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子宫内膜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40只BALB/c裸鼠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建立子宫内膜癌荷瘤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model)和腹腔注入大蒜素(allicin)10、20和40 mg/kg每组2 mL为干预组。测量瘤体积、计算抑瘤率、HE观察病理变化及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TLR4和MyD8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MyD88蛋白表达。结果各干预组瘤体积缩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抑瘤率(P0.05);干预组细胞皱缩、核染色质向边缘集中、片状坏死等病理表现,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组织TLR4、MyD8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大蒜素可抑制子宫内膜癌荷瘤小鼠肿瘤增长及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楝素对卵巢癌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裸小鼠随机分组,移植卵巢癌细胞建模。阳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4 mL/d(10 g/L),实验1、2和3组分别取川楝素1、10和20 mg/kg溶于0.02 mL/g小鼠体质量0.9%氯化钠溶液中腹腔注射,1次/d,持续15 d。对比治疗后瘤体积、瘤质量和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Bax、Bcl-2和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瘤体积和瘤质量均最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均最低(P0.05);模型组肿瘤组织细胞密度大、排列紊乱、核深染、异型性明显;实验1、2、阳性组和实验3组细胞排列疏松、瘤细胞大小不一、核淡染、核仁小、瘤内可发现片状坏死和凋亡细胞;各组肿瘤组织Bax、Bcl-2和caspase-9 mRNA和蛋白表达量、p-P53/P53差异显著(P0.05),实验2组和阳性组均相近,其余每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川楝素可抑制卵巢癌荷瘤裸鼠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2 型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 Balb/c 雄性小鼠,随 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雷公藤甲素组。制备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雷公藤甲素组给予雷公藤甲素0.1 mg/kg 灌胃,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小鼠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3 组小鼠耳蜗毛细胞的变化,检测耳蜗毛细胞内 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抗氧化蛋白及凋亡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雷公藤甲素组耳蜗毛细胞均有不 同程度的丢失,且雷公藤甲素组耳蜗毛细胞的丢失率小于糖尿病组。雷公藤甲素组小鼠耳蜗毛细胞中的p-ERK、 E2 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硫氧还蛋白(Trx)表达量及Erk 磷酸化水平高于糖尿病组, JNK磷酸化水平和凋 亡分子cleaved-caspase-3 的蛋白表达量低于糖尿病组。结论:雷公藤甲素可以减缓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上调ERK、Nrf2 和Trx 的表达,下调JNK信号,抑制凋亡分子cleaved-caspase-3 的表达有关,有望成为 治疗2 型糖尿病耳蜗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葡萄膜炎(LIU)的抗炎作用。方法: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组,每组8只,雷公藤甲素组给予0.05%雷公藤甲素滴眼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于玻璃体腔内注射125 mg/L的LPS建立LIU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2、24、48和72 h后,对各组小鼠眼前节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对眼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提取眼组织蛋白,ELISA法检测眼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结果:造模24 h后,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能明显减轻LIU引起的炎症反应并降低炎症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也表明雷公藤甲素对小鼠前房、玻璃体腔内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视网膜水肿增厚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ELISA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显著下调眼组织中ICAM-1、IL-1β和MC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下调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轻葡萄膜炎的眼部组织损伤,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小鼠宫颈癌U14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大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细胞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低剂量大黄素组(20mg/kg)、高剂量大黄素组(40mg/kg)、顺铂组(3mg/kg),每组10只。接种后第26天处死全部小鼠,检测肿瘤体积及质量,计算抑瘤率;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mRNA及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大黄素低、高剂量组及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15.83%、46.92%、51.22%,后2组的抑瘤率高于低剂量大黄素组。与对照组及低剂量大黄素组比较,高剂量大黄素组和顺铂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MVD及HIF-1α、VEGF、MIF、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AI、Bax表达水平则升高,但低剂量大黄素对上述参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减少肿瘤血管形成、降低MIF表达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小鼠宫颈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为动物模型,探讨雷公藤甲素能否诱导CI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 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组。雷公藤甲素按40 μg/kg BW,肌注给药,每3 d 1次。凋亡检测:给药31 d后处死,取膝关节滑膜,作苏木素-伊红染色(HE)、电镜、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 结果: 电镜下可见早期阶段的滑膜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的凋亡细胞分别为(0.87±0.24)%、(1.83±0.82)%和(3.98±1.16)%。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的S期细胞分别为(3.4±0.7)%、(8.0±1.4)%和(3.3±1.2)%。