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大B淋巴细胞弥漫性恶性增生性疾病,瘤细胞核至少2倍于正常淋巴细胞核或大于巨噬细胞核。WHO分类(2001年)将DLBCL视为独立病种,认为进一步区分其形态学变型的重复性差,且不能证实与预后的关系,免疫表型和基因表型对区分这些变型的帮助不大,因此建议病理医师可以使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这一术语作为最后诊断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otch通路通过调控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db/db小鼠作为糖尿病模型,分成db/db组和db/db+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n=6),分别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DAPT 10 mg?kg-1,每日一次,从第9 w开始连续给药8 w.另选8周龄雄性db/m小鼠作为对照(n=6).于第16 w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检测Nephrin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otch胞内域1(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 1,NICD1)、KLF4和Nephrin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otch1、KLF4和Nephrin mRNA表达.结果:与db/m组相比,db/db组小鼠肾组织Notch1和NICD1表达增加,KLF4和Nephrin表达降低(P<0.01);DAPT抑制Notch通路活化后,增加KLF4和Nephrin表达(P<0.01或P<0.05).结论:Notch通路通过KLF4调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是含有3个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微环境中参与不同的细胞信号网络,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活化或抑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型多能干细胞的生成有关,具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促炎和抗炎等双向调节功能.KLF4的表达与肿瘤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接头相关蛋白质复合体2亚基μ1(AP2M1)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OCI-LY8分为对照组、NC-LV组、AP2M1-LV组。用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AP2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p-蛋白质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P2M1-shRNA组细胞中AP2M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相对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量均升高(P<0.05);EGF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P2M1-LV组细胞中AP2M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相对细胞活力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iR-224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miR-224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86例DLBCL组织,并以22份无肿瘤细胞侵犯的正常淋巴结组织标本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iR-224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miR-224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l0进行miR-224反义寡核苷酸(ASO)转染并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eal-time PCR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DLBCL患者淋巴瘤中miR-22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5),miR-224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miR-224ASO明显升高OCI-LYl0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显著升高bcl-2蛋白与m 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miR-224抑制OCI-LY10细胞增殖侵袭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iR-19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miR-191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10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和22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miR-191的表达,分析miR-19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OCI-LY10进行miR-191反义核苷酸(ASO)转染并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实时PCR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转染miR-191ASO后各组细胞PLCD1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DLBCL患者淋巴结组织中miR-19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1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是与疾病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91 ASO组OCI-LYl0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LCD1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miR-191在DLBCL中表达上调,其促进OCI-LY10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LCD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AT3在艾滋病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DIS/HIV-rel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HIV-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HIV-DLBCL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对照组15例标本,分别为6例HIV阴性的DLBCL(non-HIV-DLBCL)、4例HIV阳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HIV-reactive hyperplasia,HIV-RH)、5例HIV阴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non-HIV-RH)。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样本中STAT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HIV-DLBCL中STAT3总阳性表达率为76.19%,以胞核表达为主占81.25%;non-HIV-DLBCL中STAT3总阳性表达率为66.67%,以胞核表达为主占50%;两组总阳性率及核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RH和non-HIV-RH中,STAT3仅表达于淋巴滤泡细胞;HIV-DLBCL中STAT3表达率与良性病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AT3在non-GCB型HIV-DLBC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CB型HIV-DLBCL(P<0.01),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STAT3在HIV-DLBCL和non-HIV-DLBCL中均呈高表达,且以核表达为主,提示STAT3过表达与DLBCL的发生有关;STAT3表达与HIV-DLBCL的免疫表型有关,因不同免疫表型DLBCL的预后存在差异,提示STAT3可能是HIV-DLBCL的潜在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糖蛋白(P-gp)和细胞色素P450 3A4( CYP3A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DLBCL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DLBCL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gp、CYP3A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DLBCL国际预后指数(IPI)、化疗反应、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DLBCL中,P-gp的阳性表达率为33.3%,CYP3A4的阳性表达率为58.3%,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P-gp、CYP3A4共表达阳性组,化疗客观有效率显著低于共表达阴性组,而难治率显著高于共表达阴性组(P<0.05).P-gp-组、CYP3A4 -组总生存时间分别较p-gp+组、CYP3A4+组人群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gP和CYP3A4在DLBCL组织中均有较高程度的表达,或可作为DLBCL判断预后的指标.