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信息系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包罗 《中国医院》2003,7(8):22-24
在对目前国家卫生防疫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大致分析的基础上,就医院信息系统灵活性的设计和建设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了论述.建议由国家出面尽快以专项课题的方式组织实施建设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以利于在最高的层面上实现统一领导,整合优势资源,有效解决实现标准化最需要的权威性问题,避免低水平的重复.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没有SARS大流行看美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Huang J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41-1643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到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人对人传播链完全中断,SARS在地球上已经肆虐233天。233天在人娄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间.然而,这233天对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急诊科的组织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卢一郡 《广西医学》2005,27(2):287-28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03年我国SARS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突显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薄弱,急需构建和完善。各地医院的急诊科是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站,在整个应急体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急诊科如何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快速、有效、有条不紊地应付突发事件,使事件伤病员得到安全、有效地救治,是急诊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自SARS暴发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专业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大媒体中,人们也因此更加提高警觉。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广大非专业人员都迫切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而我们新设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栏目,并邀请北京大学资深的公共卫生专家刘君卓教授作为特约编委。[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邮件方式感染炭疽病例和我国SARS暴发、禽流感流行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我国建立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6.
预警系统是一个由信息监测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预警评价与推断系统、报警系统和预警反应启动系统等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预警建设已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疫情信息的透明度等,但仍存在政策与法规不健全、疾病监测信息利用率低、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缺乏规范合理的预案等问题.建议加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完善疾病监测网,有效利用监测信息;优化预警系统的资源配置,完善预警反应措施,建立垂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问责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CJ  Xiang H  Liu D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55-2457
面对四川猪链球菌感染事件、安徽泗县疫苗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禽流感疫情、“非典”等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投入不足,指挥系统不灵,信息网络不通,疾病控制体系不健全等常常成为专家评论较多的影响因素,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应急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问题,也很少有人针对应急体系人才的培养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促使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出台。与地方医疗卫生机构相比,军队卫生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时要担负许多特殊的任务,其作用不可替代。军队卫生机构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夏瑞红 《中外医疗》2013,(25):149-149,151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医院在处理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方法。结果建立医疗卫生应急网络、建立有效的应急实验室网络、注重对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结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加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憨 《中外医疗》2008,27(24):173-173
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即坚持"预防为主"不动摇;应急管理资金保障到位;完善信息网络与预警监测体系,对在常态下如何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非典"在我国爆发和流行,充分显示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薄弱和缺陷.2004年新修订、施行的<传染病防治法>不仅增加了医疗救治一章,同时对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中的职责也做出了许多规定.从这些职责或责任来看,许多具体工作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或者说是由护士来实施完成的[1].因此,如何加强护理系统的组织管理,以保证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科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图书馆疫情应急信息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建议图书馆在保证常规信息服务开展的基础上,把握疫情应急信息服务的重点与"急点",深入参与危机应对中出现的虚假信息甄别,助力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疏导和缓解民众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情绪,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更多精准、优质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系统在医疗卫生各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数字化发展,是卫生信息管理、交流的革命性突破。但由于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制度的不健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面临严峻考验。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与法制建设,以确保卫生信息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的人文关怀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人”的关怀;对“民族”的关怀;对“人类”的关怀。  相似文献   

17.
地处豫中平原的漯河市,辖三县一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流动性大.2003年在相邻市县发生数名"非典"病例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使该市始终未发生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取得了抗击"非典"的满意效果,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哪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造成人员伤害,相关社区的医师必然要起到关键作用,因为:①需要社区医师参与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②需要社区医师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受害人进行临床处理。③需要用基础、临床、公卫知识教育群众,消除其恐惧。  相似文献   

19.
社区卫生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上半年我国爆发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疫情,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也经受了严峻考验。政府果断决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奋斗,SARS疫情迅速得到了遏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探讨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为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为政府部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72起,中毒2046人,死亡10人,死亡率为0.49%.死亡人数最多年份是2005年(4人),死亡率为1.04%.食物中毒多发时间是每年的第三季度.食物中毒多发单位是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和个人家庭.食物中毒的种类以有毒动植物中毒为主,其次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有毒动植物中毒的种类主要是豆角皂甙中毒.结论 2004-2010年黑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食物中毒事件有突出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的开展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是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