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3月确诊的100例心绞痛患者,其中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灰阶IVUS、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IVUS超声参数指标和滋养血管特征参数。结果 SAP组罪犯血管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长度和血管重构系数测定值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P组的罪犯血管中斑块的坏死核心成分面积及所占面积百分比均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冠状动脉斑块中的滋养血管条数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罪犯血管的最小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罪犯血管中斑块的纤维成分、纤维脂质、致密钙化成分所占面积大小及所占面积百分比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中坏死核心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6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运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测定检测PCT浓度、冠脉造影术(CAG)及IVUS评价冠脉斑块的形态特征。结果 3组间PC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AP及正常对照组血清PCT水平低于ACS组(P0.01),正常对照组PCT水平低于SAP组(P0.01)。血清PCT水平与软斑块面积百分比(r=0.358,P=0.011)、偏心指数(r=0.458,P=0.007)、血管重构指数(r=0.42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ACS组PCT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CT水平与IVUS评价易损性指标相关,可作为易损斑块的炎症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稳定型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测定,进行斑块定性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别对37例SAP患者与34例UA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影像学检查;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测定最小面积处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横截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重构指数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脂质斑块数明显多于SAP患者(P<0.05),而钙化斑块例数在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定量分析显示两组患者EEMA未见显著差异,而斑块负荷(PA/EEMA)的比较中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患者病变处倾向于表现为正性重构,而SAP患者多为负性重构。结论:SAP与UAP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及血管重构存在差异,IVUS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1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9例。采用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检查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血管平均径、管腔平均径、血管重塑指数、斑块偏心指数、斑块负荷、坏死核心(NC)面积、钙化部分(DC)面积、纤维脂质成分(FF)面积等冠状动脉斑块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斑块指标,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高于SAP组(P0.05)。两组患者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血管平均径、管腔平均径、斑块负荷、DC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管重塑指数、斑块偏心指数、NC面积、FF面积大于SAP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CT水平与血管重塑指数(r=0.612)、斑块偏心指数(r=0.658)、NC面积(r=0.688)呈正相关,与FF面积(r=-0.695)呈负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血管重塑指数(r=0.456)、斑块偏心指数(r=0.724)、NC面积(r=0.487)呈正相关,与FF面积(r=-0.616)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SAP患者相比,ACS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升高,血管重塑指数、斑块偏心指数、NC面积、FF面积增大,且冠心病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技术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45例ACS患者和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罪犯血管行IVUS检查,对病变部位IVUS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测定指标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Lcsa),斑块负荷=(EEMcsa-Lcsa)/EEMcsa×100%.血管重构指数(RI)定义为病变部位EEMcsa与参照节段平均EEMcsa的比值,RI>1.0者为正性重构,RI<1.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与SAP患者相比,ACS组病变部位的EEMcsa[(15.4±4.6)mm2比(11.8±3.7)mm2,P=0.001],斑块面积[(11.9±4.1)mm2比(8.0±3.0)mm2,P<0.001]和斑块负荷[(77.1±10.8)%比(65.0±12.0)%,P<0.001]均显著高于前者,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68%比38%,P=0.02),其RI(1.05±0.11)也高于SAP(0.98±0.14),P=0.025.ACS组病变以软斑块为主,占73%,明显高于SAP患者的28%(P=0.001),更多斑块破裂(38%比11%,P=0.012)和血栓形成(24%比0%,P=0.005).与负性重构病变比较,正性重构病变中软斑块占的比例较高(70%比34%,P=0.004),钙化较少[(18±37)°比(45±52)°,P=0.017].结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见形态特征为软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正性重构.冠状动脉的重构形式与病变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血小板趋化因子4(CXCL4)和血小板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2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85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排除冠心病的病人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结果 SAP组和ACS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ACS组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CS组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病人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均高于硬斑块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病人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高于SAP组,而管腔面积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4水平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r=0.171,P=0.035),而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1,-0.230,-0.279,均P0.05);冠心病病人血清CXCL12水平与管腔面积呈正相关(r=0.167,P=0.040),而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偏心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3,-0.180,-0.179,均P0.05)。结论血清CXCL4和CXCL12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CXCL4和CXCL12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在预测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75例,依据疾病程度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35例,另随机纳入非冠心病患者40例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对冠心病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术前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分析ACS组和SAP组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差异,比较3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斑块性质关联性。