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左金微乳凝胶与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左金微乳凝胶、水凝胶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特性,探讨微乳凝胶对药物释放及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凝胶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4种生物碱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方法测定接收液中上述4个成分含量。结果: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速率水凝胶高于微乳凝胶,而吴茱萸碱释放速率微乳凝胶高于水凝胶,其余两个成分体外释放无明显差异。微乳凝胶中吴茱萸碱、巴马汀、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速率比水凝胶分别提高了10倍、36倍、26倍,提示微乳凝胶具有明显的经皮渗透优势。两种凝胶中四个指标成分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吴茱萸次碱较为特殊,其在水凝胶中透皮速率比微乳凝胶高1.6倍。结论:微乳凝胶能显著增强药物成分的经皮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汁制对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HPLC法分别测定黄连和萸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然后对炮制前后四种生物碱的含量做统计分析。结果 :吴茱萸汁制后黄连中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都有极显著降低。结论 :吴茱萸汁对于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作用。而研究发现黄连苦寒之性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生物碱,据此推测吴茱萸汁可能通过降低生物碱含量,进而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  相似文献   

3.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黄连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在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前后的差异.方法:采用TLCS法对黄连单煎液、黄连吴茱萸合煎液、黄连吴茱萸单煎混合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以盐酸小檗碱的减少较为明显.结论:两药合用,黄连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吴茱萸可制约黄连苦寒之性,为临床两药配伍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HPLC-MS方法同时测定血浆中6种生物碱的浓度以评价2种给药载体中左金丸的主要成分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家兔经皮给予相同剂量的微乳凝胶和水凝胶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本,LC-MS法测定血浆中6种生物碱的浓度,数据以WinNonLin软件拟合,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指标成分,与水凝胶比较微乳凝胶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31%,127%,108%,121%,92%,109%,吸收速率常数之比分别为10.5,5.1,3.7,0.8,1.8,1.5.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血浆中上述6种生物碱的含量,能快速、简便地进行生物样本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水凝胶相比,微乳凝胶给药系统能加速药物的经皮吸收速度.  相似文献   