②P-gP和CYP3A4是判断DLBCL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并且在DLBCL的多药耐药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指导临床选择有效药物,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病理学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40例由组织活检证实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学病例,包括浅表淋巴结细针穿刺24例、结外包块细针穿刺6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1例、脑脊液2例、纤支镜刷片2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查见较多中等偏大的淋巴样肿瘤细胞,其免疫表型为40例肿瘤细胞表达CD45(100%),39例肿瘤细胞表达CD20(97.5%),38例表达CD79α (95%),均表现为弥漫阳性,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均值为52.1%.其中6例用细胞病理材料所作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中有6例表达CD45,5例表达CD20,6例表达CD79α,均不表达CD45RO和PCK,Ki-67 PI 50%~70%.40例病例中有7例(17.5%)细胞病理诊断为符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6例(40%)诊断为大细胞淋巴瘤,6例(15%)诊断为可疑淋巴瘤,6例(15%)误诊为低分化癌,5例(12.5%)误诊为炎性病变.结论 细胞病理虽然不是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的首选方法,但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仅观察细胞涂片中细胞的形态难以做出准确诊断,需要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等辅助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LK1和DNAPKcs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及对DLB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对其病理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PLK1和DNAPKcs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的表达相关性及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siRNA干扰PLK1和DNAPKcs,采用EdU实验观察DLBCL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敲减PLK1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DLBCL细胞DNAPKcs的表达变化。结果 PLK1和DNAPKcs表达水平在DLBCL病人和两种细胞系FARAGE和OCI-Ly3中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0.05),促进DLBCL肿瘤细胞的增殖,与Ann Arbor分期、患者是否出现B症状、IPI评分正相关(P0.05),与DLBCL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敲减PLK1后DNAPKcs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PLK1和DNAPKcs可作为DLBCL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AKT/mTOR通路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活化及其与bcl-6基因表达等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不同类型DLBCL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100例DLBCL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新鲜组织中pAKT、pmTOR的表达;运用TaqMan即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上述DLBCL中bcl-6 mRNA含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其中75例相应石蜡组织中bcl-6、CD10和MUM1的表达并据此进行分型.结果 (1)pAKT和pmTOR在DLBCL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0%(76/100)和75.0%(75/100),二者的表达强度、阳性细胞分布一致.(2)bcl-6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相关.pAKT和pmTOR高表达组的bel-6蛋白阳性率与mRNA水平均低于pAKT和pmTOR低表达或不表达者(均P<0.01).(3)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DLBCL中pAKT和pmTOR的阳性率分别为82.5%(47/57)和84.2%(48/57),高于GCB型中的阳性比8/18和8/18(均P<0.01).(4)pAKT和pmTOR在男性患者中的表达略高于女性患者,pAKT和pmTOR阳性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异常者略高于阴性患者中的比例,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AKT和pmTOR的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卡氏体力状况评分(KPS)、B症状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在DLBCL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bel-6低表达或不表达以及non-GCB亚型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部分DLBCL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ENT1在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与非GCB(non-GCB)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两步法检测CD10、BCL-6、MUM1蛋白在DLBCL的表达并对DLBCL进行亚型分类,同时检测hENT1蛋白的表达,探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hENT1蛋白在DLBCL的GCB及non-GCB亚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31,P<0.05).(2)hENT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LDH高低、Ann Arbor分期、有无B症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对76例DLBCL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Log-rank检验GCB/non-GCB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DLBCL中non-GCB型患者比例较大,预后差.在治疗过程中,检测hENT1的表达为能否使用核苷类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NS-032对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9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S法观察不同浓度的SNS-032对OCI-LY-19细胞活力的影响;用PI单染法观察SNS-032对OCI-LY-19细胞诱导死亡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SNS-032对OCI-LY-1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NS-032明显抑制OCI-LY-19细胞活力,半数抑制浓度为0.358 μmol/L;随SNS-032作用时间延长与浓度升高,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SNS-032可以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地引起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切割,caspase-3前体(procaspase-3)、caspase-9前体(procaspase-9)、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与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的表达下降,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表达明显增加;与细胞增殖相关的蛋白丝/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Akt(p-Akt)、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5 (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表达下降,而ERK总蛋白无明显变化。结论:SNS-032能抑制弥漫性大B淋巴瘤细胞株OCI-LY-19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可能的机制是抑制了相关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激活了caspase级联反应,同时抑制了与细胞增殖相关的JAKs/STATs、MEK/ERK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表达与活化。  相似文献   

14.
