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糖尿病(DM)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制备DM小鼠模型,治疗组分别按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高、中、低(60、40、20 g/kg)剂量每天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则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0 d,观察小鼠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肝脏、肾脏脏器指数。结果与DM模型组小鼠比较,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给药组小鼠血糖、TC、TG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脏指数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地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能明显降低DM小鼠FPG,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渴泄浊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内质网应激调控及肾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N组和治疗组各8只。构建DN大鼠模型后,治疗组以2 g/(kg·d)消渴泄浊汤灌胃,治疗8 w,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建模和治疗后每周检测大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水平(FBG)、24 h尿蛋白定量(UT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Western印迹检测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人转录激活因子(ATF)4、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N组2~8 w体质量明显降低,FBG、24 h UTP、SCr、BUN、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N组相比,治疗组可显著降低FBG、24 h UTP、血脂水平和肾脏损害(P<0.05)。与正常组相比,DN组中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DN组相比,治疗组可降低这些内质网应激相...  相似文献   

3.
心悦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心悦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均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2 ml/kg,心悦胶囊三个剂量组分别每日灌胃150、300、600 mg/kg,二甲双胍组每日灌胃20 mg/kg,连续给药4 w。采用高脂饮食伴小剂量链脲佐菌素55 mg/kg建立大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每周测空腹血糖1次,4 w后检测肝糖原、胰岛素、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心悦胶囊中、高剂量组于第2、3、4周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或P<0.01),4 w后肝糖原、胰岛素及C-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LDL-C、TC、TG、TC/HDL-C、LDL-C/HDL-C、FFA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及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心悦胶囊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并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9例和中年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饮酒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阳性率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中年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中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8,95%CI(1.87,4.98)〕、吸烟史〔OR=2.13,95%CI(1.80,4.76)〕、高血压病史〔OR=2.28,95%CI(1.98,5.46)〕、糖尿病病史〔OR=3.57,95%CI(2.76,7.13)〕、TC〔OR=1.75,95%CI(1.47,4.09)〕、TG〔OR=1.88,95%CI(1.63,3.85)〕、HDL-C〔OR=1.35,95%CI(1.08,3.14)〕、LDL-C〔OR=1.59,95%CI(1.45,3.90)〕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C、TG、HDL-C、LDL-C是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炎症小体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连温胆汤低剂量组[9 g/(kg·d)]、黄连温胆汤中剂量组[18 g/(kg·d)]、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36 g/(kg·d)],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4 w;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连温胆汤高剂量组血清TC显著降低(P<0.05),黄连温胆汤中、高剂量组血清LDL-C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根部斑块呈易损斑块特征,各给药组斑块趋于稳定;黄连温胆汤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前后及绝经年限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女性高血压患者131例,分绝经前组(34例)及绝经后组(97例),测晨起空腹静脉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绝经年限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并与7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绝经前高血压组TC、LDL-C〔(5.27±0.47)mmol/L和(3.50±0.4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33±0.70)mmol/L和(2.67±0.50)mmol/L,均为P<0.01〕。绝经后高血压组TG、TC、LDL-C〔(1.87±1.06)mmol/L、(6.41±0.78)mmol/L和(4.61±0.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6±0.79)mmol/L、(4.63±0.54)mmol/L和(2.79±0.47)mmol/L,均为P<0.01〕,HDL-C则低于对照组〔(1.36±0.32)和(1.57±0.33)mmol/L,P<0.01〕。高血压绝经后组TG、TC、LDL-C〔(1.87±1.06)mmol/L、(6.41±0.78)mmol/L和(4.61±0.87)mmol/L〕显著高于绝经前组〔(1.35±0.99)mmol/L,P<0.05;(5.27±0.47)mmol/L,P<0.01;(3.50±0.45)mmol/L,P<0.01〕,HDL-C低于绝经前组〔(1.36±0.32)和(1.51±0.26)mmol/L,P<0.05〕。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8和0.81,P<0.01)。