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自噬水平的变化及雷帕霉素的干预作用,探讨雷帕霉素是否通过调节自噬、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产生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雷帕霉素干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雷帕霉素干预组给予雷帕霉素2mg/(kg·d)灌胃。于实验第8周留取血标本,用于血生物化学指标和脂联素水平检测,然后处死动物并迅速取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测定主动脉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p62、C/EBP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壁增厚,内皮严重受损,主动脉Beclin1、L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主动脉p62、CHOP、Caspase-12和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雷帕霉素干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显著减轻,主动脉Beclin1、L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p62、CHOP、Caspase-12和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自噬水平降低,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激活自噬和减轻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诱导ZDF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索最佳成模时间及方法,并观察解毒通络调肝方的干预作用。方法88只9周龄雄性ZDF大鼠以Purina#5008饲养,10只9周龄雄性Zucker Lean(ZL)鼠,以维持饲料饲养,以随机血糖≥11.1 mmol/L作为2型糖尿病成模标准,第13周将已成模ZDF大鼠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西药)组(0.5 g·kg~(-1)·d~(-1)),解毒通络调肝方大剂量组(5 g·kg~(-1)·d~(-1))、中剂量组(3 g·kg~(-1)·d~(-1))、小剂量组(1 g·kg~(-1)·d~(-1));ZL大鼠作为正常组。连续4 w药物灌胃,第17周处死大鼠,检测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9周龄雄性ZDF大鼠以Purina#5008诱导,第11周成模率达82.95%,死亡率为3.4%,为理想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药物干预后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解毒通络调肝方大、中、小剂量组GLU、GSP、TC、TG、HDL-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与解毒通络调肝方大剂量组GLU均下降(P<0.05);西药组与解毒通络调肝方中剂量组GSP水平下降(P<0.05)。西药组、解毒通络调肝方大、中、小剂量组TG、TC、HDL-C下降明显(P<0.01,P<0.05)。结论9周龄ZDF大鼠以Purina#5008饲养诱导11 w,可以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具模型稳定性及持续性较好,成模率高,死亡率低;其动物模型通过解毒通络调肝方干预可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从而控制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机体处于物质与能量代谢障碍时主要防御机制之一,在维持胰岛β细胞结构功能、改善IR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某些治疗T2DM药物也参与自噬途径调节。本文就近年关于自噬对T2DM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在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功能、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稳定及促进血管结构重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证实,线粒体自噬与人体血管壁、内皮组织细胞氧化稳态和细胞氧化应激机制关系密切.内质网是一种维持人体细胞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重要亚特性细胞器,参与人体细胞的众多自然生理化学活动.多种细胞刺激化学因素作用造成的内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糖尿病患者居全球首位,其心血管并发症导致死亡十分常见,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非常重要。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具有抗炎、抗糖尿病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对糖尿病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本文从内质网应激及自噬水平对APN保护糖尿病心肌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综述内质网应激与细胞自噬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其对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来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8.
<正>自噬在如饥饿、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清理、病原体的清除、细胞存活和死亡、肿瘤抑制及抗原递呈等许多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对自噬在氧化应激、代谢和炎症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发现作为肿瘤抑制者的自噬能够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资源。在营养匮乏的条件下,早期肿瘤细胞依赖自噬维持存活,但是若一直持续,则导致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β细胞衰竭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代谢降解过程,能够有效地降解胞内聚集的蛋白和损伤的细胞器.研究显示,抑制自噬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及高血糖.而刺激自噬则可以改善糖尿病、增加胰岛素分泌、防止β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提示:自噬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自噬在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下的应激反应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自噬功能的损伤会使个体更易于患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背景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自噬是肝癌细胞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应激诱导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能诱导肝癌细胞ERS-自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金刚藤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那么肝癌细胞ERS-自噬是否影响金刚藤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ERS-自噬肝癌SMMC-7721细胞模型的复制及金刚藤的干预.方法ERS-自噬肝癌SMMC-7721细胞模型的复制:采用不同剂量的DTT(50、200、500μmol/L)处理SMMC-7721细胞24 h,设DTT 0μmol/L组为control组,透射电镜观察各模型组细胞自噬小体,运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 LC3-Ⅱ)蛋白的表达.金刚藤对ERS-自噬肝癌SMMC-772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SMM C-7721细胞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金刚藤组(JGT组)、DTT+JGT组, control、JGT组分别给予空白血清、金刚藤含药血清处理, DTT+JGT组予DTT构建的ERS模型后给予金刚藤含药血清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DTT(50、200、500μmol/L)组细胞的细胞质内均可见自噬小体,随着DTT浓度的增加,自噬小体数量逐渐增加, DTT 500μmol/L组可见大量自噬小体;各模型组细胞LC3-Ⅱ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DTT(50、200、500μmol/L)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DTT 200μmol/L组比较, 500μmol/L组LC3-Ⅱ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金刚藤对ERS-自噬肝癌细胞模型存活率的影响:JGT、DTT+JGT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均0.05); JGT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DTT+JGT组(P 0.05).