5.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云博  杨广德 《中成药》2004,26(3):186-189
目的:建立中药黄柏中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方法:以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系统考察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方式对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来源黄柏药材中的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进行了测定.结果:用盐酸-甲醇(1:10)溶液超声20min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提取率.结论:溶剂种类和提取方式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提取效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肠道吸收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维拉帕米和吴茱萸提取物对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各肠段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分别测定小檗碱和巴马汀的量,计算两种生物碱的肠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黄连提取物和吴茱萸提取物配比为6∶12时小檗碱和巴马汀的Ka和Papp显著增加.黄连生物碱单体化合物小檗碱、巴马汀与吴茱黄提取物6∶12配伍时,能明显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6∶1配伍时,减弱小檗碱的吸收,促进巴马汀的吸收.P-糖蛋白(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存在均能促进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吸收.结论:黄连配伍吴茱萸可促进黄连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RP-HPLC同时测定左金丸中多指标成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200 mm ×4.6 mm,5μm)柱,以乙腈-0.3%磷酸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nm.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3 36~0.316 8、0.012 76~0.102 08、0.012 93~0.064 60、0.012 76~0.102 08和0.001 988~0.009 94μm,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99.8%、99.8%、100.5%、98.9%,RSD分别为1.1%、1.9%、1.4%、1.5%、1.9%.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78-2381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比较左金丸传统丸剂与免煎配方颗粒剂主要药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左金丸传统丸剂与免煎配方颗粒剂的指纹图谱,对其主要药效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方法学研究表明,所用色谱条件符合定性要求;以"诺得胜"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峰,左金丸免煎配方颗粒剂中黄连主要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相对含量高于传统丸剂,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传统丸剂。结论:左金丸免煎配方颗粒剂与传统丸剂的指纹图谱存在差异;前者黄连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吴茱萸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9.
黄连配伍吴茱萸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伍比例对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图。结果:左金丸中吴茱萸碱的溶出率比反左金丸及吴茱萸单煎时均显著升高,吴茱萸次碱在水提物中不能检出;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比例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结论:吴茱萸可使黄连中生物碱的溶出率下降;左金丸配伍(黄连∶吴茱萸=6∶1)有利于吴茱萸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考察黄连与吴茱萸药对配方颗粒与单煎液、共煎液的关键成分含量差异,探索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煎法的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制法下6种生物碱含量,包括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并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黄连生物碱存在明显差异,与共煎相比,单煎小檗碱含量显著升高100.52%,共煎(0.64±0.07)%/单煎(1.29±0.17)%(P0.001),黄连碱[共煎(0.45±0.05)%/单煎(0.33±0.04)%]、巴马汀[共煎(0.48±0.03)%/单煎(0.36±0.03)%]和表小檗碱[共煎(0.30±0.03)%/单煎(0.23±0.03)%]则明显降低(P=0.020、0.002、0.017),而配方颗粒除了巴马汀(0.42±0.03)%略有降低(P=0.038),其他3种黄连生物碱没有明显差异(P0.05);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共煎、单煎、配方颗粒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和吴茱萸配方颗粒与共煎液差异不显著;与共煎液相比,单煎液黄连生物碱含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乙醇提取物中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柱,以乙腈-0.1%磷酸和0.05%三乙胺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40 min为265 nm,40~55 min为225 nm.结果: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759~17.66,0.2670 ~ 17.09,0.2625~16.80,0.2214~14.17,0.9487 ~ 60.71,0.0504 ~ 3.229,0.0449 ~2.874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8%,100.2%,100.0%,99.0%,98.9%,97.4%,RSD分别为1.8%,1.2%,2.1%,2.1%,2.0%,2.0%,2.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左金丸乙醇提取物中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左金丸的现代制剂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3%磷酸-0.3%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5.00~500.00(R2=0.9992)、1.13~30.00(R2=0.9999)、1.25~50.00(R2=1)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4%(RSD=3.04%)、92.98%(RSD=1.23%)、97.90%(RSD=1.4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载左金丸总生物碱的壳聚糖包裹明胶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并考察其释放和胃黏附特性。[方法] 制备胃黏附微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通过转篮法测定微球体外释药性能,将微球黏附于大鼠胃黏膜上测其体外生物黏附性。[结果] 微球载药量测定结果:盐酸药根碱2.768 mg/g,盐酸巴马汀3.986 mg/g,盐酸小檗碱21.920 mg/g,吴茱萸碱1.449 mg/g,吴茱萸次碱0.954 mg/g。5种生物碱在8 h内持续释放,微球的胃黏附百分率为89.33%。 [结论] 壳聚糖交联的载左金丸总生物碱微球具有较好的释药性及胃黏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设计将戊己丸中黄连,吴茱萸,白芍提取物组成9组配伍方,以及相应剂量的单味药方,共计18个方。建立并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配伍方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芍药苷在大鼠口服给药2 h后在肝脏中的浓度比较戊己丸不同配伍方中有效成分在大鼠肝脏中的浓度。结果显示戊己丸配伍方中有效成分在肝中的浓度与相同剂量的单味药组方存在明显差异,相同剂量配伍方之间也存在差异。黄连与低、高剂量吴茱萸中吴茱萸碱浓度成正相关,吴茱萸与低剂量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成负相关,与中剂量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成正相关,与中剂量白芍中芍药苷浓度成正相关。白芍与中剂量黄连中巴马汀浓度成负相关、与中剂量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浓度成负相关。提示了黄连、吴茱萸、白芍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各活性成分在肝中分布的差异,分析显示各代表成分2 h在肝中浓度最大的配伍比为12∶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左金丸传统汤剂、复方颗粒剂与配方颗粒剂中吴茱萸碱和次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测定传统汤剂、复方颗粒剂、配方颗粒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并对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了考察。结果:HPLC测定吴茱萸碱和次碱在传统汤剂中总质量分数为0.738 0 mg.g-1,在复方颗粒剂中总质量分数为1.379 0 mg.g-1,在配方颗粒剂中总质量分数为0.225 9 mg.g-1。结论:左金丸传统汤剂、复方颗粒剂、配方颗粒剂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总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复方颗粒剂>传统汤剂>配方颗粒剂。  相似文献   

16.
LC-MS/MS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峰  裘福荣  蒋健  高成璐  贺敏 《中成药》2010,32(4):597-600
目的:建立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和香连丸(黄连(吴茱萸制)、木香)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LC-MS/MS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柱(5μm,250 mm×4.60 mm);乙腈-水(4 mmol/L乙酸铵和0.08%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MRM模式。结果:左金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101.3%、101.2%、100.2%、99.6%、99.7%,RSD分别为1.1%、1.8%、0.98%、1.0%、1.3%、1.3%,香连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吴茱萸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99.8%、101.9%、101.0%、101.3%,RSD分别为1.0%、1.9%、0.75%、1.1%、1.9%。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加味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乙腈-15 mmol·L-1SDS水溶液(20∶40∶40,pH 7.5)流动相,检测波长343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120和0.45~6.81 mg·L-1,盐酸小檗碱的回收率为99.21%,RSD=1.60%;吴茱萸次碱的回收率为101.40%,RSD=3.32%。结论采用本方法同时测定加味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体外多成分释放的规律和机制。方法采用转篮法以人工胃液为介质,以HPLC法测定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8 h内的体外累积释放率,通过相似因子比较法、Higuchi方程,零级、一级释放方程等释放模型拟合法以及Peppas方程研究左金胃漂浮缓释片多成分释放的规律。结果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4种生物碱的平均释放曲线相互之间的相似因子均大于80%,均以Higuchi释放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释放机制均为扩散协同骨架溶蚀作用。结论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释放具有均衡缓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