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文献中专家观点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文献中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专家观点。方法:筛选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X^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IL-6水平在各证型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其总体变化趋势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型。其中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本文的6个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与肝胆湿热组、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肝郁血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NF—α浓度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弦脉、细弱脉、滑脉的心血管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心血管功能对弦脉、细弱脉、滑脉的影响,我们观察了155例患者的SV、MAP、AC、FEK、TPE五项心血管指标,得出如下结果:(1)弦脉、细弱滑脉的SV无差异,其差异反映在血管顺应度AC和平均动脉压MAP方面,即弦脉的AC低于细弱脉、滑脉、;细弱脉的MAP低于于弦脉、滑脉两组。(2)弦脉的特征表现为血管顺应降低,血管弹性减弱,(3)同一脉象,证型不同,其血 管功能状态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病例进行中医辩证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后,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arks.HBV-M)、HBV-DNA变化以及阿德福韦酯耐药情况.结果 各组疗程完成后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肝胆湿热型显著高于其他中医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高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52周时阿德福韦酯耐药率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显著低于其他中医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低于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及瘀血阻络型.结论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耐药性与中医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慢性携带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129例患者辨证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瘀血阻络等5个证型,并对其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观察证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三型患者的CD3+、CD4+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而肝胆湿热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只是稍低于或接近正常.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可科学地指导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光谱测色法检测原发性肝癌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色资料,并进行其舌色的色度学比较研究,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辨证分型的舌色特点以及舌色和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光谱测色法采集133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色数据资料,根据临床特点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气滞血瘀4类证型,观察各证型色度坐标、主波长分布、兴奋纯度的变化特点和CIELAB均匀色彩空间分布特点,比较各型色度角、彩度的区别,并分析不同证型之间总色差、明度差、色度差、饱和度差、色相差等参数的区别。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证型舌色的色度坐标分布不同;气滞血瘀型的主波长分布明显不同于其他3个证型;兴奋纯度值在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型肝癌患者呈现为逐渐增加的特点(P〈0.01);不同证型舌色于CIELAB三维色空间分布区域不同;色度角结果提示气滞血瘀型为负值,与其他3型明显不同(P〈0.01);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型的彩度值呈现为逐渐增加的特点(P〈0.01),与兴奋纯度的结果一致;色差比较中,以人眼观察能力为衡量方式的结果量化了不同证型舌色的各矢量差别。结论:原发性肝癌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色存在着明显色差,与临床舌色的特点相符,这将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统一提供客观参考,有利于舌诊度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文献中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辨证专家观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根据专家观点中各中医单证证型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原发性肝癌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整理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运用X^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型(肝气部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与其他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但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6种证型。  相似文献   

8.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探讨了戊型肝炎的中医证治,提出本病病机为湿热相交、瘀阻血脉;主要病理为肝胆失疏、脾胃失调;临床可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型、肝脾轿瘀型;治疗大法为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9.
从月经周期的脉象变化探讨月经生理的气血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结合中医理论,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将育龄女性月经周期的生理机制概括为“气血转化”,并将其运用于月经病的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月经周期脉象的变化规律与月经生理气血转化机制及其关系作一论述。1育龄女性脉象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育龄女性脉象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已为临床研究所证实[1]。这种变化规律主要表现是:月经周期第1、2周的主要脉象为弦脉或弦滑脉,第1周以弦脉为主,第2周以弦滑脉为主,其中以左弦右滑脉最为多见;第3、4周脉象主要为滑脉;月经期的脉象随着时间后移由滑脉转为弦脉、弦滑脉。按照各脉象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证型专家观点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整理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文献中的专家观点,分析原发性肝癌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初步明确其主要的单证证型.方法对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整理,运用χ2检验对文献中的专家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肝气郁结)型、血瘀型、脾气虚型、肝阴虚型、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在专家观点中出现频率较高(均超过50%),它们之间没有显著性意义,但与其它出现频率较低的各单证证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91).结论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单证证型依次为①气滞(肝气郁结)型;②血瘀型;③脾气虚型;④肝阴虚型;⑤肾阴虚型;⑥肝胆湿热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李东垣升阳法,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中命名"升阳"的方证,共17个,筛选症状,通过计算各症状对证素贡献度的和,确定升阳法对应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得出证名。结果:病位证素有脾、肝、大肠、胆、小肠、胃、肾,病性证素有气滞、湿、气虚、血瘀、阳虚、脓、热,其中气滞、湿、脾是Ⅲ级证素,气虚、肝、血瘀、大肠、胆是Ⅱ级证素,小肠、阳虚、胃、脓、肾、热是Ⅰ级证素。结论:李东垣升阳法主要针对气虚、郁和瘀。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MS患者295例,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消渴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对不同病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证候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以形体肥胖、唇舌瘀暗、头身困重、脉滑数等症状及体征为多见。以湿热、血瘀证候最为多见。病程小于5年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血瘀、胃肠结热证候;5-10年病程的患者则表现为邪实与正虚同时并见;病程超过10年者,主要表现为正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MS早期以邪实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呈现出虚实错杂之证。邪实主要包括气郁、血瘀、湿浊、热结等,而以湿浊血瘀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吸毒人员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素的关联。方法采集福州市公安戒毒所吸毒人员187例,其中海洛因53例,甲基苯丙胺128例,其他毒品6例。吸毒人员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和苯丙胺类药物依赖诊断标准。结果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舌淡紫与证素肝、肾相关(P<0.05),苔薄黄与证素血虚相关(P<0.05),脉弦与证素脾、湿和气虚相关(P<0.05),脉沉与证素痰和气滞相关(P<0.05),脉滑与证素肾、脾及湿、热、血瘀相关(P<0.05)。结论1、吸毒人员最常见舌脉为:舌淡紫苔薄黄,脉沉弦滑,病位证素以肝、脾、肾为主,而病性证素以气虚、阳虚、气滞、血虚、阴虚、痰、湿为主;2、海洛因成瘾者与冰毒成瘾者舌象分布均为舌淡紫苔薄黄,而脉象分布,海洛因成瘾者以脉弦为主,冰毒成瘾者以脉沉为主。  相似文献   

