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群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CSK)9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因心绞痛和(或)运动试验阳性及有冠脉管腔狭窄证据而需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220例中,110例冠心病(CHD)者为病例组,110例非CHD者为对照组,检测PCSK9基因第1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及血脂水平,并对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发现c.121C>G、c.299C>T、c.427-428insGCT、A53V、P56S和c.556A>G 6个突变位点,其中在A53V突变位点上发现CC和TC两种基因型,但未发现TT基因型.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间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TC基因型血清TG、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对照组中TC基因型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PCSK9基因第1外显子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多态性,且与CHD患者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收集8例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宁波市各家医院就诊的浙东地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及家庭成员的信息资料,采集8个先证者及家庭成员共8个家系的外周静脉血样本30份(每份标本3ml),采用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初步筛选出候选突变基因以及突变位点。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的NUP93基因(c.315-316 T>A)、SIGLEC11基因(c.455-456 C>A)以及家系4中发现的NCF2基因(rs13306575,c.436-437 G>A)存在致病性突变,可能参与PBC的发病。其中NUP93、SIGLEC11的基因突变可能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样表型(FHLP)家系的易感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 并分析蛋白三维结构。方法该研究为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来源于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4月4日门诊收治的一疑似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通过全外显子测序, 对先证者进行易感基因突变位点筛查,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先证者亲属进行突变位点验证。通过Discovery Studio 4.0和PyMoL 2.0软件对突变前后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该家系患者表现为以总胆固醇(TC)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血脂异常。易感基因筛查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和弟弟在突变脂肪酶C(LIPC)基因的第8外显子存在一个杂合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LIPC:c.1330C>T, 导致LIPC蛋白序列第444位的精氨酸(Arg)被半胱氨酸(Cys)替代(Arg444Cys)。该家系中携带该突变的成员表现为TC升高, 而未携带该突变的先证者母亲血脂正常, 提示LIPC:c.1330C>T可能是易感基因突变位点。蛋白质功能预测提示该突变主要影响其配体结合功能, 对催化功能影响有限。结论 LIPC:c.1330C>T是新的FHLP易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省间日疟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编码区突变多态及其与伯氨喹性溶血现象易发的规律。方法收集云南省2018年经"氯喹/伯氨喹八日疗法"治疗的间日疟病例血样。以服用伯氨喹期间患者出现"茶色"尿液体征、G6PD酶活性下降判断为伯氨喹诱发急性溶血。提取血样的人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含G6PD基因的12个外显子片段并测序。与G6PD基因非突变型序列比对,用DNAStar11.0、BioEdit 7.2.5等软件整理、拼接测序序列获得G6PD基因的cDNA序列。用MEGA 5.04、DnaSP 5.10软件分析cDNA序列的突变多态、选择效应等。计算突变多态与伯氨喹诱发性溶血发生的相关性系数(r)和比值比(OR)。结果共收集间日疟患者血样184份,获得44份血样的G6PD基因完整cDNA链(长度为1545 bp),其中1条来自溶血病例的基因组。44条c DNA链与非突变型序列比对的突变位点包括c.461 T>A、c.574 C>T、c.786 C>T、c.1059 C>T、c.1311 T>C和c.1376 G>T,频率分别为1.5/10万、1.5/10万、1.5/10万、1.5/10万、45.6/10万和1.5/10万。c.1311和c.1376的双位点突变连锁仅存在于溶血病例的基因组,且c.1376位点突变与伯氨喹性溶血的发生为正相关关系(r=1.000,P>0.05)。44条cDNA链定义为6种单倍型(Hap1~Hap6),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核酸多样性指数(π)、Ka/Ks比值分别为0.493、0.001和0.062;c.1311单点突变的Hap2占比最多,为68.2%(30/44),高频率突变位点c.1311的等位组成亦最复杂,出现非突变半合(9/44,20.4%)、突变半合(16/44,36.4%)、非突变纯合(5/44,11.5%)、突变杂合(10/44,22.7%)、突变纯合(4/44,9.1%)等5种合子。c.1311位点突变与伯氨喹性溶血发生的OR值为0.6879(P>0.05),未显示关联性。Tjima’s中性检验D值为-1.414(P>0.05),且全段的D值均<1,表明研究序列检出的突变不属于定向选择压力下的非中性突变,Ka/Ks比值为0.062,说明研究序列非常保守、错义突变率低于同义突变率。结论云南省间日疟患者中,常见的G6PD基因编码区突变为c.1311位点的T>C碱基替换,但仅c.1376位点的G>T突变与氧化剂突变诱发性溶血的发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先天性心脏病(CHD)相关GATA5基因新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和200名无血缘关系且种族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5基因的编码外显子及其剪接位点,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ATA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发现GATA5基因突变。应用多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W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应用致病性预测软件MutationTaster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2例CHD患者各发现1个新的GATA5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突变率为2%。