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对坐骨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符合坐骨神经痛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给予蒙医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蒙医温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MPQ、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测定,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0 d后,研究组与对照组VAS、SF-MP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β-EP)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蒙医温针比单纯蒙医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更为突出,能够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显著改善下肢功能,且蒙医温针具有简、便、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蒙医温针对炎症大鼠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对炎症大鼠抗炎镇痛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治疗。②模型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与模型组每日以与蒙医温针组相同的方式捆绑固定15min,连续7d。③蒙医温针组:于造模当天,取大鼠蒙医脏腑总穴(位于第三腰上凹正中),用特制银针斜刺后,接MYL-I型蒙医疗术温针仪,电流强度100mA,温度40℃,持续15min。3d治疗1次,连续7次。检测其痛闽和肿胀度。结果:蒙医温针治疗明显提高炎症大鼠痛阈,显著抑制致炎大鼠原发足肿胀。结论:蒙医温针疗法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项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下丘脑、海马、前额皮质等组织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下丘脑和前额皮质组织中DA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DA含量有升高趋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组和地西泮组下丘脑中DA含量均降低(P〈0.05),前额皮质中含量均有降低趋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中含量无差异(P〉0.05)。温针组下丘脑中DA含量低于地西泮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温针可使失眠大鼠下丘脑和部分前额皮质中升高的DA含量降低,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大鼠下丘脑及部分前额皮质DA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SOD、MD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蒙医温针组、针刺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在造模成功1h时进行治疗,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于治疗。各组大鼠在术后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测定大脑皮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SOD活性及MDA含量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蒙医温针治疗后,大脑皮层SOD活性及MDA含量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蒙医温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所引发的大脑皮层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拮抗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蒙医温针作用机理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临床角度出发,选择蒙医温针疗效显著的一些疾病与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有关中医针灸作用机理方面的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推论出以下结论:1、蒙医温针具有消炎和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的作用.2、蒙医温针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提高痛阈的作用.3、蒙医温针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蒙医温针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等四个重要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模型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对戊巴比妥钠致睡眠时间的影响,探讨蒙医温针的改善睡眠作用。方法①选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的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蒙医温针组,每组15只,以戊巴比妥钠致眠时间为观察指标。②采用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大鼠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失眠模型组、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每组15只,观察大鼠的自主活动和一般情况。结果蒙医温针组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睡眠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温针组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睡眠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模型组、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大鼠造模前体重较空白对照组减轻(均P0.01)。失眠模型组大鼠治疗后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大鼠体重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模型组大鼠活动时间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大鼠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失眠模型组(均P0.05)。失眠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组大鼠站立次数明显低于失眠模型组(P0.05,P0.01)。结论蒙医温针对大鼠有镇静作用和改善睡眠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下丘脑、海马、前额皮质等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下丘脑、海马及前额皮质组织中NE含量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组海马中NE含量明显降低,显著差异(P〈0.01),地西泮组对脑组织中NE含量影响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以明显降低失眠大鼠海马中NE含量,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失眠大鼠海马中NE含量密切相关,但促睡眠机制是否与其有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和蒙医温针疗法对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及结肠黏膜脑肠肽含量的影响,从脑肠轴的角度分析蒙医温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忧解组、针刺组、蒙医温针组共5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百忧解组应激且孤养28天,将百忧解以生理盐水配制成1 mg/mL,按照2 mg/kg于每日应激刺激1 h前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28 d。蒙医温针组于造模同时行针刺干预,选取顶会穴、赫依穴、心穴、胃穴、小肠穴,电流强度为100mA,温度为40℃,留针15 min,每次温针治疗15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8 d。针刺组不接温针仪,其他与蒙医温针组处理一致。于实验前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包括体质量、糖水实验和开野实验;行为学观察结束后,检测大鼠下丘脑和结肠黏膜中GAS、NPY、CGRP含量。结果:实验28 d后药物组、针刺组、蒙医温针组GAS显著增加,而NPY、CGRP含量显著降低,下丘脑GAS、NPY、CGRP含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温针组在调整大鼠结肠黏膜GAS、CGRP含量方面要优于针刺组,在调整大鼠下丘脑GAS、NPY含量方面要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不仅出现行为学方面的改变,结肠黏膜与下丘脑的兴奋性激素与抑制性激素水平也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针刺治疗能够起到阳性对照药物百忧解的治疗作用。