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心功能及CHF病因的关系. 方法:将234例CHF患者按病因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n=133)和缺血性心肌病组(n=101),并以117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S100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结果:CHF患者S100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100B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T-proBNP呈相关性.S100B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较高,但在缺血性心肌病组与扩张型心肌病组中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S100B蛋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患者心功能呈负相关,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转归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100B水平与心功能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收集CHF患者与对照组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的表达水平,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HF组血清中S100B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EDD升高,LVEF指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B蛋白表达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15,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 S100B在CHF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心功能具有相关性,对于CHF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CHF患者80例,依据入院当天测定NT-proBNP情况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n=26),中水平组(n=24),高水平组(n=30)。三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三组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血清NT-proBNP水平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随访期间,三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再住院率、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三组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现显著正相关(r=0.71,P0.001)。随访期间,低、中、高水平组再住院率分别为7.69%、25.00%、36.67%,死亡率为3.85%、20.83%、40.00%,三组再住院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再住院率(r=0.54,P0.001)、死亡率(r=0.47,P0.001)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再住院率、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不但能够掌握患者CHF的严重程度,还可准确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功能、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对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40例,非CHF患者88例。测量患者的NT-proBNP水平、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及BMI。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探讨e GFR、BMI、性别、年龄、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房颤动(AF)等因素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结果 (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e GFR和BMI均与NT-proBNP水平负相关(r=-0.249,P=0.000 1;r=-0.157,P=0.018),多因素分析亦显示e GFR和BMI与NT-proBNP水平独立相关(P<0.01)。(2)自变量包含e GFR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与NT-proBNP水平并不独立相关(P>0.10),而未对e GFR进行校正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D、LVEF、NYHA心功能分级及AF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5),而性别对NT-proBNP水平无影响(P>0.10)。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受肾功能、BMI的影响,肾功能减退是老年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微小RNA-96(miR-96)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老年CHF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65例为CHF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查血清尿素、肌酐、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miR-96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计算血清miR-96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尿素、肌酐、CRP和NT-proBNP及miR-96水平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P<0.01)。CHF组血清miR-96水平与尿素、肌酐和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18,P=0.003;r=0.704,P=0.000;r=0.401,P=0.030),与LVEF呈负相关(r=-0.452,P=0.032),与CRP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96水平诊断CHF的AUC为0.807(95%CI:0.752~0.861,P<0.05),预测CHF的特异性为83.2%,敏感性为82.4%。结论血清miR-96在CHF患者中高表达,且CHF患者的部分临床病理学参数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血清miR-96有可能作为老年CHF患者诊断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妊娠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7年10月我院妊娠合并CHF患者82例为妊娠合并CHF组,另选择同期未孕CHF患者42例及正常妊娠者42例作为CHF对照组、正常妊娠对照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妊娠合并CHF组被进一步分为II级组(36例)和III~IV级组(46例)。测量对比各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者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妊娠合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与CHF对照组及正常妊娠对照组比较,妊娠合并CHF组的血清cTnI[(1.32±0.46)ng/ml,(0.08±0.03)ng/ml比(2.39±0.54)ng/ml]、NT-proBNP[(4351.63±374.82) pg/ml,(204.92±35.16)pg/ml比(6142.75±415.06) p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CHF对照组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均=0.001。妊娠合并CHF组中NYHAⅢ~Ⅳ级患者的血清cTnI [(2.29±0.52)ng/ml比(1.26±0.37)ng/ml]、NT-proBNP [(6049.55±427.06)pg/ml比(4103.51±276.20) pg/ml]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级患者,P均=0.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与妊娠合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732, 0.884,P均0.01)。