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期胃癌78例的胃镜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7例术前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灶分布以胃角及胃窦最多,为57例(73.1%);Ⅱ型发病率最高,为52例(66.7%);管状腺癌最多,为38例(48.7%);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者33例(42.3%),肠上皮化生37例(47.4%),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2例(41.0%),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70例(89.7%)。结论:早期胃癌Ⅱ型发病率最高,胃窦及胃角是好发部位,胃镜加多点黏膜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和Hp感染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1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包括病灶的分布、形态、色调及边缘等,并探讨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以病灶分布在胃窦部位较为常见,占37.14%(P<0.05);早期胃癌在白光内镜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表面不规则(87.62%)及边界清晰(91.9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以平坦型(0~Ⅱ)病变较为多见,占89.05%;以分化型癌为主,占90.00%。分化型癌在白光内镜下色调多为发红;未分化型癌中色调发白、红白相间的病灶数较多,边界清晰及边缘部有浸润的病灶明显较少(P<0.05)。结论早期胃癌多发于胃窦部位,且以平坦型(0~Ⅱ)病变较为常见,在白光内镜下观察边缘清晰及表面不规则的病灶有助于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且对预判肿瘤病理类型有积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1986年至2005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41例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均经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分布以窦部和胃角部为主,占73.2 %(30/41)。病理示低分化腺癌16例占39.0 %,管状腺癌11例占26.8 %。Hp阳性率92.3 %(24/26)。结论 早期胃癌Ⅱc和Ⅲ型病变多见。胃窦部和胃角部是胃癌好发部位。胃镜检查加黏膜多点活检是早期胃癌的主要确诊手段,Hp感染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胃镜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早期胃癌者胃镜下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胃镜下分型和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早期胃癌占胃癌总数12.73%,胃镜下分类Ⅱc型40例,占48.19%,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42例(50.6%),其中表现有非特异症状者54例,占65.06%。结论:对胃癌可疑人群进行规范化胃镜筛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增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和200例胃癌患者比较其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内镜及大体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并详细分析12例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9例PGL和200例GA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GL多发于胃体及胃窦,病灶常为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GA组病灶以胃窦部为主,常呈单发溃疡;PGL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GL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GA组(P<0.05).12例早期PGL患者中,8例为Ⅱc型病变,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有多发糜烂溃疡时,应考虑PGL可能.早期PGL确诊后通过手术、化疗或根除Hp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选择行胃镜活检、外科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胃癌病例58例,比较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诊断一致率。结果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47例,诊断一致率为89.65%。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胃癌的组织分型诊断一致率为79.31%(46/58),Kappa值为0.708。两种方法对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诊断一致率为86.21%(50/58),Kappa值为0.718。两种方法对癌细胞浸润深度的诊断一致率为94.83%(55/58),Kappa值为0.884。结论胃镜活检对早期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与外科病理检查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依据胃镜下病变实际情况合理取材,以提高胃镜活检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25年来经胃镜检出胃癌的变化趋势-117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根据我院经内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975年1月至1999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调查.病理学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5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95%(1178/61475),其中早期胃癌48例,占4.1%.466例进行了HP的检测,阳性147例,阳性率31.5%.25年来每年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5年来每年胃贲门癌的构成虽有一些波动,但无上升趋势.青年组(≤35岁)胃癌女性占58.9%,胃窦部癌占73.3%,胃贲门癌占7%.老年组(≥60岁)胃癌女性占19.5%,胃窦部癌占44.5%,胃贲门部癌占4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常规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很低,25年来胃癌的检出率、胃贲门癌的发生率无明显下降和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作者单位8年中共收集到的2054例胃切除标本中,小胃癌(病灶37个,居6~10mm间)和微小胃癌(病灶22个,小于5mm)有4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8例;年龄27~70岁间,平均发病年龄55.8岁。病史短者2个月,长者在10年以上。主诉多为上腹不适、灼热、隐痛、嗳气、纳差等。胃镜诊断概为早期胃癌,且在手术前已经活检病理确诊。9例见多个(2~5个)癌病灶。病变多见于胃窦部(33例),贲门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原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83至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22例多原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20例。结果多原发早期胃癌有症状者72.7%,症状无特异性,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阳性率75.0%,大便潜血阳性率6.3%,血清CEA阳性率0;22例总共55个病灶,胃镜漏诊6个病灶,漏诊率10.9%(6/55),Ⅱ型5个(Ⅱa+Ⅱc型1个,Ⅱa型1个,Ⅱb型3个),≤1 cm癌4个;主副癌灶间距离≥2 cm的6例6灶,占副癌灶数的18.2%(6/33),胃镜检查漏诊其中4个副癌灶,占66.7%(4/6);72.7%(16/22)的患者、76.4%(42/55)的癌灶为黏膜癌;多原发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术后5年复发率5.1%,5年生存率94.9%;术后非胃异时癌发生率20.0%,中位间隔时间7.5年。结论多原发早期胃癌病灶多距离较近,易通过手术被切除,术后要警惕非胃异时癌,胃镜易漏诊距离较远的平坦型小胃癌。  相似文献   

10.
