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刺血拔罐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老年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刺血拔罐+薄氏腹针治疗的38例老年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刺血拔罐治疗的42例老年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刺血拔罐1次/d,隔日1次,15 d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头针治疗组、虚拟现实(VR)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恢复治疗,头针治疗组头针康复治疗,VR治疗组给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治疗组给予头针康复治疗同时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比较四组干预前、干预后12 w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左侧额颞叶低密度缺血灶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前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12 w内,头针治疗组、VR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FMA、MMSE、MBI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FMA、MMSE、MBI评分较头针治疗组、VR治疗组明显增加。术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联合治疗组12 w后可见左侧额颞叶低密度缺血灶较前明显减少。结论头针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测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6、4. 47,P 0. 0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30、13. 57,P 0. 01)。两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2,P 0. 01)。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针不仅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且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头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头针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头针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耐力水平、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肢体功能及耐力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10 m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量化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头针能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身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综合不同针刺手法对老年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康复组,每组40例。康复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综合组给予康复治疗的同时,还给予头针和放血治疗。比较两组失语症严重程度评分改善程度,汉语失语症检查(ABC)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015,P=0.998);治疗4 w后,BDA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7,P=0.031),综合组优于康复组。治疗4 w后,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复述、交流)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综合组显著高于康复组(P0.05);两组ABC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综合组显著高于康复组(P0.05)。综合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针刺疼痛、头针出血,未见其他不良现象。结论康复结合头针、放血对老年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较单纯康复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重力跑台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连续训练8 w,采用平衡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认知功能与姿势控制联合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姿势控制组(n=15)、认知组(n=15)和联合组(n=15).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姿势控制组给予姿势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肌张力水平、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N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NS评分均降低(P<0.05),QOL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MAS评分、CNS评分降低(P<0.05),QOL评分、FMA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可降低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MAS评分,改善肌张力过高症状,降低CNS评分,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升高FMA评分,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对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Lysholm评分、肢体平衡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4例KOA患者,A组给予毫针温针灸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B组给予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即时步态、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B组与同期A组相比较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步长、步速、膝关节内收力矩(EKAM)峰值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B与同期A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B组与同期A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老年KOA可增加患者Lysholm评分,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改善步态和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头皮针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水平、满意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与下肢功能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昱  阳初玉  李争鸣  徐薇 《内科》2014,(6):720-721
目的探讨重心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PRO-KIN平衡仪进行重心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患者静态姿势图的重心摆动外周面积(ENV area),评定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重心摆动外周面积(ENV area)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重心控制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显示〔1〕,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可有效防治的痴呆,患病早期有效治疗能够逆转病情。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但针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目前仍停留在对基础疾病的控制、脑保护剂、康复锻炼等方面,且疗效并不满意。头针、耳穴疗法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头针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15.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发生机制为脑卒中后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发生障碍,造成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功能差、异常感觉输入[1],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最大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成为神经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课题.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Pro-kin平衡功能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龙耀斌 《内科》2007,2(4):501-503
目的探讨前庭旋转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前庭旋转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3例,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训练6次,共4周。评价指标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法。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开始前和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4周后治疗组的平衡、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旋转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比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具有更佳的疗效,且平衡能力的改善有助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失语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说、读、写的功能障碍〔1〕。脑卒中导致失语约占急性脑卒中的38%〔2〕,不但使患者进一步致残,且影响患者的情绪及运动功能的恢复〔3〕。本文拟观察头体针点刺法系统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过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颈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头颈部训练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接受头颈部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6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Motricity指数下肢肌力(MI-L)积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I-L积分、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6周后两组的MI-L积分、BBS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6周后的显著高于3周后的(P均=0.001)。与常规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周比较,头颈部训练组治疗6周后的MI-L评分[(59.45±10.12)分比(72.88±11.43)分]、BBS评分[(36.67±7.78)分比(45.39±8.11)分]和FMA评分[(21.46±4.85)分比(24.72±5.09)分]升高更显著,P均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中结合头颈部训练可有效增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改善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异常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200例,其中老年脑卒中合并睡眠结构异常100例(观察组),老年脑卒中不伴有睡眠结构异常1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参数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痴呆患者睡眠结构异常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醒觉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2期、NREM 1+2期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EM 1期、NREM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EM 3+4期、快速眼球运动(REM)期、MMSE评分、MoC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与NREM 1+2期、减低指数(ODI)、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呈负相关(P0.05),与NREM 3+4期、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_2)、夜间平均SaO_2呈正相关(P0.05),与REM期、微觉醒指数无线性相关(P0.05);MoCA评分与INREM 1+2期、ODI、AHI呈负相关(P0.05),与夜间最低SaO_2、夜间平均SaO_2呈正相关(P0.05),与REM期、NREM 3+4期、微觉醒指数无线性相关(P0.05)。对照组MMSE评分与夜间最低SaO_2、夜间平均SaO_2、ODI、AHI、NREM 1+2期、NREM 3+4期、微觉醒指数、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MoCA评分与微觉醒指数、ODI呈负相关(P0.05),与REM期呈正相关(P0.05),与NREM 1+2期、NREM 3+4期、夜间最低SaO_2、夜间平均SaO_2、AHI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结构出现异常,认知功能下降,其睡眠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童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及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衡功能训练;两组患者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mBI评分、BB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mBI评分、BB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3个月mBI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3个月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