雷公藤甲素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TUNEL标记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组的凋亡细胞分别为(1.0±0.4)%、(2.2±1.0)%和(4.5±0.9)%,雷公藤甲素组与模型组的差异显著(P<0.01)。 结论: 本实验首次阐明了雷公藤甲素可诱导CI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20)及雷公藤甲素组(n=20)。模型组与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并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相应生化指标并计算肾脏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血肌酐和24 h尿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的各项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与MCP-1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NF-α与MCP-1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CCAT1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将lncRNA CCAT1抑制物转染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抑制CCAT1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CCAT1和miR-218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CCAT1和miR-218的靶向关系。CCK-8法检测HEC-1A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EC-1A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转染CCAT1抑制物能够显著降低HEC-1A细胞中CCAT1的表达,上调miR-218的表达(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CCAT1可直接靶向miR-218。转染CCAT1抑制物后,HEC-1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结论 抑制lncRNA CCAT1可以使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1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细胞自噬:自噬是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自噬体-溶酶体途径降解和再循环受损细胞器、有毒物质、错误折叠蛋白质等,在维持细胞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转基因小鼠:1974年,Rudolf Jaenisch通过将SV40 病毒的DNA注射到小鼠的囊胚中,创造了第一只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后来又有研究人员把Murine leukemia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得到了能通过生殖系统稳定遗传的小鼠,并且外源基因能在后代中稳定表达。这些能稳定遗传且表达外源基因的小鼠即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转基因小鼠。背景: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大鼠模型中,雷公藤甲素治疗减少了缺血性病变区域面积、水含量和神经细胞死亡。此外,雷公藤甲素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Thy-YFP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Thy-YFP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假手术组、二甲基亚砜组、甲基强的松龙组和雷公藤甲素组。假手术组只进行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其他3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雷公藤甲素组、二甲基亚砜及假手术组小鼠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雷公藤甲素[0.2 mg/(kg·d)]或等量5%二甲基亚砜-生理盐水溶液,连续给药7 d;甲基强的松龙组小鼠于术后30 min、6 h、24 h腹腔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溶液(30 mg/kg)。BMS评分检测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染色及Nissl染色法检测各组脊髓组织恢复情况,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蛋白水平。动物伦理获得河北北方学院批准(W20200002)。 结果与结论:①雷公藤甲素及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改善,神经细胞死亡减少;②雷公藤甲素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LC3B上调,p62降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ax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升高;③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能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促进自噬和抑制凋亡有关。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可能对脊髓损伤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ORCID: 0000-0002-8986-6091(朱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防治作用及对黏膜组织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s,NOXs)-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低、中及高剂量雷公藤多苷灌胃组;正常组。采用DSS诱发UC动物模型,雷公藤多苷灌胃21 d后,取结肠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NLRP3、ASC及caspase-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caspase-1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匀浆上清IL-1α、TNF-α及IL-13的含量,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ROS的生成和经DPI(NOXs抑制剂)抑制后的NADPH消耗率来分析NOXs活性;体外分离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检测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中ROS的生成、NOXs活性以及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但组织病理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结肠黏膜组织和分离的中性粒细胞中,除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组织caspase-1的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外,其余各组ROS生成、NOXs活性及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正常组(P0.05);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除中、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组织及分离的中性粒细胞caspase-1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外,其它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雷公藤多苷灌胃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匀浆上清中促炎因子(IL1α和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正常组(P0.05),抑炎因子(IL-13)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抑制NOXs-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来降低IL-1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对DSS诱导的UC小鼠起保护作用,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参与其保护作用的主要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对宫颈癌XB1702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电穿孔法分别将CCAT1 