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多侧孔并列双肛管预防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株洲市中心医院250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留置肛管类型分为自制多侧孔并列双肛管组(研究组,131例)和单肛管组(对照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肛管首次引流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肛门疼痛及腹胀程度等。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术后30 d内C级吻合口漏,次要终点是肛门术后疼痛评分和肛管相关性不良事件,如出血和医源性结肠穿孔。结果术后发生C级吻合口漏13例(5.20%),其中研究组3例(2.29%),对照组10例(8.40%)。研究组患者在C级吻合口漏发生率、肛管引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后肛门疼痛评分、腹胀评分和肛管脱落率等方面,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肛管相关的吻合口出血和肠穿孔等不良事件。结论自制多侧孔并列双肛管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疗方法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低位保肛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吻合口漏21例(4.9%),12例经保守治疗获愈,9例先后行横结肠造瘘二期手术还纳造口获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肠道准备、肥胖、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无关,且多数可通过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治愈,因而术中常规附加近端结肠造瘘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为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术后3例发生吻合口漏,占6.7%.2例经局部引流、进食、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出院;1例行远端封闭,降结肠造瘘术(Hartman术式).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直肠癌中低位直肠癌约占2/3.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直肠癌最主要的手段.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吻合器等手术器械及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首选的术式,约占直肠癌外科手术的70%.然而据报道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仍高达10%~2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末段回肠置管保护性造口预防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完成22例保护性造口,行直肠前切除术结直肠吻合后经末段回肠置入气管导管,经右下腹壁引出固定并粘帖造口袋,观察术后肠内容转流、吻合口漏及造口闭合情况。结果留置导管时间16~35 d,平均24 d。拔管后造瘘口全部自行愈合,闭合时间5~24 d,平均11.6 d。无死亡和再手术病例,肠内容物转流效果良好,未发现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结论末段回肠置管操作简单,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避免传统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究竟如何才能有效预防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如何能在现有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更有效的突破性方法?Chang D、Zhang Y、Dang C等复习了大量有关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预防措施的文献并进行meta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漏置管引流治疗9例(经肛引流组),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腹腔引流组)。对比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腹膜炎及腹腔感染。经肛引流组病人发生吻合口漏后住院时间短于腹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6.1)d vs.(27.4±12.5)d,P=0.012]。经肛引流组无须再次手术病例,腹腔引流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近端结肠造口。随访2个月至3年,两组病人长期症状(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引流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常见原因,以探索更好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吻合口漏的定义、常见原因、防治现状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2/3。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已成为首选的术式,但保肛术后吻合口漏仍是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提高手术技巧,规范化治疗等可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结论术前合理评估患者基本状况,规范化并个体化治疗,有助于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肛门瘘口引流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21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肛门吻合口瘘口引流9例(观察组),单纯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无1例须行肠造瘘,对照组有2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肠造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总的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瘘后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1)。随访 2个月至3年,患者术后便秘、腹泻、肛门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 结论:经肛门吻合口瘘口置管引流术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重要的治疗措施,具有缩短瘘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覆膜支架预防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留置经肛覆膜支架分为支架组(n=59)与对照组(n=65),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炎症指标变化、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5天、第7天,支架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2例(3.08%),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39%(2/59),对照组为4.62%(3/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住院总费用平均(66 528.5±3 573.2)元,对照组平均(65 684.0±3 500.9)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覆膜支架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235例老年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5例(6.4%)。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与术前个人营养状况、术前肠道准备、术中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吻合口张力等有关。术前良好的肠道准备、术后营养支持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了吻合口漏后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自行愈合。我们建议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多方面预防多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肛肠外科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后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随访73例(93.6%),随访时间9~65个月,平均35个月。盆腔复发2例(2.6%),腹腔广泛转移1例(1.3%),肝脏转移7例(9.0%),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1.3%,术后11个月再次行Miles术)。结论双吻合技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位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将1985年1月至2007年12月130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两组。低位三管引流组(822例)术中经肛门吻合口上放置肠腔内双管引流,经肛管旁放置一盆腔引流管。对照组(480例)仅经肛管旁放置一骶前腔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组分别为8.9%、2.2%;对照组分别为9.4%、8.1%。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逐渐成为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术式和金标准,并已作为一项常规开展的腹腔镜手术被纳人中华医学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手术操作指南。超低位直肠癌是相对于低位直肠癌而言,把肿瘤下缘距肛缘≤5cm的直肠癌定义为“超低位直肠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位三管引流预防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2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术(治疗组),术中经肛门放置双管引流,经肛旁于骶前腔内放置双套引流管。选取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205例经左下腹壁于盆腔放置引流管的患者作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吻合口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治疗组分别为8.18%(18/220)、2.27%(5/220);对照组分别为7.80%(16/205)、8.78%(18/205)。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漏发生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可显著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肛手法吻合与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LAR)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行LAR7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结果 两种吻合术式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功能良好,优良率达90%.手法吻合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吻合器吻合(P<0.05).结论 LAR使用单吻合器吻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肛手法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方法 2011-6—2014-6,共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38例,发生吻合口瘘7例(5.07%)。回顾性分析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7例吻合口瘘经非手术治疗治愈6例,1例因引流不畅、伴盆腔感染,行乙状结肠造瘘术。2个月后行Ⅱ期闭瘘术治愈。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包括吻合口张力过大、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及手术操作不当等。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正确管理,是预防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键。及时诊断及有效灌洗,瘘口可在短期内愈合。若引流不畅引起盆(腹)腔感染时应及时开腹行乙状结肠造瘘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腹腔镜LAR的155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和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155例病人中有34例(21.9%)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20例(12.9%)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同时发生者为18例(11.6%)。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肠道菌群失调(c2=25.674,OR=90.398,P<0.05)、肿瘤直径增加(c2=6.644,OR=3.915,P<0.05)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c2=4.040,OR=0.024,P<0.05)。肿瘤直径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 、新辅助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肠道准备用药量、保护性肠造口、术前癌胚抗原水平、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早期诊断更多依赖于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肿瘤直径增加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术中行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至2010年9月,我们共施行直肠癌前切术19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引流的新处理方法。方法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共收治421例行Dixon术病人,男性279例,女性142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7岁。术前经肛门指诊及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为中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10 cm,回顾性分析2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病人临床资料,其中16例病人采用经肛门吻合口漏口置管引流术治疗吻合口漏,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8例,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结肠造瘘术。结果 421例病人中发生吻合口漏26例,发生率为6.2%。16例发生吻合口漏病人经肛门吻合口漏口置管引流术治疗,采用传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8例及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再次行结肠造瘘术,均达到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腹膜炎及腹腔感染,从漏发生至漏治愈拔管时间为6~10 d,平均8 d。结论经肛门吻合口漏引流可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治疗措施,具有缩短漏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简单安全、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