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管理,观察组根据PiCCO检测结果指导液体管理,对比两组治疗后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TBI、CI、GEDI水平高于对照组,PVPI、ELW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CVP、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h、12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d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iCCO技术监测结果指导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早期达到液体复苏标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短期病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入住ICU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FloTrac/Vio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观察液体容量复苏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疾病的转归。结果:19例患者,复苏72 h后中心静脉压(CVP)均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第28 d,13例患者复苏成功后转入普通病房,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复苏后72 h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HR、MAP、CVP、CI、SVRI、ScvO2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存活组复苏前后比较,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死亡组MAP、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有效地通过监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容量负荷及全身血流灌注情况,以指导临床进行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入院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6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将患者根据入院NT-proBNP水平分为A组(NT-proBNP〉2 500 ng/L)35例和B组(NT-proBNP〈2 500 ng/L)28例。统计患者液体复苏6 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达标率和乳酸清除率,并记录液体复苏时间、液体用量以及多巴胺用量。结果①重症脓毒症患者入院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组和B组比较,液体复苏6 h后CVP达标率、MAP达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ScvO2达标率、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P〈0.01);③与B组比较,A组复苏6 h液体用量和多巴胺用量较多,复苏达标时间较长(P〈0.05或〈0.01)。结论入院即刻NT-proBNP水平可能是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效果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_2)对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70%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_270%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Pcv-aCO_2是否≥6 mmHg,分为高Pcv-aCO_2组和低Pcv-aCO_2组,根据患者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观察各组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24 h时的ScvO_2、Pcv-aCO_2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高Pcv-aCO_2组治疗后ScvO_2、Pcv-aCO_2、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Pcv-aCO_2组Pcv-aCO_2值、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高Pcv-aCO_2组及本组治疗前(P0.05)。存活组治疗后Pcv-aCO_2、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死亡组Pcv-aCO_2值、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Pcv-aCO_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_270%的重症肺炎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患者120例,包括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的患者60例为A组,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6mmHg的患者60例为B组,所有患者均在液体复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小时内达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循环灌注指标、器官功能评价指标以及预后指标,分析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 12小时、24小时的HR逐渐下降(P0.05),MAP和CVP逐渐上升(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pH值、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 12小时、24小时的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逐渐下降(P0.05),且两组间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各时间点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肌酐(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EGDT达标时的PaO_2/FiO_2和SCr逐渐上升(P0.05)。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液体入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后的ScvO_2无明显变化,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可以作为对患者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0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指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乳酸值(LAC)、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中心静脉压(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 O2)、液体量、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HR、RR和LAC均低于治疗前,Sp O2、CVP和Scv O2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4 h和48 h内观察组液体输入量、输出量和正平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7 d死亡率及28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指导治疗可减少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液体量,缩短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对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杭州市老年病医院ICU选取46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其中以ELWI为目标进行容量管理22例(ELWI组),以中心静脉压(CVP)结合胸部影像学为参照进行容量管理24例(CVP组),观察两组患者24 h,48 h,72 h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的变化。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血乳酸、ScVO2、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8d病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与CVP组比较,ELWI组在24 h,48 h的APACHEⅡ评分及24 h的氧合指数、ScVO2、血乳酸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3、5.63、11.32、13.65、10.64、8.63,均P>0.05);而72 h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48 h,72 h的氧合指数、ScVO2明显升高,72 h的血乳酸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5.12、45.23、4.16、15.43、16.22,均P<0.05)。与CVP组比较,ELWI组24 h,48 h液体总入量及净入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2、25.64、3.32、11.82,均P<0.05);而72 h的液体总入量及净入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6.13、26.52,均P>0.05)。与CVP组比较,ELWI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5、22.12,均P<0.05);28 d病死率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P>0.05)。 结论老年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PiCCO技术监测,根据ELWI指导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液体总入量,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流动力学及容量复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18例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随机分予以Vigileo监测的观察组以及常规监测的对照组,复苏前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基础体征及干预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及液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升高明显,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SVR)则降低明显(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升高明显,心率(HR)、机械通气时间、复苏时间及并发症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仅1例(1.69%),而对照组发生4例(6.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应用Vigileo监测,可较好地对于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进行监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及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解放军105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液体使用量、胶体溶液使用量、复苏6 h后pH值和碱剩余(BE),入院72 h、2周病死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胶体溶液使用量、复苏6 h后pH值和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72 h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周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复苏液体使用量,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对老年ICU机械通气撤机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维持适度液体负平衡状态,对照组采用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撤机前、撤机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呋塞米日剂量、日均入量、日均出量、脱机当天液体平衡、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撤机期间并发症发生发生率。结果两组撤机前的MAP、CVP与血清NTpro BN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撤机后48 h,两组MAP、CVP均未见明显变化(P 0. 05),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撤机前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撤机48 h的血清NT-proBNP水平为(430. 42±89. 77) pg/m L,显著低于对照组(526. 75±92. 88) pg/m L(P 0. 05)。两组呋塞米日剂量、日均出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整个脱机过程中液体日均入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脱机当天液体负平衡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 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6. 02±1. 90) d,显著短于对照组(8. 01±2. 14) d,撤机成功率为8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68. 89%(P 0. 05)。观察组撤机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 44%,显著低于对照组44. 44%(P 0. 05)。