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绝经后血TG、TC、LDL-C增高,TC、LDL-C与绝经年限呈正相关,而HDL-C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急性衰老联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血脂等方面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区别。方法 2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S组、AS+衰老组和衰老组。14 w后处死、取材,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根据公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TC、TG、LDL、oxLDL、AI水平升高(P<0.05),AS+衰老组HDL含量降低(P<0.05),各组SOD水平降低(P<0.05)。与AS组比较,AS+衰老组TC、LDL、oxLDL、AI水平升高(P<0.05),HDL-C、SOD含量降低(P<0.05)。结论在AS模型基础上加入D-半乳糖干预造成一定程度的老化可加剧AS模型大鼠TG、TC、LDL、HDL、oxLDL、MDA、SOD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体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不同组,正常组、AS组、干细胞生长因子(HGF)1组及HGF2组,后三组分别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HGF1组及HGF2组分别灌胃10 mg/(kg·d)和30 mg/(kg·d)的HGF,剩余组进行生理盐水干预,检测血清中NO、ET-1、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印迹检测胸主动脉组织中MMP-9蛋白水平。结果 AS组与正常组相比血脂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HGF1组与A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明显差异(P<0.05),HGF2组与HGF1组三酰甘油(TG)、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LDL-C均差异显著(P<0.05);AS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中NO、ET-1水平差异显著(P<0.05),HGF1组与AS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显著(P<0.05),HGF2组与HGF1组在NO水平差异显著(P<0.05);AS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因子水平相差较...  相似文献   

9.
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综合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的综合指数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80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分为2组:CHD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正常).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出其综合指数:LDL-C/(HDL-C TBIL)和TC/(HDL-C TBIL),分析其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CHD患者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CHD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 TBIL)比值,TC/(HDL-C TBIL)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LDL-C/(HDL-C TBIL),TC/(HDL-C TBIL)可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它们为CHD的危险因素.结论CHD的发生与TBIL的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考虑血脂、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的综合指数有助于CH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内皮脂酶的影响。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生活方式调整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脂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O、hs-CRP及内皮脂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O高于对照组,hs-CRP及内皮脂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降低内皮脂酶水平,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急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探讨其抗氧化作用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脂组、姜黄素低剂量组[125 mg/(kg·d)]、姜黄素高剂量组[25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2.1 mg/(kg·d)]。正常对照组、高脂组用给药溶质玉米油预处理,其他组用相应药物预处理。预处理10天后采用腹腔注射蛋黄乳液的方法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腹腔注射24 h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同时留取主动脉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TC、TG、LDLC、ox-LDL、MDA和Nrf2的表达升高,SOD活力、NO含量降低。与高脂组比较,高、低剂量姜黄素组及阿托伐他汀组TC、TG、ox-LDL、MDA降低,Nrf2、SOD活力、NO含量增加。高剂量姜黄素组上述作用优于低剂量姜黄素组。结论姜黄素通过降低血脂及诱导Nrf2的表达,提高主动脉的抗氧化能力,发挥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GP[50、100、200 mg/(kg·d)]组和辛伐他汀[SV,1.8 mg/(kg·d)]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的方法建立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过程分别同步灌胃给药,共12周。称量心脏质量并计算心脏指数(CI),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中血脂监测指标(TC、TG、LDL-C、HDL-C);比色法测定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CRP、TNF-α、IL-1β、IL-6、IL-10)含量水平和血清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较模型组,TGP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CI显著降低,主动脉病变明显改善,TGP[100、200mg/(kg·d)]组病变分级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血浆中CRP、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血清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TGP 200 mg/(kg·d)组血清中HDL-C含量和GSH-Px活性菌显著升高,血浆中IL-10含量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GP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P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和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将60只SD 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中药小剂量组[15.03 g/(kg·d)]、中药中剂量组[30.06 g/(kg·d)]、中药大剂量组[61.02 g/(kg·d)]、辛伐他汀(舒降之)组[1.7 mg/(kg·d)].