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方荣  胡萍  余庆新 《江西医药》2007,42(5):430-431
目的 比较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与传统反复胸穿抽液配合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中等量以上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50例,对照组50例(反复胸腔穿刺).配合全身抗结核药 激素口服.结果 治疗组胸水达到完全好转率72%,部分好转率20%,好转率8%,不良反应发生率2%,后遗症率4%;对照组:完全好转率52%,部分好转32%,好转率16%,不良反应发生率20%,后遗症发生率16%.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后遗症发生率少,病人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量胸腔积液的最佳疗法。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同期60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其中30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30例进行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的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与多次胸穿抽液治疗大量胸水比较,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水是安全、疗效佳、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万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75+178-175,17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17例,常规穿刺抽液组29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不良反应。结果:导管组胸腔积液好转时间、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均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常规胸穿抽液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李银娇 《江西医药》2009,44(8):780-781
目的探讨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中等量以上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联合足量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每天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连续3d,对照组行胸腔穿刺抽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显著缩短,胸液排出量明显增加,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但气胸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1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l2月共1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70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的松30 mg,1次/d口服4周,严格四联抗痨,观察其胸水吸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法,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引流组患者中65例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为3~5 d,2例少量出血,无1例出现气胸、继发肺部感染;常规穿刺组7~14 d胸水吸收,6例发生少量出血、4例发生小量气胸.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对比。方法以11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6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经4~14d置管胸液引流彻底。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7.
潘宇平  夏剑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08-2109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和优势。方法:对4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人,随机分为导管引流组24例,间断穿刺抽液组18例,分别进行引流和抽液,并给予正规抗痨,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比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疗效更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持续胸腔引流联合胸腔内注药(异烟肼注射液0.3g、丹参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10ml混合后注入胸腔).对照组单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内不注药。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及并发症(胸膜反应率、气胸发生率、胸水包裹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可作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62例恶性胸腔积液并分为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25例采用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给药,同时给予全身化疗,效果显著。25例仅采用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给药,未给予全身化疗,效果较好。另外12例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给药,效果较差。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改制成胸腔置管引流,创伤小,胸水引流充分,经B超及胸部CT检查证实胸水引流完全后,再胸腔内给药并配合全身化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生活质量好,生存时间长,预后好。与另外两组胸水治疗有效率和平均生存期对比临床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曹培明  严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499-3500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1.5cm未定位抽胸水,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后2~4周胸水基本吸收。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在1.5~3cm予胸穿针穿刺抽液,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2周后胸水基本吸收。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B超提示液性暗区>3cm予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并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平均3~5天胸水基本吸收后拔管。8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伴胸膜明显增厚患者予胸穿针每次抽液后注入尿激酶10万U,并予抗结核及支持对症治疗,胸膜粘连明显减轻。4例胸水反复出现,予胸膜粘连术后胸水不再产生。结论:根据胸腔积液程度分别采用药物治疗,胸穿针穿刺抽液,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胸腔内注入尿激酶,B超引导下抽液及胸膜粘连术,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在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51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胸腔引流,并与50例行常规胸腔穿刺患者比较二者的胸水消失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胸水未能在4周内消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周内胸水消失者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水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对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能较快达到使胸水消失的目的 ,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献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38-139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配合胸腔内注射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气胸、出血、局部及穿刺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70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引流干净后胸腔注入顺铂或白细胞介素-2并配合规范化疗,胸水控制。10例恶性胸水患者拒绝化疗,需持续胸水引流。20例结核性胸水经3~7d引流胸腔积液并配合抗结核药物应用,胸水完全控制。5例患者出现导管引流不畅,给予肝素盐水(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12500IU)5mL注入导管后通畅,2例导管自行脱出,再次置管。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可行性、痛苦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应用较传统方法 之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和胸腔穿刺组各20例,进行疗效、操作次数、吸收天数、胸膜反应、并发症等情况对比.结果 中心静脉引流组在胸液吸收天数、操作次数及并发症例数等指标均明显少于胸穿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 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观察记录各患者胸水消退时间、胸水刺激并发症状的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的胸水消退时间、胸水刺激相关性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并发症而言,观察组无出现胸膜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法与胸腔穿刺抽液术相比,在治疗胸腔积液中起到了较好的疗效,且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中或大量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人持续胸腔引流联合胸腔内注药;对照组单用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胸腔内不注药。两组均予相应护理措施,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胸水吸收时间[(9.84±5.18)天vs.(15.25±9.52)天]、住院费用[(1991.02±316.20)元vs.(2336.80±618.23)元]、治疗后第3个月的胸膜厚度[(1.12±0.18)mmvs.(2.05±0.35)mm]及并发症(胸膜反应率、气胸发生率、胸水包裹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临床效果好,有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抗结核治疗(2HRZE/10HRE)基础上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膜腔注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药;而对照组则除常规抗结核治疗外,仅予以普通胸腔穿刺针抽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气胸的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尿激酶胸腔注药的治疗,痛苦少、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此方法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在常规规范抗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彩超引导胸穿,治疗组行胸穿外,加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异烟肼、利福平。比较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结论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胸水消失时间、明显减轻胸膜肥厚,对胸膜粘连及其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机制及疗效。方法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定位后常规胸穿,间断性放液并腔内注入药物,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诊1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胸膜肥厚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双侧常规胸穿抽液加抗结核治疗,10例病情好转,胸水消失时间(28.7±6.7),一年后胸膜肥厚;12例治疗1周效差而改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水消失时间(6.5±2.8)d,1年无明显胸膜增厚;②治疗组:22例直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加抗结核治疗,胸水消失时间为(5.8±2.8)d,明显短于单纯胸穿组(P〈0.05),1年后无明显胸膜增厚。结论经中心静脉导管并腔内药物注射治疗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者易耐受,不影响日常活动和休息同时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方法 100例胸腔积液(600~5 000m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常规多次胸腔穿刺。对照分析两种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抽放胸水量多(P<0.01)、胸水消失时间短(P<0.01)、胸膜肥厚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P<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胸腔积液疗效优于传统胸腔穿刺。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膜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病、治疗通常采用间断胸穿抽液+抗结核治疗+口服激素的方法,由于胸水消退时程长,形成包裹性积液不少见,且易多并发胸膜增厚,此过程不但增加了反复穿次的痛苦,而且又增加住院时间及费用,我科自2006年1月开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闭式引流,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