结论适度液体负平衡可改善老年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功能,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撤机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脉搏指示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ystemic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检测为指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液体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06/2016-06于温州市人民医院ICU治疗的SAP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经由同一组ICU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对照组在早期液体复苏期间常规监测基础上采用PiCCO监测为指导;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监测指标ScvO_2.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前及复苏72h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机械通气及血液净化指标、血气分析及相关生化指标、ICU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间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脏排血指数及心输出量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脏排血指数及心输出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净化率及CRRT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种患者PaO_2、PaC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乳酸、血肌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iCCO联合ScvO_2监测为指导,制定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治疗策略,能够改善组织灌注,减少器官损伤,并且能够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监测技术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5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25例采用Pi CC0监测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联合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实验组30例采用Pi CC0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变异率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h、24h液体复苏效果、液体总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与传统组比较,实验组在24 h的氧合指数、Sc VO2、血乳酸均有统计学差异(t=-2.507、3.625、-1.768 P0.05)。2.实验组6h液体总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t=6.039 P0.05),但24h液体总量低于传统组(t=4.785 P0.05)。3.实验组较传统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住院时间短,死亡率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行Pi 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能准确判断血容量状态,降低液体总入量,避免输液过多,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2013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患者根据PICCO监测结果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血指数(CI)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包括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及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及血清乳酸水平〕、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情况、液体复苏28 d死亡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GEDVI、ITBVI、SVRI、CI高于对照组,EVLWI、PV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大于对照组,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MAP、CVP、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液体复苏28 d病死率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及时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老年AMI合并CS入住我院急诊科患者50例。分为PiCCO组25例,非PiCCO组25例。非PiCCO组入急诊科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PiCCO组在此基础上行深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监测技术。比较2组间24h、48h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病死率,PiCCO组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的变化。结果与0h比较,治疗24h、治疗48hCI[(3.43±0.49)L/(min·m~2)、(3.74±0.51)L/(min·m~2)vs(3.06±0.65)L/(min·m~2)]显著增加,GEDV[(812.40±53.62)ml、(796.68±57.03)ml vs(860.16±63.08)ml]显著下降,ELWI[(16.28±2.95)ml/kg、(13.40±2.48)ml/kg vs(19.84±3.52)ml/kg]显著下降(P<0.001)。治疗24hPiCCO组APACHEⅡ显著低于非PiCCO组(P<0.05);治疗48hPiCCO组hs-cTnI、NT-proBNP、APACHEⅡ低于非PiCCO组(P<0.05)。28d病死率比较,PiCCO组显著低于非PiC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对指导老年AMI合并CS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老年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86例老年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液体复苏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液体输入量、输血量及复苏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4 h后,观察组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有效提高了老年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减少了ARDS、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ScvO2指导容量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联合ScvO2指导容量复苏。观察2组患者复苏前、复苏6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及液体复苏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6h复苏达标率、28d死亡率。结果:复苏6h时,观察组患者血L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6h时对照组患者MAP、CVP水平显著升高,LA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MAP、CVP水平显著升高,HR、LA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6h复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ScvO2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可降低复苏6h血LAC水平及复苏液体量,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提高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过程中,观察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为复苏指标时相应的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组织灌注的改善及预后. 方法 选取3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液体复苏同时予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监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标准液体复苏组(对照组).观察复苏前和6h后达标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乳酸清除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其后观察第3天APACHEⅡ变化、需要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 结果 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0,P=0.624).但是在存活患者中,与对照相比较,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缩短(t=2.166,P=0.041;t=2.104,P=0.046),第3天APACHE Ⅱ评分降低(t=2.20,P=0.038),需要进行CRRT的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在存活患者中,研究组的CVP、ITBVI、GEDVI、CI、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9,P=0.011;t=2.146,P=0.043;t=2.199,P=0.038;t=2.654,P=0.014;t=3.362,P=0.003),EVLWI和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机械通气状态下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以SVV作为复苏目标的液体复苏方案,较以CVP为指导的EGDT方案达到更好的复苏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非心脏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丙泊酚麻醉,观察组进行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心肌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后5 min及15 min,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且观察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6 h及12 h,两组肌酸激酶(CK-MB)与肌钙蛋白(cTn)I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24 h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24 h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麻醉前,且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的影响均较小,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麻开腹结肠癌术后患者复苏前后SOFA评分的变化与Pcv-aCO_2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全麻剖腹探查+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在液体复苏开始时及液体复苏24 h后,均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计算ΔSOFA,并根据ΔSOFA评分分为ΔSOFA≤3分组与ΔSOFA3分组,比较2组患者中心静脉CO_2分压差(Pcv-aCO_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清除率等的统计学差异及与ΔSOFA的相关性。结果:乳酸清除率(P=0.001,R=0.927)、Pcv-aCO_2(P=0.03,R=0.811)与ΔSOFA显著相关(P0.05);MAP(P=0.580,R=0.236)、CVP(P=0.288,R=0.334)、ScvO_2(P=0.209,R=0.305)、CI(P=0.190,R=0.312)与ΔSOFA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Pcv-aCO_2可指导开腹结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容量管理,当ScvO_2达到70%时,其对氧供需关系的预测仍然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类药物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阿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肌钙蛋白I水平及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的HR、MAP、C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MAP、CVP分组与时间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TnI含量有差异(P<0.05),两组TnI含量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研究组的TnI含量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7.5%(15/40),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5.0%(14/4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7.5%(7/40),15.0%(6/40)(P<0.05)。结论阿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与芬太尼相比,对心肌保护作用更为显著,可改善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