结果:ACS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AP组和NC组(P0.05);IVUS显像特征显示ACS组管腔面积、纤维帽厚度显著低于SAP组,而斑块负荷、脂核大小、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均显著高于SAP组(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纤维帽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306,P0.01),与脂核大小、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15、-0.324、-0.310,P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血液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102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冠脉造影(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25例;UA组,4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AG检查,均测定血浆hs-CRP水平。对其中的9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SA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浆hs-CRP水平UA组显著高于SA组,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SA组与对照组类似。不稳定型斑块组血浆hs-CRP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稳定型斑块组。结论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冠脉斑块易损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斑块稳定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寻找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9例 ACS 患者和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罪犯"冠状动脉进行血管内超声( IVUS)检查,同时测定外周血浆Hcy水平.结果:ACS组Hcy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69.4% (34/49) , S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7.1% ( 2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比较,ACS组不稳定斑块和内膜破裂,血栓形成病变占比例明显增高(P<0.01);ACS组病变处斑块面积大(P<0.01),斑块负荷重(P<0.01),以偏心斑块(P=0.000)和正性重构为(P=0.002)主.Hcy水平、斑块面积、狭窄率、斑块负荷、偏心指数均可影响斑块的稳定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斑块不稳定相关.结论:Hcy可能是ACS斑块不稳定的相关因素,可作为预测斑块不稳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血管超声特征及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37例病人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病人心绞痛临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1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1例),检测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管内超声(IVUS)相关指标及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病变血管斑块类型主要为纤维性斑块,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参考部位重构指数(RI),病变部位斑块面积(PA)、血管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狭窄率(LAS)及偏心指数(EI)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EEMA和RI与hs-CRP呈正相关(r=0.623,P=0.003;r=0.537,P=0.012)。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病变血管以偏心分布的脂质性斑块为主,且有较大的斑块面积和易发生正性重构,病人血清hs-CRP水平与血管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的方法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方法 共入选85例患者(男性59例,平均年龄59±1 0岁) ,其中ACS患者50例,SAP患者35例,对罪犯血管采用ClearView或Galaxy2 (BostonScientific ,USA)行IVUS检查。IVUS分析资料包括罪犯病变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的数据包括病变部位和参照节段的血管面积(EEMcsa)、管腔面积(Lcsa)和斑块面积(EEMcsa -Lcsa) ,斑块负荷=(EEMcsa -Lcsa) EEMcsa×1 0 0 % ,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RI >1 . 0者为正性重构,RI <1. 0者为负性重构。结果 ACS患者的罪犯病变中软斑块为主,占74 % ,明显高于SAP患者的31 % (P =0 .0 0 1 ) ,更多斑块破裂[ACS( 38% )比SAP( 8% ) ,P =0 .0 0 2 ]和血栓形成[ACS( 2 4 % )比SAP( 0 % ) ,P =0 .0 0 2 ]。ACS患者的病变处EEMcsa( 1 5 .0±4 . 4mm2 比1 1 .3±3 6mm2 ,P <0. 0 0 1 ) ,斑块面积( 1 1 . 5±4 .1mm2 比7. 6±2 . 9mm2 ,P <0 . 0 0 1 ) ,斑块负荷( 76 . 7%±1 0 . 4 %比6 6 . 8%±1 2 .6 % ,P <0 . 0 0 1 )和RI( 1 . 0 5±0 .1 1比0 . 95±0 . 1 6 ,P =0 .0 0 2 )均显著高于SAP。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正性重构较SAP患者更常见( 6 7%比36 %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对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例。对每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斑块的性质、形态、部位、血管管腔面积狭窄程度、血管重构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变异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最小斑块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局部面积狭窄率、管腔面积狭窄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US检测血管重构指数、正性重构、负性重构在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目标斑块以偏心性纤维化斑块为主,血管管腔面积狭窄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血管重构以正性重构为主。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另选除外冠心病的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术前1h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应用血管内超声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斑块显像特征及测量参数,比较3组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对照组[(34.08±10.57)mU/L vs(11.38±8.56)mU/L,(9.50±6.24)mU/L,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冠状动脉斑块纤维帽厚度、管腔面积明显小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偏心指数及重构指数明显大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偏心指数、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355,r=0.297,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367,P<0.01)。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血管内超声的斑块易损性指标存在相关性,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一个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血清胱抑素C、hs-CRP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罪犯病变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H-IVUS)显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I入选NSTE-ACS患者54例(NSTE-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SA)患者34例(SA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入选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据心电图中ST-T发生改变的导联、超声心动图中出现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复杂病变的部位综合确定罪犯血管病变。对所有病变进行IVUS影像定量分析,测量计算最小管腔处外弹力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截面积、斑块负荷及坏死核心面积百分比。