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革实验步骤固定、学生被动学习的生药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综合性实验教学新模式。设计综合性实验模拟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根据案例要求设计整体研究方案,并利用实验室条件协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2.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药物分析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对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和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才能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际沟通》考核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平时考核、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模拟护士招聘、护患沟通技能、护患沟通小品表演)等综合考核。结果多形式《人际沟通》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意识,可提高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可提高学生应聘面试能力和技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多形式《人际沟通》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药剂学》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茂琦  刘玉雯 《海峡药学》2010,22(11):255-256
根据药剂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目的 ,设计并实践了角色扮演、以问题为中心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利用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体验式教学手段,采取工学交替、仿真模拟软件教学等整合资源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医学学科,实验教学在该学科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搞好实验教学是本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从属丁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基本上以灌输、模拟、验证为主,能够传授知识,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彭洁  洪建文  张旋 《药学研究》2017,36(6):334-336
目的 建立药品分析实验室色谱柱管理系统,使实验室对实验用色谱柱进行有效管理.方法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色谱柱管理系统.结果与结论 建立电子化药品分析实验室色谱柱管理系统,保证实验室检验分析的质量,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实习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如何能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毕业实习模式。通过实践,培养护士临床思维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需要为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实践能力的路径和方法 ;临床教育的新思维;能力训练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晓楠  吴正升  刘淼 《安徽医药》2012,16(6):865-866
该实验室整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知识,将临床实践中的某种病例作为学习的起点,在小范围学生中开展"日本血吸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鉴定"综合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团队意识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王蕾  朱玲  杜斌 《药学教育》2014,(5):54-56
针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比重,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等措施,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使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成为培养复合型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步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校护理系2012级普通专科1、2班作为实验组,采用“理论—实训室—临床见习”同步教学模式,2012级普通专科3、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床实习”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综合考核成绩.结果 采用同步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96.6%认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93.1%认为自主学习情况好、94.8%认为能较好激发学习兴趣、98.2%认为有较好的职业认同感,临床综合考核成绩为(91.23±2.04)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理论—实训室—临床见习”同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方法了解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情况,加强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在手术室设立骨科专科组,建立和完善人员及器械的管理流程,保障了外来器械的安全使用。结果 2009年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以来,未出现因外来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推迟、失败,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对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及人员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沈启雯  梁毅 《中国药事》2017,31(11):1229-1232
目的:探讨实施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方法,使一致性评价真正发挥提高仿制药质量水平的作用。方法:基于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从仿制药的原辅料、处方、工艺流程、最终产品和生产线5个方面入手,实现仿制药与原研药过程控制的一致性。结果:我国要全面提高仿制药的质量,开展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评价,这对于保障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论: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仅通过溶出度试验来判断仿制药的安全有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将GMP理念引入一致性评价工作中,全方位地保证仿制药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引入Supply,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SPD)系统,加强手术室麻醉药品的管理。包括建设手术室准备室药房,配备常驻药师;采用手术室麻醉药箱二维码管理,减少麻醉药品经手人员;完善麻醉药品流程化管理制度,建立长效跟踪监管机制;对账系统优化管理,账务清晰,保障麻醉药品使用安全;医生、药师责任分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促进手术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方法:开设手术药房,制定手术室基本药品目录和基数,加强特殊药品和高危药品管理,同时对开设前、后退药金额、麻醉处方合格率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实施效果。结果:与开设前比较,开设后相关病区退药金额占住院病房销售金额比例均明显下降,手术室麻醉处方合格率从2008年同期的60%提高至2009年的97%。结论:开设手术药房不仅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便捷、经济得到进一步保障,还使手术用药形成科学、有序的动态化管理状态,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张红旭  郭辉 《中国药事》2013,27(7):764-765,768
目的为建立三级医院药事管理职能科室并由此发展医院药学二级学科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教训,探讨了医院药事管理职能科室及二级药学学科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三级医院建立药事管理科作为药学专业职能管理科室,对医院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专业化发展以及抗感染药品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出台,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迈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认真学习总结有关抗菌药物管理使用有关法规。结果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使用,控制细菌耐药。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是更有效治疗疾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也是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李俊  刘捷 《中国药事》2012,26(9):1011-1013
目的 为新建原料药GMP生产线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原料药GMP生产线的特点,对新建原料药GMP生产线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 原料药的生产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新建原料药GMP生产线应考虑的问题很多,必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设计符合GMP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研究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2年我院的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涉及到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有效的利用。通过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比较未引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与引用之后的情况。结果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室医疗事故的出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我院的医疗服务满意情况。结论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有效的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保证我院的手术室安全管理,特别是有效的降低了因为护理问题所引起的引发的医疗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董博  严蜀君  付能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26-3027
目的:评价手术室的管理和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质量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由临床科主任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总满意率为85.1%,不满意率为14.9%。结论:依靠手术科室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质量进行评价,真实、客观地反应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通过调查与分析,为手术室护士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本科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和配合质量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Influenza viruses of the H5N1 subtype cause an ever-increasing number of bird-to-human transmissions and a pandemic outbreak caused by these viruses is imminent. Therefore, the availability of safe and effective vaccines is highly desirable and their development considered a priority. However, using production and use of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as templa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andemic H5N1 vaccines did not yield effective vaccines. High antigen doses were required to induce appreciable antibody responses. In addition, limited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long production times are other disadvantages of conventional influenza vaccine preparations. Here, we review recent developments that will contribute to a more rapid availability of sufficient doses of highly efficacious and safe pandemic influenza vaccines. The new developments include the establishment of novel methods to prepare vaccine strains, novel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use of novel adjuvants and alternative vaccine form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