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型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对并发脑梗死以及病情严重度和预后作出判断.方法 以急诊科收治的205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Ⅲ.结果 脑梗死组FD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LT低于非脑梗死组,PT、APTT较非脑梗死组延长.死亡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生存组,PLT明显低于生存组,TT、APTT、PT明显较生存组延长.凝血相关指标异常组APACHEⅢ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二聚体、PLT对病情严重度及是否并发脑梗死有重要的判断价值;早期凝血功能的监测,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或手术干预减少或避免脑梗死以及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早期DIC患者32例,DIC疑诊组15例,正常人(对照组)30例,检测D-二聚体含量和FDP含量。结果 DIC组D-二聚体和FDP水平均明显高于疑诊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疑诊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FDP的联合检测对DI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联合检测FDP能提高DI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秀芝 《山东医药》2010,50(33):68-69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5例AAD患者(Ⅰ型14例、Ⅱ型9例、Ⅲ型12例)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种疾病血清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AAD不同分型及AAD生存与否的关系。结果 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AMI患者(P〈0.05)。AADⅠ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于AAD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二聚体(D-D)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0例冠心病病人(冠心病组)及39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对全部观察者Hcy与各项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Spearmen相关性检验;以Hcy15μmol/L为水准分为两组,比较Hcy15μmol/L组及Hcy≥15μmol/L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病人FDP、PT、FIB、D-二聚体、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总体数据及冠心病不同水平Hcy组间凝血指标结果显示,Hcy≥15μmol/L组FDP、D-二聚体水平高于Hcy15μ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整体数据中Hcy与D-二聚体、FDP、PT和FI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4、0.161、0.228、0.125,P0.01);冠心病病人Hcy与D-二聚体、FD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8、0.146,P0.01)。结论冠心病组Hcy与凝血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cy及凝血功能指标可能对冠心病病人高凝状态具有协同作用;冠心病组Hcy与部分凝血指标、总体研究对象Hcy与大部分凝血指标呈正相关,提示Hcy≥15μmol/L组凝血指标水平明显高于Hcy15μmol/L组,Hcy水平与凝血指标有相关性。Hcy与凝血功能的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人是否处于高凝状态,较单一指标更加可靠,在发病早期对冠心病的防止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浓度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因急性胸痛于24 h内就诊于海南省三亚市第三人民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确诊为AAD的患者41例,同时纳入以类似症状就诊的非AAD患者共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AD组与非AAD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析其在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结果 AAD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8±0.92)μg/mL vs.(0.66±0.11)μg/mL,P0.05]。根据约登指数判断D-二聚体在0.765μg/mL时诊断AAD的敏感性(75.6%)、特异性较高(87.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740~0.923。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在诊断AAD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CRP、BNP、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t=24.231、21.229,对照组:t=17.182、11.772,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452、10.14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t=30.792、64.314、22.384,对照组:t=11.993、45.617、8.37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1.554、31.581、17.379,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6.152、9.133,P0.05),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5,P0.05);治疗组治疗后P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290、4.779、1.05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两组治疗后APTT无明显差异(t=0.74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可降低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CRP、BNP和D-二聚体水平及改善凝血功能,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4例ACS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两组:MACE组(75例)和非MACE组(79例)。检测并比较两组FD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FDP、D-二聚体对ACS患者MACE发生的最佳预测值。结果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增高(P0.05),但两组PLT、PT及INR水平均无差异(P0.05)。血浆FDP、D-二聚体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FDP和D-二聚体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和0.796(P=0.028,P=0.014)。以FDP≥2.54μg/L和D-二聚体≥0.61 mg/L为切点,AUC为0.857,对判断MACE发生的灵敏度为67.9%,特异度为76.5%,准确度为69.1%。结论 ACS患者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与发生MAC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胃炎组、胃溃疡组、健康组比较.结果:胃癌组与胃溃疡组、胃炎组、健康组比较,PT、APTT、TT值缩短,FIB、D-dimer值增高(均P<0.05).低分化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与中分化胃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胃癌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复杂的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检测PT、APTT、TT、FIB及血浆D-二聚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住院的AAD患者37例(AAD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7例(NSTE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83例(STEMI组)。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后首次hs-cTnI及D-二聚体水平;绘制ROC曲线以分析hs-cTnI、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对AAD与AMI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3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高血压病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STEMI组患者中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高于AAD组(P0.05)。(2)NSTEMI组、STEMI组患者hs-cTnI水平及其升高发生率高于AAD组,D-二聚体水平及其升高发生率低于AAD组(P0.05)。(3)ROC曲线显示,hs-cTnI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最佳截断值为0.95μg/L,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83.8%,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1.6%,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AUC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0.95μg/L,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83.8%,阳性预测值为96.3%,阴性预测值为52.5%;D-二聚体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AUC为0.977,最佳截断值为1.20 mg/L,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88.8%,阳性预测值为74.4%,阴性预测值为97.9%,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AUC为0.914,最佳截断值为1.20 mg/L,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91.8%,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98.8%。hs-cTnI联合D-二聚体(hs-cTnI0.95μg/L且D-二聚体1.20 mg/L)鉴别诊断AAD与N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而鉴别诊断AAD与STEM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8.6%、93.5%和100.0%。结论 hs-cTnI联合D-二聚体对AAD与AMI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hs-cTnI0.95μg/L且D-二聚体1.20 mg/L时AMI可能性较小而AAD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10.