其中1个是GAT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95位的鸟嘌呤(guanine,G)变为胸腺嘧啶(thymine,T),即c.395G>T突变;另一个是GATA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991位的胞嘧啶(cytosine,C)变为腺嘌呤(adenine,A),即c.991C>A突变。多序列比对显示2种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均高度保守。致病性预测显示2种突变均有致病性。结论:本研究发现了CHD相关GATA5基因新突变,有助于揭示CHD新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ODY2)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近2年诊断的5例MODY2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所有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 筛选出的变异位点在各家系中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5个先证者中除先证者4有多饮多尿表现外, 其余患儿的高血糖均为意外发现。所有先证者尿常规、尿蛋白五项及血脂均无异常, HbA1C 5.96%~8.15%。不同于以往MODY2患者, 本研究发现先证者5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基因检测证实5个家系均存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 共包含4种突变类型:c.146C>T(p.T49I)、c.1237T>G(p.Y413D)、c.683C>T(p.T228M)及c.952G>T(p.G318W)。c.1237T>G(p.Y413D)及c.952G>T(p.G318W)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给予所有先证者生活方式干预, 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结论 MODY2可能合并胰岛素抵抗;该病治疗可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 效果良好;本研究发现的GCK基因2个...  相似文献   

7.
一个房室传导阻滞家系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个房室传导阻滞(AVB)家系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5A)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收集一个AVB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进行SCN5A检测,对新发现的错义突变位点在家系外103例健康对照者中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在AVB家系先证者中检测到了2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和1个外显子遗传变异,分别为c.87G>A(A29A)、c.5457T>C(D1819D)、c.3002T>A(L1001Q)。c.87G>A(A29A)和c.5457T>C(D1819D)是已经报道过的多态位点。c.3002T>A(L1001Q)是新发现的错义突变位点,位于第17号外显子,碱基的变异导致第1001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代替亮氨酸,家系中有5名成员携带c.3002T>A,但是103名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该变异。结论在一个AVB家系中发现了SCN5A基因新的遗传变异c.3002T>A(L1001Q)。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位点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科住院的CHD病人368例(维吾尔族176例,汉族192例)作为CHD组,同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72名(维吾尔族167名,汉族20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670G基因的多态性,并采用基因测序法验证。结果 1CHD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HD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间三酰甘油(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HD组和对照组AG基因型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AA基因型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A基因型(P0.05),CHD组AG基因型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HD组与对照组PCSK9基因的A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增多,AA基因型减少,AA基因型、A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疆维吾尔族A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汉族,新疆维吾尔族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汉族,两民族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新疆维吾尔族CHD组A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CHD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位点主要以AA和AG基因型存在,CHD病人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与TC、LDL-C水平升高相关,新疆维、汉两民族E670G多态性存在差异,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对维吾尔族CHD的发生发展存在影响,G等位基因可能是维吾尔族CHD病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DKD患者携带MYH9基因(chr22:36681789,rs1254152525,C>T)突变,出现肾脏、肝脏、眼部受累,诊断为DKD合并MYH9基因突变,分析MYH9相关疾病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在新诊断T2DM患者及NGT人群中的差异及其与血糖、胰岛素及其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200例和NGT者244名,ELISA检测血清PCSK9水平。结果 T2DM组血清PCSK9水平高于NGT组[(90.58±40.48)vs(63.09±33.83)ng/ml](P0.01)。