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脱机后呼吸支持,对照组行正压通气,观察组行经鼻高流量吸氧。对比两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治疗结束时终点事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氧合指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拔管后24 h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拔管前心率、呼吸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观察组降低心率、呼吸率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患者心率随时间进展下降趋势较为平稳,而对照组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0.05)。在呼吸频率降低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观察组拔管后24 h呼吸率下降最为明显(P0.05)。两组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插管率、腹胀、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NC与NPPV相比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患者PaO_2、PaCO_2、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改善效果相当,但在氧合指数、心率及呼吸率改善效果更佳,还可明显降低再次插管率、腹胀、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呼吸锻炼对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呼吸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人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术前,对照组病人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基础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锻炼指导。比较病人围术期呼吸机使用情况,包括脱机评分、二次插管、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时间;进行肺功能评测,包括动脉血氧分压、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及深吸气量;进行呼吸功能恢复测量,包括6 min步行试验、呼气流量、呼吸频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肺不张、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人进行二次插管发生率分别为6例(8.0%)、5例(2.7%),气管切开发生率分别为2例(6.7%)、1例(1.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脱机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前进行综合呼吸锻炼,能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与文丘里面罩氧疗对全身麻醉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急性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ICU中因全身麻醉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急性低氧血症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文丘里面罩氧疗法,试验组采用HFNC。记录两组患者氧疗时(T0)、1 h(T1)、8 h(T8)、24 h(T24)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再插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24呼吸频率,T0、T1、T24氧合指数,T0、T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T0、T1、T8、T24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1、T8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T8、T24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T8、T2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24 h内均有1例患者再次气管插管。结论较文丘里面罩氧疗法,HFCV可有效改善全身麻醉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并发急性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4.
吴娇华  梁金清  黄华琼 《内科》2014,(2):155-157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患者恢复自主咳痰能力的效果。方法将75例拔管后咳痰无力或无效咳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咳痰能力、首次排痰时间、排痰量及痰鸣音情况、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再次插管率及初次拔管后住院天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恢复自主咳痰能力,首次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音改善,肺部感染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初次拔管后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有助于初次拔管患者恢复自主咳痰能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CO2潴留,防止分泌物坠积所致肺不张和肺炎,有效降低再次插管率,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对于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对其术后呼吸功能的具体影响.方法 抽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64例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并依据护理情况差异分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肺栓塞发生率比较中(P>0.05);观察组术后的肺不张、胸腔积液、肺水肿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2 h的FVC、FEV1监测结果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其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并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序贯式精准化非人工气道管理在老年颅后窝神经病变开颅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开颅术后意识障碍进行常规气道管理的病人7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9年1~12月开颅术后意识障碍采用序贯式精准化气道管理的病人67例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病人吸痰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插管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病人吸痰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气管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式精准化非人工气道管理有助于减少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的吸痰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对急性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X线下经小肠内导管排列术联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后减压效果、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胃肠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肠内压和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的肠内压均显著降低,症状评分均显著增高,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X线下经鼻小肠内导管排列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0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予以传统面罩吸氧,观察组15例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将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呼吸困难指数、舒适度、Tei指数、血清BNP进行比对,计算住院气管插管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PaO_2、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h、12h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舒适度分值以及治疗后的Tei指数、血清BNP、住院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水肿治疗中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与无创辅助通气在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therapy,HHHFNC) 30例和无创压力支持通气组(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PSV) 18例。观察治疗后24小时患者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通气舒适度,耐受性;需有创辅助通气情况。结果治疗后24小时两组间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SV组治疗后呼吸频率控制稍好于HHHF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治疗舒适度、耐受性均明显好于NIP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导管高流量湿化吸氧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分压,并有良好的舒适度、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HF)并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LHF并低氧血症患者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8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鼻导管高流量吸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 h、6 h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呼吸频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气管插管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_2、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 A组患者PaO_2、SaO_2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6 h A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气管插管率低于B组(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ALHF并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旁单根细管负压引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单根32F胸管+单纯水封瓶),观察组采取支气管残端旁单根细管负压引流(单根20F一次性负压引流球)。比较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平均胸腔引流量,疼痛情况(采用NRS评分),肺功能,对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肺不张的发生率并进行记录。结果 观察组平均胸腔引流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1、3、5 d的NRS评分逐渐递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手术治疗,患者术后MVV及FEV1值均降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VV及FEV1值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发生5例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情况,8例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46%;观察组3例肺部感染,4例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77%...  相似文献   

12.
