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各种围产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用药,以避免致死、致残、智力、运动障碍及癫痫等后遗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收集了2002年-2005年5月7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不同时期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 A、B两组,分别在病情稳定后1 d、5 d予以高压氧治疗。结果:病情稳定后1 d予以高压氧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病情稳定后5 d。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稳定后1 d予以高压氧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尤剑瑛  李红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31-1231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中重度血电解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诊断为HIE的患儿84例和同期正常新生儿比例的电解质值的轻中重度HIE患儿的血清电解质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电解质比较,Na^+、CL^-、Ca^2+明显降低,K^+无明显变化。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极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早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出生就诊的4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性别病情等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 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95%,比较差异值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儿的治疗质量,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有较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现将我院收集的30例患儿病例进行CT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HIE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机对75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扫描,分析HIE的CT表现。结果:75例中,正常7例;HIE68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45例,重度2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lschemic En-cephlopcethy,HIE)的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据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血缺氧导致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病情重,死亡率高,严重者可产生多种后遗症。CT的出现为诊断HIE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住院9~21d,平均14d,8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做好各系统的监测及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可预防或减少亚低温治疗期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y-ischemic en-cephalopathy,NHIE)是指围产期窒息所致脑部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很难确诊,而CT扫描能如实反映这些改变,准确及时做出诊断。本文通过对60例NHIE患儿CT资料分析,以提高对NHIE CT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机对75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扫描,分析HIE的CT表现。 结果 75例中,正常7例;HIE68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45例,重度2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 结论 螺旋CT是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lopcehhy,HIE)的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据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血缺氧导致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病情重,死亡率高,严重者可产生多种后遗症。CT的出现为诊断HIE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的认识。方法:对53例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者行CT检查,CT扫描时间最早为出生后2h,最迟为出生后17d;对无昏迷的患儿在其安睡时进行CT扫描。53例全部为CT平扫。结果:单纯脑实质内局限或广泛性低密度区21例;脑实质内低密度区伴脑室改变16例;脑实质低密度区伴颅内出血16例,出血类型分别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及混合性颅内出血。结论:CT诊断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有较高价值。依据脑水肿是否伴脑室改变及颅内出血行CT分型有许多优点。早产儿脑髓质低密度区不一定是脑水肿,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 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3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新生儿人数48例,经过数字排号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4人,给予对照组的患儿普通护理与常规药物的使用,实验组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加强保暖,喂养支持,抗惊厥药物等护理干预的方式。结果经对患儿的有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疗效上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辅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黄萍  苏雪梅  张霞  段晓波 《人民军医》2002,45(12):727-72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 ,严重影响日后生活质量。近年来 ,防治缺血缺氧性脑病已引起产科医生重视。 1997~ 2 0 0 1年 ,我们除应用传统方法外 ,还应用纳洛酮救治新生儿窒息获得较满意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均为产科住院分娩的窒息新生儿。纳洛酮组 32例中 ,正常产 9例 ,剖宫产 14例 ,其他 9例 (胎吸助产 ) ;对照组 32例中 ,正常产 14例 ,剖宫产 11例 ,其他 7例 (胎吸助产 )。两组出生时Apgar评分 1min均 <7分 ,其中纳洛酮组 <3分 11例。1 2 方法 胎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在保暖、…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窒息出现脑组织缺氧或脑血流减少或缺失,导致脑血供和气体交换障碍.若不进行及时诊断和救治,将会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心率异常,分娩困难,呼吸困难等,将最终导致患儿的全脑性的不可逆损伤,是发生新生儿智力伤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1~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危险因素与MRI诊断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分娩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2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为对照组,均行MRI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在出生时体重、围产期情况胎膜早破、宫内窘迫、Apgra评分、妊高症、复苏史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作为危险因素;MRI检查结果显示:III级患者灰白质分界模糊、深部白芷侧脑室壁、双侧丘脑-基底节区、皮层及以下点状和T1WI高信号、脑内静脉扩张、颅内出血为100%、68.75%、37.50%、100%、43.75%、37.50%,高于I级、II级63.64%、20.45%、9.09%、29.55%、9.09%、4.55%;82.05%、30.77%、15.38%、56.41%、10.26%、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检查指标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危险因素均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高危因素包括出生时体重、围产期情况胎膜早破、宫内窘迫、Apgra评分、妊高症、复苏...  相似文献   

16.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病,可引起早期死亡,继发脑瘫、智力低下、癫日等神经系统症状.MRI技术被公认为是诊断新生儿 HIE 及评估神经损害程度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近年来,新的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张量成像及磁敏感成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 MRI 不仅可以观测HIE的形态学变化特点,而且可以反映HIE的病理过程及分子学变化.针对MR常规技术及新技术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的缺血和脑血流量减少导致的脑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护理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新生儿HIE的存活率和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10年7月~2011年12月对37例HIE患儿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董文静  张伟伟  朱雅琴 《武警医学》2019,30(11):945-947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引起的新生儿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确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于入院后 24 h内(病危患儿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氧浓度大于800 ml/L,吸氧治疗时间60 min,1次/d,连续治疗7 d。结果 高压氧干预后,干预组患儿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惊厥的发生率分别为13.95%、25.58%、11.63%、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症状的发生率(25.58%、39.53%、27.91%、32.56%),且干预组患儿NBNA评分异常的发生率为41.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79%。CT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脑水肿发生率为23.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9%。结论 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逆转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ly,HIE)的头颅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分娩出生足月或早产,并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用头颅CT,取固定点测量相应CT值,并与同期分娩无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对照组患儿头颅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患儿胎龄的增加,其脑组织基底节、脑白质及脑灰质的CT值也逐渐增加,不同胎龄患儿间脑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无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对照组患儿、HIE不同分级程度患儿之间的CT值差异可以发现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的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进行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三组的两两之间CT值比较发现重度组的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CT值与轻度组和中度组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36周HIE早产儿的脑白质、脑灰质CT值与正常早产儿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可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出早期诊断,而且能对颅内出血作出定性、定量诊断,可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拟诊HIE行CT检查的新生儿200例,随机等分成2组,分别使用120 kV,200 mAs及120 kV,75 mAs各扫描100例。分别比较2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总剂量(TDV)数值。两种扫描参数所得图像,由2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CT图像,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将优、良和合格归入符合诊断要求病例,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低剂量组扫描的辐射剂量为常规组扫描辐射剂量的37.5%,两组符合诊断要求的影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 kV,75 mAs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检查,这也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倡导的将辐射照射减至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