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粒DNA简单快速提取及纯化回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位DNA提取的方法较多,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及局限,由于费时仅力以及议钠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实验者不甚满意.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快速提取及统化回收质位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1.1仪器①电泳仪;②DNA回收相(南京大学生化系产);③紫外线透射仪,④台式高速高心机.1.2试剂①LB培养基(tryl)tO。10yL,yysttX-tract5g几,NaCI109/L调PH7.4后高压灭菌),②溶液1(50mmol/Lglucose,25mmol几Tris-HCIpHS.0,10mmol/LEDTApHS.0);③溶液!(0.2mol/LNa0H,1%SDS)④溶液三(3mol/LNaAcpH4.8);⑤异丙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灌洗液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TUR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37℃灭菌注射用水(水浴法加温)灌洗膀胱,对照组术中采用室温灭菌注射用水灌洗膀胱。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术后膀胱痉挛和大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体温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灌洗30min后(术后)观察组的心率和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5.340,3.643,7.141,P〈0.01)。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和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8.3%和1.7%,对照组分别为48.3%和1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076,4.821,P〈0.05)。结论术中灌洗液保温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TURP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皮下注射奥曲肽及口服心得安,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I组(22例)在注射硬化剂前10-30min皮下注射奥曲肽0.1mg,后每8h 1次,连用3d改为心得安10-40mg/d,硝酸甘油1.5-2.0mg/d长期口服,II组(20例)单独应用硬化剂治疗,观察2组早期再出血率(3天内)及远期再出血率(1年内),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I组早期再出血率4.5%,明显低于II组15.0%,1年随访I组再出血2例(9.0%),II组7例(3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药物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不仅明显降低早期再出血率,还可显著降低1年内远期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过氧乙酸消毒的复用透析器及管路在室温及低温(4-10℃)下的有效保存时间。方法 随机选30套用0.35%的过氧乙酸消毒的复用透析器及管路在室温下存放,1-5天后分别作有效浓度测试;随机选30套用0.35%的过氧乙酸消毒的复用透析器及管路在低温(4-10℃)下存放,1-8天后分别作过氧乙酸有效浓度测试。结果 经0.35%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的透析器及管路在室温及低温下存放,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有较大的差异。结论 因过氧乙酸在低温下分解较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氧化分解速度加快,灭菌性能随之下降,因此,经过氧乙酸消毒灭菌的复用透析器及管路应低温保存,以延长其消毒灭菌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解决临床急需。方法 采用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置于灭菌柜底层中央部位,在温度:132℃,压力:210kPa,时间:8min的条件下灭菌,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132化学指示卡,生物菌管,对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进行灭菌效果检测。结果 低于灭菌柜室总容量5%以下,高于0.5%以上的不同规格(即不同装量)的布包,器械包灭菌合作。结论 应用XGI-DMX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小装量物品进行灭菌,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围观察48例经右心导管测压的先心病患者(28例继发有肺动脉高压)和30例正常人的左心功能。结果表明:继发有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左室射血分值(LVEF)及左室短袖缩短率(LVF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不伴PH之患者上述测值则无明显改变;且肺动脉舒张压与LVEF及LVFS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83(P<0.01),r=-0.6326(P<0.01)。结论认为;PH可致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PH引起的室间隔运动异常、肥厚、左室几何形态改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和血脑屏蔽的影响。方法 复制清上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Evans),采用ABC-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IL-6,IL-8的含量及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中Evans蓝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高压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HBO+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细胞因子及Evans蓝的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结论 HBO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部细胞因子的含量,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对正常脑组织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ATP、醒脑净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纯种白兔通过“四管闭塞法”制成兔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分四组测定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同时电镜观察脑组织切片。结果:再灌流30min后实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ATP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组和ATP组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GSH-P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低温组的32~34℃组与26~28℃组之间MDA和GSH-Px无显著差别(P>0.05)。电镜观察显示实验各组的脑损伤比对照组轻。结论:低温、ATP、醒脑净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日龄120天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假去卵巢组(Sham组),OVX组于术后60天再随机分为4组皮下滓射不同剂量雌激素。于第10次注射雌激素后第2天全部动物均取血,离心分离血清,用酶法测定血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VX组与Sham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都明显升高(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雌激素使OVX大鼠TC、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但雌激素对TG的作用。低剂量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较高剂量组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较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都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雌激素对OVX大鼠升高的TC和LDL—C及降低的HDL—C有治疗作用。且有一定量效关系;但对TC的治疗作用是复杂的,不同剂量、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种属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野战条件下有利于无菌手术器械包长期保存的包装材料。方法随机选取用纯棉布、无纺布、纸塑包装袋包装的灭菌手术器械,比较灭菌后不同时间段的细菌菌落数。结果灭菌后14d,3组细菌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后30d,纯棉布组与无纺布组、纸塑包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后180d,纸塑包装组与纯绵布组、无纺布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纸塑包装袋包装灭菌手术器械有效期较长,适用于野战条件下灭菌手术器械的保存。  相似文献   

11.
