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蛇床子水溶性提取物(SWE)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这些均提示SWE的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a~+、Ca~(2+)内流有关。然而,SWE对家兔肾上腺素性心律失常无效,提示其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花椒毒酚(xanthotoxol,XT)是从蛇床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一种香豆素。XT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能明显提高兔心室电致颤阈。此外,XT还能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振幅。这些均表明XT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XT的小鼠ivLD_(50)为47.0mg·kg ̄(-1)。  相似文献   

3.
箭叶淫羊藿叶水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箭叶淫羊藿叶(Epimedium Breuicornum Maxin EBM)水提取液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常规抗心律失常的方法。结果:箭叶淫羊藿叶水提取液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不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箭叶淫羊藿叶水提取液可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结论:提示箭叶淫羊藿叶水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 ,Ca^2 内流有关。进一步提示箭叶淫羊藿叶水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 ,内流有关。而与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拳参正丁醇提取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常规抗心律失常方法。结果:拳参正丁醇提取物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拳参正丁醇提取物还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拳参正丁醇提取物还可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振幅。但拳参正丁醇提取物对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无明显的预防作用。结论:拳参正丁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a^+内流及与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夏天无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夏天无生物碱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用治疗效果,并能显著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家兔心律失常,XA还原降低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振幅,这些均表明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注射苯甲氧氨辛因能预防氯仿一肾上腺素诱发小鼠室颤,静脉注射苯甲氮辛因明显对抗BaCl2和C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对哇巴困诱发豚鼠心律失常仅部分对抗,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无明显对抗。据此,推测苯甲氧氮辛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抗钙作用有关,但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腹腔注射用于预防由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由氯化钙引起的大鼠室颤、由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和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结果: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能明显地预防由氯化钙引起的大鼠室颤;能明显地抑制由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抑制Na+和Ca2+内流有关,且成剂量依赖性。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能拮抗由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结论:夜来香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阻断钠通道、钙通道和β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8.
红黄通脉冲剂(HHTM)的主要有效部位为黄酮类化合物,HHTM100mg.kg^-1(以所含总黄酮计)po给药,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室性心律失常及引起小鼠室颤明显对抗作用,明显提高上腺素和乌头碱致室性心早搏的阈剂量,减少氯仿致小鼠室颤的发生率。对哇巴因诱发豚鼠的心律失常无明显一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雌二醇(E2)60μg/kg,缩短由乌头碱引起雄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提高哇巴因致雄豚鼠室早、室颤的剂量,降低由氯化钙(CaCl2)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缩短由肾上腺素诱发雄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上述结果提示:雌激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钠、钙离子的内流或降低细胞内游离Ca浓度及增加迷走神经张力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丹皮酚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丹皮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丹皮酚160,80mg/kg,ip7d,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室颤(VF)及室速(VT)的发生率,缩短其持续时间,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抑制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的升高。结果表明,丹皮酚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263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科林  刘东武  蔡天志  辛宏  刘晔  刘子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99-1200,1235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安装的263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27例,占10.27%,其中术中严重心律失常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血肿5例,电极移位5例,螺丝松动1例,导线断裂1例,囊袋感染1例,起搏器感知不良6例,起搏综合征4例,肌跳2例,远期心肌阈值升高1例。结论:提高对起搏器并发症的识别能力,手术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可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心律失常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6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7例中感染性疾病 2 8例 ( 4 1 .8% ) ,围产期缺氧 1 7例( 2 5 .4% ) ,原因不明 1 1例 ( 1 6.4% ) ;心律失常类型 :早搏 42例 ,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 1 4例 ,传导异常 6例 ;67例中 63例存活 ,60例心电图恢复正常 ,总有效率 89.6% ( 60 /67)。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以缺氧及感染为主 ,临床以室上性早搏多见 ,快速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气促、烦躁、面色苍白、紫绀等非特异性症状。新生儿心律失常大多无须特殊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及 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治疗后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γ心功能仪对72例心律失常者左心功能的观察,结果表明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者11例(17.5%),异常者61例(82.5%)。心律失常各组的左室收缩功能LVEF,SV,RCO等参数及左室舒张功能PFR均低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此外,对部份病人同时进行γ心功能仪、UCG、心机械图检查,表明γ心功能仪比较敏感;对部份室早、房颤病人作运动试验,提示心律失常病人的心脏贮备功能降低;对6例心律失常病人治疗后随访,治疗后LVEF由26.8±9.9%增至49.3±9.4%,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4.
离子通道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通道病是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可分为由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基因变异所致的心律失常综合征.其机理是编码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变异,导致离子通道功能的变化,进而引起异常的心电活动,临床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蛇床子总香豆素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蛇床子总香豆素(TCCM)对角叉菜胶和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CCM还能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壳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滤纸片肉芽肿。  相似文献   

16.
丹参素预防大鼠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体心脏灌流及冠脉结扎方法,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丹参素对缺血及再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离体灌注大鼠缺血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5.7%,主要为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但无室性纤颤发生;再灌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100%,主要为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颤发生率为57.1%。0.5μmol/L异搏定和4mg/L丹参素均能使大鼠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但以丹参素的预防效果更佳。上述剂量的异搏定和丹参素,分别使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了33.3%和50.0%;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了71.4%和85.7%(P分别<0.05和0.001)。可见丹参制剂具有预防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卡托普利(Cap)对离体缺血再灌注鼠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表明,对照组缺血后再灌注初期心律失常发生率高达91.67%(11/12),Cap组仅为30.77%(4/1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对照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ap组(P<0.001),前者为27.91±6.94min,后者1.88±1.38min。上述结果提示,Cap具有显著的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1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1是作用强烈的缩血管肽,对血管舒缩、心脏的电与机械活动、心血管增殖与重塑等心血管活动有广泛影响.外源性内皮素-1对心肌有直接的致缺血与致心律失常效应,心肌缺血时内源性内皮素-1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与缺血性损伤和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试图对内皮素-1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9.
A quality control (QC) strategy for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ommon peaks” in chemical fingerprint was proposed to analyze Yuanhu Zhitong tablet (YZT),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or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HPLC-DAD–MS/MS).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on an 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column with a gradient elution using a mixture of 0.4‰ ammonium acetate aqueous (pH 6.0 adjusted with glacial acetic acid) and acetonitrile. In chemical fingerprint, 40 peaks were assigned as the “common peaks”. For quantification of “common peaks”,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54 nm, 270 nm, 280 nm and 345 nm, respectively.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and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10 analytes (protopine, jatrorrhizine, coptisine, palmatine, berberine, xanthotoxin, bergapten, tetrahydropalmatine, imperatorin and isoimperatorin). For qualification of “common peaks”, 33 compounds including 10 quantitative analytes were identified or tentatively characterized using LC–MS/M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may be a powerful and useful tool to tackle the complex quality issue of YZ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