结论 DTT可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ERS-自噬;金刚藤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存活率, DTT诱导的ERS-自噬可抵抗金刚藤抑制SMMC-7721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证实内质网应激(ERS)和自噬的交互作用对血管钙化(VC)的影响。方法维生素D3肌注和尼古丁灌胃制备大鼠在体血管钙化模型,取主动脉行茜素红染色和钙含量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钙化组大鼠主动脉管壁钙沉积显著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收缩表型标志蛋白SM-22α和Calponin表达显著降低,而成骨细胞样表型标志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显著升高,ERS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以及自噬标志蛋白轻链3(LC3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钙化大鼠应用ERS激动剂衣霉素[10μg/(kg·d)]可进一步增加血管壁钙沉积及BMP-2和RUNX2表达水平,而SM-22α和Calponin表达进一步减少,GRP78和CHOP以及LC3Ⅱ和Beclin-1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钙化大鼠应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10 mg/(kg·d)]可降低LC3Ⅱ和Beclin-1水平,同时GRP78和CHOP表达升高,增加血管壁钙沉积及BMP-2和RUNX2表达水平,降低SM-22α和Calponin表达。结论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交互作用影响血管钙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发现,心脏衰老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变化主要表现为氧化应激水平升高、错误折叠蛋白和变性失活蛋白增多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1]。活性氧聚集会进一步导致线粒体DNA变异,同时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作用减弱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加速心脏衰老。自噬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受损的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其降解产物可供细胞循环利用于新的蛋白与细胞合成及分解后的能量供给。因此自噬被认为是细胞内衰老变性蛋白最为重要的清除途径。  相似文献   

14.
毛予  王可  杨丽芳 《心脏杂志》2016,28(5):611-615
内质网应激(ERS)在维持内质网稳态的适应性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关于糖尿病(DM)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早期,高血糖症、过多的游离脂肪酸以及炎症等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ERS,ERS在DM的发展及其并发症形成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ERS的经典通路、内质网功能紊乱与细胞自噬、凋亡的联系以及由于内质网功能紊乱导致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和DCM的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糖尿病(DM)短暂性脑缺血引起小鼠脑内自噬活性的改变.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DM模型,通过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CCAO)手术在DM模型上建立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透射电子显微镜(EM)检测脑内自噬活性.结果 在缺血早期,自噬活性标记物LC3-Ⅱ表达大幅度上调,至少持续72 h.与假手术(Sham)组比较,DM组LC3-Ⅱ表达的基线水平增高.DM加剧了中风诱导的LC3-Ⅱ水平,DM-脑缺血(DM-VO)组的LC3-Ⅱ表达增高最为显著.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缺血后实验动物神经元大量表达自噬囊泡样物质,以DM-VO组表达最为显著.结论 DM加剧了脑缺血后脑内自噬活性水平的增高,调节脑内自噬可能成为一种防治脑缺血损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自噬与细胞的生存与死亡密切相关〔1〕。研究发现,自噬在维持胰岛β细胞活性及数量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氧化应激水平下,自噬可以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保证其正常增殖。有研究显示,当环境极度恶劣时,超出自噬的调控能力,自噬和凋亡将同时出现于细胞中。因此,阐述自噬在2型糖尿病(T2DM)中的作用,尤其是对胰岛β细胞生存的影响尤为重要。1自噬自噬是一个将自身细胞质内受损蛋白或受损细胞器包被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机制复杂,是糖尿病神经性疼痛主要原因。自噬是一种细胞内分解代谢过程,通过实现细胞本身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更新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自噬通过参与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雪旺细胞内损伤髓鞘清除及炎症小体活化,影响DPN发生发展。本文对DPN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中的自噬作用,为DCM的防治寻求新的靶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DCM组(n=10)。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70mg/kg建立DCM大鼠模型。每2周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8周后,检测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hk1、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表达水平。结果:造模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M组体重[(351±27)g比(198±11)g]显著降低,血糖[(6.84±0.93)mmol/L比(32.45±4.27)mmol/L]显著升高(P均=0.001);LVEDd[(7.12±0.36)mm比(6.46±0.28)mm]显著减小、LVESd[(3.39±0.14)mm比(3.72±0.25)mm]显著增加,LVEF值[(82.69±3.37)%比(62.50±3.08)%]显著降低(P<0.05或<0.01);Sphk1[(0.30±0.02)比(1.12±0.20)]、LC3II/LC3I[(0.44±0.05)比(1.03±0.14)]、Beclin 1[(0.35±0.08)比(0.73±0.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0.01)。HE染色可见心肌细胞增生肥大、排列紊乱。结论:Sphk1通过自噬促使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心肌病中自噬与凋亡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细胞凋亡和自噬均参与DCM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细胞凋亡与自噬水平的改变贯穿于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二者之间的联系可能在DC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  相似文献   

20.
D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是全球严重公共卫生问题。DKD发病机制涉及多种途径。将胞质成分传递到溶酶体进行降解的分解代谢过程,称为自噬。自噬在正常血糖水平下,是包括足细胞、近端小管细胞、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内的肾上皮细胞的重要保护机制。本文综述DKD发病机制中自噬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