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对98例确诊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50例,使用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B组(对照组)48例,使用奥曲肽治疗。两组均给予禁食水,补充血容量,使用保肝药物多烯磷酰酯胆碱,静滴维生素K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肝性脑病及对症治疗。用药后定期抽取胃内容物观察胃内出血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有效率为:A组(观察组)86%(43/50),B组(对照组)48%(23/48),两组比较(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观察组)12%(6/50),B组(对照组)17%(8/48),两组不良反应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迅速,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并与同期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分别为96.0%和83.3%。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2.0%和16.7%。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适用于基层医院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臧文倩 《医疗装备》2021,(10):64-65
目的 比较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9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试验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止血的效果。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4.28%,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有效率75.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治疗组未见到任何副作用。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在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40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0例,两组皆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80.0%(16/20),用药后出现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无心律失常案例出现;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60.0%(12/20),用药后出现腹胀1例,恶心呕吐2例,出现2例心律失常案例出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均为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好的手段,但奥曲肽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研究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合用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以某院消化内科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联合使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采用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奥曲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40例患者中,38例有效,有效率为9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28例有效,有效率为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止血时间为(36.2±10.7)h,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8.3±11.6)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联合使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有效率、止血时间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用奥曲肽相比也无明显差异,此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自愿接受本研究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而研究组50例患者除了予以奥美拉唑治疗外还加用奥曲肽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48h再出血率、止血时间,并采取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48h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止血效果,而且并发症较少、再出血率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入院后立即以常规吸氧、禁食、补充血容量、输血、保肝、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奥曲肽0.1mg静脉推注,然后以25~50 μg/h的速度静脉泵入72 h;同时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首次奥美拉唑80 mg静脉滴注,而后以8 mg/h的速度静脉泵入72 h.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垂体后叶素10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然后按临床情况以0.2~0.4 μ/min的速度静脉泵入;同时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12 h1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47,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14,P〈0.01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能有效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且止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81.25%,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X^2=6.621,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有非常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薛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44-5045,504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电解质的临床价值. [方法]测定10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46例胃十二指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和电解质(Na+、K+、Cl-、Ca2+)水平,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 [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前白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 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提高,出现电解质紊乱例数逐渐增加.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与电解质水平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汪明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58-3859,3861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药物喷洒与药物注射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急诊电子胃镜明确诊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分别接受胃镜下药物喷洒止血和药物注射止血,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的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即时止血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7d内再出血发生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且注射治疗的疗效要优于药物喷洒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3.
赖永威 《医疗保健器具》2012,19(7):1104-1105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联合治疗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常规止血治疗加用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显效时间与止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时间为(5.64±1.34)小时、止血时间为(10.85±2.29)小时,对照组显效时间为(9.34±1.98)小时、止血时间为(14.61±2.75)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与奥曲肽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好、显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肖修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66-406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诱因进行分析,其中因精神刺激导致出血的患者12例(48.0%),因进食油炸食物致出血的患者15例(60.0%),因急性感染继发出血的患者11例(44.0%),因疲劳过度致出血的患者7例(28.0%),因药物引起出血的患者5例(20.0%)。25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临床监护,23例患者出血症状好转,好转率为92.0%,2例患者由于出血量过多导致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8.0%。[结论]早期及时确诊和治疗是控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症状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肝性脑病与活性氧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和脑脊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其中肝硬化并肝性脑病 36例 ,治疗后意识清醒 33例 ,对照组 30例。结果 肝性脑病组血和脑脊液SOD值较治疗后意识清醒期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且血和脑脊液SOD值呈正相关系 (r =0 .485 ,P <0 .0 1 ) ;意识清醒期血SOD值较对照组低 (P <0 .0 5) ,而脑脊液S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血和脑脊液SOD值明显降低 ,与活性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并急性肾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梗阻并急性肾衰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等方法,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并急性肾衰26例。结果26例梗阻解除,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并急性肾衰疗效好,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有条件者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93例分雾化组、注药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三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吸氧、吸痰、改善肺部血循环等常规治疗,另雾化组加用普米克令舒与可必特雾化吸入,注药组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雾化组治愈率87.1%,注药组治愈率83.9%,对照组治愈率61.3%,雾化组及注药组症状体征好转快、住院时间短,两组间疗效相似。结论普米克令舒与可必特雾化吸入及细辛脑注射液滴注均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有效佐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HA、CG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缬沙坦80mg/d,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GF-β1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CG浓度。[结果]治疗组经缬沙坦治疗血清TGF-β1、HA、CG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TGF-β1、HA、CG浓度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通过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HA、CG浓度,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凝血指标(PT、TT、APTT、FIB),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肝功能分级后组间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也进行了比较。[结果](1)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PCT显著下降,MPV、PDW显著升高;肝功能B、C级与A级比较,C级PLT和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3110-311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确诊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48例患者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率52.1%(25/48),肝硬化发生率18.8%(9/48),急性病胃黏膜出血发生率12.5%(6/48),胃癌发生率8.3%(4/48),肝癌发生率4.2%(2/48),胆道出血发生率2.1%(1/48),原因不明2.1%(1/48)。[结论]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