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 2.5),收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藏医成方制剂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和《常用藏成药诠释》中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并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藏医治疗"真布病"的方剂数据库,并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组合、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真布病"的118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演化得到新处方8个,表明藏医治疗"真布病"的药物以活血理气、利水祛湿、舒筋活络为主兼具清热凉血类。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藏医治疗"真布病"方剂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藏医治疗"真布病"的用药规律,为藏医临床治疗"真布病"及新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藏医的"培根赛保"病范畴。该病作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藏医作为祖国传统民族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治疗"培根赛保"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且疗效突出。本文就藏医治疗"培根赛保"的病因病机、诊断分型、治则治法和特色简析四方面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藏医治疗本病的特点和优势,对多学科综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01-180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于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过度代偿性增生的慢性高原病,藏医称为"查培病"。该病严重影响到高原居住人群的健康。在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957)研究的基础上,证实藏医临床防治HAPC确有疗效,发现HAPC藏医治疗前后代谢谱有差异,但HAPC不同藏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明确,文章提出"依据藏医诊断-生化检测-生物标志等多维信息的相关性分析,能揭示HAPC藏医隆型、血型的生物学基础"的假说,拟结合HAPC国际诊断标准,用藏医三诊(望、触、问)方法,收集100例青藏高原地区HAPC有效病例的头痛、头晕等临床体征,全自动生化分析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LC-MS等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尿样本,结合主成分分析等数学处理方法,发现HAPC藏医证型相关的特征性生物标志,以探索HAPC藏医隆型、血型的证型生物学的科学内涵,为其临床辨证客观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藏医放血疗法是藏医传统十八疗法之一,是通过药物和外治放血相结合的"简便验廉"治疗手段,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一直被藏医运用为各民族服务。为了使其安全有效的在临床中持续发展应用并发挥其优势,通过与现代理论结合丰富其机理、提高其教学训练模式、改进操作、改良放血刀具4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藏医"治未病"学的理论体系与核心内容以及情器世间、身心原理的认识,预防时令、邪气(突发因素)、饮食、起居四大因素等藏医"治未病"的根本方法。在"治未病"原则的指导下进行人体体质的分类、辨识及实施个体、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治未病"方法,从而达到无病-延年-正果-财富-安乐的藏医"治未病"学的最高目的及意义。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将藏医经典内容的体质分类与辨识的特色为侧重点,对藏医体质相关文献进行相互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尤其对中藏医体质、气质、性格、人格、血型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藏医认为健康与疾病的区别在于发病条件缘遇或不遇而定,是通过(望、触、问)三诊辨证理论综合分析后判定是否健康,在藏医体质分类与辨识中健康与疾病不能分离体质,体质归根结底分为身、心两大体质,身、心体质合二为一,通常外部环境与教育等可以改变体质。人体体质可分为七大体质,细分有无数种。体质分类的原理为(望、触、问)三诊辩证相结合,其中"问"为重要的辨识方法。体质五欲养生是藏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而体质养生的养则与养法是体质辨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藏医学是以哲学思想模式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从而使其具有逻辑性与科学性,"三因四缘"学说是藏医一切疾病的理论基础,万病终究不离其宗,找出病因,才能对症、对因治疗。文章用文献理论基础与辨证思维阐述藏医"达参嘎宝病"为西医的白带异常病,基于"三因四缘"辨证思想解释分析白带异常病的病因,病因分为"龙"、"赤巴"、"培根"、"寄生虫"4类,其中主要病因为"赤巴型"和"寄生虫型",白带异常病常与"培根型"白带异常病结合两因或多因发病,从而对藏医白带异常病的病因机理、分类、主次病因做了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阐述藏医体质学及分型特点,以"隆"型体质为切入点概括藏医以"三因"为基础的独特理论体系,探讨藏医体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隆"型体质身、语、意的特征,以辩证的思维模式叙述藏医体质的独特内涵。将"隆"型体质与其他医学体系的气质、性格、血阏等分型相对比分析,分析出与"隆"型体质的相同特性。结果:"隆"型体质特性与各医学体系观点有一定的相似或交集。结论:"隆"型体质分别与中医学的阴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和印度医学的vitt之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多血质气质与巴甫洛夫分析的活泼气质类型,加之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提出的血型与性格关联中B型血的性格特性等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探索藏医治疗脾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其方剂可能存在的药物靶标及相互作用,揭示藏医治疗脾胃病的作用机制。收集藏医治疗脾胃病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及新处方;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V1.0软件的分析功能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研究藏药五味石榴散治疗脾胃病各药物靶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相关通路。在藏医治疗脾胃病216首方剂中,石榴子出现的频次最高(118次),其次是白豆蔻(107次)、荜茇(107次)等;利用关联规则(支持度≥34%,置信度≥0.85)演化得出藏医治疗脾胃病12首新处方;经典方藏药五味石榴散中的药物靶标5 242个,通路20条(FDR0.01)。