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 CABG)对高龄(≥70岁)患者术后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接受on-pump CABG和off-pump CABG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on-pump组和off-pump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围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测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d和第3d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值、术后1~3d动脉血氧分压值、术后第4~6d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0)、一秒率(FEV1.0/FVC%)等on-pump组均低于off-pump组(P<0.05),术后平均带气管内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on-pump组长于off-pump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施行off-pump CABG较on-pump CABG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使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的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共有56例患者接受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所有患者术前均有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的前降支病变,10例患者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5例患者有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5例,Ⅲ级11例,平均射血分数为57%±11%.所有患者肺功能良好,无胸膜炎和左侧胸腔手术史.术前常规行64排CT检查双侧胸廓内动脉(ITA)的解剖情况.共采用三种术式:(1)机器人单侧或双侧ITA游离并同期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ABG;(2)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3)对合并有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患者,接受上述两种术式的一种后行分站式支架置入杂交术.行单支或多支CABG时于左侧胸壁第4肋间做长6 cm的小切121,直视、心脏跳动下行ITA和前降支的吻合;行全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时无需胸壁切口.术后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评估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接受了上述手术.术中平均ITA桥血流量为(23.2±16.7)mL/min,无中转开放手术和手术死亡.ITA移植到前降支53例,双支桥3例,其中10例患者旁路移植后接受了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的支架植入杂交术.术后复查未见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微创机器人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效果确实、可靠,不破坏胸腔骨性结构、创伤小,是微创CABG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自2010~2014年共纳入2 924例连续患者,28%为女性,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0~76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单纯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和瓣膜手术+CABG。结果全组2 924例患者中110例胸部伤口感染,其中1 671例CABG患者中有67例(4.0%),719例瓣膜术后患者中有17例(2.4%),534例瓣膜手术+CABG患者中有26例(4.9%)。对CABG患者,取双侧胸廓内动脉、手术时间300 min、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胸骨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患者,仅有二次开胸止血为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CABG患者,二次开胸止血及手术时间300 min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方式有关,对瓣膜手术或瓣膜+CABG患者,手术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出血、手术时间)为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ABG患者,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选择双侧胸廓内动脉作血管桥、患者基线状态(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使用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CABG的近期手术结果。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5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23例患者(男114例、女9例,年龄52.2±10.1岁)采用全动脉化CABG(全动脉化组),血管移植材料为乳内动脉和桡动脉,目标血管桥在2根以上;同期行常规CABG115例(男102例、女13例,年龄60.3±9.1岁),血管的移植材料为一根乳内动脉和若干静脉桥(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术前资料比较,全动脉化组的患者年龄更小,常规手术组3支病变患者较多(54.5%vs.86.1%,P=0.001),全动脉化组有更多患者选择非体外循环CABG(26.0%vs.57.4%,P=0.001);在体外循环CABG中,全动脉化组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平均移植血管根数全动脉化组少于常规手术组(2.6±0.7根vs.3.4±0.9根,P=0.001);住院死亡率全动脉化组为0.8%,常规手术组为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对选择适合的患者采用全动脉化CABG能够提供较为安全的近期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中的治疗难点、围术期处理要点,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7年5月~2006年1月,1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825例,其中单纯CABG666例,CABG+心瓣膜手术98例,CABG+室壁瘤手术55例,CABG+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2例,CABG+室间隔穿孔修补术2例,CABG+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CABG+纵隔内肿瘤切除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500例;单纯TMLR30例,CABG+TMLR50例。结果每例移植旁路血管2.9±1.0支。住院死亡42例(3.0%),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术后发生并发症70例,包括出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治愈或好转。术前心绞痛(CCS)为~级的1177例患者中,术后1154例(98.0%)改善为0~级。术后随访857例(62.9%),随访时间8.3±2.9个月。随访6个月时788例(91.9%)无心绞痛发作,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66±0.10,较术前提高7.9%,生活质量较术前大为提高。