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鳞癌患者二野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治疗失败模式。方法 167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高龄食管癌患者,主要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因素,并分析其治疗后的失败模式、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4.0个月和32.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和pTNM分期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39、0.000);而pTNM分期为唯一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0)。全组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51例(30.5%),中位时间为15.0个月;远处脏器转移29例(17.4%),中位时间为22.1个月;其中14例患者为胸腔内-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脏器转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N分期为影响胸腔内-区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TNM分期为影响远处脏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10.8%,死亡率为1.8%。结论年龄并非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禁忌证;胸腔内-区域复发或和远处转移仍为老年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失败模式,而pN和pTNM分期分别为影响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独立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83~2006年在我院行保乳手术且病例资料保存完整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97.4%、无瘤生存率93.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96.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6.3%,10年生存率85.2%、无瘤生存率78.8%、无局部复发生存率89.7%、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9%。25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辅助化疗、清扫淋巴结总数是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惟一影响因素。保乳治疗后患者美容效果评价佳者达90.3%。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安全有效。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在保乳术后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全切术后局部区域复发(LRR)和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接受乳房全切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78例,随访7~120个月,随访率97.2%(173/178)。结果 LRR 18例,3年复发率9.5%(14/148),3年生存率91.9%(136/148);远处转移30例,5年转移率21.8%(22/101),5年生存率84.2%(85/101)。术后无放疗组3年复发率显著高于术后放疗组(P<0.01);且切缘阳性术后放疗者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术后放疗者(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术后未化疗组5年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术后化疗组(P<0.05);肿块>5 cm、切缘阳性与LRR有关(P<0.05),年龄<45岁、腋窝淋巴结阳性、组织学分级G3与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乳房全切术后应放疗,且切缘阳性者应再切除至切缘阴性,腋窝淋巴结阳性者术后应化疗,肿块大小、年龄和组织学分级均是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伴有复发危险因素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ⅠB期NSCLC患者38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学分型、手术类型、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术后辅助化疗情况、胸膜浸润情况、吸烟史、脉管癌栓(分为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及合并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情况]及无复发生存期(RFS)、无复发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ⅠB期NSCLC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380例患者中有194例复发,将其作为复发组,其余为无复发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辅助化疗是ⅠB期NSCLC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脉管癌栓、合并脑血管病是ⅠB期NSCLC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伴有复发危险因素(发生脉管癌栓、合并脑血管病)的ⅠB期NSCLC患者共238例,根据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分为辅助化疗组(n=190)和未辅助化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并找出其诱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复发转移,将发生复发转移(包括死亡)的32例纳入复发转移组,其余88例纳入未复发转移组。根据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量表,通过问卷填写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术前淋巴转移、多发病灶、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是否接受~(131)I治疗等。将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纳入,经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找出可能导致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结束时,复发转移组淋巴转移10例(31.25%),肺部转移12例(37.50%),其他转移10例(31.25%);将单因素检验有意义的自变量纳入,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龄(≥75岁)、病理类型(滤泡状瘤)、肿瘤直径(≥5 cm)、术前伴淋巴转移、多发病灶、TNM分期(Ⅲ~Ⅳ期)及术后未给予~(131)I治疗均是导致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滤泡状瘤、肿瘤直径较大、术前伴淋巴转移、多发病灶、TNM分期Ⅲ~Ⅳ期及术后未给予~(131)I治疗均可能增加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故针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8个月,154例患者中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左心房内径、持续性心房颤动、术中电复律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复发组明显多于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单次最长持续时间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97、2.80,P0.05)。结论左心房内径和单次心房颤动发作最长时间是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共166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有无并发肝转移将其分为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组(肝转移组)及进展期胃癌未伴肝转移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处)、大体类型(局限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组织学分型(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乳头状/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T1、T2、T3、T4)、合并淋巴结转移情况(N0、N1、N2、N3)、临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直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术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癌胚抗原等均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患者116例,根据内镜病理检查分为高级别组57例,中级别组59例。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息肉情况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于内镜下进行治疗,随访48 w,统计复发情况。结果高级别组男性、有便血、有吸烟史、息肉多发及息肉≥2 cm者明显多于中低级别组,年龄明显高于中低级别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5岁、有吸烟史和家族史、息肉多发是结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P0.05)。高级别组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MR)和黏膜切除治疗(ESD)复发率分别为42.50%和5.88%,中低级别组分别为36.36%和23.08%,两组采用ESD复发率均明显小于EMR(P0.05)。结论结肠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内镜手术的方式可以将息肉进行切除,其中ESD方式术后复发率较低,可以更好地预防及阻断癌变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已成为部分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不同病理类型黏膜内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适应证仍有争议。目的: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内镜下治疗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6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25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结果:肿瘤直径 2 cm、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型或混合型、存在溃疡、脉管浸润是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溃疡或肿瘤直径≤3 cm、有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均小于1%。肿瘤直径≤2 cm、无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为2. 7%,其他未分化型和混合型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8. 6%~22. 2%)。结论:临床病理因素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价值,无溃疡或肿瘤直径≤3 cm、有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或可成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绝对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术后放疗的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行乳腺癌根治术后半年内行放射治疗,放疗后随访2年,排除随访期间死亡、失访人员,共筛选出160例患者,随访2年,每3个月到院复查1次,行血液生化检查、体格检查、彩超检查等,依据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记录年龄、肿瘤直径、月经状态(绝经、未绝经)、肿瘤部位(左侧、右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症家族史、孕激素受体(PR,阳性、阴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阴性)、病理类型(浸润性、非浸润性)、临床分期(ⅡA~ⅡB期、ⅢA~ⅢC期)、HER2(阳性、阴性)。比较两组上述资料,分析诱发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2年,32例(20.00%)出现复发;128例(80.00%)未出现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月经状态、肿瘤部位、癌症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年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PR、ER、病理类型、临床分期、HER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肿瘤直径≥5 cm、有淋巴结转移、PR阴性、ER阴性、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临床分期为ⅢA~ⅢC、HER2阳性可使乳腺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的风险增加。结论Ⅱ~Ⅲ期中老年乳腺癌经乳腺癌根治术后行放射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术后放疗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以高度关注,采取规范治疗,以期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