总人群血清PCSK9水平与年龄、SBP、BMI、WC、TC、TG、LDL-C、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NGT组血清PCSK9水平与年龄、TC、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T2DM组血清PCSK9水平与TC、TG、LDL-C、FP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C是PCSK9的影响因素,总人群及T2DM患者中,FPG是PCSK9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PCSK9水平高于NGT人群.PCSK9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载脂蛋白H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H)外显子3、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分析方法,分析了100例健康人及110例CHD患者的ApoH外显子3,8基因型及血脂测定。结果(1)CHD组外显3 GG基因型的频率为81.8%,GA+AA基因型频率为18.2%,G等位基因频率为88%,A等位基因频率是12%,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2)CHD组外显子8 GG基因型频率为74.5%,GC基因型频率为25.5%,G等位基因频率为87%,C等位基因频率为13%,与对照组比较CHD组的G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3)外显子3 CHD组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P<0.05),CHD组及对照组各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无差异;(4)外显子8 CHD组LDL-C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组GC基因型的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GG型和及对照组的各基因型。结论(1)ApoH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CHD及血脂代谢无相关性;(2)ApoH外显子8 G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CHD有关,ApoH外显子8基因多态性与TG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LMX1B基因突变检测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儿童(对照组)、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患儿(SSNS组)、SRNS患儿(SRNS组)各100例,采用PCR法扩增LMX1B基因第4、5、6外显子,以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后,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迁移率或条带异常者进行DNA测序,比较3组LMX1B基因突变情况。结果第4、5、6外显子扩增产物符合LMX1B基因外显子片段进行纯化和测序标准。突变均位于第4外显子,第5、6外显子未发现明显突变。纯合错义突变c.745G>A(R246K)SRNS组5例,SSNS、对照组均0例,SRNS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均<0.05;纯合错义突变c.731-733T>C、C>G、G>A(S242R)SRNS组23例、SSNS组9例、对照组2例,SRNS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义突变c.733-734ins T(K243*)SRNS组9例、SSNS组17例、对照组0例,SRNS、SSNS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同义突变c.733G>C(S242S)SRNS组2例、SSNS组11例、对照组3例,P均>0.05。结论 LMX1B基因纯合错义突变c.745G>A可能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产生激素耐药的原因,检测该指标对SRNS患儿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KX2-5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 方法:收集13()例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HD候选基因NKX2-5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NKX2-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出NKX2-5基因变异.比较识别出的NKX2-5基因多态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差异. 结果:在CHD患者的NKX2-5基因识别出2个单核苷酸多态,一个是NKX2-5基因编码序列第63位的腺嘌呤(A)变为鸟嘌呤(G),即C.63A>G多态;另一个是NKX2-5基因编码序列第606位的G变为胞嘧啶(C),即c.606G>C多态.在NKX2-5基因第606位点的等位基因G、C及其构成的3种基因型GG、GC、CC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比较:X2=4.125,P=0.042;基因型频率比较:X2=4.279,P=0.039).但在NKX2-5基因第63位点的等位基因A、G及其构成的3种基因型AA、AG、GG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比较:X2=0.704,P=0.402;基因型频率比较:X2=0.626,P=0.429). 结论:NKX2-5基因C.606G>C多态可能与CHD有关,等位基因606C携带者可能对CHD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循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与脂代谢和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CHD的患者127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93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CHD家族史以及吸烟、脂代谢情况。考察两组脂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PCSK9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来考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相关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HD患者血清循环PCSK9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D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以及脂代谢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CSK9及颈总动脉IMT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TG、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LDL-C、Lp(a)、PCSK9和颈总动脉IMT是影响CHD的危险因素(P0.05),而HDL-C是CHD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HD患者PCSK9的水平与TC、LDL-C、Apo A1、Apo B、hs-CRP和IMT成正相关(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循环中PCSK9水平的上升会增加血脂水平,促进炎症反应,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GSK9)代谢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造影阳性的老年患者58例(观察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阴性患者58例。