结论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常规手术,只要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有效地加强围术期管理,便可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自2010~2014年共纳入2 924例连续患者,28%为女性,中位年龄68岁(四分位数间距60~76岁),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单纯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和瓣膜手术+CABG。结果全组2 924例患者中110例胸部伤口感染,其中1 671例CABG患者中有67例(4.0%),719例瓣膜术后患者中有17例(2.4%),534例瓣膜手术+CABG患者中有26例(4.9%)。对CABG患者,取双侧胸廓内动脉、手术时间>300 min、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胸骨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患者,仅有二次开胸止血为独立危险因素。对瓣膜手术+CABG患者,二次开胸止血及手术时间>300 min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手术术后出现胸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手术方式有关,对瓣膜手术或瓣膜+CABG患者,手术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出血、手术时间)为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ABG患者,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选择双侧胸廓内动脉作血管桥、患者基线状态(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女性)为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早期干预可能降低患者术后胸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外科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1347例CABG中21例(A组)合并甲低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男6例,女15例;平均(60.4±14.2)岁.体外循环下手术4例(包括心脏停跳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 17例.术前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FT3、FT4、TSH、TT3、TT4明显改善后手术.同期对照2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CABG者(B组),其中4例体外循环下CABG.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近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围术期应用放射免疫法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者,A组17例FT3术前及术中水平为[(1.39±0.36)pg/ml对(1.29±0.32)pg/ml]、B组16例为[(2.28±0.36)pg/ml对(2.19±0.34)pg/ml];体外循环下手术者,A组4例FT3术前及术中水平为[(1.53±0.51)pg/ml对(0.85±0.40)pg/ml]、B组4例为[(2.08±0.24)pg/ml对(1.96±0.26)pg/ml].A、B两组术中心排指数[(2.7±1.4)L·min-1·m-2对(2.8±1.5)L·min-1·m-2,P=0.53].A组1例重度甲低病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手术后因心脏复跳困难死亡,20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方式手术者,其中17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术后随访2~30个月均有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EF)由术前0.48±0.17增加至术后0.55±0.21.B组均生存.两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手术预后、住院时间[(12.2±4.7)天对(10.1±3.9)天]、呼吸机辅助[(17.6±9.1)h对(15.1±13.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合并甲低病人,术前准备充分,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较安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对病人FT3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围术期甲状腺素治疗是关键;重度甲低病人体外循环下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载脂蛋白Eε4(ApoEε4)基因在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30例CABG手术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患者ApoE基因型。术前1d及术后1周、3月对患者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20%以上测试项目下降至少20%为POCD的诊断标准;以手术前后认知标准化值(Z值)反映认知下降程度。用多因素的方法分析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CABG手术患者术后1周和3月POCD的发病率分别为59.1%和21.0%,230例患者中ApoEs4的基因频率为7.4%。是否携带ApoEs4等位基因和CABG手术患者POCD的发病率无关。高龄、应用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为患者术后1周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术后1周的认知水平为术后3月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结论是否携带ApoEe4等位基因与CABG手术患者POCD无关。高龄、体外循环、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延长是术后1周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较低的认知水平预示着术后3月的认知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病人55例为呼吸衰竭组,术后无呼吸衰竭病人9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病发症等因素对呼吸衰竭发生风险的影响。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70岁)、吸烟、术前肺部合并症、手术时间 3小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乳糜胸可能是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呼吸衰竭组术前最大通气量(MVV%)为(51. 02±7. 6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39. 05±6. 47),对照组分别为(85. 64±8. 10)和(74. 29±7. 2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 3小时、术前肺功能偏低及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B值分别为1. 313、1. 345、1. 489、1. 579和1. 574)均为引起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接受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病人术前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发生有助于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Liu PS  Chen X  Shi KH  Xu M  Jiang YS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4):252-255
