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过程中,探索肺复张的时机。方法:选取3例并发ARDS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设置呼吸机基本参数:通气模式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潮气量(Vt)6~8mL/kg,较高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氧合目标是否达到,平台压是否急速增加和>40cmH2O,是否出现CO2潴留,决定是否使用肺复张。结果:患者均存活,均未出现气胸,行肺复张1例,颈部出现皮下气肿,在肺复张过程中需要用血管活性药物保证血压稳定。结论:ARDS时,如果在增加PEEP后,PaO2有改善,平台压<30cmH2O(肥胖者<40cmH2O),应保持在这个水平直至持续30h。肺复张动作的适应症是:ARDS时,PEEP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然存在的顽固性低氧血症。肺复张动作的时机是:如果PEEP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氧合仍不稳定,平台压越来越高,降低潮气量不能阻止平台压增加,特别是PaCO2突然增加,血流动力学尚稳定。去复张后,调整PEEP可以达到氧合目标的患者,不再作肺复张操作。  相似文献   

2.
李娜  程青虹 《山东医药》2012,52(21):49-51
目的探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调整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给予肺复张,在原有PEEP水平(P0)基础上调整。于调整PEEP后10、30、60 min,监测患者各压力水平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实时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与实验前比较,Cd在不同PEE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随着PEEP水平的不断增加,Cd也随之升高,与调整后其他PEEP水平相比,P0+4 cmH2O和P0+6 cmH2O测得Cd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30 min Cd监测值显著高于10、60 min(P均<0.05)。与其他四组比较,P0+4 cmH2O和P0+6 cmH2O在30~60 min时段Cd下降趋势较小(P<0.05)。随着PEEP水平不断增加,Ppeak、Pplat也随之升高,但不同PEEP水平对Ppeak、Pplat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选择在P0基础上增加4~6 cmH2O,有利于维持患者复张后肺顺应性,延缓肺泡去复张时间。  相似文献   

3.
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潮气量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塌陷肺泡复张效应的影响 ,目前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潮气量时ARDS绵羊肺复张容积的变化 ,探讨潮气量对肺复张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考力代绵羊 (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18只 ,雄性 ,平均体重 (31± 5 )kg。绵羊称重麻醉后气管切开 ,接Evita 4呼吸机 (Dr ger公司 )控制通气 ,潮气量 10ml/kg ,呼气末正压 (PEEP) 0cmH2 O (1cmH2 O =0 0 98kPa) ,呼吸频率 2 0次 /min ,吸气时间 2 5 % ,吸气暂停时间 5 % ,吸入气氧浓度 (FiO2 ) 5 0 %。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漂浮导管。…  相似文献   

4.
PEEP肺复张术治疗心脏手术后早期ALI—ARDS(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敏 《山东医药》2009,49(46):58-59
目的观察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递减方式进行肺复张治疗心脏术后早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方法20例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并接受机械通气的心脏术后患者,将PEEP逐渐增加至20cmH2O,吸气压35cmH2O,呼吸频率为12次/min并保持2min,以后以2cmH2O/5min递减,直至恢复到肺复张术前PEEP水平,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够较好耐受肺复张术,在肺复张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能够保持2h。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肺静态顺应性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发生ALI—ARDS患者,采用PEEP递减进行肺复张可以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手法肺复张,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肺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通气组(L组),每组30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术前及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检测术前及术后1、3、5天肺功能。结果两组术前Pa O_2组间比较无差异,而术后Pa O_2均明显低于术前,但L组明显高于C组[(80.2±3.4)mm Hg(1 mm Hg=0.133k Pa)比(74.1±2.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7,P0.05)。两组患者术前FEV_1、FVC、FEV_1/FVC组间比较无差异,术后1、3、5天FEV_1、FVC、FEV_1/FVC组内比较均较术前降低,而术后L组以上指标则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小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可以改善老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复张术对于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以术后24h内氧合指数150 mmHg为标准,1mmHg=0.133kPa)患者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1~61岁,平均(46.0±9.2)岁。持续监测有创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按照理想体质量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结合呼吸末正压(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术。于复张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及监测静态肺顺应(Cs)。结果:全部患者肺复张后PaO2、PaO2/FiO2及Cs较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肺复张后PaO2/FiO2较第1次复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气压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结合肺复张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在最大PEEP不超过20 cmH2O(1cmH2O=0.098kPa)的情况下,肺复张是安全的且对循环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中不同肺通气策略对呼吸功能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择期行微创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单肺通气策略分为两组:容量控制性单肺通气组(60例)及保护性单肺通气+肺复张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容量控制性通气组采用传统容量控制性通气策略(6-8ml/kg);保护性肺通气组采用低潮气量(5 ml/kg)+5cm H2O PEEP肺通气+肺复张技术。