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检测结果显示,AMI患者就诊时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水平,差异显著(P<0.01)。就诊后1小时(h)即发病后5.07±3.08h,血浆ET-1水平达高峰(27.892±6.96gp/ml)。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0例病人的血浆ET-1峰值较20例非溶栓治疗的ET-1峰值低(26.145±3.90pg/ml对29.587±6.08pg/ml),且下降较快(P<0.01)。溶栓治疗后,血流再通组与血流未再通组的ET-1时间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血再灌流ET-1释放减少。有合并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AMI病人的血浆ET-1较无合并症者更呈现持续性增高,在就诊后72小时仍高;而无合并症者此时已接近正常值(19.3±6.29pg/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急性阻塞性帅疾病(AOPD)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患AOPD的住院婴幼儿240例,将其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每组再分为氧气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并在雾化治疗时监测SaO2的变化。结果 氧气雾化时SaO2明显升高(P〈0.01),雾化结束后的SaO2与雾化前比较却无显著的变化;但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直症组,其SaO2显著低下(P〈0.01)。结论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aO2有显著影响,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对雾化吸入后SaO2明显下降的患儿,改变护理措施往往能达到提升SaO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静吸复合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epidur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CA)三种麻醉方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红细胞总量恢复的影响。方法 48例ASAⅠ~Ⅲ级,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CSEA、GA和CA三组,记录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术后第1、3、5d血常规,根据Nadler公式计算血容量.红细胞总量为血容量乘以单位红细胞计数。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22、0.25.P.均〉0.05);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CSEA、GA、CA三组病人红细胞总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5、3.48、3.66,P均〈0.05)。CSE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红细胞内源性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而GA、C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09,P均〉0.05),未出现红细胞内源性恢复。术后第3、5天CSEA组与GA、CA组比较,红细胞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4、2.03、1.71、3.15,P〈0.05)。结论 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内源性红细胞总量的恢复较GA和CA组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温输液对引产患者术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引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保温输液组(观察组)和常温输液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非保温方式下静脉输注室温液体,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注恒温加热液体(36℃)。比较两组患者输液前后体温变化、热量丢失量、术后失血量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后体温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患者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FFr)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ITT)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小板(platelet,PL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温输液可为引产患者保持体温,维持正常凝血功能,减少失血量,可减少引产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电加温毯与加温腹腔冲洗液复合保温等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9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3组:线毯组采用覆盖加温至50℃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42~46℃电温毯的方法保温;复合保温组采用电加温毯和加温至37℃的腹腔冲洗液2种方法保温;每组各30例。记录病人入院时、麻醉后、切皮时及之后每30分钟、手术结束时的肛温。结果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3)℃,麻醉后温度为(36.8±0.4)℃,与入室温度相比,P=0.045〈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切皮后30min及以后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电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复合保温组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比较的结果与电加温毯组相同。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F=0.393,P=0.676〉0.05,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P值均小于0.01,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3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电加温毯组与复合保温组间各时间点的温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线毯组与其他2组相比,切皮时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min及其后各时间点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切皮后30min及其后各时间点的P值均〈0.01,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温至50℃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的电加温毯和复合保温法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运动强度一次性跑台运动后骨骼肌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在运动后不同时相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选择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中等运动负荷量组(n=32),高运动负荷量组(n=32);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24,48,72h4个时相点,各时相点8只。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都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5-16m/min,坡度为0&;#176;,运动60min;高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9~21m/min,坡度为-16&;#176;,运动90min。运动后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比目鱼肌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纳入动物7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h较为严重,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出现的变化较高运动负荷量组轻微。②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分别为(120&;#177;26),(13.1&;#177;9.6),(17.6&;#177;2.5),(12.0&;#177;2.1),(9.1&;#177;1.2)U/mL,P〈0.01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峰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出现在运动后即刻,高运动负荷量组在运动后48h和72h都显著低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③运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出现先降后升,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分别为(1457.0&;#177;186.7),(1543.6&;#177;298.4),(1423.6&;#177;321.7),(1333.6&;#177;255.1),(1967.0&;#177;220.0)μkat/L,P〈0.01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少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丙二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然后降低[分别为(5.9&;#177;0.3),(5.5&;#177;0.3),(5.4&;#177;0.8),(6.2&;#177;0.3),(5.4&;#177;0.6)μmol/L,P〈0.05],两组均在运动后即刻出现峰值,高运动负荷量组各时相显著高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同时相。结论:①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较中等强度组明显严重,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为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②总抗氧化能力作为反映机体内总的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克服了单一的抗氧化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组织抗氧化能力的不足,将此指标用于运动性疲劳研究,有利于更全面评价机体抗氧化系统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调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辛伐他汀5mg及20mg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各56例,58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血脂各参数变化及副作用。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5),5mg组血清TC、LDL-C、TG分别下降17.8%、24.0%、13.9%;20mg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分别下降32.6%、36.2%、28.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5mg组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达标率分别为51.8%、50.0%、5.4%、20mg组TC、LDL-C-TG达标率分别为77.4%、74.1%,17.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辛伐他汀5mg组副作用发生率5.3%;20mg组副作用发生率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血管事件,辛伐他汀20mg更适宜。  相似文献   

18.
林海  刘煜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68-969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中药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6,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IL-6表达在12h时显增高(P<0.05),实验组在再灌注6h时表达显增高(P<0.05),12h时仍显增高(P<0.05),对照组TNF-α缺血早期表达即增高,再灌注12h时最显,而实验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TNF-α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L-6作为一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内生拮抗剂,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种芎嗪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使IL-6的表达提前,可能是川芎嗪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决动脉阻断5min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R)、D2受体激动剂组(I-PER)及D2受体拮抗剂组(I-SPI)。于再灌注第7d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结果: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7d可引起沙土鼠海马CA1区约95%的锥体细胞凋亡。行为学结果显示I-R组鼠探索活动较Sham组明显活跃(P<0.01),I-PER组鼠的探索活动较I-R组明显减弱(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I-PER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计数明显多于I-R组(P<0.01)。TUNEL法检测发现,与Sham组相比,其余3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均增多(P<0.05)。I-PER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D2受体激动剂可显著抑制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提高存活细胞数,改善行为学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低温性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不采用任何升温装置,使用室温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保温组患者术中采用输液加温器及充气升温毯加温,选用加温至37℃的灌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测定术前及术后核心体温,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及发生寒战情况。结果 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显著下降,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保温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URP采用术中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体温的恒定,有效降低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术中失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