张鑫  于家军  孙慧 《山东医药》2011,51(35):85-86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6例AAD患者(观察组)和27例非AAD患者(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0.4μg/ml)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anfordA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高于B型;累及范围越广,D-二聚体水平越高(P均〈0.05)。D-二聚体诊断AAD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6%,阴性预测价值为100%,阳性预测价值为64%。结论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AAD患者49例,根据其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39)。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高血压发生情况、Stanford分型、介入或手术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红素、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cTnI)];A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A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死亡组患者年龄、Stanford A型占比、血清D-二聚体水平、cTnI异常率高于存活组,介入或手术治疗率及血清总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及血清总胆红素、血尿酸、三酰甘油、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9,95%CI(1.009,1.176)]、Stanford A型[OR=18.286,95%CI (3.171,105.445)]、血清总胆固醇水平[OR=0.319,95%CI(0.115,0.883)]、血清D-二聚体水平[OR=1.098,95%CI (1.030,1.171)]及cTnI异常[OR=5.833,95%CI (1.138,29.899)]是AA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4,95%CI(1.025,1.438)]、Stanford A型[OR=32.804,95%CI(1.911,563.178)]、血清D-二聚体水平[OR=1.169,95%CI(1.031,1.325)]是A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 ROC曲线显示,血清D-二聚体水平预测AAD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592,0.970)],最佳截断值为16.47 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0%、92.3%。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是AA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其对A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 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欧永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90-229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对深静脉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该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9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4例,为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对照组62例,手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于手术前、手术后24、48、72 h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①手术后24 h开始,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手术后48 h两组上述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P<0.05),手术后72 h研究组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手术后24 h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48 h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P<0.05);③Logistic分析显示术后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与深静脉血栓呈正相关(r=3.117,P<0.05;r=4.358,P<0.05;r=2.873,P<0.05)。结论 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s-CRP是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指标,三者结合对于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16例AAD患者(AAD组)和132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它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包括D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结果:D二聚体>500 μg/L预测AAD的敏感性92.24%,D二聚体>5 000μg/L预测AAD的特异性为95.45%.DeBakeyⅠ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临床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死亡的AAD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A组(并发微血管病变)和B组(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结果 A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B组、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高于B组、对照组(P0.05);B组患者PLT低于对照组(P0.05),而B组与对照组MPV、PDW、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短于B组、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高于B组、对照组(P0.05);B组患者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异常,存在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夹层组和心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入院时,夹层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心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B型高(P<0.05);在急性心梗患者中,I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II型、III型患者(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疾病类型、种类,实现对主动脉基层与急性心梗的快速筛查,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入院时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8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性307例(80.16%),平均年龄(52.72±12.26)岁。收集生存组(n=317)和死亡组(n=66)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入院血压、治疗方式以及生化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比较两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以评价预测价值。结果:本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7.23%(66/383)。死亡组的D-二聚体水平[9.39(4.03, 19.68)μg/ml vs. 3.66(2.04, 8.82)μg/ml]、FDP水平[36.90(23.41, 69.11)μg/ml vs. 14.96(6.95, 35.81)μg/ml]、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比例、非手术治疗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5),入院舒张压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OR=1.04,95%CI:1.00~1.08,P0.05)和FDP水平(OR=1.01,95%CI:1.00~1.01,P0.05)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水平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48(95%CI:0.686~0.810,P0.05),最佳临界点为4.45μg/m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21%和67.19%。D-二聚体联合FDP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776(95%CI:0.718~0.833,P0.0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85%和61.20%。结论:血清D-二聚体和FDP水平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FD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预测价值优于单独应用D-二聚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为AC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2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1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62例.所有入选者即刻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Fib、D-二聚体、h-CRP等指标,并进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行为病史调查.结果 ACS组Fib和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与HFABP、h-CRP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Fib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对ACS的诊断及患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浆凝血纤溶情况及凝血纤溶标志物在血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1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血栓发生情况,分为术前无血栓组(73例)、术后无血栓组(36例)、血栓组(23例)。检测3组患者凝血功能标志物包括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溶标志物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结果:血栓组PT较术前无血栓组明显延长(P0.05),血栓组APTT较术后无血栓组明显延长(P0.05),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术前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术前无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TAT、t-PAIC均明显高于术前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TAT明显高于术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与术前无血栓组TM均明显高于术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PIC明显高于术前无血栓组与术后无血栓组(P0.05)。D-二聚体、PIC及TAT诊断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86、0.79,敏感度分别为52.17%、75.23%、73.91%,特异度分别为82.57%、91.30%、77.06%。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血浆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改变的情况,并且PIC对患者血栓形成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TAT。  相似文献   

20.
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PT,APTT,TT,FBG),D-二聚体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低切),并同肺心病缓解期和正常健康老人相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与其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相比,PT,APTT,TT缩短,FBG,D-二聚体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FBG,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监测对评估疾病程度及其预后以及疗效观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