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PICC化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中不良情况发生率、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的总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取PICC置管化疗的肺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平均留置时间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案治疗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方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导管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导管维护延迟次数及延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明显延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术后PICC置管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发应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对52例化疗恶性肿瘤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结果 5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疗程,无一例因机械性静脉炎拔管情况。结论对于化疗患者,PICC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静脉及导管、严格规范置管操作和定期更换敷贴、掌握置管的最佳时机、加强健康教育等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port access,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西安某三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25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ICC组(470例)和IVPA组(355例).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PICC与用IVPA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费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肿瘤化疗者,推荐使用IVPA法,此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导管固定器固定肺癌患者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积液引流的肺癌患者,采用掷硬币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10cm×12cm透明敷贴联合胶布固定胸腔引流管,观察组采用10cm×12cm透明敷贴联合导管固定器固定胸腔引流管,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穿刺部位透明敷贴松脱及引流管脱管情况。结果:观察组胸腔引流管导管完全脱管率为0,虽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脱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透明敷贴松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管固定器联合透明敷贴固定患者胸腔引流管,固定效果好,有效降低了胸腔引流管部分脱管率及透明敷贴松脱发生率,减少了导管脱落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125例应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管留置并发症相关护理问题.结果 导管留置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静脉炎(4.0%)、导管相关性感染(2.4%)和导管滑脱(1.6%).结论 PICC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多种优点,通过合理护理及预防,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彩超探头暂时压闭颈静脉,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方法。方法将148例行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预防导管误入颈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由助手应用彩超探头压闭颈静脉法,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应用彩超探头压闭颈静脉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辅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临床的使用情况,为MST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进行常规PICC置管和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管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技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常规穿刺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时出血情况,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拔管原因,了解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43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50例,对照组28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而两组置管时出血量和拔管原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辅助穿刺技术能解决血管条件不佳患者的PICC置管,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留置时间,降低PICC导管使用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区域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网的建立及其在出院带管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价值。方法:以区域中心医院为主线建立区域PICC维护网,提供规范、便捷的PICC导管维护服务,严格PICC网络质量控制,对比网络建立前后带管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就近维护患者比例等。结果:本区域PICC维护网共纳入各级医疗机构13个,研究期内,接受患者电话咨询175个,通过微信和QQ平台解决PICC置管维护疑难问题52例次。观察组五项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下降,带管并发症总发生率(3.2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观察组就近维护患者占比(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提前拔管患者明显减少(P<0.001),观察组患者对PICC维护服务总体满意度(95.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区域PICC维护网为患者提供规范、高效的导管维护服务,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儿最合适的深静脉导管置管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12例长期深静脉置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接受(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患儿156例,男88例,女68例,为TIVAP组;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儿256例,男157例,女99例,为PICC组。对比两组患儿年龄、置管费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置管操作中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结果:TIVAP组患儿年龄明显低于PICC组(P<0.05),但费用却明显高于PICC组(P<0.05);TIVAP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略低于PICC组(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置管操作中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IVAP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PICC组(P<0.05);PICC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P<0.05);TIVAP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但提前拔管发生率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的前六个月,TIVAP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前拔管发生率与PICC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置管六个月后,TIVAP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TIVAP和PICC两种深静脉置管方式各有优缺点。对于低年龄儿童、化疗时间长于6月、患儿及家属依从性较差的的恶性肿瘤患儿,我们建议优先选择 TIVAP,但临床医生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患儿选择个体化深静脉导管留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按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盆底肌肉锻练、增加腹压训练、个性化放尿结合定时开放、改进测残余尿及拔管方法.以患者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08%,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08%和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为(68.13±44.56)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4.17±77.0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为(12.58±3.52)d,明显短于对照组(17.79±6.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场景健康教育平台在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项目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微场景健康教育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0.05)。结论微场景健康教育平台能降低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患者出院后知识掌握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饮食知识、基本化疗知识、用药知识及患肢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日常观察、带管运动、处理异常情况和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在PICC带管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TIVAP)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在乳腺癌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29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87)和TIVAP组(n=110)。将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带管期间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TIVAP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略低于PICC组[84.55%(93/110)比92.51%(173/187),χ^2=4.70,P=0.03];TIVA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1.82%(2/110)比9.09%(17/187),χ^2=6.12,P=0.01];与TIVAP组比较, PICC组患者带管期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PICC 组与 TIVAP 组生活质量较好的比例分别为90.91%(170/187)比100%(110/110),χ^2=10.61,P=0.00]。结论 TIVAP虽然操作较PICC复杂,价格高于PICC,但其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导管维护间隔时间长、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等优点,值得在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部肿瘤围手术期试用PICC导管胃肠外营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 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33例和30例腹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应用了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实施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种导管的优劣。结果 PICC置管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穿刺置管组相比,两组置管成功率基本相似,均无导管阻塞发生,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血栓预见性护理对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恶性肿瘤PICC患者145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1例,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9.9%(8/81),对照组为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2/81)、11.1%(9/81)和12.3%(10/81),对照组分别为35.9%(23/64)、26.6%(17/64)和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