si RNA和重组表达载体pcD NA3.1-CCAT1转染人宫颈癌XB1702细胞后,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实验分为3组:CCAT1si RNA转染组、pc DNA3.1-CCAT1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48 h后,RT-PCR检测细胞中CCAT1 lnc 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上调和下调RNA CCAT1表达联合X射线照射对宫颈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干扰XB1702细胞中CCAT1 lnc RNA表达后,XB1702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正常XB1702细胞种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XB1702细胞中CCAT1lnc RNA表达后,XB170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无明显变化。结论下调CCAT1 mR NA表达能抑制人宫颈癌XB170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芒柄花黄素对肝癌免疫逃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芒柄花黄素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 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雄性C57BL/6小鼠皮下接种HepG2细胞(4×105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10/50 mg(/kg·d)芒柄花黄素治疗28 d,计算抑瘤率。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癌组织和HepG2细胞TLR4和NF-κB p65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HepG2细胞TNF-α、IL-1β和IL-10水平。结果:芒柄花黄素可提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P<0.05),降低荷瘤小鼠血清和HepG2细胞TNF-α、IL-1β和IL-10水平(P<0.05),提高荷瘤小鼠抑瘤率(P<0.05),降低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和HepG2细胞TLR4和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芒柄花黄素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抑制肝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方法: 将5×109cells/L对数生长期的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接种于BALB/c小鼠右上肢皮下,每只接种0.2 mL(1×106个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BS 0.2 mL;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阳性药物组:环磷酰胺30.0 mg/kg。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5 d。每天小鼠称重记录,每3 d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并用游标卡尺测定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停药后处死小鼠,取瘤进行肿瘤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hTRAIL作用后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hTRAIL 2.5 mg/kg、5.0 mg/kg、10.0 mg/kg(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重量和体积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1)。rhTRAIL 2.5 mg/kg、5.0 mg/kg、10.0 mg/kg(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细胞既有坏死也有凋亡样改变,肿瘤组织破坏面积大,很多区域看不到正常的肿瘤细胞,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hTRAIL蛋白可诱导D2F2细胞凋亡,0.25 mg/L、0.5 mg/L、1.0 m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56%、21.37%、27.16%,凋亡率随剂量增大而升高(P<0.05 )。 结论: rhTRAIL可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凋亡并有大量的乳腺癌细胞坏死,rhTRAIL对小鼠乳腺癌细胞D2F2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选取60只C57BL/6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5-Fu组、CIK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n=10),分别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各组胃癌小鼠治疗期间移植瘤生长情况,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肿瘤组织MMP-9、VEGF及bFGF水平。结果 1)CIK中剂量组小鼠瘤体积于治疗后1周、2周、3周和4周时均较CIK小剂量组显著减少(P0.05),CIK大剂量组小鼠瘤体积治疗后1周、2周、3周和4周时均较CIK中剂量组显著减少(P0.05);2)治疗4周时CIK中剂量组小鼠血清MMP-9、VEGF和bFGF水平均较小剂量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CIK大剂量组小鼠血清MMP-9、VEGF和bFGF水平均较中剂量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3)治疗4周时CIK中剂量组小鼠移植瘤组织MMP-9、VEGF和bFGF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小剂量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CIK大剂量组小鼠移植瘤组织MMP-9、VEGF和bFGF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中剂量组小鼠显著降低(P0.0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可显著抑制SGC-7901胃癌小鼠模型瘤组织的生长,并且降低血液及癌组织中MMP-9、VEGF和b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丹皮酚抑制小鼠EMT6乳腺癌细胞生长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5 mg/kg体重)、丹皮酚低剂量组(150 mg/kg体重)、高剂量组(300 mg/kg),每组10只.小鼠EMT6细胞株107个/ml接种后24小时给予不同处理,每日1次,腹腔注射.14天后,检测各组肿瘤重量、计算生长抑制率;HE染色、特异性凋亡TUNEL染色对肿瘤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和Bax的mRNA表达.结果:丹皮酚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低、高剂量丹皮酚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64%和52.33%.丹皮酚治疗组肿瘤细胞形态出现核型不规则、核碎裂及凋亡小体.TUNEL染色测得丹皮酚高剂量组凋亡率达到21.24%,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弱,而Bax表达却明显增强.