口服胃显影剂超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口服胃显影剂超声扫描 ,对 8年来经B超和胃镜发现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 3 6例的B超特征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 6例早期胃癌患者发病时间 1~ 6个月不等 ,年龄 2 5~ 86岁。平均 48岁 ,男 2 8例 ,女 8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痛、食欲不振、呃逆、消瘦、上消化道出血等。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癌肿部位 :胃窦部 3 2例 ,胃体部 4例。病灶小于 1cm者 3 2例 ,大于 1cm者 4例。浸润深度 :3 2例位于粘膜下层 ,4例位于粘膜层。肉眼及组织类型 :Ⅰ型 16例 ,Ⅱa型 +Ⅲc型 16例 ,Ⅲ型 4例。管状腺癌 18例 ,低分化癌 …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367例经手术和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胃癌.除11例(2.9%)无明显症状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形态分型上Ⅰ型7.1%,Ⅱa型8.9%,Ⅱb型6%,Ⅱc型38.2%,Ⅲ型25.4%,混合型18%,癌灶直径≤1cm的小胃癌和微小胃癌78例(21.2%).胃癌浸润至粘膜层的36.7%,粘膜下层63.2%。局部有淋巴结转移者11.4%,78例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8.9%.作者认为应该进一步放宽胃镜检查指征.本文中形似溃疡的Ⅱc或Ⅲ型早期胃癌占63.6%(如包括有溃疡的混合型则更高),这类病人应强调多次复查和病灶的多块多方向活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1989年7月至1996年2月内镜诊断、病理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EGC)9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1.2%。大体类型:Ⅱc型33.3%(3例),Ⅲ型33.3%(3例),Ⅱc—Ⅲ型22.2%,(2例),Ⅱ_6型11.1%(1例),其中1例属“一钳癌”,病理类型:粘膜内癌占66.7%(6例),粘膜下癌33.3%。着重就其诊断与提高检出率的有关环节作一探讨。作者认为致力于高危人群普查,扩大内镜检查,提高内镜技术与微小病灶识别能力是发现EGC的关键,而重视胃粘膜活检质量与病理监测是提高早期胃癌确诊率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有上腹不适、肿块、黑便或贫血等临床表现。31例中原发于胃底3例,胃体6例,胃角9例,胃窦13例。18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做免疫组化染色及幽门螺杆菌监测,证实为B细胞型淋巴瘤29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0.2%。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29例获得随访,5年生存率为45.1%。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多属B细胞来源,并且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胃镜检查是术前最有效诊断价值的方法之一。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术后化疗与手术治疗同等重要,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CP)合并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诊治且术后病理证实为GCP合并早期胃癌的病例,对白光内镜、超声内镜下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2例GCP合并早期胃癌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70岁;17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术前均无胃部手术史,病变部位贲门19例、胃体3例;白光内镜下以平坦型表现为主,超声内镜检查第一层增厚8例,第三层增厚7例,探及黏膜下囊状低回声区7例;22例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病理为分化型管状腺癌22例,治愈性切除18例,非治愈性切除4例。结论 GCP合并早期胃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内镜下以平坦型表现为主,好发部位为贲门,术后病理多为黏膜内中分化管状腺癌,超声内镜探及黏膜下囊状低回声区对GCP合并早期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ESD治疗早期胃癌合并GC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近一年以来胃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变化趋势,对比各项检查结果针对性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研究与胃癌患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并收治入院的胃癌患者(共计1461例),对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理类型、发生部位、TNM分期等进行统计;二筛选病例资料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患者(共265例),对这类患者的胃癌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61例胃癌中,男性占70.77%(1034例),女性占29.23%(427例),平均年龄(59.29±11.30)岁(中位年龄60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乳头状腺癌居多(408例),占57.3%。