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 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文氏传导阻滞。结论 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时希 -浦系统不应期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8例 AVNRT病人在射频消融前于高位右房 (HRA)常规行程序电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实时记录。结果 所有病人心动过速起始时均表现为房室 2∶ 1传导 ,其中 2例 2∶ 1阻滞点在希氏束以下部位 ,5例在希氏束以上部位 ,1例不明。房室 2∶ 1传导持续平均 14.0 3± 10 .0 3秒后转为房室 1∶ 1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 3例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为左束支传导阻滞 ,2例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为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1∶ 1房室传导伴束支传导阻滞平均持续 6 .87± 11.2 6秒后束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  AVNRT起始时希 -浦系统的不应期自动缩短使结室传导易化 ,这一机制是电重构机制 ,且常在 30~ 6 0秒之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房室传导阻滞(AVB),一般在电生理检查时由心脏程序期前刺激诱发,而自然发生者极罕见,尚未见有关报道.现分析1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射频消融术 (RFCA)术中、术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与靶点选择的关系 ,以探讨选择消融靶点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 AVNRT患者 97(男 34,女 6 3)例 ,在窦性心律下行RFCA,每次放电前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靶点图 ,放电时观察并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体表心电图及腔内电生理图 ,分析靶点选择与 AVB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靠近冠状窦口电极的 C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低 ,而在靠近希氏束电极的 A区消融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出现 His时 AVB发生率高 ;靶电图中 His波振幅高者 ,AVB发生率高 ;A/ V比值 <1时 AVB发生率低。结论 :尽量避免在 A区消融 ,RFCA中靶点图呈小 A大 V,不出现 His波均是避免发生 AVB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5年,再发l小时"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既往曾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行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中与心动过速机制相关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行心房S1S2500/330~320ms刺激时,A2H2跳跃112ms诱发心动过速,心率约150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静脉窦腔内电图示VA融合,行心室拖带刺激逆行心房激动顺序与心动过速时相似,并且于心动过速时在希氏束不应期内给予心室期前刺激不能阻滞心动过速.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Bp130/80mmHg,R18次/分,HR15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急查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正常,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房室不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62%.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动过速(见图1),心率约150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70mg心律平静脉注射后,复查心电图,仍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表现为每2个规律的QRS波群之后出现1个逆行独立的P波,以Ⅱ、Ⅲ、aVF、V1导联明显,包括隐藏于QRS波群中的逆行P波,心房率约为150次/分,提示心动过速时室上性激动3:2下传心室,随后行食管调搏终止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率约75次/分,呈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20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 2 0 5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的食管电生理特点。方法 收集 2 0 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的 AVNRT患者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分析检出 DAVNP的刺激方法、SR跃增值、AVNRT诱发与终止方式、诱发带与终止带、AVNRT时的心电特点。结果  (1)DAVNP的显现及 AVNRT的诱发 :176例 (85 .9% )出现 SR跃增 ,其中增频刺激法 (IP)显现者 173例(98.3% )。以 IP法诱发 AVNRT者 15 7例 (76 .6 % ) ,以 PES法诱发者 140例 (6 8.3) ,两种方法均可诱发者92例 (4 4.9% )。需用阿托品诱发者 31例 (15 .1% ) ,需用异丙肾诱发者 5例 (2 .4% )。 (2 ) AVNRT时的心电特点 :RR间期为 349.5 6± 73.5 5 ms,食管电极上 RP- 间期为 5 1.45± 13.0 6 ms,6例 (2 .9% )有 P波滞后现象。伴房室结连接区远侧端 2 :1阻滞 17例 (8.3% ) ,束支传导阻滞 (BBB) 4 9例 (2 3.9% ) ,其中 L BBB10例(4 .9% ) ,RBBB39例 (19% )。 95例 (4 6 .3% )患者的 V1 导联可见伪 r- 波 ,30例 (14.6 % )患者 、 及 av F导联出现伪 S波。结论  (1) IP法及 PES法均有助于 DAVNP的诊断。 (2 ) AVNRT时的一些特殊心电现象有利于与其它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房室结双径路导管射频消融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与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的相关性及放电导致AVB的特点,为消融时预防AVB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113例房室结双径路的导管消融电生理资料,分析放电时AV的比例、波幅比值及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与出现AVB的相关性。结果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时,短暂AVB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V非1∶1比例者(36.84%vs 0.52%,P<0.05)。靶点腔内心电图呈小A大V,A波较宽、碎裂,不带有H波,在此基础上放电是否出现AVB与AV波幅比值无关(P>0.05)。女性AVB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4.78%vs 6.82%,P<0.05)。随访中未见AVB发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放电时出现连续AV非1∶1比例可能发生AVB,须立即停止放电;女性患者更易出现AVB。  相似文献   

10.