结论:丹皮酚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人源宫颈癌细胞C4-1接种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建模处理)、模型组和黄芪甲苷低剂量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C4-1皮下接种裸鼠建立宫颈癌模型,黄芪甲苷干预治疗后,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肿瘤体积、抑瘤率、血清中MMP-9、Gal-3和VEGF水平、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R-21和Stat-3基因表达,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R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MP-9、Gal-3和VEGF水平、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肿瘤组织中miR-21和Stat-3基因表达水平、VEGFR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干预治疗后肿瘤体积、MMP-9、Gal-3和VEGF水平、组织中微血管密度、肿瘤组织中miR-21和Stat-3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R和Stat-3蛋白均显著减小(P<0.05),高剂量组上述作用效果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且高剂量组抑瘤率显著大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对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塞来昔布组、替吉奥组、塞来昔布联合替吉奥组,连续给药21 d后,取材,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TUNEL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PCNA、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塞来昔布组、替吉奥组、联合给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0.8%、50.1%、78.8%.各干预组较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联合给药组较单药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各干预组PCNA、Bcl-2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给药组较单药组明显降低(P<0.05).各干预组caspase-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联合给药组表达较单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塞来昔布、替吉奥均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二者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可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ncRNA CCAT1通过调控瘤细胞病毒癌基因(MYC)蛋白的表达激活MAPK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机制。方法:qPCR检测lncRNA CCAT1在胃癌组织和不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qPCR检测MY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lncRNA CCAT1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ncRNA CCAT1和MYC之间的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lncRNA CCAT1对胃癌细胞的凋亡行为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ncRNA CCAT1对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ncRNA CCAT1对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ncRNA CCAT1的表达水平相对上调,与其他细胞株相比,HCG-27细胞中lncRNA CCAT1表达最高;MYC表达与相对lncRNA CCAT1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lncRNA CCAT1能与MYC的3′UTR特异性结合,可以调控MYC的表达与活性;抑制lncRNA CCAT1的表达可以诱导G0/G1期的细胞周期停滞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lncRNA CCAT1的表达后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lncRNA CCAT1后下游MAP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相应下调。结论:LncRNA CCAT1通过调控MYC蛋白表达激活MAPK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喹(CQ)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_(180)的抑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40只S_(180)荷瘤小鼠分为模型组,氯喹低剂量组,氯喹中剂量组,氯喹高剂量组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氯喹对小鼠肉瘤S_(180)的抑制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氯喹作用下荷瘤鼠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氯喹诱导荷瘤鼠S_(180)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相关凋亡因子Bcl-2、细胞色素C和Cle-Caspase-3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荷瘤组织Bcl-2和Cle-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氯喹处理组小鼠移植肉瘤S_(180)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肿瘤体积和瘤质量明显减小(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模型组比较氯喹处理组肿瘤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凋亡损伤改变,凋亡小体形成;各剂量组氯喹均可诱导荷瘤鼠S_(180)细胞凋亡,使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调,凋亡因子Cle-Caspase-3表达上调(P0.05);并且氯喹能够降低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P0.05),促使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向细胞质内释放。结论氯喹能够抑制小鼠S_(180)肉瘤的生长,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子宫肌瘤、子宫癌前病变患者相比较,探讨LAIR-1表达与肿瘤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AIR-1在196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阳性率均高于子宫肌瘤(P<0.001;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 <0.001;P <0.01).平均荧光强度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01).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LAI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患者(P<0.05)和癌前病变患者(P<0.01),CD3+CD8+T细胞LAIR-1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5).结论 LAIR-1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上调,提示LAIR-1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