应用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用药57 d后,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大鼠胸主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百分比,TC、TG、HDL-C、LDL-C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阳法对高脂饲料加维生素D3诱导的大鼠AS形成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香蕉皮多酚与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比较香蕉皮多酚、辛伐他汀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香蕉皮多酚、辛伐他汀,连续给药40 d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当香蕉皮多酚浓度低于60 mg/kg,辛伐他汀降低血清中的TC、TG的能力、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香蕉皮多酚组(P0.05),当香蕉皮多酚浓度达到120 mg/kg,香蕉皮多酚降低血清中的TC的能力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抗氧化能力显著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香蕉皮多酚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脂及抗氧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非长寿健康体检老人和长寿健康体检老人外周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血脂的水平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择65岁以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作为AD组、65~89岁非长寿健康体检老人60例作为非长寿组、90岁以上长寿健康体检老人60例作为长寿组。测定血清Hcy、尿素氮(BUN)、肌酐(Cr)、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除UA、TC和HDL-C外,BUN、Cr、TG、HDL-C、LDL-C和Hcy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非长寿组比较,AD组Cr、LDL-C、Hcy水平及长寿组BUN、TG、LDL-C、Hcy水平更高(P<0.05或P<0.001);与长寿组相比,AD组Cr水平更高,BUN、TG水平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性别与年龄后,模型1(单独纳入非长寿组)TG、LDL-C、Hcy水平升高以及模型2(非长寿组合并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对高脂饮食ApoE-/-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小鼠喂食高脂饮食,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分为低剂量组(60 mg/kg)、中剂量组(120 mg/kg)和高剂量组(240 mg/kg)腹腔注射丹参多酚酸,另设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对照组。于24周末时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oE-/-鼠血清TC、LDL-C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敲除ApoE基因能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后,各干预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TG和HDL-C水平无明显改变,中、高剂量组尤为显著。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冠心病(CHD)患者321例和非CHD患者201例,CHD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被分为低危组173例、中危组112例、高危组82例,对患者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DL-C TBIL)及LDL-C/(HDL-C TBIL)指数进行分析。结果①LDL-C/(HDL-C±TBIL),高危组(0.35±0.16)高于对照组(0.13±0.08)、低危组(0.15±0.09)及中危组(0.19±0.11)(P<0.05);② TC/(HDL-C TBIL),高危组(0.51±0.27)高于对照组(0.24±0.11)、低危组(0.31±0.21)及中危组(0.35±0.23)(P<0.05);③LDL-C/(HDL-C TBIL) 及TC/(HDL-C TBIL)指数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r=0.591,r=0.572,P<0.01)。结论 血清胆红素血脂综合指数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BMI、FBG、PBG、TC、TG、LDL-C均降低,HDL-C升高.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LA)高尿酸(UA)血症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造模3 w后,分别给予10、30、90 mg·kg~(-1)·d~(-1)剂量的α-LA灌胃2 d,分析血清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CAT)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高UA血症大鼠血清UA、LDL-C含量高于对照组,HDL-C和TG含量较低,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P0.05);α-LA干预2 w后,各干预组的UA水平均降低(P0.05);中剂量组的TC和LDL-C降低,高剂量组的TC、LDL-C和HDL-C下降(P0.05);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DA活力降低,高、中剂量组的SOD活力升高(P0.05);各组GSH-Px和CAT活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LA可提高高UA血症大鼠SOD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改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桑椹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制造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高、中、低剂量桑椹多糖组及洛伐他汀组。给予桑椹多糖或洛伐他汀干预3个月。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比较各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I、Apo B。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椹多糖明显降低TG、TC、LDL-C、Apo 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MDA,增强T-SOD、GSH-Px、CAT、T-AOC活性,升高HDL-C、Apo A-I水平。结论桑椹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液的黏聚状态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