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相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84例心脏病患者,测定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比较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间两者水平有无差异;再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分别比较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不同心功能程度患者间两者水平的差异。结果 284例心脏病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49,P0.01);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 BNP水平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肾功能正常[e GFR≥60 m L/(min·1.73 m2)]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00,P0.01);139例肾功能异常[e GFR60 m L/(min·1.73m2)]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92,P0.01),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而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升高,二者均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价值指标;但肾功能异常会影响NT-pro BNP水平,对CA125水平则无明显影响。因此,CA125与NT-pro BNP相结合对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尤其当肾功能不全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凌化,评价血清CA125与NT-proBNP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30 ml/min≤GFR50 ml/min组(n=20),15ml/min≤GFR30ml/min组(n=20)和GFR15ml/min组(n=20),给予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Al25和NT-proBNP水平。对照组60例,GFR15 ml/min,透析患者,不合并心功能不全,无恶性肿瘤及胸腹腔积液。结果:血清CA125:与对照组比较,30ml/min≤GFR50ml/min组、15ml/min≤GFR30 rnl/min组和GFR15ml/min组治疗前、后(30 ml/min≤GFR50 ml/min组降低外)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和GFR15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30 ml/min≤GFR50 ml/min组治疗前、后明显降低,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不能真实反应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血清CA125可以作为判断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进展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为研究组,根据衰竭类型将患者分为收缩组(n=66)和舒张组(n=74),另选取同期非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检测所有入选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QRS波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收缩组QRS显著长于舒张组,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YHA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收缩组显著优于舒张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NT-pro BNP水平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较长,血浆NT-pro BNP水平较高,且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差异,QRS波时限及血浆NTpro BNP水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左心衰竭患者的N末端A型利钠肽原(NT-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N末端C型利钠肽原(NT-proCNP)分别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测定的方法测定112例左心衰竭患者(心衰组)和44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值,并分别与临床NYHA分级、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衰组的NT-proANP、NT-proBNP、NT-proCN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心衰患者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均两两相关.NT-proANP与NT-proBNP的相关性最强(r=0.790,P=0.000),而NT-proCNP分别与NT-proBNP(r=0.278,P=0.003)和NT-proANP(r=0.236,P=0.012)相关性较弱.单因素分析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相关性的结果显示:NT-proANP、NT-proBNP均分别与LAD、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LVEF呈负相关(均为P<0.05).但NT-proCNP未见与LAD、INEDD、INEF有明显相关性.在心衰组,分别引入包括年龄、性别、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所测LAD、LVEDD、LVEF共6个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YHA、LVEF、LAD、年龄与NT-proANP独立相关,NYHA、LVEF、年龄与NT-proBNP独立相关,而NT-proCNP未见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论 心衰患者血浆NT-proANP、NT-proBNP和NT-proCNP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三者两两相关.不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元回归分析,NT-proCNP未见与心功能NYHA分级和超声心动图LAD、LVEF、LVEDD的相关性,NT-proCNP不能很好地反映心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107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者57例(A组),非心肌损害者50例(B组),另设健康对照者20例(C组)。测定中毒后24 h内血浆NT-pro BNP及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比较3组之间血浆NT-pro BNP水平,并将血浆NT-pro BNP水平与c Tn 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C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分别为(3167.64±1120.41)pg/m L、(176.62±45.43)pg/m L、(60.19±42.17)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NT-pro BNP水平在心肌损害组与非心肌损害组间存在差异,且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中水平升高。血浆NT-pro BNP水平与c Tn I成正相关(r=0.96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 BNP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11.6(P=0.001)。结论:急性中毒可引起血浆NT-pro BNP水平增高,NT-pro BNP可作为判断中毒时心肌是否受损的指标,是预测急性中毒患者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w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R心力衰竭组的NT-pm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YHA Ⅲ级者显著升高5.2倍,也显著高于NYHA Ⅰ、Ⅱ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60 mm者显著高于LVEDD≤60 mm者(P<0.05),在合并心房颤动者也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NT-proBNP阈值在1 340 pg/ml时,是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0.699,P<0.01)的最佳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9.26%、96.05%和86.41%.单因素分析,Los(NT-proBNP)仅与心功能(P=0.002)和LVEDD(P=0.033)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心功能与NT-pmBNP呈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对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的最佳阈值为1 340 pg/ml,准确性高达86.4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 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 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相似文献   

8.
