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结合支气管内超声(EBUS)指导的经支气管肺活检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实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单纯EBUS引导或VBN+EBUS引导下TBLB治疗的SPN患者1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EBUS组和VBN+EBUS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率和检查时间。结果 VBN+EBUS组和EBUS组之间的诊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5)。当分析直径小于20 mm的病变时,VBN+EBUS组的诊断率高于EBUS组(P=0.017)。VBN+EBUS组的病变定位时间少于EBUS组(P=0.015)。但两组的总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BN可以缩短定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结节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联合虚拟导航系统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研究,为临床上选择PPLs的诊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经胸部CT检查提示肺周围型病变患者500例,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支气管镜组、VBN-rEBUS组、CT-PTNB组。分析比较三种诊断方式对PPLs的诊断阳性率及安全性。结果 1.常规支气管镜组诊断率43.6%,其中恶性病变52例,良性病变共44例;VBN-rEBUS组诊断率60.8%,恶性病变55例,良性病变49例;CT-PTNB组诊断率76.1%,恶性病变60例,良性病变23例;VBN-rEBUS组、CT-PTNB组诊断率高于常规支气管镜组,CT-PTNB组诊断率高于VBN-rEB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对于病灶直径≤3cm、距离胸壁<2cm、位于肺野中带的病灶,CT-PTNB诊断率高于常规支气管镜及VBN-rEBUS(P均<0.05),对于病灶直径>3cm、距离胸壁≥2cm、位于双肺上叶、下叶、右肺中叶及肺野内带及外带的病灶,VBN-rEBUS诊断率与CT-PTNB无显著差异。3. CT-PTNB并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联合经支气管超声导向鞘引导(EBUS-GS)探查技术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385例周围型肺癌(高分辨CT诊断,8 mm≤结节直径≤30mm)患者分为3组,一组为VBN联合EBUS-GS组,一组为EBUS-GS组,另一组为常规支气管镜组。在VBN联合EBUS-GS组,支气管镜经VBN引导到达靶支气管,并用超声探头探查;EBUS-GS组只有超声探头探查,无VBN辅助;常规支气管镜组,则既无VBN辅助,亦无超声探查,仅有胸部CT片作为参考。结果可供分析的研究对象为最后诊断为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的294例患者。VBN联合EBUS-GS组与EBUS-GS组在诊断率方面无显著差异(82.5%/81.3%,P0.05)。而与常规支气管镜组相比,诊断率有显著差异(82.5%/81.3%/43.3%,P0.05)。亚组分析显示,影响VBN联合EBUS-GS组和EBUS-GS组诊断率的因素,可能为CT影像显示有支气管直通病变,病变直径大于20 mm,超声探头是否在病变内。结论 VBN联合EBUS-GS或EBUS-GS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提高其诊断率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CT影像显示有支气管直通病变,病变直径大于20 mm,超声探头是否在病变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径向探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支气管透壁肺活检术(R-EBUS-TBLB)在外周肺病变(PPLs)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评估其诊断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接受R-EBUS-TBLB检查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R-EBUS对病灶的定位能力,分析其诊断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观察有无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估。 结果R-EBUS病灶探及率为89.53%(77/86),R-EBUS-TBLB在PPLs中的总诊断率为59.30%(51/86),对直径≥2 cm、位于中下叶、距离肺门近、超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不连续的病灶确诊率均高于直径<2 cm、位于上叶、距离肺门远、超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缘连续的病灶(P<0.05);病灶包绕超声探头的诊断率为78.26%(36/46),病灶边缘临近超声探头的诊断率为41.94%(13/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BUS-TBLB对PPLs的诊断敏感性为59.3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42.22%。R-EBUS-TBLB的安全性较高,86例受检者中仅有7例需要镜下局部止血,其余均为少量出血,无需特殊处理,未见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R-EBUS-TBLB安全有效,对PPLs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病灶大小、部位以及超声探头和病灶的位置关系是影响R-EBUS-TBLB诊断效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使用细支气管镜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诊断肺周围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支气管内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经支气管活检的肺周围性病变11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50例,年龄(62.2±10.9)岁,病灶直径(22.9 ±9.5)mm.支气管内超声检查使用外径4 mm细支气管镜和外径1.4 mm超声小探头.测量技术是指超声发现病灶后测量病灶与目标支气管开口或者病灶与支气管镜活检通道入口的距离,根据所测距离在活检钳相应部位做标记,从而指导活检钳进入深度的方法.结果 支气管内超声小探头病灶发现率77.8% (91/117),超声引导经支气管活检总诊断率65.0% (76/117),恶性肿瘤诊断率75.0%(66/88),良性病变诊断率34.5%(10/29).直径>2 cm的病灶诊断率(78.7%,48/61)高于直径≤2 cm者(50.0%,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P=0.001).不同部位病灶诊断率分别为右上叶61.8% (21/34),右中叶91.7%(11/12),右下叶59.1% (13/22),左上固有支57.1%(12/21),左舌叶80% (4/5),左下叶65.2%(1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1,P=0.38).贴近胸膜的病灶且直径≤2 cm者诊断率18.2%(2/11).超声探头能穿过的病灶诊断阳性率(63.0%,17/27)低于探头不能穿过者(92.2%,5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01).不良反应为出血和胸痛,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细支气管镜下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经支气管活检可明确大部分肺周围病变的诊断,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病灶大小、是否贴近胸膜以及超声探头能否穿过病灶影响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细支气管镜联合带引导鞘的支气管内超声(EBUS-GS)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唐都医院呼吸科的高度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208例(0.8 cm直径4 cm),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活检,进行良恶性病变诊断率的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诊断率的比较及诊断效能的评价。结果 208例患者中确诊肺癌180例,EBUS-GS对肺周围型恶性病变诊断率高于良性病变,有统计学差异(χ2=3.884,P=0.049);病变距肺门距离≤4 cm、≤5 cm和≤6 cm的诊断率分别为88.158%、74.545%、55.102%,三组间卡方检验(χ2=17.371,P=0.000),有统计学差异;有支气管充气征组与无支气管充气征组诊断率分别为84.906%、70.866%,两组间卡方检验(χ2=3.931,P=0.047),有统计学差异;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敏感性75.000%,特异性92.857%,约登指数0.679。