发生部位以贲门居多(232例),占28.29%。取得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查结果的病例为265例(男性192例,女性73例),阳性患者90例,阴性患者175例,胃癌相关检查指标人胃蛋白酶原Ⅰ、Ⅱ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之间的统计结果P值均小于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发病年龄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人胃蛋白酶原Ⅰ、Ⅱ作为胃癌风险评估的指标,在胃癌检测筛查中具有很高的评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胃息肉合并胃癌有两种情况:在同一病变内既有息肉又有癌,称之为共存;胃内两个部位分别有息肉和癌,叫做并存。据国立癌中心报告同一胃内良性息肉并存隆起型早期胃癌(Ⅰ型和Ⅱ(?)型)的发病率如下:单发良性息肉无癌并存为68/120(56.7%);二个胃息肉无癌并存占18.3%。同一胃内有二个以上息肉的不到半数。隆起型早期胃癌与息肉饼存的56例中,单发息肉占51例(91.1%);二个息肉的3例;三个息肉的2例。早期胃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单发息肉病例中。单发性胃息肉72例,4例(5.6%)有癌;二个胃息肉的23例,1例(4.3%)有癌;三个胃息肉的12例,1例(8.3%)有癌;四个以上的胃息肉20  相似文献   

17.
刘峰  董雷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305-1306
目的:对比观察胃癌胃镜和病理病灶大小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368例胃癌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证实,对比分析胃镜直视下其病灶大小与手术切除后病理病灶大小。结果:胃镜与病理判断基本符合者288例(78.1%),其中完全一致者58例(28%),判断不相符者80例(21.9%)。结论:胃镜对病灶大小的判断与实际大小基本一致,但仍有21.9%的判断失误,准确判断胃镜下病灶大小及特点,对外科术式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丹  张丽莉 《癌症进展》2019,17(8):945-947,961
目的研究胃癌在胃镜下的形态及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胃镜漏诊早期胃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将首发确诊胃癌的561例患者和漏诊的39例患者(共600例),分别作为确诊组和漏诊组,确诊组中早期胃癌52例,作为早期胃癌组。比较确诊组和漏诊组患者首次胃镜检查时的镜下形态,早期胃癌患者胃镜检查漏诊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确诊组胃癌患者镜下形态以溃疡、黏膜萎缩、出血和胃潴留为主,其中直径≥2 cm的溃疡、出血及胃潴留率高于漏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患者镜下形态以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片状糜烂及溃疡直径<2 cm的溃疡为主,其中充血水肿、点状糜烂和片状糜烂率明显高于确诊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需要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是胃镜检查漏诊早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对于年龄<60岁、需倒镜观察、无报警症状和病理分型为Ⅱb型病灶应仔细观察,尽可能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分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老年乳腺淋巴瘤患者,根据首发部位分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组(30例)和继发性乳腺淋巴瘤(SBL)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与病理学结果。结果老年乳腺淋巴瘤患者病灶多为单侧单发,血流分级多为Ⅱ级,肿块型居多(58. 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主要的病理类型(82. 9%)。两组患者病灶部位、数目和阻力指数(RI)等超声表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PBL患者多为单发单侧病灶。SBL患者多为多发双侧病灶,且RI均> 0. 7。结论乳腺淋巴瘤病理类型以DLBCL为主,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改变有关,PBL患者多为单侧单发病灶,SBL患者多为双侧多发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HP)参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病理过程,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是,HP与肠型和弥漫型进展期胃癌的关系报道不一,与早期胃癌关系未见报道。作者对胃镜及手术证实的68例日本早期胃癌病人胃镜下无菌钳取活检标本进行HP检测,以了解HP与早期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