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髁突参考位与髁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重建就是用牙齿He面的修复体或替代物恢复He面的解剖形态,恢复牙尖交错He和牙列生理功能的过程,关键在于确定最适颌位。最适颌位必须保证口颌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咀嚼效能,使髁位具有可重复性,无颞下颌关节的不适和功能异常。但是,目前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住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建He中确定最适颌住存在争议的因素、有关髁突运动轴的研究、髁位的可重复性与髁位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髁状突参考位与TMD患者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合牙合牙合牙合牙合牙  相似文献   

3.
咬合重建是颞下颌关节病(TMD)永久性修复治疗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于(牙合)重建时如何确定最适颌种位.但是,由于对口腔修复中所采用的最适颌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标准,对髁状突运动中心及基本颌位下,髁位的稳定性及位置的研究存在争议,对髁位重建后的口腔功能还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就有关最适颌位的概念、髁状突参考位与(牙合)重建的关系、TMD患者的(牙合)重建等问题作一综述.提出尽管正中关系位(CR)是生理性的最适髁位,可以用于建(牙合),但TMD病人的最大牙尖交错位(MI)也可能是生理性的.有些情况下,应采用生理性的MI建(牙合).若MI不是生理性的,应首先调整肌肉的状态,然后再选在CR位或适应性正中位建(牙合).  相似文献   

4.
颞下颌关节(TMJ)是颌面部唯一的活动关节,手术重建下颌髁突,是恢复TMJ功能的基本要求。 一、髁突重建的适应症 任何原因造成髁突骨性部分或完全丧失、髁突与关节凹、关节结节之间骨性粘着并有临床症状,如关节疼痛、杂音和功能丧失以及颌面部和牙颌畸形等,均需行髁突重建。髁突重建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口颌系统中,与颌位稳定相关的因素分别是、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的稳定,其中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与获得一个稳定的颌位密切相关。但口腔治疗中涉及到颌位的选择时,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对于髁突在关节窝中应处的位置也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口腔修复和正畸治疗中颌位选择及“髁突前上位”、“髁突前下位”、“治疗性颌位”的适应证、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文献复习结果提示,当关节无器质性改变或髁凹关系稳定时,髁突前上位即正中关系为传统建的理想颌位。当关节盘增生、变形、盘突关系紊乱无法寻找理想的髁突前上位时,可选择髁突前下位,缓解关节症状的同时促进骨质改建获得良好的稳定性;甚至对于部分安氏Ⅱ类高角或者轻度骨性错的病例,亦可以尝试利用髁突改建的潜力,前下定位髁突,通过掩饰性矫治简化正畸正颌手术方案;而“治疗性颌位”是针对颅下颌功能紊乱症导致的最大牙尖交错位异常或偏斜、肌肉症状和关节功能异常、颌位不稳定等,通过改变原有咬合或关节的异常引导,在有咬合支持和新的引导的基础上,建立并且稳定一个新的牙尖交错位。它摆脱了髁突定位的争论,但此颌位下髁突具体位置未见报道。不同颌位及髁突位置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关节是否有器质性改变及颌位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判断。但对于采用不同颌位和髁突位置进行口腔治疗的远期效果未来还需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髁突经咽侧位摄片技术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设计和验证标准化髁突经咽侧位摄片方法,使显示的髁突影像甲级片率提高,并明显改善该片的重复性,研制了定位摄片架和开口度测量板,使摄片水平角和垂直角保持在5度,摄片距离和髁突位置保持基本固定.与非定位片比较,甲级片率提高3倍,丙级片率降低90%,髁突影像重复率达75%,髁突影像稍有差异者25%.结论是标准化髁突经咽侧位摄影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髁突显示的甲级片率,降低丙级片率,并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提要:下颌骨髁突缺损及发育不足是临床常见疾病,常造成患者患侧下颌支高度降低、咬合紊乱及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牵引成骨由于具有无免疫排斥、无供区损伤、精确可控、可改善软组织形态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对下颌支牵引成骨髁突重建进行评述,主要就治疗时机、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术后控制及注意要点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髁突摘除术治疗粉碎性髁突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颈部以上粉碎性骨折行髁突摘除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9月-2011年9月间因外伤导致髁突骨折患者61例,其中完全行手术内固定治疗30例,保守治疗15例,髁突颈部以上粉碎性骨折患者16例(18侧)予以髁突摘除术,术后随访5~4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6例(18侧)患者中,止血纱布排异反应导致创口愈合不良1例,咬合偏斜1例,开口轻度受限1例,前牙开(牙合)1例,其余患者无明显咬合不适,牙尖窝关系良好,面容基本对称.结论:对于颌面部发育基本完成的患者,其髁突颈部以上粉碎性骨折采取髁突摘除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能出现咬合偏斜、前牙开(牙合)及开口受限,进一步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髁突肥大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低,症状具有特征性。经常规影像学检查、同位素骨扫描及病理检查可以诊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对该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8只幼年雄性山羊随机分成A(n=10)和B(n=8)两组,所有动物均手术切除右侧髁突,取同侧喙突移植重建下颌髁突。术后48周时处死所有A组动物,对下颌骨及重建髁突形态进行大体观察与测量。术后24和48周各处死B组4只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学检查,左侧下颌骨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术后48周时双侧升支高度、下颌骨高度以及下颌骨长度无明显差异,手术侧重建髁突明显增大,同时升支宽度较正常侧缩小;重建髁突表面有再生的关节软骨,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类似。结论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未对下颌骨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功能刺激是促进下颌骨继续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髁突肥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髁突肥大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低,症状具有特征性。经常规影像学检查、同位素骨扫描及病理检查可以诊断,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对该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记录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患者和正常人下颌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分析关节盘移位对髁突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双侧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DwoR)和可复性关节盘移位(DDwR)患者各18例,健康对照(HC)10例.电子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受试者下颌开闭口、前伸后退时髁突铰链轴运动轨迹,计算髁突最大位移(Smax)、髁突位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作初步评价。材料与方法:中国实验用小型猪6头,造成左侧髁突纵行骨折模型,在术手6月进行CT扫描。结果:幼年期小型猪髁突纵行骨折后多形成双髁突畸形。结论:在畸形形成机制与关节秀斩继发性损伤、盘突粘连及内侧骨折片移位有关,此外髁突纵行骨折时的年龄对形成双髁突畸形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mandibular condyle, SFMC)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年12月—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螺旋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根据Yale的髁突形态的分类标准,将髁突形态分为平、凸、角、圆4种。根据Hlawitschka的髁突矢状骨折分类标准,将髁突矢状骨折分为A、B、M 3类,分析髁突形态与单侧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5例患者中,健侧髁突形态占比分别是平形41.9%、凸形37.4%、圆形11.6%、角形9.0%,髁突矢状骨折的分类占比分别是A型20.6%、B型42.6%、M型36.8%。不同髁突形态的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不同,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5)。平形髁突相比其他3种类型的髁突更容易发生矢状骨折,角形髁突最不容易发生矢状骨折。结论:髁突形态不同会影响髁突矢状骨折发生率,平形髁突更容易发生髁突矢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髁状突假体在治疗下颌骨缺损中提高患者下颌骨功能,恢复面部外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例良性肿瘤所致下颌骨单侧缺损采用髁状突假体置换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结果患者手术创伤小,随访1.5-4.0年。颞下颌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开口度增大、关节区无疼痛,面形基本正常。结论髁状突假体是颞下颌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髁突经咽侧位片干扰髁突显示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髁突经咽侧位片可以清晰显示髁突骨质的变化,但其投照难度较大。在诸多影响髁突显示的因素中区分出主次将对临床工作有较大指导意义。本文对390侧(169例)颗突经咽侧位片和薛氏位片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统计。结果表明关节形态对于照片效果的影响较小,而投照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一最主要的是x线角度。特别应注意使病人的头部矢状面与胶片平行,而不能仅为矢状线与胶片平行。同时注意x线入射点准确无误,再用手指触摸被照髁突,以确保其稳定于关节前结节下方。最后,使x线球管尽量贴近对侧皮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三维手术模拟系统在髁突骨软骨瘤切除后下颌升支后缘上移髁突重建术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2009年期间,6例髁突骨软骨瘤患者,利用Surgicase CMF软件行术前设计和三维手术模拟得出相关数据,辅助行病变髁突切除术和升支后缘切开上移髁突重建术.术后行临床检查、放射检查对骨瓣...  相似文献   

