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健脑益智汤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脑益智汤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峰流速(Vm)、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峰流速(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m、Vs、Vd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gp39、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gp39、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健脑益智汤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Hc-gp39、hs-CRP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方法 9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石杉碱甲片治疗,观察组47例,给予丁苯酞+石杉碱甲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失智评分量表(CDR)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D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脑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中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ADL及脑组织血流量,提高血清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ACW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Hcy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G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ACW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cy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不同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15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OCSP分型。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以及2组相同亚型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及1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05±6.14)分vs(8.53±6.42)分、(4.56±5.55)分vs(6.09±5.68)分],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5.91±18.22分vs(70.60±19.61)分、(84.36±17.31)分vs(78.60±18.66)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且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和腔隙性脑梗死型(LACI)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TACI、PACI、PO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分别大于LACI,TACI的NIHSS评分好转度、BI评分好转度大于PACI亚型(P0.05/6)。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OCSP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可能更适用于TACI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尿酸(UA)、内皮素-1(ET-1)、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UA、ET-1、PTX-3、sICAM-1、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UA、ET-1、PTX-3、sICAM-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UA、ET-1、PTX-3、sI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UA、ET-1、PTX-3、sICAM-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脑梗死方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VEGF、SO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自由基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两组均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等变化差异,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等微观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316,P0.01),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62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23,P=0.012);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71%,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美国国立卫生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改善率和BI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载脂蛋白(Apo)E、Toll样受体(TLR)4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法舒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ApoE水平变化、TLR4 mRNA表达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0%)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14.555、26.791,对照组:t=6.435、14.91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343、10.362,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po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11.794,对照组:t=4.92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po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1,P<0.05)。两组治疗后TLR4 mRNA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21.825,对照组:t=8.588,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4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t=8.162,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22.703、15.753、13.862,对照组:t=12.112、6.398、5.4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SOD和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1.050、10.282、8.576,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ApoE水平,下调TLR4表达,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银杏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丁苯酞注射液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SS-QOL)评分,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高于治疗前,而波动指数(PI)...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及复发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肽Y(NP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血清BDNF、NPY和NS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86,P0.05)。治疗前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CVR、BDNF、NPY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PI、NPY和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MCV血流速度、CVR和BDN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机体神经相关的细胞因子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片+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酚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更低(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凝血功能指标中,两组D-聚体(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部分活化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变化幅度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提升,联合组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更优,能促进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0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一过性胸闷、躯干轻微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NIHSS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血清BNP、D-D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55,P=0.024);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较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以及炎症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血液流变学及BDNF、Hcy、LPa、F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病人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cy、LPa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精神状态,并促进认知神经恢复,结合脉血康胶囊治疗可改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功能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责任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因存在丁苯酞使用禁忌证而未给予丁苯酞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I显示的病灶侧责任动脉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局部峰值时间(rTTP)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灶侧责任动脉rCBF、rCBV、rMTT以及rT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rCBF、rCBV水平均显著升高,rMTT、rTT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rCBF、rCB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rMTT、rT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脑血流供应状况,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临床疗效、治疗后改良Rankin(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升高血清VE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14 d后改为丁苯酞胶囊口服,累计疗程满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mRS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及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Cys-C和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仅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