀证组;而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以及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痰热证组均高于血瘀证组。但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可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趋势,而血瘀症患者可能偏于迷走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痰证、瘀证、痰瘀互阻证及非痰非瘀证46项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舌、脉象与非痰非瘀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医病机脏腑定位于心和肾,以心气虚为主,兼肾气虚,痰证患者尚多伴脾气虚;在46项临床症状中,仅15项症状在痰证、瘀证和痰瘀互阻证中相伴出现频率较高。除共有的本虚证外,痰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白腻苔和滑脉,尚见胸脘痞满和腹胀等;瘀证则以紫舌、舌生瘀斑为主,尚见痛有定处;痰瘀互阻证则兼上述两种证候的主要症状。结论综合应用匹配矩阵、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有关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主要临床特征及脏腑定位的信息,对冠心病不同痰瘀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TM)变化与中医痰证、血瘀证变化的关系。方法观察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1天及第14天测定患者血浆PAI、D-二聚体、TM的含量,并记录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对化验指标的前后差值及证候积分的前后差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AI变化与痰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1),D-二聚体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8),TM变化与血瘀证积分变化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34)。结论PAI、D-二聚体、TM与痰证、血瘀证有相关性,中医痰证、血瘀证的证候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凝血-纤溶失衡时凝血纤溶功能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23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与冠状动脉CTA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胸痹心痛病常见病性证素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血瘀证素和痰浊证素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素以单支病变为主;冠心病患者狭窄程度较重者多见气虚证素、阴虚证素、痰浊证素。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正确辨证论治、判断病情、拟定治法、调方用药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组合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83例中晚期N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70项中医四诊信息,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作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83例中晚期NSCLC中共有25种辨证分型,出现比例较大的有:气阴两虚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气虚、血瘀是主要证候要素,分别占65.7%、48.4%,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痰湿、饮停胸胁、痰热、气滞、阳虚;常见两两证素组合依次为:气虚与血瘀、气虚与阴虚、痰湿与血瘀、气虚与痰湿、阴虚与血瘀.结论 初诊中晚期NSCLC证候分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以辨证素为切入点,证素间相互组合成证的辨证思路比较符合中晚期NSCLC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