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结核术后出现难愈性创面的患者,研究其相关因子的表达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胸外科结核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76例,按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对照组接受外科换药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4、IL-8、IL-10的含量和伤口肉芽组织中TGF-β1、VEGF、HIF-1α的含量及伤口愈合拆线时间。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前TNF-α、IL-4、IL-8、IL-10及TGF-β1、VEGF、HIF-1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检测,TNF-α、IL-8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IL-4、IL-10较治疗前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TGF-β1、VEGF较治疗前均升高,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HIF-1α较治疗前均降低,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愈合拆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48例为观察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LRP3炎症小体组分NLRP3、ASC、Caspase1及其活化因子IL-1β、IL-18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8、TNF -α、HMGB1。 结果观察组NLRP3mRNA、IL-18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L-1β、IL-18、TNF-α、HMGB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LRP3mRNA表达与IL-18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血清中TNF-α、IL-1β、HMGB1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病程>10年患者Caspase1 mRNA、血清IL-18和TNF-α的水平高于病程≤10年患者(P<0.05);Caspase1 mRNA与病程不相关(P>0.05),血清中IL-18及TNF-α与病程正相关(P<0.05),确诊年龄,移动度(右)与病程负相关(P<0.05);病程、移动度对Caspase1 mRNA不相关(P>0.05);移动度对血清IL-18和TNF-α不相关(P>0.05),病程与血清IL-18和TNF-α呈正相关(P<0.01)。 结论NLRP3炎症小体相关指标、TNF-α及HMGB1参与AECOPD的炎症过程。血清中IL-1β、TNF-α和HMGB1可作为AECOPD的临床炎症诊断指标。病程越长,AECOPD体内Caspase1 mRNA、血清中TNF-α、IL-18含量越高,提示感染性炎症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丹皮酚软膏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免疫偏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皮酚软膏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泛发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80例,40例为基础治疗组,仅口服氯雷他定;40例为试验组,在口服氯雷他定的基础上,外用丹皮酚软膏。同期收集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TNF-α、IL-4、IL-5、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IFN-γ、IL-2、TNF-α等Th1细胞因子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4、IL-5、IL-10等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口服氯雷他定组患者IFN-γ、IL-2、TNF-α等Th1细胞因子无明显变化(P>0.05),IL-4、IL-5、IL-10等Th2细胞因子的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外用丹皮酚组患者IFN-γ、IL-2、TNF-α等Th1细胞因子低于治疗前(P<0.05),IL-4、IL-5、IL-10等Th2细胞因子的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Th1/Th2免疫偏移,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功能亢进,Th2型细胞因子功能降低;丹皮酚能纠正此免疫偏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对创面修复及血管内皮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 160例老年DF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HBO治疗,观察组予以PRP联合HB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修复情况、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8 w时,观察组创面面积明显减小、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且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8 w时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bFGF水平及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体PRP联合HBO治疗老年DFU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创面修复,缩短愈合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活力,改善足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敷料(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优拓SSD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B组给予常规换药,并给予高压氧治疗;C组常规换药。于治疗后记录各组方法对溃疡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患者舒适程度等指标;进一步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在溃疡治愈率、治愈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A组、B组均优于C组,A组效果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后A组、B组溃疡组织EGF、VEGF表达均高于换药前,HIF-1α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换药前;C组仅VEGF表达高于换药前;换药后A组、B组EGF、VEGF表达均高于C组,而HIF-1α表达则明显低于C组(均P<0.05)。结论优拓SSD联合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溃疡局部缺氧状态,同时促进EGF、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0例RA患者根据RA患者病情评价(DAS28)分为活动组(46例)和缓解组(44例),同时抽取体检正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表达,同时观察常规检测指标,分析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3组血清TNF-α、VEGF、IL-1β、IL-6、IL-8、IL-10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TNF-α、IL-6、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VEGF、IL-1β、IL-6、IL-8、IL-10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AS28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病情可能与血清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监测血清炎症因子在评估RA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发现一些多肽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移生长因子(TGF-β)及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增加,但其作用仍不明确.本文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和S100-β蛋白进行检测,探讨VEGF和S100-β蛋白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并为急性脑梗死的新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具核梭杆菌调控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炎症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结直肠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的表达和IL-1β的表达;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炎症因子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ELISA检测具核梭杆菌感染对髓系THP-1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IL-6、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溃疡性结肠炎组、结直肠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的丰度明显增加(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多种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IL-1β明显表达于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中,并与具核梭杆菌感染呈正相关。具核梭杆菌感染使THP-1细胞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TNF-α、IL-6、IL-1β的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具核梭杆菌可能通过上调结直肠癌髓系细胞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肿瘤炎症微环境,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细胞介素(IL)-1β、-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分为四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光镜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充血存在,证实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而IL-4含量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后,四神丸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而IL-4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能够通过下调IL-1β、TNF-α的表达,升高IL-4的表达,调节肠道异常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修复溃疡,进而治疗U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前炎症细胞因子,一种促细胞生长因子在酒精性肝病中的改变。方法:用放免法检测61例酒精性肝病病人血清中的TGF-α,TNF-α,IL-1β。结果:TGF-α(23.84±17.46)pg/ml(t=9.11,P<0.01),TNF-α(1.59±0.77)ng/ml(t=2.75,P<0.05),IL-1β(0.56±0.56)ng/ml(t=4.93,P<0.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胆红素升高者的TNF-α、IL-1β显著高于胆红素正常者(P<0.05)。22例病人治疗后TNF-α、IL-1β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TGF-α则略升高(21.68±21.52 vs 26.25±21.91,t=1.245,P=0.227)。结论:两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细胞生长因子则与炎症、坏死致肝细胞再生似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3月该院接收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换药方法和治疗以及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换药方法及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综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血糖水平、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中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确保提升该患者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抗生素骨水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6 d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8.973,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5);研究组治疗后3、6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15.15%、3.03%低于对照组36.36%、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543,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9,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患者辅以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加速创面恢复,优化生活质量,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养肝生肌汤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资料,共10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增加中医养肝生肌汤治疗,各51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为8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明显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AOPPs、FGF2、TNF-α、IL-6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应用中药养肝生肌汤治疗对促使症状消失,缓解疼痛有明显作用,确保恢复正常活动能力,对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有良好效果,且可改善足背血流,提高生活质量,治疗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VSD治疗组随机选取2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根据创面引流物多少及医用海绵清洁情况每3-7 d更换1次,25例常规换药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16.8±5.5)d与(50.8±6.5)d]、换药次数[(7.9±3.5)次与(21.5±5.1)次,]、治愈率[96%与88%]。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利用负压引流将创面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吸出,加快糖尿病足溃疡面愈合速度,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换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湿性组与干性组,其中干性组(n=41例)采取传统干性换药法,湿性组(n=41例)采取湿性愈合理论指导换药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指标及溃疡愈合速度。结果湿性组的总有效率、换药间隔时间、溃疡愈合速度显著高于干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性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时间显著低于干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中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可显著缩短换药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溃疡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9年6月—2020年2月间抽选该院收治的14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比组(采用皮瓣手术治疗)和研究组(采用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每组7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踝肱指数(ABI)、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并对比两组的足部创面愈合时间、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NRS评分、ABI、MN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ABI高于对比组,而NRS评分、MNSI评分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足部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截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糖尿足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可提升其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疾病,效果显著,且并发症风险低,最终能进一步减少截肢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伤口负压治疗模式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至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经全身综合治疗和创面评估、清创后,对创面床适合伤口负压治疗的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按入组时间顺序进行随机分组,采用开放、平行、交叉方法,分为先负压辅助闭合(VAC)组(8例)和先负压封闭引流(VSD)组(8例),先VAC组第一周采用VAC治疗,第二周接受VSD治疗;先VSD组第一周采用VSD治疗,第二周接受VAC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末及治疗2周末对所有患者足部溃疡创面拍照,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溃疡面积及肉芽组织面积变化,同时采用丹麦雷度经皮氧分压测定仪测定2个部位的组织氧分压。运用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对治疗期间第1周和第2周两种治疗模式的溃疡面积及肉芽组织面积变化、经皮氧分压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4.61(3.11)比9.51(6.55)cm^2,Z=3.517]、肉芽面积增加[4.08(2.49)比0.90(1.12)cm^2,Z=-3.516],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值均升高[(54.19±6.91)比(32.16±10.16)mmHg(1 mmHg=0.133 kPa)、(56.75±12.95)比(30.56±11.93)mmHg,t=-11.814、-14.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VSD和VAC两种不同负压治疗模式对患者的溃疡面积、肉芽组织面积及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5.763~22.090,均P<0.05),且VAC治疗后的经皮氧分压增大值、溃疡面积缩小值及肉芽组织面积增加值要大于VSD治疗后(P<0.05)。(3)无论采用哪种负压治疗模式,治疗第1周后的2个部位的经皮氧分压增大值均大于治疗第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54、11.205,均P<0.05)。结论VAC在缩小糖尿病足溃疡面积,增加创面肉芽组织面积及提高溃疡周围组织氧分压方面要优于VSD,VAC治疗模式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Aim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ated autologous monocytes/macrophages (Mo/Mp) on wound healing in diabetic rats.