记录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前、体外循环停用后15分钟、30分钟以及术后双肺通气四个时间点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氧合指数,以及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容量控制性单肺通气组相比较, 保护性单肺通气+肺复张组患者在CPB及双肺通气时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1);CPB后15min、30min时肺顺应行明显增加,气道阻力、气道峰明显降低,(P<0.05),保护性单肺通气+肺复张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及延迟拔除气管导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肺部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微创二尖瓣手术中采用低潮气量(5 ml/kg)+5cm H2O PEEP+肺复张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安全可行的,不仅可明显提高肺顺应性,降低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程度,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PRV组、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组。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P-V曲线),并据此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48h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氧合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明显高于SIMV+PEEP组,准静态P-V曲线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增加明显,血清SP-D浓度呈升高趋势。结论 APRV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对于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氧合改善、呼吸力学类似;较高的平均气道压,能更有效地肺复张,未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但加重了肺损伤,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76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接受全麻和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辅助喉罩全麻,记录两组摘除喉罩期间躁动的发生、术后呼吸规律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测定手术结束前30 min(T1)、拔出喉罩时(T2)、拔出喉罩后5 min(T3)和10 min(T4)心率、平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T2、T3观察组心率和平均血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呼吸恢复规律、睁眼、拔喉罩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与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辅助喉罩全麻可稳定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并促进术后麻醉苏醒。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开放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启霞  詹庆元  王辰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0):1541-1544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为了避免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所致肺萎陷伤,目前肺开放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肺复张手法及俯卧位通气作一综述,究竟哪一种肺开放策略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疗效会更好,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1.
赵堃  赵荣  马超  李继科  贺清  张鑫浩  郑云 《心脏杂志》2011,23(6):798-800
目的:探讨肺开放治疗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婴儿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3月~2010年7月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 64例ALI婴幼儿,分为无肺复张治疗组(非肺复张组):采用小潮气量通气模式进行呼吸辅助及治疗,肺复张治疗组(肺复张组):在小潮气量通气模式下,加用肺开放治疗(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LRM)。结果: 在肺复张治疗后,呼吸力学和氧合都有显著的改善,肺复张组的PaO2[(284±19)mmHg]明显高于非肺复张组[(78±18)mmHg](P< 0.01)。肺复张组的呼吸力学指标显著优于非肺复张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RM可以大大改善婴儿CPB术后ALI的氧合及呼吸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不同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PEEP5组和PEEP10组,设置潮气量(VD)8 ml/kg,分别在肺复张后不给予PEEP、PEEP 5 cm H2O和PEEP 10 cm H2O。观察气腹建立前(T0)、气腹建立后10 min(T1)、气腹后头低足高位20 min(T2)和气腹结束(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有效静态总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氧合指数(PaO_2/FiO_2)、死腔量(VD/VT)和肺内分流量。结果与传统组比较,PEEP5组和PEEP10组T1时Ppeak、Raw、VD/VT和Qs/Qt增加,Cst和PaO_2/FiO_2下降,T2和T3时VD/VT和Qs/Qt下降,PaO_2/FiO_2增加(P<0.05);与PEEP5组比较,PEEP10组T3时Ppeak、VD/VT和Qs/Qt下降,PaO_2/FiO_2增加(P<0.05)。结论肺复张后给予小VD(8 ml/kg)+PEEP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且PEEP 10 cmH2O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预后情况。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入住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潮气量辅助/控制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肺复张/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Pa02、Pa02/Fi02和PaC02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时间点Pa02和Pa02/Fi02值明显上升,PaC02值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死亡患者,治疗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恶心呕吐和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能有效保持动脉血气的稳定,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的ARDS患者3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给予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RM)。压力上限为高位转折点(UIP),呼气末正压(PEEP)为低位转折点(LIP)+2 cmH2O,维持时间60 s,RM后维持原方案通气。观察不同时间段氧代谢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患者在RM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静脉血氧分压(P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氧输送量(DO2)均明显升高(P0.05),氧摄取率(ERO2)明显降低(P0.05)。