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单克隆anti-anti-id NP48轻链及重链可变区基因并分析其序列.方法从杂交瘤细胞NP48提取总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分别克隆于pMD18-T载体,测序并作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VL基因全长336 bp,属鼠免疫球蛋白κ链第Ⅱ亚类,由种系基因he24与Jκ4重排而来.该VL 基因序列已被GeneBank收录(accession No.AY309010).VH基因全长354 bp,属鼠免疫球蛋白重链第Ⅱ亚类, 由种系J558.47、Dsp2.2和JH4基因重排而来.该VH基因序列已被GeneBank收录(accession No.AY312433).结论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VL、VH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anti-anti-id NP48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抗体克隆进行基因分析。方法 将2株阳性克隆抗体基因进行测序,并用NCBI和Ig Blast Analysis of lmmunoglobulin sequences中的软件,对DNA序列和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二级结构进行了模拟。结果 B04和C24阳性克隆抗体基因的长度分别为708bp和732bp,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与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典型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特征。对2株克隆抗体基因二级结构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以β-折叠和转角为主的平行肽链形成片层样结构,均符合抗体的基本构型。结论 B04、C24阳性克隆外源基因均属于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离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可变区(V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方法 根据鼠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FR1和FR4序列的保守性,化学合成体外扩增Ig重链可变区基因的数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杂交瘤细胞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VH基因,将其克隆入pUC19载体,重组子用Sanger′s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将序列与GeneBank中已发表的抗体序列比较。结果 VH基因全长357bp,属鼠免疫球蛋白重链第Ⅱ亚类,由种系基因V、Dsp2.8与JH4重排而来。该VH基因序列已被GeneBank收录(accession No AF282622)。结论 该VH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重链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构建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的单链抗体。 方法 用抗体框架区的通用引物 PCR扩增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NP11- 4的 VH 及 VL 基因 ,测序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用VH 和 VL 基因在 p THA90质粒载体中构建成单链抗体基因并诱导表达。 结果 扩增获得 NP11- 4的 VH 和 VL基因 ,经测序分析确定为新发现的抗体可变区序列 ,构建成排列顺序为 VH- linker- VL 的单链抗体基因 ,经诱导表达出与硫氧环蛋白融合的单链抗体 ,大小约为 36 .2 k Da,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结论 成功地构建和表达了抗日本血吸虫膜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从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 4杂交瘤细胞株的基因组DNA中 ,用PCR技术扩增出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 ,并克隆至pUC19质粒中进行测序分析。研究表明 :该基因长 336bp ,编码 112个氨基酸 ,经结构分析及与抗体库中一般序列的比较 ,证实该序列为轻链可变区基因 ,属κ轻链SubgroupII亚类 ,由种系基因中的V与Jκ 2基因重排而成。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诱导抗卵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产卵及卵胚发育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NP30主动免疫C57BL/6小鼠,连续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SP2/0腹水。结果尾蚴攻击感染后第27天,NP30免疫组肝组织内虫卵数下降了30.91%,雌虫子宫内虫卵数减少了38.55%。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天,NP30免疫组肝组织内的成熟虫卵下降了66.63%,死亡虫卵增加了60.66%。结论NP30主动免疫小鼠具有抗雌虫生殖产卵和抗卵胚发育的双重功效,为一很有希望的血吸虫病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BBC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BBC1(SjBBC1)基因,为寻找新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候选抗原分子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SjBBC1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UCm-T载体连接,经蓝白筛选、双酶切分析和PCR鉴定后,亚克隆人pQE30原核表达载体中。对原核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650bp,与预期大小相符。将该基因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QE30,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23.6ku,并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结论构建了pQE30/SjBBC1原核表达重组体载体,表达了具有抗原性的BBC1抗原。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从抗日本血吸虫单抗NP11-4杂交瘤细胞株的基因组DNA中,用PCR技术扩增出抗体轻链可变区基因,并克隆至pUC19质粒中进行测序分析。研究表明:该基因长336bp,编码112个氨基酸,经结构分析及与抗体库中一般序列的比较,证实该序列为轻链可变区基因,属κ轻链SubgroupⅡ亚类,由种系基因中的V与Jκ2基因重排而成。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cDNA文库中抗卵分子克隆的免疫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具有明显抗卵胚发育和抗雌虫生殖双重作用的免疫血清对Sj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共鉴定阳性克隆102个,进一步复筛后对其中6个克隆以自动DNA测序仪对。DNA插入子测序,测序资料经基因数据库GCG软件处理。表明C40克隆类似于Sm铁蛋白基因,C31克隆类似于N.forntalis的PEPCK酶基因.C21为Sj热休克蛋白70基因,C29为副肌球蛋白基因,C30和C35克隆分别为印壳蛋白基因和钙网硬蛋白基因·上述6个基因克隆的同源程度分别为74.7%、57.1%、80.1%、86.4%、96.4%和80.6%。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和表达日本血吸虫BBC1(SjBBC1)基因,为寻找新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候选抗原分子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SjBBC1基因,将PCR产物纯化后与pUCm-T载体连接,经蓝白筛选、双酶切分析和PCR鉴定后,亚克隆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中。