脾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是淋巴组织系统中一类非淋巴样辅助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捕获和提呈抗原和免疫复合物。FDC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迄今为止,已报道的FDC肿瘤不足70例,脾脏是FDC肿瘤好发部位。作者报道1例女性,50岁,脾脏下极孤立性巨大包块,脾切除后诊断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伴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DLBCL)。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1岁,左腰痛4个月余来院就诊.CT及增强造影显示:左肾见占位性病变.临床拟"肾癌"收入院.术中见左肾体积增大,与周围粘连,腹主动脉旁有肿大淋巴结,行"左肾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标本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3 μm厚连续切片,作常规HE及免疫组化标记.免疫组化试剂由福州迈新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趋化因子CCL5亦称RANTES,是一种能使白细胞作定向移动的小分子分泌蛋白,属细胞因子类。最近发现CCL5可能对DLBCL的发生与转移起关键作用。现将近年来CCL5在DLBCL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nge)中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人MCL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DLBCL)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8例MCL和32例DLBCL中β-catenin、p-GSK-3β的表达.结果 MCL中β-catenin和p-GSK-3β阳性表达率均高于DLBCL,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β-catenin、p-GSK-3β可能与MCL和DLBCL的发生、发展相关,且β-catenin和p-GSK-3β可能在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βⅡ(Protein kinase C - βⅡ,PKC-βⅡ)、核因子κBp50(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p50,NF-κBp5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情况与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DLBCL,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PKC-βⅡ、NF-κBp50的表达.结果 PKC-βⅡ、NF-κBp50在68例DLBC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94%(53/68)和70.59%(48/68).PKC-βⅡ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F-κBp50在DLBCL亚型中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NF-κBp50在DLBCL中non-GCB(非生发中心型)中表达高于GCB(生发中心型).它们在性别、民族、年龄、部位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C-βⅡ与NF-κBp50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29,P<0.001).结论 PKC-βⅡ和NF-κBp50在DLBCL不同亚型之间表达的差异,可能有助于DLBCL亚型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PKC-βⅡ对NF-κBp50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在 DLBCL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免疫表型分型和分子遗传学异常,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于预后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59例DLBCL患者中CD10、BCL6、MUM1的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型和非GCB型;分别应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IgH/BCL2双色双融合探针及MYC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在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检测BCL6、BCL2和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情况.结果 在59例DLBCL患者中,GCB型占28.8%(17/59),非GCB型占71.2% (42/59).BCL6、BCL2和MYC基因易位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4/58)、1.7%(1/59)和5.3%(3/57),BCL6、BCL2和MYC基因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17.2% (10/58)、22.0%(13/59)和21.1%(12/57).BCL6扩增与BCL6易位无相关性(P=0.424),但与BCL2及MYC扩增呈正相关(列联系数C值分别为0.405和0.403,P值均<0.01).在GCB型中BCL6易位的发生率高于非GCB型,而BCL6、BCL2或MYC扩增更常见于非GCB型,差异接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和0.106).在单因素分析中,免疫分型和国际预后指数积分对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有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47和0.001),而BCL6易位和3基因扩增对OS率均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150和0.444);在多因素分析中,国际预后指数积分是影响OS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RR=3.843,P=0.017).结论 本组DLBCL患者中GCB亚型较少见,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为BCL6易位和BCL6、BCL2及MYC扩增,且3基因扩增之间密切相关,而BCL2易位的发生率低.免疫表型分型对预后的预测意义较小,遗传学异常不能用于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Pax-5在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按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收集10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NLPHL)、1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10例浆细胞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与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102例DLBCL全部表达CD20,100例表达BSAP,3例FL、3例MALT淋巴瘤和1例NLPHL BSAP和CD20全部阳性表达,10例ALCL、10例浆细胞瘤BSAP和CD20全部阴性表达。BSAP与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AP/Pax-5是一种新的B细胞标记,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抗BSAP抗体在常规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