目的 评价术前使用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440例行单纯CABG的患者,根据术前用药情况分为两组:术前5 d内曾使用氯吡格雷者90例(氯吡格雷组),术前5 d内未使用氯吡格雷者350例(对照组).因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失败或心源性休克需急诊行CABG、联合瓣膜手术以及再次CABG为排除标准;术前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构成、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氯吡格雷组术前心绞痛Ⅲ~Ⅳ级的比例(66.7% vs. 40.0%,P<0.01)、术前支架植入比例(56.7%vs.13.4%,P<0.01)以及48 h内需要行CABG的比例(41.1%vs.14.3%,P=0.02)均高于对照组.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内胸腔引流量(800 ml vs.350 ml,P<0.01)和血制品的输入量以及再次进胸止血的比例(4.4%vs.1.1%,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5 d内使用氯吡格雷增加了术后出血量、血制品的输入量以及再次进胸止血的比例.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最好停服氯吡格雷5~7 d后再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1.
70岁以上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结果和围术期处理策略. 方法对70岁以上患者行CABG 121例,119例(98.3%)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93.4%)合并其他疾病.80例(66.1%)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OPCAB),41例(33.9%)选择常规体外循环CABG(CCABG);胸膜外技术游离左乳内动脉(LIMA),保持胸膜腔完整,常规将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其余桥用大隐静脉(SV).术中使用即时超声血流仪(TTFM)测量移植血管血流,保证吻合口通畅.术后加强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严格控制血糖于6~10 mmol/L.结果行CCABG患者移植血管3.08±0.75支, OPCAB患者2.24±0.82支,110例(90.9%)使用LIMA.全组死亡1例(急诊手术),死亡率0.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并发症4例(3.3%).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患者10.04±5.68小时,CCABG患者21.46±14.54小时;住ICU 时间2.65±1.45天,术后12.22±5.56天出院. 结论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经过缜密的围术期处理,高龄患者亦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期颈动脉支架术(CAS)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11例同期行CAS和CABG(同期组),14例分期行CAS和CABG(分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与分期组比较,同期组中位手术时间(250minvs.280min)、中位住院时间(19dvs.24d)明显缩短(均P0.05),中位术中出血量(750m Lvs.600m L)、输血量(1000m Lvs.1200m L)、ICU时间(23hvs.24h)、呼吸机时间(19hvs.16.5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出现术后30d内小卒中1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1例,术后短暂低血压3例;分期组出现TIA2例,术后短暂低血压4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1例,两组均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同期和分期行CAS和CABG治疗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均安全有效,同期手术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预设的纳入标准,入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行CABG治疗的病人80例,收集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用重症监护室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CU,CAM-ICU)评价CABG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1~3天的谵妄情况。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术后3天共有17例病人(21. 25%)发生谵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史、停跳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 65岁、有卒中史、停跳时间过长、术后VAS评分较高、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评分较低是CABG病人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7天共有25例(31. 25%)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停跳时间、术中氧饱和度、术后VAS评分、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 65岁、停跳时间过长、糖尿病、术后VAS评分较高、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评分较低是CABG病人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 65岁、有卒中史、停跳时间过长、糖尿病、术后VAS评分较高、低心排综合征和术前MMSE评分较低等因素对CABG病人发生谵妄和认知障碍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由同一位术者对21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行CABG(甲减组),男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4岁;其中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3例,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17例;术前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明显改善后手术。选择同期2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ABG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1岁。于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甲减组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死亡1例,术前有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其余20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手术,其中17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术后随访2~30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增加(55%±21%vs.48%±17%)。对照组患者均生存。两组间术中心排血指数[2.7±1.4 L/(min.m2)vs.2.8±1.5 L/(min.m2),t=530,P=0.530]、住院时间(12.2±4.7 d vs.10.1±3.9 d,t=0.170,P=0.170)、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7.6±9.1 hvs.15.1±13.7 h,t=0.120,P=0.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显示,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对激素水平影响较小。