对原核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650bp,与预期大小相符。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23.6ku,并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结论构建了pQE30/SjBBC1原核表达重组体载体,表达了具有抗原性的BBC1抗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轻链可变区 (VL)基因并测定其序列。 [方法 ]根据鼠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基因FR1和FR4序列的保守性 ,化学合成用于体外扩增Ig轻链可变区基因的数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的杂交瘤细胞株基因组DNA为模板 ,扩增VL 基因 ,将其克隆入 pUC19载体 ,重组子用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 ,将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抗体序列比较。 [结果 ]VL 基因全长 318bp ,属鼠免疫球蛋白κ轻链第IV亚类 ,由种系基因V与Jκ4 重排而来。该VL 基因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 (accessionNo AF2 0 6 72 0 )。 [结论 ]该VL 基因为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轻链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建株及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LB/C小鼠感染1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半年后用一株在小鼠体内、外具有杀伤血吸虫作用的IgM单抗ssj14进行加强免疫,3d后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到10株单克降抗独特型抗体(抗-Id).选择其中6株作进一步特征测定,ELISA抑制法表明它们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单抗ssj14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抑制率与抗-Id的浓度呈正比,而这些抗-Id都不与SEA直接起反应.双向琼扩试验测定表明,6株抗-Id中2株为IgG:亚型(C_8和D_5),3株为IgG_3亚型(B_3、E_3和C_(10) ),1株为非IgM和IgG亚型(E_4).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两株抗-Id(D_5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虫率(44.67%,(P<0.05)、47.28%(P<0.01))和减雌率(46.99%(P<0.01)、54.26%(P<0.01)),2株抗-Id(C_3和E_4)诱导了较高的减卵率(56.68%和61.13%);ELISA检测结果显示,小鼠用抗-Id免疫后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针对抗-Id和抗SEA及抗可溶性雄虫抗原(m-SWAP)的抗体,说明抗-Id模拟了单抗ssj14的靶抗原的部分结构,诱导了免疫鼠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应用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腹腔注射致敏C57BL/6小鼠,继之经脾脏注射虫卵形成的肝虫卵肉芽肿模型。用SEA致敏组作阳性对照,SP2/0腹水组作阴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虫卵攻击后第4d,NP30致敏组肝虫卵肉芽肿面积、体积即开始明显增加,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肉芽肿面积在第8d、体积在第15d达高峰值,与SEA致敏组的高峰值相近(P>0.05)。而SP2/0腹水组肉芽肿的面积、体积至第32d才达高峰值,其高峰值低于NP30致敏组(面积P<0.05,体积P<0.01)。本文提示NP30对肝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具有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14.
恶性疟原虫单表位单抗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恶性疟原虫单表位单抗。方法: 根据蛋白质结构理论, 选取能代表恶性疟原虫蛋白质抗原性的HRP-II肽段, 长度为6~9 个氨基酸, 经人工合成, 通过毛细管电泳, 确定其纯度后, 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结果: 应用脾脏埋植法和杂交瘤技术, 获得4 株针对恶性疟原虫HRP-II单一表位的杂交瘤细胞。结论: 首次报告直接用合成HRP-II肽段制备针对该蛋白质的单表位单抗的方法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旨在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阐明上海市及江苏省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两株丙型肝炎病毒(HCV)C33c抗原基因的序列及变异特征,为临床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表达C33c抗原作好准备。结果表明:上海株及江苏株C33c抗原基因同源性大于99%,推测属同一基因型。此两株与其它分离株相比较,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93.08%~97.69%)明显高于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81.36%~94.45%),说明C33c抗原特别适于作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使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单克隆抗体NP28-5B,其同型鉴定为IgGl,针对的靶抗原分子量为140kD。将酶标记单抗NP28-5B进行Dot-ELISA直接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100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00份中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6%和98%,检测正常人血清200份,仅3例假阳性(1.5%)。用双盲法检测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矶山岛居民血清339份,其中粪检阳性血清114份,阳性率为89.47%,粪检阴性血清225份,阳性率为69.33%,研究证明NP28-5B具有高度诊断潜能。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L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寻找鉴定临床标本中钩端螺旋体L型的方法。方法首次以从患者分离出的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稳定L型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有限稀释法及四次克隆化。结果筛选得1株杂交瘤细胞系1B9。该单克隆抗体除与黄疸出血群56601株凝集效价为1:3200外,与其他14群14型无交叉,而同免疫原免疫获得的小鼠血清与波摩那群56008株有1:50的交叉凝集价。结论L型稳定株与原菌型有共同抗原成分,其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特异性鉴定。  相似文献   

18.
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抗弓形虫P30McAb,按不同剂量分别与同等数量的弓形虫RH株(2×105/ml)作用后,经腹腔注射BALB/c鼠,发现该McAb对弓形虫感染具保护性作用。RH株致死量试验显示:每鼠注射10个虫体,1wk内死亡率达62.5%,9d内全部死亡,而在3.00mg的McAb保护下注射105RH株虫体的小鼠可在10d内无一死亡。用目测概率法计算其ED50为每鼠1.23mg/105RH株虫体。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及存活率间经统计学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