应用心内膜心肌活检和电生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近发生的房室传导阻滞(AVB)12例患者的病因、阻滞部位及去自主神经影响药物实验的意义。12例中有半数诊断为心肌炎。3/4(9/12)的病例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希氏束内或室内束支者3例,有2例病因为非心肌炎。去自主神经影响药物试验阳性仅能反映有无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而不能确定同时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变存在。由心肌炎导致的AVB多具有动态变化特点。其它心脏疾患所致者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窄 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RP′间期及心内电图VA间期变化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室房传导的规律性。  资料和方法 选择对象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房室结双经路慢 -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 46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平均年龄 (4 4± 15 )岁。 46例患者 ,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无异常 ,心动过速时呈窄 QRS波 ,QRS时限 <0 .11s,伴 1∶ 1的室房激动关系 ,心动过速时记录体表心电图及希氏束 (HBE)及冠状静脉窦近端 (CS9~10 )心内电图来观察 RP′间…  相似文献   

12.
希氏束起搏是唯一能够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的起搏方式,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心室电和机械同步性,是目前最生理的起搏方式.本文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例因为心房颤动伴难以控制的快速心室率,行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希氏束起搏,另1例因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行永久希氏束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起搏器参数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患者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方法研究人群为18例经电生理检查后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快型和慢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首选消融前传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快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消融最早逆传慢径的心房激动部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1:1前传慢径,消除快慢型AVNRT的逆传慢径,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多种类型AVNRT的发生率为1.8%(18/1000)。18例患者中有11例在消融治疗前的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2种类型AVNRT,有7例在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1种类型AVNRT,消融此型后又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AVNRT。在消融前即诱发出2种类型AVNRT的10例患者,均在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两种类型AVNRT。在电生理检查中出现1种类型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这种AVNRT后,又出现另外1种类型AVNRT的7例患者中,4例在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两种类型AVNRT;另3例中的2例在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处消融后,第1种AVNRT不能诱发,但可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AVNRT,经在冠状窦近端及二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左侧后延伸)进一步消融成功;另1例经消融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右侧后延伸)后,除原诱发的快慢型AVNRT外,还可诱发慢慢型AVN-RT,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快慢型时相同,提示2种类型AVNRT均应用同一条逆传慢径,经在冠状静脉窦内和二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左侧后延伸)成功消融2种类型AVN-RT。术后随访18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大多数多种类型AVNRT患者,具有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的传统房室结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能为多型AVNRT的主要基质,因此消融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成功消融大多数多型AVNRT。对于少部分多型AVNRT患者,左侧后延伸与右侧后延伸可能分别作?  相似文献   

14.
