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大量研究显示[1]炎症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关键细胞成分上,而在正常动脉组织中没有表达.CD40-CD40L系统在AS各个阶段中均起重要作用,几乎贯穿了AS斑块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全过程,被认为是这一炎症进程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CD40L与CD40相互作用不仅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而且在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CD40-CD40L信号通路可参与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反应的调节[2].目前认为,CD40-CD40L可能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晓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86-508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多因素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而造成冠脉阻塞和痉挛,导致动脉所灌注区域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事件与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明炎症在粥样硬化和ACS中起了关键作用.ACS患者整个冠状动脉系统都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而不仅局限于梗死相关血管[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炎症相关性疾病[2].大量研究证实[3],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促进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在心血管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CS是炎症触发的斑块破裂,炎症反应是ACS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等生化指标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ACS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加用法舒地尔,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 w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及PAPP-A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BP、DBP、TC、TG、LDL-C、HDL-C、BUN、FPG、Cr、UA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TC(4.47±0.83)mmol/L、TG(1.51±0.12)mmol/L、LDL-C(3.15±0.46)mmol/L,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APP-A、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PP-A(7.03±2.39)m IU/L、CRP(3.08±1.04)mg/L,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11.36±3.05)m IU/L、(5.77±1.75)mg/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能够更加显著的降低ACS患者的PAPP-A、CRP水平,进一步缓解ACS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以明确其与冠脉综合征(AS)不稳定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3名非冠心病对照组血中PAPP-A、游离的及总的IGF-I水平。结果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与游离的IGF-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而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PAPP-A水平升高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且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无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基本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参与ACS的炎症反应过程[2],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及粥样斑块破裂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3].而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稳定斑块、防止或延缓斑块破裂等多效性机制[4].本文拟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伴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药物(斑点蝰蛇毒、组胺)触发斑块破裂,观察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生化方法检测AS家兔的血脂及氧化应激水平;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TIMP2以及相关炎症介质的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TUNEL法检测麝香通心滴丸对AS家兔斑块内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结论麝香通心滴丸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的机制有,减轻AS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MMP2含量,升高TIMP2含量,减少AS斑块内的基质降解,调节基质代谢;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斑块内细胞凋亡增加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Rho激酶活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27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8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9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9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70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量化。外周血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1(MYPT1)蛋白表达来表示Rho激酶活性,磷酸化MYPT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细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 UAP组和AMI组外周血T细胞Rho激酶活性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Rho激酶活性抑制剂Y27632对ACS患者T细胞白细胞介素6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对白细胞介素10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Gensini积分≥20分患者外周血T细胞Rho激酶活性明显高于Gensini积分<20分患者(P<0.05)。结论 ACS患者T淋巴细胞存在Rho激酶活化异常,并且与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自从1999年Ross〔1〕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以后,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许多研究〔2,3〕表明,冠状动脉(冠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与免疫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则是由于冠脉内AS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引起部分或全部血管堵塞,导致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性猝死(SCD)的急性缺血综合征。本文就炎症与ACS的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炎症相关生化指标与ACS ACS…  相似文献   

9.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10.
Rho/Rho激酶广泛分布于哺乳类动物的组织细胞中,是具有信息传导和分子开关功能的信号多肽[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Rho激酶通过与AT-11、ET-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相互调控,影响平滑肌细胞(SMC)的功能和结构,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高血压、冠脉痉挛、心肌缺血等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用Rho激酶抑制剂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有望成为防治冠心病的新方法.本文主要介绍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壁的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本质的作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能参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是AS斑块不稳定的标记物,可用于协助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ACS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以及评价其预后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干预。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AS组,法舒地尔组,每组10只。检测血脂水平、并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A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和法舒地尔组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镜下无特殊改变;AS组血管壁可见典型AS改变,内膜增厚、血管内膜向管腔内突出,斑块内可见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内膜可见少量炎性细胞和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内弹力板破坏,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并呈灶状或片状钙化;法舒地尔组血管内膜和中膜无明显增生,仅内皮下见少量散在的脂质沉积、泡沫细胞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AS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MIF表达较对照组和法舒地尔组明显增多。对照组血管壁中可见少量Rho激酶表达;AS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大量Rho激酶表达;法舒地尔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中Rho激酶表达与AS比较明显减少。结论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抑制粥样硬化病灶Rho激酶及MIF的表达上调;MIF可能通过Rho/Rho激酶途径在AS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粥样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42例,ACS患者76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40例和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ELISA检测血浆PA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CD40L,并对ACS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结果血浆PAPP-A和sCD40L浓度在AMI组、UAP组和SAP组间差异显著(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在冠脉病变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无差异(P>0.05),在向心性斑块和偏心性斑块之间,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性斑块之间差异显著(P<0.01),在ACS未合并糖尿病(DM)与ACS合并DM之间差异显著(P<0.01),ACS患者血浆PAPP-A和sCD40L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862,P<0.05)。结论血浆PAPP-A和sCD40L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与ACS患者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妊娠相关血浆蛋白酶A(PAP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健康对照组13例,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MMP-9、PAPP-A、hs-CRP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组中的相互关系。结果:UAP组和AMI组的MMP-9、PAPP-A和hs-CRP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亦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hs-CRP水平与MMP-9、PAPP-A水平显著相关(r=0.217,0.244,P均<0.05)。结论:MMP-9、PAPP-A、hs-CRP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CD40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发应,CD40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炎症信号的重要传导通路,还参与粥样斑块内重要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炎症反应调节。阻断CD40CD40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最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以前AS仅仅被认为是脂质堆积造成显著管腔狭窄或闭合。现在许多研究都证实AS是一种多种免疫因素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炎症发应贯穿于AS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2…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动脉硬化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主要机制[1].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显著的炎症表现,炎症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的触发作用[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研究发现CD4 0 -CD4 0配体 (CD4 0L)相互作用不只局限于炎症细胞之间信号传递 ,参与抗原呈递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 ,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各种细胞的炎症反应调节 ,从而与斑块稳定密切相关。如何识别不稳定斑块 ,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生的危险度 ,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破裂是未来ACS防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巨噬细胞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块破裂并继发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主要病理基础。单核细胞移行并聚集于斑块部位 ,成为巨噬细胞 ,表达组织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多种成分 ;所释放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又从脂质代谢、炎症和细胞促凝活性等多角度调节巨噬细胞功能。两者相互作用 ,共同参与ACS病理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其稳定斑块的作用与以上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心病及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19例,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中PAPP-A水平,同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测定患者斑块纤维帽厚度。结果:ACS组PAPP-A高于SAP组[(48.71±18.90)ng/L∶(18.93±11.11)ng/L,P<0.01];ACS组斑块纤维帽厚度低于SAP组[(45.44±18.25)μm∶(90.74±24.54)μm,P<0.01]。ACS组中PAPP-A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78,P<0.01。逐步(Stepwis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认定PAPP-A是预测斑块易损性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PP-A是一种独立的、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风险以及斑块易损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A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过程,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使A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IL-18的水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AS炎症的强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