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剖宫产产妇住院病历资料,统计各年度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剖宫产率为30.11%,2011年上升至5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由2005年的15.13%上升至2011年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09年剖宫产指征以头位难产为第一位,2010—2011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银花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6-2637
目的:总结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年为8.9%,2004年上升至47.5%,增加5.6倍。②1995~2001年剖宫产的指征难产为第一位,而近3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方法对我院产科2001-200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剖宫产率2005年前逐年升高到一定平台后处于平稳状态.2005年前剖宫产主要原因是胎儿因素、头盆因素、母体因素;2005年以后剖宫产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结论 近年来社会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谷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64-306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围产期门诊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间分娩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其原因。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间该院分娩产妇1 496例,其中剖宫产618例,剖宫产率为41.3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初产妇占89.20%,年龄25~30岁产妇占87.54%。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因素、母儿因素、社会因素、母亲因素。在选择剖宫产产妇中,城市产妇占85.60%,农村产妇占14.40%。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第1、2位;胎儿窘迫居第3位。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小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7-1818
目的:总结近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6年来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②剖宫产指征中自2001年始社会因素呈迅速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力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张香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699-5700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5122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2005~2007年的剖宫产率为52.96%。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29.73%,胎儿窘迫14.17%,巨大儿11.52%,疤痕子宫8.38%,羊水过少7.57%,臀位7.29%。其中巨大儿剖宫产率为67.66%,疤痕子宫剖宫产率为97.28%,臀位剖宫产率为97.54%。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疤痕子宫率;正确处理难产,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巨大儿、臀位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是降低剖宫产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宇  林春晓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2972-2973
目的:观察10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探讨剖宫产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21685例住院分娩产妇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995年为14.53%,2004年为34.10%;②1995~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因此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鼓励产妇阴道分娩,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率及剖宫指征10年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10年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0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7年为26.2%,2006年为57.2%。②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997年为8.3%,2006年上升至33.2%。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咏  贺海林 《现代医院》2010,10(8):31-3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9488例作统计分析。结果 5年总的剖宫产率为37.41%,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2008年剖宫产指征第一位为胎儿窘迫,2009年第一位为疤痕子宫。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涉及医学、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2001~200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秀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1):1492-1493
目的:探讨2001~2006年漯河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为指导合理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漯河市4所具有代表性的市级医院产科2001~2006年的剖宫产资料。结果:6年间住院分娩产妇总数14398例,剖宫产术为6720例,剖宫产率为46·67%。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以胎儿因素为主要因素,占53·38%。剖宫产指征顺位前6位共5258例,占剖宫产术的78·24%,指征顺位前6位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脐带绕颈、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同时要推广适宜产科技术,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北京石景山区疾病死因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石景山区1984~1993年死亡资料分析,提示10年中全区总死亡率为401.35/10万。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是主要死因,位居前三位。占总死因的59.06%  相似文献   

12.
六种鳞翅目昆虫的食用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叶兴乾  胡萃 《营养学报》1998,20(2):224-228
目的:分析6种鳞翅目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6种昆虫均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除亚洲玉米螟、棉红铃虫和米蛾的幼虫以外,其余的蛋白质含量均在41%以上,最高的达75.2%。脂肪的含量变化较大,菜粉蝶、桑蚕的含量在8.52%~15.67%之间,其余的在19.35%~49.48%之间。氨基酸含量为25%~7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2.50%~49.76%,除5龄桑蚕外,其余的种类均在40%以上。6种昆虫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其氨基酸分(AAS)在31~66之间。桑蚕、菜粉蝶、亚洲玉米螟、米蛾等幼虫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棉红铃虫则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6种昆虫均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桑蚕含有较高的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2008年初常州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对初免月龄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5月31日所有在感染科住院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对不同年龄发病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麻疹发病年龄呈现两极分化,小婴儿和成人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提前初免,坚持原有再免,加强二次强化免疫及婚前再免,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228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因素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28例子宫腺肌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流史占57%,妊娠3次以上占67.5%。 B超诊断率42.5%。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小于开腹手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病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及雌激素有关。目前仍需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如B超或阴道B超进行诊断。对于简单的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SF-36量表分析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今后制定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唐山市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对居住满30年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登记造册,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20~40名老年人,共抽取370人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影响生命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生活来源、生活事件、心理及健康状况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些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及心理卫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且从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出发制订老年卫生保健政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项目,以促进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考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是否建立了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机制,掌握防治工作进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以区县为单位自评,在自评基础上市级抽查。采取核实资料的方法对组织领导、碘盐管理、健康教育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自评三项综合指标评分40个区县均在85分以上;2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市36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39个区县,占97.5%;居民户合格率>90%者35个区县,占87.5%;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状腺肿大率<10%者11个区县,占27.5%,10%-19.9%者27个,占67.5%,>20%者2个,占5%。市级抽查20个区县,综合评分在85分以上者19个;碘盐生产厂合格率均在90%以上,20个区县有19个批发企业,合格率>90%者18个占94.74%,零售单位经均>90%,居民户合格率>90%者18个,占90%,尿碘中位数均>100μg/L;儿童甲肿率无<10%的区县,10%-19.9%者19个,>20个者1个。结论:对照消除磺缺乏病阶段目标标准判断,无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区县,实现基本消除目标的有17个区县,未实现阶段目标者23个区县。  相似文献   

18.
刘坚初 《现代医院》2008,8(3):70-71
目的了解儿科抗生素的应用对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未应用抗生素及应用抗生素两组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菌株葡萄球菌、MRSA与MRCNS的分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菌株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3.10%和92.50%,对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2.50%,而对AMP/SBT的耐药率为6.90%和25.00%,敏感率为72.41%和50.00%。结论两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表现高度耐药,而对AMP/SBT敏感性较高,因此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单独应用对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失去治疗意义,必要时可根据联合药敏试验结果与其他抗生素联用,AMP/SBT抗葡萄球菌作用肯定,可广泛用于儿科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市体检人群的血糖代谢状况,探讨糖代谢异常和耱尿病的发生率.[方法]体检人群中符合条件的参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测OGTT(0 min)的同时作TG,CHO,HDL-C测量,了解该人群的糖代谢情况以及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IGR)的血脂代谢情况.[结果]在参加OGTT试验的1 033例人群中,符合单纯空腹高血糖型糖尿病(IFH)和单纯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IPH)诊断的共84例,占8.13%,糖调节受损(IGR)184例,占全部人群的比例为17.81%;HDL-C在统计的各组中其结果与糖耐量正常(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G除IPH组外、CHO除IFH/IPH外其结果与NGT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成人DM人群中,IFH人群比IPH人群的比例高,且发病年龄更早;TG,CHO,HDL-C在DM组和IGR组均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M和IGR者多合并血脂紊乱,具有高度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居民主要死因潜在减寿年数和减寿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PYLL指标,对蒜处1986 ̄1988年居民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系疾病、循环系疾病、寿命损失男性高于女性,以婴幼儿及中青年为甚。胃癌的减寿年数,减寿率明显高于肝癌、肺癌等,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癌症。为减少人口寿命损失,应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开展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搞好传染病的监测、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