结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与妊娠合并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其检测可为患者早期诊断及心功能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表达水平,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确诊CHF患者115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LISA法检测血清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EG3表达情况;MEG3表达与NT-proBNP、LVEF、LVEDD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样本中MEG3表达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血清中NT-proBNP水平、LVEDD和MEG3表达显著增加,LVEF则显著降低(P0.05),且MEG3表达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CHF组血清中MEG3表达与NT-proBNP、LVEDD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9,P=0.001;r=0.487,P=0.000),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61,P=0.000);MEG3评估CH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771,灵敏度61.74%,特异性91.46%;多因素分析发现,MEG3≥1.237、年龄≥5年、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均是导致CHF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中MEG3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9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水平变化,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97例CHF患者(CHF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年龄相同体检为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CHF组与对照组血浆中NGAL、NT-proBNP,尿素氮(BUN)、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及左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患者血NGAL、血NT-proBNP、BUN和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LVEF、eGFR低于对照组(P0.05),血NGAL、NT-proBNP在各组中水平依次是NYHA-Ⅳ级NYHA-Ⅲ级NYHA-Ⅱ级NYHA-Ⅰ级,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患者血清NGAL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9,P0.05),LVEF与血浆NGAL、NT-proBNP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r=-0.39,P0.05)。结论:CHF组患者血浆NGAL和NT-pro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肾损伤的发展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改变及其与CHF患者心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然后按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25例,心功能Ⅲ级组21例,心功能Ⅳ级组18例;根据CHF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及扩张性心肌病组。选择同期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UA。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APN水平、hs-CRP、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组间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8,P>0.05);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组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hs-CRP、UA呈正相关(r=0.325,P=0.009;r=0.248,P=0.048)。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更加明显,APN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易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CHF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检测GDF-15及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2年,记录观察组随访期间发生的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及CHF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29.3(1250.1,2200.3)ng/L vs 839.7(725.0,880.5)ng/L,P0.05];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682,0.326,P0.05)。血清GDF-15和NT-proBNP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3和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联合AUC为0.829,两者联合优于GDF-15或NT-proBNP单一指标(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0%,两者联合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对CHF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与NT-proBNP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因素。方法:788例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其中16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对照组,其余62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且LVEF≤40%患者为CHF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分析,探讨老年患者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快速心房颤动比例显著增高,收缩压、血清尿酸、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也增高,且增高程度随心功能恶化而加重;但CHF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CHF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快速心房颤动、高尿酸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hs-CRP和NT-proBNP增高是老年患者发生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CHF受多个危险因素的影响。血清肌酐、hs-CRP和NT-proBNP水平可能部分反映老年CHF患者的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CTRP1)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715例CHF患者(心衰组)和326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major cardiac events,MCE)及死亡事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CTRP1的水平。结果:心衰组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心衰患者中,发生MCE的患者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MCE的患者(P=0.037);而在死亡患者中CTRP1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TRP1水平升高是CHF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RP1水平升高与CHF发病相关,CTRP1是CHF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入选90例CHF患者38例,采集入院时和入院后3 d时血液标本,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浓度。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恶化,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恶化组和未恶化组,比较两组间血浆Hcy浓度。结果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 d后血Hcy水平高于未恶化组患者对应时间点的血Hcy水平(P0.05)。肾功能恶化组患者,入院时血Hcy水平明显低于入院3 d血Hcy水平(P0.05)。入院时肾功能恶化患者血Hcy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入院3 d和入院时)呈正相关(r=0.623,P0.05);入院3 d肾功能恶化患者血水平与血肌酐差值呈正相关(r=0.79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Hcy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是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以预测CHF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半乳凝素3(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前脑钠肽(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相关性,以及Gal-3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CHF患者(CHF组)22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1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Gal-3、pro-BNP及hs-CRP水平,并进行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平均随访1年,将患者全因死亡、猝死作为终点事件。