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永佩 《西南军医》2007,9(4):119-11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诊,其中通过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结石5例,再次手术取石1例。结论通过应用ERCP和EST,不仅提高了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水平,尤其为胆总管残留结石找到了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途径,并为相关的护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 2例临床怀疑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 ,再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 本组 14 2例 ,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 12 8例 ,怀疑结石 3例 ,其余 6例未发现异常 ,漏诊 5例 ,其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 90 .1% ( 12 8/14 2 )。EST取石成功 12 9例 ,失败 4例 ,成功率为 96.9%。采用取石网篮、取石球囊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结论 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诊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直径〈10mm结石采用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直径〉10mm结石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普通网篮或气囊取石。结果治疗成功142例,成功率92.2%。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发生率9.7%。其中急性轻型胰腺炎11例,重型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2例,乳头切开处出血1例。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106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和胆总管直径大小分为两组,A组51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1周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55例,胆总管直径≥0.8cm,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术。结果 A组51例患者中49例获得成功,有1例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治愈后行LC,余1例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B组55例患者均成功,其中一期缝合23例,有2例术后第3~5天出现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治愈,无再次手术,余32例患者T管引流术后10~14天行T管造影并逐步夹闭,在医生的指导下间断夹闭T管并于4~5周后拔管。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比较,LC联合ERCP+EST较适用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而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更适合于胆囊结石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且胆总管直径≥0.8cm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0例,ERCP/EST术后0~5d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完成“三镜”联合治疗219例,成功率95.2%;LC中转开腹11例,EST取石失败6例,其中5例行LCBDE、1例LC中转开腹+胆道镜取治愈石,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均行一期缝合。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经处理后最终顺利出院。结论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4年6月共进行10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8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52至69岁,平均58岁,均为胆石症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伴胆总管扩张,2例奥狄括约肌炎性狭窄,1例伴慢性胆源性胰腺炎,胰腺结石。临床  相似文献   

8.
ERCP、EST联合LC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3~2008-03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36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134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ERCP术后约7 d行LC。结果:LC术前取石成功128例,其中107例采用取石网篮/气囊取出,21例采用碎石器/碎石网篮先碎石后取出。LC术前EST取石失败6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5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经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术后行B超或MRCP检查,显示胆道内无残留结石。结论:按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加EST加LC,使治疗所致的创伤最小,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行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主要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和重症胆管炎,是治疗胆总管的新技术,其特点是安全、微创,具有痛苦轻、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免于开腹等优点。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5年5月成功完成ERCP及EST 283例,其中22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或鼻胆管引流,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食管型柱状大气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治疗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1年7月我院16例既往有EST史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PLBD使十二指肠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6例患者(37.5%)伴有乳头旁憩室,3例患者(18.8%)有高血压,1例患者(6.3%)有肝硬化,其中3例患者应用了碎石器碎石,13例患者仅一次就取净结石,其中单发结石7例,多发结石8例,术后合并有胰腺炎1例,合并有穿孔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未合并有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气囊的大小为12~15mm,扩张的持续时间为30~40s。结论对于既往曾行EST术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EPLBD是有效而安全的,尤其是多发及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对胆总管结石取石后复发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上腹部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edical rehabititation center of pennsylvania,MRCP)证实、内镜下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胆总管再发结石48例,均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o-sphincter balloon dilatation,EPBD)或EST+EPBD后网篮或球囊取石。结果:48例中44例经内镜取石成功,手术时间为15-56min,平均29min。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后可再发结石,经内镜再次取石是治疗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顺序治疗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与腹腔镜联合术中EST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及费用,来评价两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7月的125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病人,行顺序治疗即EST后行LC患者为95例,而行腹腔镜联合术中EST治疗的为3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顺序组和联合组,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胆总管结石清除率,联合组为93.3%,顺序组为90%( P<0.05)。住院时间,联合组比顺序组短,为4.2天:6.0天( P<0.01)。并发症情况,联合组1例出现迟发性的十二指肠穿孔,经保守治疗后治愈,顺序组1例EST术后出现轻型胰腺炎,2例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而再次行EST术。平均住院费用,联合组比顺序组明显减少,12300RMB:16500RMB(P<0.05)。结论与LC术前行EST相比,腹腔镜联合术中EST的手术成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及费用也更少,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87年10月—2008年12月,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胰胆管疾病38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5例,男208例,女177例,年龄16~77岁,平均46.8岁。术前诊断:胆道蛔虫症12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5例,胆道手术后胆漏34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58例,胆总管结石92例,缩窄性乳头炎9例,胆总管下端癌3例(为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详细了解有否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以及内窥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RCP表现以及62例胆总管结石的EST取石治疗。结果:本组82例,78例ERCP显示异常,其中胆管结石65例,胆管癌7例,胆管炎症狭窄3例,胆总管囊肿、胆道蛔虫、外科手术后胆总管瘘各1例。4例ERCP未显示病变,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正确率为95.1%(78/82)。ERCP指导EST行网篮、球篮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取石60例,2例失败,取石成功率为96.8%(58/60)。结论:E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在EST网篮碎石、取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可指导网篮取石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5.
我科从1981~1988年间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洞式吻合术治疗胆管结石及末端狭窄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15例。年龄22~75岁,35~55岁最多,占67%。施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原因:单纯胆总管扩张伴末端狭窄2例;胆总管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伴末端狭窄9例;肝胆管结石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3例。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6年1月~2006年12月共施行胆道探查手术2 234例,其中228例行一期胆道缝合手术,4例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手术,共232例,占同期胆道探查手术的10.3%,取得了良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2例,女130例。年龄16~86岁,平均44岁。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22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经B超、CT、MRCP、ERCP及PTC检查证实胆管结石。62例作术中胆道造影,16例行术中胆道镜取石检查。急诊手术14例,其余均为择期手术。1.2手术方法取右上腹经腹直肌或肋缘下斜切口,探查胆囊、肝外胆道及肝脏、胰腺。所有患者均行胆…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4-06~1998-12期间共进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254例,其中34例不按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而行胆管壁的一期缝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病人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26~68岁(平均46岁),其中胆总管结石2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8例,均择期行手术治疗,8例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因术中见胆总管扩张明显,管壁增厚而行胆总管切开探查,34例病人均同时切除胆囊。术中取净结石后,探查胆总管内无残余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切口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最大结石直径≥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86)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n=86),联合组在EST小切口(5 mm)基础上行EPBD治疗,EST组切口在10 mm左右。比较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结石一次性取净率联合组(95.3%)与对照组(96.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联合组(11.6%)显著高于对照组(2.3%)(P<0.05),但胆管损伤及出血发生率,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EST联合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减少胆管损伤和出血,但易并发胰腺炎,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联合二期胆总管取石术治疗高龄(75岁)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TCD联合二期胆总管取石治疗的70例高龄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均PTCD置管成功,置管引流5~7 d后病情稳定出院。除5例引流管脱出;其余65例2~4周后行胆总管取石术,其中60例取净结石。未发生胆汁外漏、胆管损伤等重大并发症或死亡。结论:PTCD联合二期胆总管取石治疗高龄急性梗阻性结石性胆管炎,符合损伤控制理念,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单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目前主要术式有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置T管引流、一期缝合胆总管 ,腹腔镜经胆囊管取石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等。 1 991年Phillip[1 ] 施行首例腹腔镜胆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choledocholithotomywithT -tubedrai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