王长远  秦俭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977-1978
目的 研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急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诊科就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182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和肺源性呼吸困难两组.分别检查血浆NT-proBNP含量,并给予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含量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区别;并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含量与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肺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含量为108.5±25.7 pg/ml,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含量为945.1±143.8 pg/ml(P=0.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NT-proBNP对老年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HF)和舒张性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差异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收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2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收缩性HF 104例,舒张性HF 9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HF的症状、体征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02例患者初次入院后判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院后初始测定血浆NT-proBNP,比较其在收缩性与舒张性HF中的差别,并比较不同心功能组、不同年龄组血浆NT-proBNP的差异,并设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收缩性HF、舒张性HF组血浆NT-proBNP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收缩性HF组血浆NT-proBNP显著高于舒张性HF组(P<0.05).在任何年龄组,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NT-proBNP浓度升高(P<0.05).随着年龄增长,NT-proBNP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收缩性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舒张性HF患者,HF患者血浆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T-proBNP浓度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脑利钠肽(NT-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代偿组(NYHAⅠ ~Ⅱ级,n=41)和失代偿组(NYHAⅢ~Ⅳ级,n=69),再根据射血分数大小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组(n=31)和LVEF> 40%组(n=79).采用罗氏方法测定血浆NT-proBNP.结果 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美国NYHA心功能不全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1),心功能不全越严重血浆NT-proBNP值越高;与LVEF值呈负相关,LVEF值越低,NT-proBNP越高(P<0.01).失代偿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代偿组(P<0.01);LVEF≤40%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LVEF> 40%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心力失代偿组为0.831,LVEF≤40%组为0.931.在失代偿组ROC曲线中,当NT-proBNP取切点值为1195 ng/mL,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79.9%和7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9%和83.3%.在LVEF≤40%组ROC曲线中,NT-proBNP取切点值2 779 ng/mL,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87.9%和82.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和94.3%.结论 血浆NT-proBNP值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指标,尤其是对失代偿心力衰竭及LVEF严重受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Ⅱ级、Ⅲ级和Ⅳ级三个亚组;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copept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copeptin、NT-pro 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亚组间copeptin、NT-pro BNP、LVEF、LVEDd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copeptin、NT-pro BNP、LVEDd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不良组患者copeptin、NT-pro BNP、LVEDd水平显著高于良好组,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良好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eptin与NT-pro BNP、LVEDd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eptin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不使用洋地黄制剂外,其他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另采用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治疗7 d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血浆NT-pro BNP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每搏量CI(SV)、舒张早期最大血液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液流速(E/A)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 BNP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多巴胺短期应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者40例,NYHAⅢ级者38例及NYHAⅣ级者32例。同时匹配4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时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的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1试验组患者(NYHAⅠ~Ⅱ级者、NYHAⅢ级者、NYHAⅣ级者)血清糖类抗原125及B型利钠肽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左心房内径(r=0.28,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35,P<0.001)、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r=0.64,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01)。3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治疗后NYHAⅢ者、NYHAⅣ者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共死亡27例(预后差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110.3±40.2)U/ml,治疗后为(67.1±20.2)U/ml;而余下8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66.7±30.6)U/ml;治疗后为(50.3±24.5)U/ml,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m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3例分为3组,即: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为OSA组(n=77),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为CSA组(n=83),慢性心力衰竭不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为慢性心力衰竭组(n=63).对3组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和测定NT-proBNP、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果:223例患者平均年龄(56.5±12.3)岁,其中160例(71.7%)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与CSA呈线性回归(P=0.012);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OSA呈线性回归(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者中,CSA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力衰竭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很常见,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SA相关.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OSA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4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24例)和卡维地洛组(24例),测定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超声左心室功能指标及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症状均有改善,心率、血压下降,超声左室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BNP明显下降,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结论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均可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及明显降低BNP,卡维地洛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诊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另选择同期40例非心力衰竭的心内科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可靠指标,可以反映出左室功能状态的同时有助于医者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硬化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水平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例(A组),B级15例(B组),C级15例(C组),患者用心脏超声评估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肝硬化组NT-proBNP水平为(240.15±80.87)pg/ml,较对照组的(55.86±20.13)pg/ml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NT-proBNP水平比较:A组和B组分别为(189.20±20.25) pg/ml、(202.34±31.20) pg/ml,与C组的(300.13±34.96) pg/ml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A、B、C组间,左室直径、右室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瓣环直径、左室射血分数、E峰、A峰、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各组间LAs比较:A组和B组分别为(29.83±3.76) mm、(31.78±4.05) mm,均低于C组的(35.08±3.68) 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与LAs呈正相关(r=0.535,P<0.05),与LVPW亦呈正相关(r=0.312,P<0.05),而与LVd、IVS、EF和E/A无相关性.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可反映肝硬化患者潜在的心功能不全,且可反映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60岁)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情况及NT-proBNP对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I~Ⅳ级组及对照组)血清NT-proBN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变化;同时比较收缩性心力衰竭者与舒张性心力衰竭者NT-proBNP及浓度变化,研究NT-proBNP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相关性。
  结果:NT-proBNP对照组与心力衰竭I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各心力衰竭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nI对照组、心力衰竭I级组及心力衰竭Ⅱ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力衰竭Ⅲ级组、心力衰竭Ⅳ级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性心力衰竭平均NT-proBNP、LVEDD较高,舒张性心力衰竭平均LVEF较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68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735,P<0.05)。
  结论:NT-proBNP能较好的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浆B型利钠肽(BNP)、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CHF诊断标准患者104例(NYHAⅡ级38例、Ⅲ级40例、Ⅳ级26例),对照组(NYHAI级)23例,分别测定血BNP、血清T3、FT3、T4、FT4、TSH、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用t检验、方差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法,比较心功能、LVEF、BNP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心功能组T3、FT3、T4、FT4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下降;(2)不同心功能组血BNP水平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上升;(3)血BNP与T3、FT3呈显著负相关,LVEF与T3、FT3呈显著正相关,与lgBNP呈显著负相关。结论: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心功能、BNP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以及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Pi COO)监测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113例。经过1个月的治疗74例存活,39例死亡。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不同阶段NT-pro BNP水平、治疗前的Pi CCO各指标,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并且出现严重感染以及并发症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死亡组;两组在第1天NT-pro BNP水平比较无差异,存活组在第3、5、7天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两组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体外循环阻力指数(SVRI)无显著差异,但存活组心脏指数(CI)高于死亡组,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低于死亡组(均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NT-pro BNP、EVLWI、PVPI与死亡率存在明显正相关(r=0.741,P=0.000;r=0.731,P=0.000;r=0.814,P=0.000),CI与死亡率存在明显负相关(r=-0.261,P=0.000)。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NT-pro BNP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结合APACHEⅡ评分两者越高预后越差。Pi COO监测指标也与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