然后将NSTE-ACS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hs-CRP水平与罪犯病变VH-IVUS特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与SA组相比,NSTE-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SA组比较,NSTE-ACS组罪犯病变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NSTE-ACS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hs-CRP、斑块负荷、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463和0.823,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r值=?0.491,P<0.01);血清hs-CRP水平与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462和0.683,均P<0.01)。结论 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斑块坏死核心成分比与SA组差异明显,其血清胱抑素C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且胱抑素C、CRP水平与罪犯病变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TE-ACS患者斑块破裂风险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探讨血清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关系。方法: 38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IVUS检查,其中8例患者经CAG和IVUS检查未发现冠脉有明显病变为对照组;30例经IVUS检查发现冠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冠心病组,其中UAP 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2例。检测所有患者的hsCRP浓度。结果: 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8例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30例冠心病患者IVUS示有不同类型的AS斑块。UAP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结论: 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提示hsCRP水平升高与AS斑块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编码血管内超声(iMAP-IVUS)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罪犯病变与非罪犯病变斑块组织学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术前行IVUS检查,根据入院时临床症状特征分为ACS组(62例)和SAP组(90例),共检出213处罪犯病变(ACS组76处,SAP组137处)和164处非罪犯病变(ACS组68处,SAP组96处)。使用i MAP-IVUS系统计算具有最小管腔横截面积的节段纤维面积百分比(纤维面积/斑块面积)和脂质面积百分比(脂质面积/斑块面积)。结果 ACS组患者罪犯病变处重构指数[(1.05±0.21)比(0.97±0.13),P=0.008]和偏心指数[(0.64±0.09)比(0.59±0.07),P=0.007]显著高于非罪犯病变。i MAP-IVUS分析显示:和SAP组患者相比,ACS组患者罪犯病变和非罪犯病变纤维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37±19)%比(30±16)%,P=0.003]和[(37±20)%比(31±17)%,P=0.027],而脂质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60±14)%比(63±13)%,P=0.032]和[(57±17)%比(63±15)%,P=0.03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罪犯病变(OR 4.98,95%CI 1.54~17.90,P=0.006),非罪犯病变(OR 7.36,95CI 1.95~28.70,P=0.004)是预测富含脂质斑块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CS患者冠状动脉非罪犯病变与富含脂质斑块显著相关,提示此类患者广泛存在斑块易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术中在介入治疗前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病变斑块的特征,并分析血清hs-CRP、YKL-40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AMI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均0.05)。UAP组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组(P均0.05)。(2)AMI组和UAP组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小于SAP组(P均0.05),AMI组与UAP组之间的罪犯病变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薄纤维帽斑块的比率和血栓形成的比率均高于SAP组和UAP组(P均0.05);AMI组斑块内钙化的比率低于SAP组(P0.05),与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r=-0.265,P0.05)和YKL-40(r=-0.524,P0.01)水平与纤维脂质斑块纤维帽厚度均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r=0.462和r=0.499,P0.01)和血栓形成(r=0.218和r=0.263,P0.01)呈正相关。(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YKL-40水平与薄纤维帽粥样斑块独立相关(OR=6.341,P0.05)。结论 AMI和UAP患者的血清hs-CRP和YKL-40水平均高于SAP患者,AMI、UAP和SAP患者罪犯病变的纤维脂质斑块性质有明显差别,AMI患者出现薄纤维帽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而SAP患者出现斑块钙化的比例较高;血清YKL-4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罪犯病变的薄纤维帽粥样斑块形成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CH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TGF-β1、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P<0.01),且SAP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UA组和AMI组;SAP组、UA组和AMI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UA组和AMI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SAP组。CHD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r=-0.746)。结论血清TGF-β1和TNF-α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和TNF-α在CHD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构指标,探讨血浆NGAL水平与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结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SAP的患者,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共入组患者7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数据。对比分析SAP患者的血浆NGAL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结构的相关性。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NGAL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纤维帽厚度成反比(r=-0.563,P<0.01),与斑块负荷成正比(r=0.32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入组试验患者斑块纤维帽厚度数据分布特征,按M=0.4583 mm将分为薄纤维帽组和厚纤维帽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GAL水平是粥样斑块纤维帽厚度的影响因素(OR=4,95%CI 1.501~10.658,P<0.01)。以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负荷70%为界值,将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低斑块负荷组和高斑块负荷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GA...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RS)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2021年5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PCI术后IR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IRS组)和60例PCI术后IRS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非IRS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病人IVUS特征,分析IVUS特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IRS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IRS组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高于非IRS组,冠状动脉横截面积低于非IRS组,外弹性膜截面积、斑块负荷高于非I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低密度脂蛋白(OR=1.512)、高外弹性膜截面积(OR=1.183)、斑块负荷(OR=1.175)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IR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冠状动脉横截面积(OR=0.588)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IR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横截面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