金晓东  周永方  胡志 《山东医药》2011,51(28):56-58
目的观察采用高流量温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氧疗和使用硅橡胶吸痰管吸痰联合鼻咽通气道在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神经外科术后或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且无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高流量氧疗的温湿化系统进行氧疗,必要时予以安置鼻咽通气管,使用硅橡胶吸痰管经鼻/口或鼻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B组)采用鼻导管或普通氧气面罩氧疗,吸痰采用临床常用的塑料类(PVC)吸痰管进行经鼻/口吸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和气道相关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气管插管3例(3.9%)、气管切开3例(3.9%)、肺部感染2例(2.6%),B组分别为12例(17.9%)、10例(14.9%)、8例(11.9%)(P均〈0.05)。结论高流量温湿化氧疗系统进行氧疗和使用硅橡胶吸痰管吸痰联合鼻咽通气道对神经外科意识障碍患者,可有效避免其进行气管插管,且对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冠感染后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3年1月9日-19日来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157例新冠感染抗原测试阳性或核酸阳性的患者,根据内镜中心不同诊疗间分常规组79例和预吸氧组78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无痛诊疗,麻醉实施前鼻导管低流量吸氧3~5 L/min;预吸氧组则在等候时进行鼻导管联合口罩在麻醉实施前10 min预吸氧3~5 L/min,比较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呛咳情况、是否完成诊疗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查前有上呼吸道症状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 新冠感染后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会出现低氧血症、呛咳等症状,即使在感染后4周仍然存在。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能有效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提高无痛胃肠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消化内镜麻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选取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镜诊疗科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行消化内镜麻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导管吸氧+PETCO2监测,n=100)和对照组(仅鼻导管吸氧,n=100)。置镜前2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3 mg,丙泊酚1.5~3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托下颌无反应时,开始置镜,置镜成功后予丙泊酚3~5 mg/kg-1·h-1持续泵注输入直至检查结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ASA分级、麻醉诱导时间、内镜检查时间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面罩加压给氧率、恶心呕吐率、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暂停发现次数、托下颌率、挤压胸廓辅助呼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导管旁流式PETCO2监测有利于及时观察肺通气状态,指导临床干预,降低并发症,缩短苏醒时间,提高消化内镜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地佐辛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输注2ml生理盐水或地佐辛0.1mg/kg。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全身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拔管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等级。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拔管后5min、30min、60min、120min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msay镇静评分在拔管后5min、30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毕前静脉输注地佐辛可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RM)用于预防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全麻腹部非腔镜手术术后进入ICU患者,随机分为NRM组(对照组,30例)和RM组(实验组,30例)。NRM组常规机械通气,不施行肺复张,RM组行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入ICU后每1 h施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记录RM组首次肺复张前(T1)、肺复张过程(T2)、末次肺复张后(T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变化,并记录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10 min(T4)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术后24 h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 CPIS),术后1 w内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RM组T2时HR、CVP升高,SBP、DBP有所下降;T3时氧分压、氧合指数升高(均P0.05),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变不显著(P0.05);与NRM组比较,RM组的T4时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m CPIS、术后PPCs的发生率下降(P0.05);RM过程中未出现恶性低血压、气胸、皮下气肿等不良事件。结论术后早期使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可改善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术后PP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ACPE患者分为早期BiPAP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5例。早期BiPAP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即给予Bi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吸氧、吗啡、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强心剂、氨茶碱等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2、4 h后各项生理参数、动脉血气、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iPAP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气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明显(P<0.05),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急诊科早期应用BiPAP可迅速改善老年ACPE患者的生理参数和动脉血气指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较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啜东宇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31-1132
目的对大肠癌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大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出现术后肺部感染,设为观察组,另选择34例未出现肺部感染的大肠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结果气管插管比例为85.3%、上腹部切口比例为52.9%、术前贫血患者比例为38.2%、术前低蛋白患者比例为29.4%、手术时间平均为(140.8±29.6)分、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62.4±57.3)毫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为(4.9±1.5)天、胃管留置时间平均为(5.0±1.9)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上腹部切口、术前贫血、低蛋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卧床时间长、胃管留置时间长可能是导致大肠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危重患者进行预吸氧后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对患者复苏效果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待心肺复苏、呼吸支持治疗的ICU患者(其收治时间是2018年1月-2019年6月),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即刻给予其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给予面罩-机械通气后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7 d病死率。对比出院患者出院3个月后脑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7 d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存活出院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预吸氧后行气管插管,可提升早期开放气道有效性,及时改善其脑缺氧情况,提升患者存活率,并且有利于降低其致残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与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宫颈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按压自控泵次数及自控泵持续应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术期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及术后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