结论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术前准备充分,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较为安全,围术期甲状腺素治疗是关键;对重度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出血的常见部位.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行CABG术2765例,发生二次开胸止血67例(占2.4%),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总结常见的出血部位.结果 应用乳内动脉、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天、合并有高血压、CABG+其他手术、年龄>70岁等,是引起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危险因素(P<0.05).与是否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LABP的应用、合并糖尿病、旁路移植的支数无相关性(P>0.05).48例出血部位明确,依次是:乳内动脉及其创面、静脉旁路血管、胸骨、升主动脉插管口、胸腺窝、膈肌切口、钢丝孔.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尽可能避免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止血操作仔细,可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 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最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接受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手术治疗时,采用两种入路进行非机器人辅助全胸腔镜下乳内动脉取材术(TIMAH),探讨该手术方式的术前准备、操作方式、主要特点、优势及不足,并观察短期疗效.方法 CAD男性患者7例,年龄52 ~ 75岁,平均(63.8±8.5)岁,均行TIMAH和左乳内动脉(LIMA)到前降支(LAD)的旁路移植手术.其中LAD单纯闭塞性病变3例,钙化性重度狭窄2例,支架术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1例,此6例患者均试行介入治疗,未获成功.另1例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LAD静脉桥路闭塞,回旋支病变加重,进行二次CABG手术的患者.7例患者均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右侧单肺通气,采用两种入路进行TIMAH,其后完成MIDCAB手术.其中4例经左腋前线第3肋间打孔置入胸腔镜,经左侧第5肋间左前外侧小切口完成LIMA取材术,其后经小切口进行冠状动脉吻合(简称2切口手术);3例经左腋前线第2或3肋间打孔置入胸腔镜,经左侧第4肋间腋前线和第5肋间锁骨中线打胸腔镜操作孔完成LIMA取材术,其后根据前降支位置扩大第5肋间操作孔进行冠状动脉吻合(简称3切口手术).冠状动脉血管吻合应用普通胸壁牵开器和压迫式心脏稳定装置.二次手术患者完成LIMA与LAD吻合后,以大隐静脉行LIMA到钝缘支的“Y”型桥.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MIDCABG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6例LIMA取材质量良好,1例LIMA床止血过程中误伤LIMA远端,导致长度不足,加用2 cm大隐静脉延长LIMA长度.6例对LAD单支手术的患者,左胸壁小切口长度(6.0±0.9)cm,TIMAH时间(112±18)min,手术时间(293±75) min,术中出血(233±52) ml,围手术期均未异体输血,术后气管插管(14.2±10.7)h,ICU停留(1.8±0.4)天,术后住院(10.1士6.7)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短期随访,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 2切口和3切口手术均可完成TIMAH,手术安全可行,无需为LIMA取材向正中方向延长切口,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顺利,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创Nuss矫治术对漏斗胸患者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应用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的676例漏斗胸患者资料,其中182例具备完整的术前和术后1、3年肺功能数据.按年龄分为儿童组(6~12岁,34例)、青少年组(13~18岁,80例)、成人组(〉18岁,68例),其中71例具备完整拆除钢板后1年肺功能数据,分组为儿童组(20例)、青少年组(22例)、成人组(29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术前、术后1、术后3年、拆除钢板后1年的肺功能指标,探讨微创Nuss矫治术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儿童组术前、术后1年、3年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青少年组及成人组术后1、术后3年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年、3年最大呼气中段流量、用力呼出肺活量50%时的流量、用力呼出肺活量75%时的流量较术前有改善(P〈0.05);拆除钢板后1年,3组病例肺功能数据均较术前有提高,其中以儿童组肺功能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 微创Nuss矫治手术后拆板前儿童患者肺功能与术前类似,青少年及成人患者部分肺通气功能受损;拆除钢板后各年龄段患者肺通气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2岁前施行手术者肺功能改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05年8月~2007年7月我院嗅鞘细胞移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资料115倒.其中女31例,男84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49.2岁),病程0.5年~12年(平均3.3年).按照El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者98例,很可能者11例,有实验室教据支持很可能者6例.术前及术后6~32天(平均17.9天)对患者行肺功能检测,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肺活量、最大呼气压与最大吸气压术后较术前增加有显著意义.(2)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全部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术后较术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嗅鞘细胞脑移植后近期可改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18例急诊CABG病人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0.0~71.5岁,平均(61.7±8.5)岁.术前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7例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例溶栓失败,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冠造均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到急诊CABG手术时间平均(9.4±6.3)?h;不稳定心绞痛不能控制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时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室颤各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IABP)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8.5±25.2)?min,平均阻断时间(65.3±23.6)?min;平均每例搭桥(3.4±1.1)支;1例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采用左内乳动脉桥14例、右内乳动脉桥1例、桡动脉桥6例.结果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余16例随访2~25个月,无死亡;亦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