结论超细支气管镜联合EBUS-GS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能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和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超声和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影像方法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率的多重比较采用卡方分割,P0.012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例患者中,术前超声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15例,CT诊断9例,CT诊断率为32.14%,超声诊断率为53.57%,χ2检验表明,超声与CT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P=0.10);卡方分割分析CT及超声诊断不同类型胆囊腺肌症准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与CT对各种类型胆囊腺肌症的诊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节段型:χ2=0,P=0.11;弥漫型:χ2=2.57,P=1.00;局灶型:χ2=1.42,P=0.23)。结论 CT及超声是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凸阵探头与线阵探头联合应用,可能提高超声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螺旋CT在诊断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分院影像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35例,给予两组患者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结核的好发部位的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形成空洞、干酪样病变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8.529、6.284,P=0.011、0.035);对照组患者出现纤维性增生病变的发生显著高于观察组(χ~2=10.15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浸润性的情况差别不显著(χ~2=2.931,P=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核病变部位与对照组患者结核的发生部位比较(χ~2=3.063、2.859,P=0.077、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诊断检查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其具有较高的空洞形成以及干酪样病变的阳性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L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同时进行了BALF传统涂片细胞学(Conventional smear,CS)、LCT、组织病理学检查的88例周围型肺癌和28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比较CS和L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两者在肺鳞癌、腺癌中的阳性率。结果 BALF-CS和L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51.14%、68.1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72,P0.05);特异度分别为96.43%、10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与CS相比较,LCT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更高(χ2=6.986,P0.01)。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内镜下乙酸染色结合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能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目的:评价乙酸染色结合NBI在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共检出236个怀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灶,分别用乙酸染色结合NBI(联合组)、单一NBI、靛胭脂染色的方法观察病灶腺管形态、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分析不同方法诊断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结果:联合组腺管形态的内镜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NBI组和靛胭脂组(χ2=15.113,P=0.000;χ2=6.128,P=0.013),微血管形态的内镜图像清晰度亦优于NBI组(χ2=7.384,P=0.007)。联合组、NBI组、靛胭脂组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91.9%、89.0%、86.9%。联合组腺管形态的诊断率明显优于NBI组(χ2=4.490,P=0.034),而微血管形态无明显差异。联合组Ⅲ、Ⅳ、Ⅴ型腺管形态、Ⅱ、Ⅲ型微血管形态、黏膜白化时间30 s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4.0%、92.8%、92.2%,特异性分别为87.4%、88.1%、88.0%,准确率分别为91.5%、91.1%、90.7%。联合组ⅤN型或高度不规则ⅤI型腺管形态、ⅢB型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0~5 s预测浸润性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较好。结论:乙酸染色结合NBI能清晰显示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腺管和微血管形态,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助于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经过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1,P=0.003)。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超化因子(PA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28,P=0.000;t=13.730,P=0.000;t=13.52,P=0.000)。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 M、CD3~+、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0,P=0.000;t=8.051,P=0.000;t=3.537,P=0.000;t=5.262,P=0.000;t=6.272,P=0.000;t=1.740,P=0.042)。结论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提高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心电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χ2=15.23,P0.01;χ2=5.42,P0.05)。不同病变部位正确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左前降支、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3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其中左前降支病变正确检出率最高为96.43%,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正确检出率最低为40.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可提高单一诊断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变部位及并发症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色素胃镜在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365例胃镜检查发现可疑胃黏膜病变者,用靛胭脂或美兰染液染色后取活检,结合病理分析,探讨内镜下病变部位颜色改变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365例患者中,靛胭脂染色组(n=168)病理诊断为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等良性病变分别为27、53和88例,癌及癌前病变的整体检出率为47.6%,黏膜褪色、着色不良及染色正常检出率为100%、36.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99,P0.01)。美兰染色组(n=197)检出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分别为17、88、92例,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53.3%,深蓝色、淡蓝色及正常染色分别为98.1%、44.5%和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03,P0.01)。结论色素胃镜能鉴别胃黏膜病变,指导活检可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15,(7)