患者心率(HR)无明显变化;RM时中心静脉压(CVP)显著增加(P0.05),但RM结束后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RM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脏指数(CI)均有下降(P0.05),但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两组均未发生气胸、纵隔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可提高ARDS患者氧输送,改善组织缺氧;ARDS患者在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时血液动力学会有短暂变化;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段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ARDS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3例,对照组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俯卧位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段肺复张。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参数、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呼吸末正压、平台压低于对照组,静态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行肺段肺复张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每搏输出量指数高于对照组,血管外肺水指数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气胸及纵膈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肺段肺复张能改善重症ARDS患者呼吸功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增加气胸及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复张手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作用,并与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方式比较。方法20例ARDS患者,平均年龄(58±8)岁。分为两组:(1)试验组10例:采用肺复张手法机械通气;(2)对照组10例:采用小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潮气量设为6ml/kg,体重为标准体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机后0、48和72h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镇静药物的用量以及28d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48h分别为(297±15)及(211±12)cmH20,72h为(305±18)及(247±16)cmH2O;带机时间缩短为(15±2)及(21±2)d;48h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4.1±0.5)及(19.2±1.0)cmH2O,72h分别为(11.3±0.8)及(17.1±1.1)cmH2O。28d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比单纯小潮气量容量控制/辅助通气具有改善氧合迅速、带机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所用镇静药物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情况。方法:ARDS患者80例,根据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潮气量辅助/控制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肺复张/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a O2、Pa O2/Fi O2和Pa CO2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 h、24 h、Pa O2和Pa O2/Fi O2值明显上升,Pa CO2值明显下降(P0.05),同一时间点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恶心呕吐和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ARDS的治疗中,能有效保持患者动脉血气的稳定,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喉罩不同充气法与罩囊压力、术后咽痛的关系。方法 93例患者在喉罩全麻下行择期下肢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1):最大充气量组(Z组)、手感充气量组(S组)和渐进充气量组(J组)。麻醉诱导后将Proseal双管喉罩置入,J组先连接麻醉机行机械正压通气(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0次/min,吸呼比为1∶2),同时快速给喉罩罩囊充气,每次充气2 ml,直至气道不漏气后再充气2 ml;Z组喉罩罩囊充入推荐最大充其量30 ml,S组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充气指示囊凭手感行气囊充气,Z组和S组喉罩充气后各连接麻醉机,呼吸参数同J组。观察喉罩放置情况;记录套囊充气容量及气囊测压表测量记录喉罩囊内压(ICP)值;记录拔除喉罩后咽喉部并发症及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漏气及患者喉罩放置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J组比较,Z组和S组喉罩充气量增加(P0.05),罩囊充气压也明显升高(P0.05);咽喉部并发症总例数增多(P0.05),Z组咽喉痛和吞咽不适增多(P0.05),Z组咽喉部并发症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渐进充气法能达到有效密封所需要的最小充气容量和罩囊压力,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减少且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肺创伤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对策 ;方法 :将6 1例急性肺创伤术后并发AR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31例 ,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模式 (VT10~ 13.5ml/kg ,PEEP 10~ 18cmH2 O) ;B组 30例 ,采用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 (VT7~ 8ml/kg ,PEEP 5~ 10cmH2 O)、许可性高碳酸血症通气 (动脉血PaCO2 10 .18± 1.14kPa ,pH 7.30±0 .0 5 )对策。通过调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频率使两组患者的分钟通气量保持对等 (9~ 12L/min) ,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A组病死率和机械通气所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 (P<0 .0 5或 <0 .0 1)。结论 :低VT、低PEEP机械通气对策可明显降低急性肺创伤术后并发ARD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肺保护通气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机械通气策略,包括小潮气量、有限的吸气平台压和呼气末正压、肺复张手法等,旨在减少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驱动压是指克服呼吸系统弹性阻力促使肺泡开放的压力,其与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存、病死率密切相关,机械通气期间较高的驱动压往往提示较差的预后,将驱动压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可能是指导通气策略的新目标。深入探讨驱动压与小潮气量、吸气压力及肺复张手法等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关系,可为临床机械通气策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