1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D)发病的本质是气血运行失调,情志饮食刺激是重要诱因.气机病变取决于胆,胆作为枢纽,通过调节气机升降影响周身气血的运行,影响情志和消化.IBS-D气机郁滞明显,腹痛较为严重,有泻后痛减特点者,常伴有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中医证候隐含着病因病机,通过总结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7—12月到河南省中医院生殖科就诊的200例由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诊断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证候资料,总结证候分布情况,结合年龄段,以单一证候为证候统计基础,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女性不孕症的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其病因病机特点,并阐明各个证候的病因病理机制。 结果 200例患者共出现296个频次的单一证候,其中肾阳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血瘀证为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证候,分别占31.42%、23.65%、21.62%、14.86%,四证总计占91.55%。证候与年龄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证候各不相同,20~29岁的主要证候为湿热证、肾阳虚证、肝郁证、血瘀证,30~39岁的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血瘀证,40~49岁主要证候为肾阳虚证、肝郁证、肾阴虚证。 结论 肾阳虚衰、肝气郁滞、湿热蕴结、瘀血阻滞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各个年龄段有其不同的病因病机要点,20~29岁女性不孕症的病机要点是湿热蕴结,30~39岁的病机要点是肾虚肝郁,40~49岁的病机要点是肾阳虚衰。   相似文献   

16.
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临床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AHI指数、BMI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0年~2013年230例在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经睡眠监测明确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中医证候要素、AHI指数,BMI指数等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顺序为痰湿>气虚>血瘀>热蕴>阴虚>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与AHI指数相关程度排序为血瘀>气虚>痰湿>阴虚>热蕴>肝火>气滞;中医证候要素中痰湿(P=0.003)、血瘀(P=0.02)、热蕴(P=0.04)的发病率与BMI指数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提示OSAS中医证素以痰湿为主,其次为血瘀、气虚、热蕴、阴虚、气滞、肝火;各证候要素中血瘀、气虚、痰湿与AHI升高程度相关性最强,说明重度OSAS中最常见的中医证候要素为血瘀、气虚、痰湿;与BMI指数呈现正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为痰湿、血瘀、热蕴,推测肥胖病人中实证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文献证素比较研究,探析PBC的证素分布特征及病机特点。方法:基于万方及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结合人工筛选,获取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非重复PBC中医研究文献,参照CHB证素研究方法建立PBC证素数据库。通过与CHB的对比显示PBC证素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①文献特征:纳入56篇文献,病例1368例,研究快速增加,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中医院。②证型分布特征:析出证型56个,依次为肝肾阴虚等10个高频证型,按照证素聚合后形成6大核心证素群依次为:血瘀、脾虚、阴虚、肾虚、湿热及肝郁,与CHB中湿热、肝郁、血瘀、毒、阴虚有所不同。③证素分布特征:PBC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脾、胆、肾;CHB为肝、脾、肾、胆、络。PBC中胆为高频病位,胆络、肝络为特有病位。PBC中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郁、湿、热;CHB为气郁、湿、热、阴虚、血瘀、阳虚;与CHB相比,PBC中气虚、血瘀为高频证素,气郁、热、阴虚、阳虚为低频证素。结论:PBC中瘀、气虚(脾虚)等6大核心证素群值得重点关注;胆、肝络及胆络是特有病位,应在实践中丰富关于胆系的中医治法;气虚、血瘀是PBC绝对优势证素,早期使用补气活血治法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结合前期研究,提出PBC三阶段演变假说,气虚血瘀为核心证型,毒损胆络是关键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因子分析探索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集193例PPPD病例症状、舌象、脉象,将每一症状、舌象、脉象作为一个统计变量,“有”则赋值为“1”、“无”则赋值为“0”,计算四诊信息的频数和频率,运用因子分析对高频症状、舌象及脉象进行非线性降维并提取公因子,得出病性、病位证素及中医证型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频率排名前3位症状的依次为头晕(90.67%)、心烦(54.40%)、倦怠乏力(51.30%),舌象中舌质频率最高者为舌质暗红(22.28%),舌苔频率最高者为白苔(31.09%),脉象频率最高者为滑脉(41.97%)。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1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4.798%。整合相同的证素,共得到5个病性证素,依次是气滞(71.50%)、阴虚(24.35%)、血虚(22.28%)、气虚(17.10%)、痰湿(15.03%);5个病位证素,依次是肝(93.26%)、肾(24.35%)、脾(16.58%)、心(0.52%);6个中医证型,依次是肝郁气滞证(56.48%)、肝肾阴虚证(21.76%)、肝郁脾虚证(15.03%)、肾阴虚证(2.59%)、脾肾阴虚证(1.55%)、气血两虚证(0.52%)。结论 PPPD的病性证素以气滞为主,病位证素以肝为主,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证为主。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内部特征,从而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中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证候依次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肝郁血瘀、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候要素有:病位方面为肝、胆、脾、肾、胃、中焦、络;病性方面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湿、热、气郁、血瘀、毒、寒、水、痰.结论通过总结本病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要素,为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