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组建的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于2007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脑、脊髓的血管疾病,坚持“综合衡量、优化治疗、中西结合、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为目标,为每一位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组建的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于2007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脑、脊髓的血管疾病,坚持“综合衡量、优化治疗、中西结合、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为目标,为每一位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组建的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于2007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脑、脊髓的血管疾病,坚持“综合衡量、优化治疗、中西结合、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为目标,为每一位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国内著名的神经外科泰斗——王忠诚院士及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吴中学教授等5名国内项级神经外科专家已受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导报》2007,13(12):118-118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组建的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于2007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这不仅是湖南省首家中西医结合神经介入治疗中心,更是我省神经外科领域大的飞跃。该中心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脑、脊髓的血管疾病,坚持“综合衡量、优化治疗、中西结合、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为目标,为每一位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最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心将充分运用中医药理论,采用“活血化瘀,养血通脉”的治则,结合该科总结研制的“龙琥醒脑颗粒”等一批特色中…  相似文献   

5.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5):F0004-F0004
神经介入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其特点是以最小的损伤来治疗脑、脊髓的血管疾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跟神经外科发展方向,大力开展神经介入洽疗,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组建了神经介入治疗中心。该巾心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脑血管疾病、脊髓血管疾病、脑肿瘤、脑恶性胶质瘤的化疗及脑膜瘤术前栓塞等。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天坛医院合作组建的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于2007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以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脑、脊髓的血管疾病,坚持"综合衡量、优化治疗、中西结合、突出特色"的方针,以"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是“全国中医脑病中心”,“全国中医急诊中心”,“国家教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和“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等。①全国中医脑病治疗中心: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治疗、针灸、按摩、康复训练。该中心发挥原有特色,重组技术力量,逐渐形成规模化。对内以医、教、研为一体,对外建立网络,与国内外联合,积极开展预防与治疗脑系疾病的科学研究。②全国中医急症中心:具有较高急诊抢救能力,建立有较高水平的ICU病房、CCU病房及现代化急诊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一步阐发其内涵为阴阳和合、动静结合、体用联合。结合泛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与不及分析病机,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不及所致的浊邪侵袭而化源修复不利是泛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而“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是发生变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结合临床经验,初步提出“温、通、补、动”四法辨治泛血管疾病,其中“温”调体质使命门启发、三焦气化,“通”为治标使三焦分治而有的放矢,“补”为治本使阴阳互求而形神相守,“动”为宗旨其关键在于三焦恒动、风药助动。以“阳化气,阴成形”指导泛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深入认识该病病因病机并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股骨头坏死 (ANFH)是临床疑难症 ,目前尚无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是以临床和影像诊断为基础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 ,通过导管器材等对疾病实施治疗的新兴技术。很多学者将介入治疗用于ANFH的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将对ANFH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ANFH介入治疗技术1.1 血管内技术 临床上多数学者采用该技术〔1~ 5〕。该技术是应用Seldinger技术 ,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将溶栓、抗凝、扩张血管等多种有效药物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 ,以达到治疗坏死股骨头的目的。1.2 血管外技术 童培建等〔6〕运用股骨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2010年学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大会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令根教授主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穆大伟、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郭鲁义、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韩志杰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话。会议共收到论文180余篇,到会代表150人。会议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美国俄克荷拉马大学Robert D. Forman, Timothy J. Lyons, 秦潮,吴明远等四位教授和国内学者:王嘉桔教授,崔公让教授,吴庆华教授,张纪蔚教授做学术演讲。第二部分为大会学术交流。美国学者以“脊髓刺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为主题。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为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视野。中国学者以周围血管疾病的三大主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中心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和趋势。给与会者很大的启迪。会议的学术交流部分,更是紧张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畅谈了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常见周围血管疾病的亲身体会,并向专家们请教了临床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本次会议除了阐述血管外科的前沿课题以及当前研究趋势外,主要突出了中医药在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优势和特色。会议内容以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为主题,以最基层医生的心得体会为重点。既有普及,又有提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委员会整理)  相似文献   

11.
郭丹凤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1):161-16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关注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由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护士与病人直接接触,恰当的语言可以增进彼此的沟通,使患者身心愉悦,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粗暴生硬刺激性的语言往往是护患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泛血管指人体血管系统,是动脉、静脉、淋巴管所构成的复杂网络,泛血管疾病指一组血管系统疾病,以血管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因缺血或出血造成心、脑、肾、肢体等靶器官病变,具体包括动脉系统病变、静脉系统病变、微循环系统病变,及“血管-脏腑”“脏腑-血管”相关病变。泛血管疾病概念整合了血管病变及靶器官损伤。临床将多个区域血管融合成为广泛的血管单元系统,并将血管病变及其所致靶器官损伤视为整体,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藏象理论,构建“血管-脏腑-证治”之间的关联,应用“血管疾病-脏腑失调-辨证治疗”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从中医学角度探讨泛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提出“动脉系统疾病从心治疗、静脉系统疾病从肾治疗、微血管系统疾病从肝治疗”的理论,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总结扶阳活血法(包括温阳活血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活血法、通阳活血法、散寒活血法)、凉血化瘀法、补肾利水-活血通脉法、滋阴补肾-活血通脉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法及“风药”的具体治法和临证应用,为中医药治疗血管疾病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介绍关玲教授改良的结构针灸“刺脉术”及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关玲教授在古典针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的相关知识,以血管为切入点,挖掘整理了“刺脉术”,其通过刺激血管壁引发交感神经效应来治疗多种临床疾病,本研究就其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腹针临床应用举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针是继耳针、头针、手针等微针系列中又一新的微针疗法。以神阙穴为中心布穴,调节脏腑失衡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处方以“天地针”(中脘、关元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四穴)为主穴,配以腹部的相关穴位。其法治疗范围广、见效快、痛苦小,病人易于接受。笔者应用腹针治疗多种疾病均取得十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介入治疗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妇产科的各种疾病。本文阐述了介入治疗在妇产科恶性肿瘤的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子宫肌瘤、产后出血、子宫动静脉畸形、子宫腺肌病等妇科良性病变应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入医学是介于外科、内科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医学。传统医学的介入疗法,日前,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如“中医穴位介入疗法”、“中药介入疗法”等等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对新兴的传统医学介入疗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生命最多的一种疾病。近年来,介入治疗走进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领域,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诊断迅速、疗效显著等特点,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冠心病患者症状以胸闷、心痛为主,中医学认为此为血脉瘀阻、不通则痛。介入治疗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后,多致血管内皮修复延迟、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气短乏力等,中医病机为“虚在气”;血管内膜损伤诱发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级联反应、微血栓形成、斑块碎屑残留等病理改变,此为“留在瘀”。气虚血瘀是介入后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益气活血中药可减少介入后患者心血管事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与改善内皮损伤、增强抗血小板聚集、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荨麻疹系多种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其反复发作,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为“瘾疹”,俗称“风疹块”。临床一般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及激素治疗,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故近年来多转向中医药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参考近年文献,对其作以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孟庆琦  米妍  侯悦 《中草药》2021,52(17):5445-5454
脑卒中是一种具有极高致死率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随着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脑卒中的治疗从单一的神经元保护转变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组成部分的保护。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在脑卒中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病因素与“风”“痰”“瘀”“火”“气”“虚”密切相关,其中“虚”“瘀”“痰”贯穿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始终。研究表明,从“虚”“瘀”“痰”论治的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中药对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各组成部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