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其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5例(172个病灶),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WI扫描检查和磁共振动态增强与DWI联合运用三种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 172个病灶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检出136个病灶,检出率为79.1%,DWI检出128个病灶,检出率74.4%,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动态增强和DWI联合运用检出163个病灶,检出率94.8%,显著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组和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例患者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定性诊断出102例,占81.6%,DWI共定性诊断87例,占69.6%。磁共振动态增强和DWI联合运用组的定性诊断率为93.6%,显著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组和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结合DWI扫描检查,有利于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老年肾细胞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肾细胞癌患者中诊断为透明细胞癌患者84例为观察组,诊断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43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普通平扫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9,P=0.467);观察组皮质期(t=7.820,P0.001)、髓质期(t=30.98,P0.001)和延迟期(t=3.135,P=0.002)扫描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三种强化方式间差异显著(χ~2=33.22,P0.001);两组均匀强化(χ~2=30.91,P0.001)和不均匀强化(χ~2=22.58,P0.001)方式差异显著(P0.05),两组环状强化方式差异不显著(χ~2=0.139,P=0.709);两组肾周侵犯(χ~2=0.000,P=0.994)、静脉侵犯(χ~2=0.003,P=0.958)、淋巴结转移(χ~2=0.107,P=0.743)及周围器官侵犯(χ~2=0.106,P=0.7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变转移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5,457,P0.001)、血管生成素(Ang)-1(t=6.106,P0.00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7.559,P0.001)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肾小细胞癌转移组MMP-9与Ang-1(r=0.664,P0.001)、VEGF(r=0.523,P0.001)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老年肾透明细胞癌呈现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式。乳头状肾细胞癌髓质期和延迟期的CT值高于皮质期,三期强化区别不大。血清中MMP-9的含量与Ang-1和VEGF呈正相关,可以辅助肾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不同时机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诊断明确的240例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4组,其中只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60例(A组);保守治疗1个月后手术的60例(B组),保守治疗2个月后手术的60例(C组);直接手术的60例(D组)。结果 D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P=0.012);C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34);A组与D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FVC、FEV_1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在胸膜厚度、FVC方面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4,P=0.000)。结论初治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在抗结核及胸腔穿刺抽液2个月后疗效改善不明显时,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肺癌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疑似肺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采集标本,分别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疑似肺癌患者中,鳞癌33例,腺癌21例,小细胞癌5例,其它2例;细胞块免疫组化灵敏度(91.80%)、准确率(90.63%)、阴性预测值(28.57%)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32.916,P0.05,P0.01);联合检测灵敏度(98.36%)、准确度(98.44%)、阴性预测值(75.00%)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组化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46.964,P0.05,P0.01);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在腺癌中阳性表达(91.80%)明显高于鳞癌,细胞角蛋白5/6(CK5/6)、P63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9.84%、3.28%)明显低于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4~62.694,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细胞块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肺癌诊断有灵敏度、准确度,完全可以满足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流程管理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84例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及院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流程管理法,对比两组急救情况、死亡率、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5,P=0.000;t=6.055,P=0.000;t=24.030,P=0.000;t=6.305,P=0.000;t=8.761,P=0.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25);观察组死亡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3,P=0.000);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8.09%,高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结论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的回盲部结核16例(结核组)、回盲部癌40例(癌症组)、回盲部淋巴瘤14例(淋巴瘤组)患者资料,比较3组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病变肠管长度分别为(9.5±2.9)cm、(4.7±1.4)cm、(9.0±2.7)cm,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46,P=0.000;t=7.309,P=0.000)。三组病变肠管厚度分别为(1.6±0.3)cm、(2.3±0.7)cm、(2.3±0.6)cm,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P=0.002;t=2.082,P=0.037)。(2)结核组与淋巴瘤组主要表现为肠壁较均匀增厚,三组肠壁较均匀增厚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2.5%(9/40)、57.1%(8/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癌症组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三组出现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37.5%(6/16)、77.5%(31/40)、42.9%(6/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三组出现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模糊的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30.0%(12/40)、21.4%(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5.19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三组出现肠周轻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77.5%(31/40)、92.9%(1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出现肠周重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22.5%(9/40)、7.1%(1/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 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病变肠管长度及厚度、与正常肠管分界情况、肠周“浑浊征”的程度等CT征象不同,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