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置入万向螺钉椎弓根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择经伤椎置入单向螺钉椎弓根固定治疗的51例为对照组,同期接受经伤椎置入万向螺钉椎弓根固定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围术期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分别于术前、术后4 w、术后12 w,检测并比较患者Cobb角、伤椎后缘高度比及伤椎前缘高度比,以评价恢复状况;围术期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调查活动能力;术后随访12 w,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12 w,两组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12 w,两组ODI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术后各时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螺钉脱落、断裂等情况发生。结论老年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患者经伤椎置入单向或万向螺钉行椎弓根固定治疗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万向螺钉置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也较少,故在获得同等固定效果的前提下,万向螺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发现,胸腰段脊柱的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所有脊柱损伤的30%60%〔1〕。老年人由于本身的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胸腰段脊柱的骨折。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脊柱本身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脊柱处于失稳的状态,不仅能产生背部的疼痛,而且如果合并有椎管狭窄时,很容易出现下肢的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膨胀型椎弓根钉(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视觉疼痛评分(VAS)、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后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随访18~31〔平均(24±2.7)个月〕,其中5例于术后18~24〔平均(21.5±2.2)个月〕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术后1 w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1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eaujon-Lassale功能评分为(19.2±2.7)分。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1例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予以局部理疗、药物治疗等对症治疗,术后1个月症状完全恢复。结论经后路EPS结合伤椎普通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后路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72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年8个月,无特殊并发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60%提高到术后的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改善至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均有I级以上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具有良好的复位、减压、三维矫形和短节段牢固内固定等特点,是一种理想而有效的临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45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微创手术组(n=126)和传统手术组(n=119)。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切口长度等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采用SPSS 18.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 2±16. 3) vs(126. 5±39. 0) min]和住院时间[(10. 8±4. 0) vs (22. 5±13. 6) d]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82. 7±39. 9) vs (327. 2±143. 1) ml]、术后引流量[(33. 5±15. 8) vs (301. 5±110. 8) ml]、住院费用[(5. 1±0. 3)×104vs (5. 7±0. 2)×104RMB yuan]和切口长度[(9. 3±0. 6) vs (12. 8±1. 9) cm]也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手术前相比,2组患者手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微创手术组:(11. 2±7. 3) vs (20. 1±3. 3) mm;传统手术组:(12. 2±7. 6) vs (21. 7±2. 4) mm]、Cobb角[微创手术组:(14. 0±6. 8)°vs (4. 3±1. 8)°;传统手术组:(14. 8±7. 0)°vs (4. 6±2. 8)°]和矢状位指数[微创手术组:(64. 5±12. 6)%vs (93. 8±13. 9)%;传统手术组:(63. 8±13. 8)%vs (95. 0±9. 6)%]均得到显著改善(均P 0. 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相比,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内固定术即时及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病椎的前后缘高度百分比较内固定前明显提高(P0.01),Cobb角较内固定前明显降低(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比较,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前脊髓损伤主要分布于B级和C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主要分布于D级和E级,内固定后即时、随访12个月时脊髓损伤分布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固定后即时与随访12个月时的脊髓损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地恢复病椎的高度,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功能,且疗效稳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继锋  王晓 《山东医药》2010,50(34):114-114
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戴海  黄宗贵  曾心一 《山东医药》2009,49(19):60-6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简称AF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3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AF系统行复位固定术,观察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凸高度均明显增加,椎体后倾Cobb’s角明显减小,侧凸角度明显减小,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降低,P均〈0.01。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AF系统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确切,手术切口短,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可减少椎管减压及植骨。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新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5):1523-1523