18.
《口腔医学》2017,(11):1011-1015
目的研究无颞下颌关节症状青年人最大牙间交错位及正中关系位下的髁突位移方向及大小。方法取得受试者的口腔工作模型、拍摄全口曲面断层及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筛选及jarabak头影测量分析。取得病人最大牙尖交错位(MICP)咬合记录。取得病人正中关系位(CRP)咬合记录,使用AD2解剖式架记录上下颌位置。将工作模型自架转移至MCD,分别于左右及横向3个面打点记录MICP和CRP时髁突的位置,测量两种位置下的打点差异。统计受试者髁突位移数据并结合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MICP-CRP髁突位移量在矢向、垂直向及横向均呈正态分布,P>0.05。(2)以Roth生理范围为标准,有34.5%的受试者其MICP-CRP位移量在此范围内;未超过该范围(T0组)与超过该范围(T1组),两组头影测量指标之间未见差异(P>0.05)。(3)MICP-CRP双侧髁突位移在三维方向不一致的比例约为31.1%;MICP-CRP方向一致者(TC)与不一致者(TD)头影测量指标之间未见差异(P>0.05)。(4)MICP-CRP双侧髁突位移量与头影测量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中(Pearson分析),L角、Go角与左侧髁突矢向位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r=0.385,r=0.467);后前面高比与左右两侧垂直向位移量同时存在负相关关系(r=-0.442,r=-0.380)。结论由于无TMD症状人群口颌系统功能评价标准不能完全确定,因此研究对象存在假阴性的可能。研究结论与以往相关研究的不同提示我们口颌系统生理代偿机制个体巨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活动性髁突吸收是一种髁突进展性疾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髁突形状改变和进行性吸收。该研究旨在明确采用髁突切除术联合肋骨软骨移植术治疗双侧原发性活动性髁突吸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髁突经咽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显示髁突骨质的微细结构,以往本片位的摄影方法X线源与患者皮肤的踊跃过近,皮肤辐射计量较大,本文研究出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的摄影方法,在X线源距皮肤20cm以上前提下,所拍摄影像可满足诊断要求,并有较好的可重复性,方法:在对100例成年患者定位头颅正侧位片测量分析基础上计算出适合大多数患者的最佳入射角,向头侧倾斜5度和向枕侧倾斜5度,依此制作长焦距定位摄影架,并进行20例(40侧)临床病例的照片图像显示效果评定和重复性检验,将这组病例的结果与20例(40例)短焦距摄影方法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长焦距髁突经咽侧位片摄影效果与短焦距摄影片效果比较,甲级扯率从65%提高到72.5%。重量性比较结果与短焦距摄影方法基本相同,结论:将传统髁突经咽侧位改为长焦距摄影,可降低X射线对患者的照射剂量,使其达到国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由于使用了定位摄影架,本方法可使摄影技术难度下降,易于被初学者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