提出藏医治疗脾胃病以增生"胃火"为思路,以理气健脾为主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消化液、质子泵、线粒体以及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功能等多靶标、多通路共同干预实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藏医"龚代病"(即口渴症)的发病机制、分类,以及独特的治疗优势,鉴于目前藏医"龚代病"发病原理机制尚不明确,重点研究藏医"龚代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优势。藏医"龚代病"是由藏医三因中隆的粗糙性与赤巴热性紊乱,影响培根枯竭从而引起胃火过于旺盛,血液中水分子减少,促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影响肝脏代谢,进而使藏医中七种元气及三个污物中水分子减少而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使患者出现烦渴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藏医是由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创造并传承至今的传统医学。自7世纪始就受到西藏毗邻地区的关注,18世纪开始逐渐传播到欧美等地区[1,2]。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将藏医术语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在藏医的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其中首先涉及的是"藏医"一词本身的翻译。事实上,"藏医"的英文翻译原本应该是"Tibetan medicine"。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藏医"扎梅"疗法治疗肝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应用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治疗20例肝癌患者,以观察患者的疼痛、腹胀、黄染、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研究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对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和食欲不振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和食欲不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藏医学以五源、三因素、20个特性在体内处于平衡协调状态来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反之,则引起疾病。本文就藏医"三因素"、"二十个特性"为主,对藏医病机学的生理特性、病理因素、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头部隆病头晕藏医属于龙病的范畴。其病因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方法:对51例患者运用藏医札麦澄廓治疗头晕。可根据病情灵活用药,可使复发率降低,远期疗效较优。结论:藏药口服结合藏医札麦澄廓治疗法对头晕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藏药口服头部隆病头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藏医《四部医典》及历代藏医学家的经典著作,分析其中描述的藏医针刺疗法(特尔玛),对藏医针刺疗法起源及不同时期的发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广袤富饶的青藏高原是藏民族生活繁衍的圣地,其中神奇的藏医藏药与雄奇的雪山草原、冰川雪峰齐名,如耳熟能详的冬虫夏草、藏红花、雪莲、红景天等。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藏药的神奇疗效和藏医学的博大精深,在藏医理论体系中,"隆""赤巴"和"培根"称为"三因",组成人体的三种因素,即藏医理论的核心。从青藏高原的地理和气候特征着手,探讨藏药及藏医三因学说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藏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方法:用藏医的方法解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并分析病因:内三因和外四因;介绍诊治方法;结论:藏医用传统的藏医理论为指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整个诊治过程发挥了其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藏医体质学与中医体质学进行对比,分析藏医体质对应中医五行体质的异同,对临床治疗、养生保健以及人的禀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梳理《黄帝内经》《四部医典》中体质相关内容,对中医五行体质、藏医三种体质进行阐释。结果:藏医体质在理论上对应中医五行体质,可互为参考。结论:中医五行学说影响了藏医五源三因理论,所以中医体质与藏医体质在划分依据方面有其共性,同时存在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藏医"肝下垂复位法"对小儿"肝下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就诊的32例儿科"肝下垂"患儿,采用藏医"肝下垂复位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藏医"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儿科"肝下垂"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结论:藏医"肝下垂复位法"治疗小儿"肝下垂"临床疗效理想,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藏药"君西"传统与现代炮制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含量变化分析比较,初步探讨其不同炮制方法与藏医理论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石墨炉法)对藏药"君西"中6种传统炮制及3种现代炮制方法测定Ca、Mg、Fe、Mn、Zn、Cu样品含量。结果传统炮制中以传统"灰"制法为最好,其所含微量元素Ca、Mg、Fe、Zn、Cu均高于其它组。现代炮制中以现代酒制为最好,其微量元素Ca、Mg、Fe、Zn、Mn含量高于现代奶淬品及水淬品。结论藏药"君西"传统炮制法相比较优于现代炮制,尤其是传统"灰"制法最优,其含Zn量最高,提示其治疗胃病机理可能与藏医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高原失眠,中藏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高原地区高海拔、高寒、低氧特殊的环境,很容易就会使睡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失眠这种症状。中医认为高原失眠的病机是"缺氧"导致的气虚,常累及心、肝、脾、肾等脏腑,导致患者体内阴阳失调,可选用黄芪、西洋参、丹参、炒酸枣仁、夜交藤、生脉饮中成药及甘麦大枣汤等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辅以适当运动、放松疗法。藏医认为高原失眠的病机是隆、赤巴、培根三者失调导致的,特别是"心隆"最易造成失眠,藏医治疗高原失眠有很多独特的疗法,三味豆蔻汤散药膳、藏药沐足、霍尔麦疗法等。高原失眠是一种高原地区独有的疾病,中藏医在这方面治疗经验丰富,对高原失眠的中藏医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对来高原地区不适者及时展开救治,使其更快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