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灸推拿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血管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加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推拿组和单纯穴位注射组,观察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推动脉血管形态;穴位注射针刺、推拿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注射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开口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针刺组、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情况。结果:2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针刺组疗效优于中药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有显著的差异意义。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颈夹脊和颈第三线针剌组、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耀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2组均能肴效的改善椎动脉的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但针刺组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针剌颈夹脊穴和颈第三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加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惠者随机分为针刺加SGB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有明显改善(P〈0.01,P〈0.05),2组间比较显示总有效率及TC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SGB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的作用,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龙式整骨手法、服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配合龙式整骨手法及单纯服用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配至手法组、桂枝加葛根汤组、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各组按照相应干预方法连续治疗14天。治疗前后计算局部症状积分、血供受损积分,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局部症状积分、血供受损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局部症状改善手法组与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优于其他组,对血供情况的改善,其他组优于手法组,对椎动脉血流速的增加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与西药组优于其他组。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颈三针”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椎-基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治疗组)80例和药物组(对照组)80例,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为8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针刺穴位在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疗效,对椎-基底动脉异常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笔者对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进行观察,并与单纯针刺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扬 《江苏中医药》2007,39(3):41-4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患者疗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颈椎牵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机理。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牵组和药物颈牵组,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变化。结果:(1)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针刺颈牵组治疗后椎动脉(VA)内径增大和最大血流速度(MAX)增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颈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以TCD观察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组,经穴组取大椎、风池、天柱,夹脊组取相应的夹脊穴,并通过经颅多普勒对针刺前后的血流速度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状态有明显的即刻效应及近期疗效,针刺不同的颈部穴位导致的即刻效应有差异.结论:针刺颈部不同的穴位组均能以双向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强度,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中国针灸》2003,23(6):332-33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 ,以及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针刺为主作为治疗组 ,以盐酸士的宁颞侧皮下注射为主作为对照组 ,观察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 76 7% )优于对照组 ( 2 6 7%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2 4 80 ,P <0 0 1 ) ;总有效率 ( 94 2 % )优于对照组 ( 70 0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χ2 =2 8 3 4,P <0 0 1 )。结论 :针刺疗法是治疗小儿皮质盲理想的方法 ,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融  张喜莲等 《中医杂志》2001,42(5):276-278
为了探讨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小儿癫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的临床.人才60无穷列本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对照缄单纯用熄风胶囊治疗,以患儿临床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症状及脑电图为观测项目,进行疗效评价。总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6.75和5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脑电图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说明针刺加熄风胶囊治疗本病,疗效高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VBI)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并探讨其治疗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治疗组(B组)、推拿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A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A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Vm、PI和血管弹性指数(DI)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推结合疗法对改善椎-基底动脉的Vm、PI、DI以及VBI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作用,且优于单纯针刺和推拿疗法,是目前治疗VBI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325例临床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石学敏  杨兆钢 《中国针灸》1999,19(8):491-492
在选穴、配方针刺方向、深度、施术手法及其量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经治疗其临床治愈率为6892%,总有效率为9805%。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颅底血流动力学结果:针刺风池穴后血流速度中收缩期峰值速度(SV)、平均流速(MV)在多时相明显加快,且持续时间较长,多可持续30~60分钟,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搏动指数(PI)针刺后较针刺前明显改善,说明小动脉、微动脉阻力减低,因而脑血流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观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王声强  白亚平  于溯 《中国针灸》2003,23(6):367-370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共综合了35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治疗时机、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部位、辨证分型、针刺手法及腧穴选择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容易受到临床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影响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面瘫的针刺治疗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9.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贾杰 《中国针灸》2004,24(10):681-683
目的 :探讨针刺与康复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肺功能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稳定期COPD患者 6 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加康复组 ,每组各 2 2例 ,在使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分别加上以上 3种治疗方法 ,共治疗 1 0 0天。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治疗前各组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治疗后针刺组、康复组肺功能改善 (P <0 0 5 ) ,而针刺加康复组肺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1 ) ,并优于其它两组 (P <0 0 5 ) ,其临床疗效也优于针刺或康复组 (P <0 0 5 )。结论 :针刺、康复治疗均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