蒙医温针治疗在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下脑-肠轴的多个环节进行整合的作用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蒙医温针对疲劳模型大鼠海马及下丘脑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及蒙医温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清洁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温针组、模型组及模型+温针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平行饲养。采用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模型,温针组同正常组大鼠平行饲养的同时采用蒙医温针治疗。模型+温针组力竭游泳后行温针治疗。实验期间观察其行为学的同时,在21 d后采取断头取样法对大鼠海马及下丘脑细胞因子方面进行检测,探讨疲劳模型大鼠海马及下丘脑细胞因子IL-1β,IL-6,TNF-a含量的影响及蒙医温针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1β,IL-6,TNF-a含量明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组,模型+温针组IL-1β,IL-6,TNF-a含量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蒙医温针能抑制力竭大鼠细胞因子释放的同时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抗疲劳功能。故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蒙医传统温针疗法是用自制的银针(或金针)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于针刺加温灸刺激,达到预防、康复、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目前作为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头痛、眩晕症、胃炎、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可是因为当初针具规格不统一、针刺及温灸刺激量不易掌握等不足;应用蒙医传统温针疗法,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相反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如疼痛加剧、针眼易感染、留下永久疤痕等副作用。进一步推广下去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海马组织中Glu、GABA、AC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海马组织中Glu、GABA、ACh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GABA、AC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GABA、ACh含量均升高(P〈0.05);与温针组比较,地西泮组大鼠海马中Glu、GABA、ACh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以明显降低失眠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和升高海马中GABA、ACh含量,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失眠大鼠海马中Glu、GABA、ACh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VEGF水平、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蒙医温针组、针刺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各组在造模成功1 h时进行治疗,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于治疗。各组大鼠在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测脑组织VEGF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蒙医温针组与各组比较脑组织VEGF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蒙医温针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温针有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和减轻脑水肿、降低脑梗死体积作用。蒙医温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蒙医温针对疼痛模型大鼠IL-2、IL-4、IL-6和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造模,不治疗;模型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mL造模;温针组:于造模当天,取大鼠蒙医脏腑总穴(位于第三腰上凹正中),用特制银针斜刺后,接MYL-Ⅰ型蒙医疗术温针仪,电流强度100mA,温度40C,持续15min.3d治疗1次,连续7次.结果 模型组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IL-2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组炎症大鼠(AA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IL-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结论 蒙医温针能明显降低AA模型大鼠血清中IL-2、IL-6和TNF-α的含量,从而改善AA模型大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蒙医温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使用蒙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结果:96.6%以上患者用此法治疗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体会:疗效确切,病程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及负重关节,膝关节骨质增生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形成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此病在蒙医学中属“和如胡”、“希拉乌苏”病范畴。  相似文献   

16.
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在蒙药用植物中普遍存在。含有绿原酸的药用植物与传统医学药用理论密切相关。本文对其相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7.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蒙医温针疗法临床观察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失眠疗效肯定。笔者自2005年至今应用蒙医温针治疗失眠患者100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蒙医温针治疗结肠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肠炎属蒙医肠赫依病范畴。饮食起居违过时 ,体内根素相对平衡失调 ,赫依、巴达干偏盛聚积于腹部引起的病。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中 ,男性 7例 ,年龄在 2 4~ 55岁 ,女性 5例 ,年龄在 2 4~ 6 5岁之间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8年 (以出现临床症状为发病的日期 )。都用西药抗炎 ,对症治疗过 ,临床表现未减轻。临床表现 :左下腹或脐周围隐痛或肿痛及刺痛、大便次数多而稀、便下不爽有下坠感或脓血便、纳呆、乏力、消瘦、喜热饮、劳累或饮食不周等病情加重。2 治疗方法蒙医温针治疗 10天为 1个疗程 ,对症取穴 ,针刺加火或艾条。3 疗效标准及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运行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1d力竭游泳方式制作运动性疲劳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心穴”,测定大鼠行为学、下丘脑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蒙医温针的治疗作用。结果:在造模第7d、14d、21d,温针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温针组悬尾不动时间缩短,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蒙医温针治疗可使以上指标趋于正常。结论:蒙医温针通过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而起到治疗作用,这可能是蒙医温针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疗法对赫依偏盛型失眠症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和日间疲乏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取80例赫依偏盛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除外脱落及剔除病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取顶会穴、赫依穴及心穴行蒙医温针治疗。对照组于顶会穴、赫依穴及心穴的左上30°夹角各一寸处行蒙医温针治疗。治疗前后及8周随访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应用疲劳量表(FS-14)评估患者日间疲乏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和SF-14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SF-14总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随访时睡眠质量、日间功能、PSQI总分、SF-14总分、躯体疲劳评分及脑力疲劳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蒙医温针疗法可安全有效改善赫依偏盛型失眠症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及日间疲劳状况,且效果平稳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