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起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诱发肝细胞脂肪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型。第一型是由于从血液中进入肝内的游离脂肪酸(FFA)增多,或脂肪酸氧化减少,肝细胞合成甘油三酯(TG)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形成跟不上TG合成的速度,导致细胞内脂肪蓄积;第二型是由于载脂蛋白合成和分泌障碍,TG释放入血减缓,引起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而导致脂肪肝。继而氧应激和异常细胞因子等的作用导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一、肝脏的脂类代谢异常1.FFA输送入肝脏过多:FFA输送入肝增多,可来自饮食、高脂血症及脂肪组织动员增加。首先是饮食中摄入过多脂肪,长期…  相似文献   

2.
杨赐 《现代养生》2004,(6):31-31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状态,它是一种常见的经治疗可痊愈疾病。临床生理显示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而脂肪肝形成原因有二: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甘油三酯在内质网合成后与载脂蛋白以及磷脂胆固醇合  相似文献   

3.
宋珂 《中国校医》1993,7(6):81-82
<正>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状态。正常人肝中的脂肪含量约为3~5%。当肝内脂肪大量增多,充斥于肝细胞内即可形成脂肪肝,其中一半以上为甘油三酯,其余为卵磷酯等。有报导肝的脂肪堆积其含量可达肝重量的40~50%。脂肪肝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常见的还是肥胖者。据文献报道,50%的肥胖者合并脂肪肝。B超诊断脂肪肝只要肝的脂肪化组织达10%时即可出现异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当脂肪变性累及1/3以上肝细胞或肝内蓄积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10%时即形成脂肪肝。脂肪肝主要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量的增加,胆固醇、胆固醇酯及磷脂等增加较少。临床表现与其病因和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是指人体肝细胞内蓄积了过多的脂肪。人体正常时,肝内的脂肪只占3%~5%,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了15%或在组织学上超过了50%时,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诊断为脂肪肝。脂肪肝大体分类如下: 营养性脂肪肝 营养过剩或缺乏均能引起脂肪肝。过去,是以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为主,即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碳水化合物摄取过量,造成肝脏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脂肪肝;现在形成脂肪肝的病因主要是营养过剩。有人以为只要不吃肥肉,少吃油就不会患脂肪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对人体的危害很大。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脏内过度蓄积,从而导致肝脏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例如:正常人肝脏的脂肪占肝重量的3%~5%,其中60%是磷脂,其他还有甘油三酯、脂肪酸、胆固醇等。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肝细胞3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问:脂肪肝是什么病? 答: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脂肪,如果肝内脂肪蓄积较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者组织学上肝细胞30%以上出现脂肪变性,即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陈双静 《职业与健康》2007,23(7):565-565
脂肪肝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脂肪在肝脏内代谢紊乱和过度蓄积.从而导致肝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一种疾病。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有合成、利用和转运脂肪的功能。当脂肪来源过多,合成增加而利用和释放减少时,即可导致脂肪肝。据权威统计,脂肪肝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我国城镇人口脂肪肝的发病率约8%,大中城市中脂防肝的发病率高达10%。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由于各种肝内外因素所致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最终引起肝细胞内脂类物质蓄积过多和变性的病理综合征。NAFLD具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密切伴随。此病的发病机制是在复杂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向肝硬化的进展过程中导致脂肪代谢、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的异常.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对NAFLD尚缺乏十分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过多蓄积的代谢性肝病.脂质是指脂肪(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和类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类固醇、糖脂等).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5%,或显微镜下肝组织切片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的肝细胞见脂肪滴存在时,称为脂肪肝.轻者为单纯性脂肪肝;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则为脂肪性肝炎;进而引起肝纤维化则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再发展引起肝小叶纤维间隔并假小叶形成则为肝硬化.目前,将上述3种脂肪肝发展的疾病谱统称为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异常蓄积的一种状态,正常肝脏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但一般不超过肝脏重量的5%。当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大量堆积,成为病理状态时,临床上便诊断为脂肪肝。发生脂肪肝时,肝内脂肪含量多超过肝脏重量的15%,严重者甚至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12.
《保健医苑》2010,(4):26-26
<正>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系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以下因素可引起脂类代谢失调和脂肪肝: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但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人的肝脏中,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TG)占20%,游离脂肪酸(FFA)占20%,胆固醇约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肝。根据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型。根据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可将脂肪性肝炎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本文对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肝细胞存在P型ATP7B酶(P-type ATPase7B)和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及两者间相关性。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9例WD患者和5例非WD脾破裂或胆囊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肝细胞。采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技术,测定两组细胞P型ATP7B酶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两组肝细胞CP含量并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者比较,9例WD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P型ATP7B酶和CP含量减少,且各组肝细胞CP含量与P型ATP7B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WD患者肝细胞内存在ATP7B基因各种形式的变异,引起程度不等的P型ATP7B酶合成减少,是导致CP合成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上海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晓梅 《上海预防医学》2005,17(8):376-376,378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若超过5%则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含量可占40%~50%。脂肪肝的主要脂类为三酰甘油。脂肪肝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现代疾病,嗜酒、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均是发病因素。在营养不良、糖尿病、药物中毒等基础上,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脂类在肝脏蓄积。轻度脂肪肝常无临床表现,中、重度脂肪肝,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重者可引起肝功能损害,长期不注意控制将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硬化。2004年10月我校教职工在健康检查中,经肝脏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15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210克左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在LCT组、MCT/LCT组、GS组中进行等氮、等热量肠外营养(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能:氮=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i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别测定血脂和肝脂,测定血浆生化指标,并行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GS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弥漫的脂肪浸润,而LCT组、MCT/LCT组的肝细胞与对照组类似,无脂肪变性。探讨PN中脂肪乳剂抑制肝脂防变性的机理,是由于脂肪乳剂中必需脂肪酸(EFA)使肝脏内的脂肪合成减少,脂肪运出增加,通过代谢调节避免了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7.
今年单位体检我被查出脂肪肝,我听别人说脂肪肝容易导致肝硬化。请问果真如此吗?A:脂肪肝是肝脏内脂肪含量增多,脂肪过度充积于肝细胞内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脂肪肝。脂肪充盈于肝细  相似文献   

18.
脂肪肝由于肝细胞脂肪蓄积过多,容易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出现肝脏功能异常,可常食莴笋叶来预防。莴笋叶中含有一种略苦的莴笋素,可促进胆汁酸分泌,帮助消化多余的脂肪,减少肝细胞中脂肪的堆积。另外,莴笋叶中含有比茎更多的胡萝卜素和视黄醇,  相似文献   

19.
董芳 《现代养生》2014,(13):24-25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与防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玲  闫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6):938-939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膳食结构的改变,活动量的减少,各种化学污染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病越来越多.脂肪肝是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5%以上的肝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脂肪小滴[1].肝脏是脂类代谢的中心,能合成和储存各种脂质[2].脂肪肝时,肝内脂质积聚主要是甘油三酯,常超过总脂质的50%.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肝脂肪含量占湿重5%~10%)、中型(含脂肪10%~25%)和重型(含脂肪>25%)3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