空腹采血,置于EDTA管中,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血浆冻存于-80℃冰箱中备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po)A1及Apo(B),脂蛋白(Lp)a。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检测血浆PCSK9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LDL-C,Apo B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C,TG,HDL-C,Apo A1和反应炎症的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PCSK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与其PCSK9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PCSK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SK9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CSK9可能通过对血脂的影响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16岁男性DM患者体型匀称,无DM家族史。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父HNF-4α基因第5外显子发生无义突变(c. 580C>T)。起病年轻DM患者临床表现不符合典型T1DM、T2DM,需考虑单基因DM,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临床拟诊的进行性骨干发育不良(progressive diaphyseal dysplasia, PDD)患者进行致病基因鉴定,明确疾病诊断并进一步分析疾病临床特征、生化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本研究收集1例因“下肢疼痛伴步态异常17年”,在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门诊就诊的20岁男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症状、体征,临床拟诊PDD。经完善辅助检查,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患者及家系成员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Sanger测序证实患者存在TGFβ1基因4号外显子c.652C>T(p.Arg218Cys)杂合错义突变,家系内其他成员未检测出上述突变。随后在250例健康对照中进一步验证,未检测出该基因存在突变。结论 TGFβ1为导致PDD的致病基因,4号外显子c.652C>T(p.Arg218Cys)突变为热点突变。PDD起病早,病变累及四肢长骨伴肌组织菲薄,导致步态异常、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的变化及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222例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及210例IGR患者(IGR组)。另选取同期我院216名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NC)组,进行体格检查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PCSK9水平。结果 NC、IGR和T2DM组血清PCSK9水平依次升高[(74. 87±21. 78)vs(89. 79±29. 08)vs(101. 92±30. 01)ng/ml,P0. 05],且与LDL-C、TC、FPG、FIns、HOMA-IR和hsC-RP呈正相关(P0. 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各组LDL-C、HOMA-IR和hsC-RP是血清PCSK9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PCSK9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血清PCSK9水平与LDL-C、FPG和HOMA-IR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例围生期致死型(新生儿型)低磷酸酶症(HPP)患者及其父母进行临床分析及基因突变检测,以期能更好地认识该病。方法对l例罕见的围生期致死型低磷酸酶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提取患儿及其亲属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针对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L)基因调控区及编码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直接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患儿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降低,血钙增高;骨骼显示骨软骨发育障碍类疾病样改变。ALPL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为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携带位于第5外显子及第10外显子上c.346G>A(p.A116T)和c.1171C>T(p.R391C)的错义突变。临床表现正常的父亲、母亲为杂合子,分别携带c.346G>A(p.A116T)和c.1171C>T(p.R391C)的错义突变。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论围生期致死型HPP死亡率很高,骨骼发育异常、高血钙、血清低碱性磷酸酶在其鉴别诊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例痛风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遗传机制。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对新突变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患者为22岁男性,有低血糖、高尿酸血症、痛风和高脂血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葡萄糖-6-磷酸酶(G6PC)基因第2个外显子检测到c.260delG(p.V88Ffs*13)移码突变,第4个外显子检测到c.532C>G(p.P178A)错义突变,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是携带c.260delG(p.V88Ffs*13)及c.532C>G(p.P178A)突变的杂合子。蛋白结构预测显示突变引起蛋白结构改变。患者被诊断为糖原贮积病Ⅰa型(GSD-Ⅰa)继发痛风。结论 G6PC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是本例痛风患者的致病基础。G6PC基因新的致病突变c.260delG(p.V88Ffs*13)的发现,拓宽了中国患者GSD-Ⅰa和痛风的致病基因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