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其手术操作简单, 固定节段少,有利于术后恢复.但近年来随访发现,有些病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椎体高度丢失,甚至出现了脊椎后凸畸形,尤其是老年人常合并有骨质疏松,其骨密度低,骨愈合能力差,更容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脊椎后凸畸形,造成内固定失败,甚至可出现脊髓损伤,影响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97年 6月~ 1 999年 1 1月 ,我院应用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31例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8例 ;年龄 2 0~ 65岁 ,平均 39岁。其中高处坠落伤 1 6例 ,车祸伤 1 1例 ,压砸伤 4例 ,其他 1例。损伤节段为 T111例 ,T12 1 0例 ,L11 5例 ,L2 3例 ,L31例 ,L4 1例。其中相邻两个椎体骨折 2例 ,间隔 1个椎体骨折 1例。按 Denis[1]分型 :爆裂骨折 1 9例 ,压缩骨折 8例 ,Chance骨折 1例 ,骨折脱位 3例。其中不稳定骨折 2 6例 ( 83% )。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B级…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脊椎空间三维结构分类,对3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在没有C型臂设备下行Dick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后椎体高度Cobb’s角度及移位均明显纠正,神经功能改善。经2年随访,患者胸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OVF)的疗效。方法 67例老年OVF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Sextant内固定组(n=35)与开放内固定组(n=32),均获随访24~48 w,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内固定前、内固定后3 d、24 w的病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并对比两组内固定前、内固定后24 w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与开放内固定组相比,Sextant内固定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但术中X线暴露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本组内固定前相比,两组内固定后3 d、24 w的病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位指数、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两组固定后3 d、24 w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固定后24 w的目测类比评分、ODI均明显改善(P<0.05),且Sextant内固定组明显优于开放内固定组(P<0.05)。Sextant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开放内固定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Sextant内固定是治疗老年OVF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不同方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2组都给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经钉道给予骨水泥灌注,观察组经钉尾灌注骨水泥,2组的骨水泥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记录2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人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单椎体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椎前缘高度的丢失分别为(4.53±1.11)mm和(5.09±1.42)mm,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41±1.39)mm和(6.38±1.31)mm(P0.05),观察组术后椎前缘高度的丢失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脑脊液漏、骨水泥渗漏、切口感染、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21.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Frankle评级A级0例,B级0例,C级5例,D级9例,E级34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7例、10例、10例与17例,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经钉尾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椎前缘高度的丢失,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巩陈  胡伟  刘向阳  赵辉  吴建明 《山东医药》2013,53(17):66-68
目的 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B组18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病椎高度、病椎后凸Cobb's角、螺钉位置,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病椎高度、病椎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好转(P均<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卧床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X线及CT复查均显示螺钉位于椎弓根皮质内.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与传统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似,其置钉准确率相当,但前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实时术中Orbic-3D导航引导下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手术特点及临床影像学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24例老年骨质疏松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采用实时术中Orbic-3D导航引导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67~ 81岁.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椎弓根钉位置、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手术节段高度和畸形矫正维持情况等.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8.0±0.8)cm,手术时间(56.5±10.5)min,术中出血量(60.5±15.8)ml,无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植入的96枚椎弓根钉术后CT复查均在椎弓根内,下地活动时间(2.1±0.5)d,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6~24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及VAS评分术后与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l),末次随访与术后6个月比较维持稳定(P>0.05).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度数术后至末次随访基本维持稳定(P>0.05).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95.8%.所有患者随访过程X线检查无内固定松动.结论 老年单节段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采用实时术中3D导航引导下经皮微创椎弓根钉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手术微创、安全性高、缩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矫正明显,并能有效维持、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等效果,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观察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等情况。结果32患者得到随访,3例失访,出现并发症5例。术后按ASIA评级,患者神经损伤有较大的改善。术后1 a,Cobb角由术前29.81°矫正到12.1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50%恢复到84.97%、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83.38%恢复到89.78%。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老龄爆裂性胸腰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A组:按照常规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B组将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填充材料植入伤椎行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观察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椎体前后缘高度、VAS评分、椎弓根钉棒系统的情况以及有无灌注物向椎管漏的情况.结果发现,A、B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B组椎体前后缘高度、VAS评分明显优于A组,术后随访A组3例内固定失败,B组无失败.认为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比单纯应用椎弓根固定治疗老龄爆裂性胸腰骨折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还是6钉3椎体固定,均为双节段固定,术后易发生脊柱运动节段丢失及相邻节段退变。为尽量减少固定融合节段,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们对部分压缩爆裂型及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  相似文献   

20.
刘磊  孙琳 《山东医药》2011,51(24):18-19
椎弓根是连接椎体与椎板之间最坚强的骨性结构,是连接椎体和椎弓的力学桥梁,通过椎弓根进行螺钉固定为重建脊柱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力学基础,从而为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法。尽管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已于成人手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