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使患者发生多发性机会性感染,各系统脏器均可受累。而艾滋病的心血管损害发现较晚,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可以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内膜炎、恶性肿瘤、心脏功能损害及心律失常等。  相似文献   

2.
儿童艾滋病27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5岁以下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HIV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分析275例即将入选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分期、实验室特点及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75例AIDS患者主要以母婴途径传播为主,占78.9%,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的为16.0%.平均年龄(7.6±3.7)岁,其中1岁以内5例,1~5岁104例,6岁以上166例.世界卫生组织临床3期和4期的占70.1%,6岁以上患儿的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37±159)/μL,1岁以内患儿为(1 246±776)/μL.1~5岁患儿为(304±317)/μL,181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皮肤损害、慢性腹泻、鹅口疮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对生长发育影响显示:身高低于x-2s占49.6%,体质量低于x-2s占19.9%.结论 现存活的AIDS儿童以6岁以上为主,HIV对儿童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临床进展、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虽然能有效抑制HIV 1型(HIV-1),但不能根治AIDS。AIDS功能性治愈须为停止ART后患者体内HIV-1 RNA长期低于检测下限,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这一直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来,AIDS功能性治愈研究在HIV-1储存库激活和清除、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此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v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30%-75%的HIV感染者有肌肉骨骼的异常甚至发生各种不同的风湿性疾病。现就本院诊治过的病初误诊为血管炎的艾滋病患者1例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全球蔓延,HIV感染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法治愈,故寻找有效预防和治疗HIV感染的方法已迫在眉睫.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因治疗途径成为治疗HIV感染的研究热点,包括反义技术、RNA诱饵、RNA干扰、细胞内抗体、显性阴性突变体、自杀基因等,至今已获得诸多成果,并逐渐进入临床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HIV相关肺疾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方法对某市中心医院近5年来确诊的34例HIV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相关肺疾病的发生率,并比较有/无相关肺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有无差异。结果本组HIV患者中以男性中青年多发,占82.35%;相关肺疾病的发病率高,为67.65%,以急性感染为主;出现相关肺疾病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疾病患者(26.09%掷18.18%,P=1.000)。临床以发热、咳嗽及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结论对既往身体健康的中青年患者,若出现反复发热、咳嗽、气促甚至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应及时检查HIV抗体,减少HIV漏诊。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 (CVD)是AIDS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 ,既往报告较少 ,近年临床病理资料提示其发生率为 2 %~ 2 1% ,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就AIDS合并的CVD ,包括血栓或栓塞性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梗死、脑出血和血管炎等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表现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HIV/AIDS)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TLC)和CD4 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明确将TLC作为HIV/AIDS疾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诊治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317例HIV/AIDS患者TLC和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判断TLC代替CD4 T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的准确度和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31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TLC和CD4 T细胞计数[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单位为×106/L]分别为1300(1754,932)和242(384,86),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r=0.722,P<0.01)。以TLC预测CD4 T细胞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具有较高准确度,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866、0.853和0.863(P均<0.01)。随着TLC临界值取值的降低,敏感度逐渐减低,特异度则逐渐增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应用TLC作为监测HIV/AIDS初诊、初治患者疾病进展和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的替代指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再生、分化的重要场所,淋巴结(lymph nodes,LNs)作为外周免疫器官,其正常结构对于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和免疫细胞的生存、发育、增生是非常重要的。近来,国外有研究发现胶原纤维在淋巴组织中T细胞区域(T cell zone,TZ)的沉积可能是导致HIV感染者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CD4~+T细胞减少的又一重要机制。该文拟根据近年研究进展,阐述LNs正常组织结构对CD4~+T细胞存活、发育和运输的影响及其结构改变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机制的关系,以期对目前AIDS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外周血细胞学特征。方法对278例AIDS患者外周血常规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贫血、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的发生率依次是90.2%、84.5%、41.0%、38.4%、10.0%,贫血患者中正细胞性贫血和类型不明确的贫血分别占40.0%、32.6%。结论贫血和CD4+T淋巴细胞减少是AIDS患者外周血重要的细胞学特征,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性质以正细胞贫血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HIV/AIDS)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TLC)和CD4+ 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明确将TLC作为HIV/AIDS疾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诊治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317例HIV/AIDS患者TLC和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判断TLC代替CD4+ T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的准确度和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31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TLC和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单位为×106/L]分别为1300(1754,932)和242(384,86),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r=0.722,P<0.01).以TLC预测CD4+ T细胞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具有较高准确度,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866、0.853和0.863(P均<0.01).随着TLC临界值取值的降低,敏感度逐渐减低,特异度则逐渐增大.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应用TLC作为监测HIV/AIDS初诊、初治患者疾病进展和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的替代指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10个月前出现头部皮肤剧烈瘙痒,无关节肿痛、肌肉酸痛、晨僵、光敏感等症状。患者多次到当地医院和我院皮肤科就诊,给予对症治疗,皮肤瘙痒缓解不明显。7个月前患者面颊部出现红色皮疹,到外院就诊,行皮肤活检示结合临床考虑”盘状红斑狼疮”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30余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其发病已从早期认知的心肌、心包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到近年出现的外周血管炎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药物相关的感染、炎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者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病因和危险因素HIV感染和抗病毒治疗改善内皮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型(HIV-1)相关痴呆或HIV相关痴呆(HIV associated dementia,HAD),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痴呆复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终身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但长期服药所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找更便捷的给药方式、更低的药物毒性、更强的病毒抑制效果和更高耐药屏障的抗病毒药物是目前ART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新型的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单片复合制剂、新作用机制药物以及简化治疗策略的应用体现了ART研究的新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指南,综述艾滋病ART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马尔尼菲青霉菌(Pm)1956年分离于越南的竹鼠(rhi-zomyssinensis)体内,在鼠的肝脏中发现,并确证其对鼠类有致病性[1]。目前从中国、泰国和越南的4种竹鼠(canno-mysbadins,rhizomyspruinisus,R.sinensis和rhizomyssumatren-sis)体内均可分离出Pm,这些竹鼠的地域分布对Pm感染的流行病学具有重要价值[1]。该菌主要侵蚀单核细胞系统,菌体主要位于巨噬细胞中,细菌大小形态极似荚膜组织胞浆菌。现将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消化科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以“反复发热2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后的耐药状况。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156例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耐药采用HIV-1 ViroSeq?基因型检测法,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h...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包括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IR)以及腹型肥胖在内的一系列代谢相关的临床表现,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工作中常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在2005年提出的关于MS的定义:1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4 cm,女性腰围≥80 cm(不同种族腰围有各自标准),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部分地区HIV-1感染者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DNA,经套式PCR扩增env基因片断,对C2—V3区350—450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采样品均属HIV—1B亚型,与其它国际亚型的基因离散率在20%以上;与流行于云南省的B亚型毒株基因离散率为2.8%左右,样品间的基因离散率很小.结果提示,流行于河南省的HIV属B亚型,并与云南省的流行株密切相关;其在河南省的流行时间在3年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