结果:CHF组Gal-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10.01±5.68)μg/L比(2.74±0.98)μg/L,P0.01],且lgGal-3与lg pro-BNP、lghs-CRP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06,r=0.232,r=0.387,均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137,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pro-BNP、肌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房颤动病史是Gal-3水平的影响因素。Gal-3是CH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升高,与CHF严重程度(心功能分级)正相关,且Gal-3水平能为预测CHF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探讨CHF患者伴发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的CHF患者385例,其中男性211例,女性174例,平均年龄69.62±8.59岁。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将CHF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eGFR60 mL/(min·1.73 m~2)]和非肾功能不全组[eGFR≥60 mL/(min·1.73 m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伴随疾病、对比剂应用史、心脏超声参数、肾功能指标、血脂、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385例CHF患者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约为4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贫血、糖尿病、心房颤动在肾功能不全组和非肾功能不全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胱抑素C和NT-proBNP水平较非肾功能不全组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非肾功能不全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543,95%CI1.067~2.231)、NYHA心功能分级(OR 1.840,95%CI 1.054~3.212)、高血压病史(OR 1.967,95%CI 1.175~3.292)以及胱抑素C(OR 1.989,95%CI 1.027~3.851)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CHF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高龄、NYHA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史以及血清高胱抑素C水平是CHF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B型钠尿肽(BNP)和糖类抗原(CA)125的表达情况及两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老年CHF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BNP、CA125等可能和CHF相关的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将BNP和CA12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总胆红素(TBIL)、BNP、CA125及尿酸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NP和CA125是老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CHF患者中CA125和BNP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5)。结论 BNP和CA125均为CHF的诊断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CKD组)与非CKD者(对照组)心血管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患病情况和24 h动态血压参数,分析疾病和代谢异常与CKD的关系.结果 CKD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冠心病、CHF、糖尿病与CKD相关,是高血压患者CKD的独立危险因素.CKD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糖尿病病程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377,P<0.01,r=-0.437,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脉压、日间收缩压负荷正相关,与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呈负相关;糖尿病病程与夜间收缩压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CHF、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与CKD密切相关.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并注意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N端B型钠尿肽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浆N端B型钠尿肽(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中医分型间的相关性,探讨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306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Ⅳ级的CHF病人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1个级别时,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NT-proBNP测定.共获得408份CHF病人的完整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不同中医证型与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CHF病人总体(n=408)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72,Z=-12.788,P<0.05);NT-proBNP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系数r=0.749 4,P<0.05);NT-proBNP水平按心气虚兼血瘀证→心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心脾肾阳虚水饮泛滥证顺序增加(r=0.706 1,P<0.05).结论 NT-proBNP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联合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我院的154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90d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尿酸、NT-proBNP以及联合检测对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90d内出现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或死亡的患者共38例,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HGB、尿酸、NT-proBNP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YHA心功能分级(OR=1.09,95%CI=1.05~1.13)、尿酸(OR=1.11,95%CI=1.08~1.32)、NT-proBNP(OR=1.22,95%CI=1.13~1.45)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ROC曲线判断血尿酸和NT-proBNP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不良预后诊断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13和0.68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血清尿酸联合NT-proBNP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近期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比单一标志物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肾功能不全(RI)即II型心肾综合征(type II cardiorenal syndrome, type II CRS)时其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升高明显。本研究探讨II型CRS患者肾功能损害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南京市胸科医院的II型CRS患者共95例,根据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并将患者分为轻度RI组(60 ml /min?1.73m2≤eGFR<90 ml/min?1.73m2)以及中重度RI组(eGFR<60 ml/min?1.73m2)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随访观察5年。结果:II型CRS中重度RI组的年龄、肌酐、尿酸、NT-proBNP高于轻度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1)与HDL-C水平(OR=0.161)与eGFR独立相关(P<0.05)。II型CRS中重度RI组生存率显著低于轻度RI组;校正eGFR水平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浓度(OR=0.027)与II型CR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II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年龄越大,NT-proBNP、肌酐、尿酸水平越高,HDL-C水平越低,提示肾功能损害程度越重;HDL-C水平不仅与II型CRS患者肾功能独立相关,也是评估肾损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