Methods

Sixty male SD ra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ontrol group (normal, nondiabetic), PBS-treated diabetic group, and tumor necrotic factor alpha (TNF-α) plus interferon-γ (IFN-γ)-stimulated or unstimulated Mo/Mp-treated diabetic group. Full-thickness round wounds (1 cm × 1 cm) were created in the right hind foot of rats and the wounds were treated with PBS or Mo/Mp on day 1 after injury. In the following 14 days, the percentage of wound contraction was measured, histologic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he wound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Results

Diabetic rats exhibited impaired wound healing with delayed angiogenesis and VEGF expression.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TNF-α plus IFN-γ-stimulated autologous Mo/Mp to diabetic wound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elayed wound healing through the stimula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re-epithelization, as well as restoring the defect in VEGF expression.

Conclusions

Mo/Mp activated by TNF-α and IFN-γ promotes diabetic wound healing and normalizes the defect in VEGF re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induced skin-repair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6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65例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78.4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1β、TNF-α在实验性矽肺大鼠的表达及辛伐他汀的干预对其影响。方法本文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1组,干预2组,每组10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大鼠肺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 IL-1β、TNF-α表达在模型组以及干预组在干预前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但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在干预后IL-1β、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均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TNF-α表达与辛伐他汀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IL-1β、TNF-α高表达在矽肺肺纤维化具有重要作用,辛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TNF-α表达,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