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房室结内形成的折返在下部共同径路存在传导障碍,而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较为少见。我们在行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遇见6例,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对象。1995年5月至2002年2月来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4~65岁。均有心动过速发作史3~10年,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已确诊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准备行射频导管消融术。在术前和/或术中的检查中发现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呈2∶1房室传导阻滞。2.方法。以习用的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房室阻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与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2年来术前存在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行RFCA治疗的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13例患者[男8例,年龄(64±14)岁]中4例曾行RFCA治疗,8例为原发性PR间期延长,1例曾行房间隔修补术,其中诊断慢快型AVNRT 10例,快慢型和慢慢型各1例,未诱发心动过速1例。未诱发者未行消融,其余所有患者消融均成功,随访5~24个月期间未见心动过速复发及房室阻滞加重。结论在合并房室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消融时应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情况决定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临床和电生理、靶点标测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结果。方法16例房速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RFCA,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射频消融功率设置20—30W,或预设温度50-60℃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确诊为房速16例,RFCA即刻成功15例(93.75%),15例房速共有17个起源病灶,分布在右房侧壁5个,房间隔5个,希氏束(HIS)旁2个,上腔静脉(SVC)1个,左上肺静脉(LSPV)2个,右上肺静脉(RSPV)2个。合并左前侧壁旁道(AVRT)1例,消融旁道后诱发不出房速,合并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1例,房速的起源灶就在间隔中下部,消融靶点相当于HIS与冠状动脉窦(CS)口间中下1/3处,消融效果如改良房室结,结果房速及AVNRT均不能再诱发。1例LSPV房速,2个月后复发,并诱发出AF及Af,做LSPV电隔离消融获得成功。有1例HIS旁房速,术中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结论局灶性房速RFCA成功率高,病灶起源部位以右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多见,HIS旁房速作消融要谨慎,应尽量避免出现三度AVB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的室房(VA)阻滞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的电生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1例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和心动过速时伴有VA阻滞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不伴逆传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基础状态下心室起搏频率140次/分以下出现VA阻滞者53例,其中120次/分以下阻滞者37例,与无VA阻滞组相比男性比例增多,52例未能诱发心动过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50例可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2例可见到心房侧的传导阻滞现象。结论部分AVNRT患者中在基础状态下可见VA阻滞现象,此时需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室房传导以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到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需仔细鉴别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不同房室传导阻滞(AVB)部位患者行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SP)的成功率, 为AVB患者HPSP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且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637例AVB患者, 依据心脏电生理检查判断AVB部位。其中前130例(20.4%)进行了希氏束起搏(HBP)的患者为HBP组;后507例(79.6%)进行了HPSP的患者为HPSP组, 包括HBP和/或左束支起搏(LBBP)。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信息, 分析不同AVB部位及QRS时限患者的HBP或HPSP的成功率。结果 HBP组年龄(66.4±15.9)岁, 男性75例(57.7%);HPSP组年龄(66.8±13.6)岁, 男性288例(56.8%)。637例AVB患者中, 63.0%(401/637)为房室结阻滞;22.9%(146/637)为希氏束内阻滞;14.1%(90/637)为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总体上, HPSP较HBP的成功率高[93.9%(476/507)比86.9%(113/130), P&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诊断作用。方法 按心内电生理检查标准和射频消融结果,将4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和间隔旁路逆传的0AVRT组,分别为24例和23例。心动过速时行心室期前程序刺激(RS2刺激)和心室快速刺激,测量体表心电图上心室融合波之后的心房激动时间是否提前。结果 RS2刺激和心室快速刺激均能形成多个心室融合波。AVNRT组无l例伴有心房激动提前(特异性100%),而OAVRT组在心室刺激成分明显的心室融合波时,心房激动均被提前(敏感性100%)。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01)。结论 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时间提前是诊断间隔旁路逆传OAVRT的可靠指标,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而且也可用于未能记录到希氏束电图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张玉荣 《心电与循环》2024,(1):73-74+83
本文报道1例2017年6月19日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呈现窄、宽交替的规律,食管导联显示逆行P波(P-波)均隐埋在QRS波群中,RP间期≤70 ms,且RR间期稳定无改变,反映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动过速无影响,进而表明房室结折返环路中无希氏束及心室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