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甘草炮制雷公藤后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肠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该研究建立DSS诱导的UC小鼠动物模型,以美沙拉嗪(Mes)为阳性药;通过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分析甘草炮制雷公藤低(PT1)、高(PT2)剂量给药后的药效作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中的TNF-α和IL-6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小鼠结肠的免疫组化CD3+T及Fox P3+Treg染色等分析甘草炮制雷公藤对UC小鼠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还通过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及血清ALT,AST水平分析各剂量甘草炮制雷公藤的肝毒性情况。结果显示,PT1组、PT2组给药后小鼠结肠炎症状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因子表达降低,且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甘草炮制雷公藤高、低剂量组肝脏HE染色及ALT,AST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甘草炮制雷公藤对UC小鼠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同时该剂量未呈现明显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排脓散对结肠癌小鼠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癌小鼠模型,并在诱导过程中给予排脓散(1.6 g生药/kg)干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排脓散提取物可降低结肠癌小鼠肿瘤数目、增加结肠长度(P<0.01)。同时排脓散下调IL-6、TNF-α蛋白表达(P<0.01),上调IL-4、IFN-γ蛋白表达(P<0.01)。结论排脓散对AOM/DSS诱导结肠癌小鼠模型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调节结肠部位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诱导的雄性小鼠结肠癌模型,研究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对诱发小鼠结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给予雄性Balb/c小鼠单剂量皮下注射AOM(10 mg·kg-1),1周以后,给予2%DSS饮用7 d,诱导结直肠癌。分别按照15,30,60 mg·kg-1灌胃给予药物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至第17周。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组肿瘤发生率、小鼠的荷瘤数及荷瘤体积均低于AOM/DSS模型对照组。这可能与当归超临界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AO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模型中PCNA,COX-2,iNOS的表达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归超临界提取物对AOM/DSS诱导的小鼠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可进一步用于人类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联合美沙拉嗪对葡聚糖硫酸酯钠盐(DSS)诱导的小鼠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40只BALB/c雄性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组,DSS组,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美沙拉嗪+DSS组和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7个组,每组20只。DSS诱导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给予DSS 7天后,每天分别给予100、200、300 mg/kg枸杞多糖灌胃治疗,美沙拉嗪+DSS组给予DSS 7天后开始每天给予220 mg/kg美沙拉嗪灌胃治疗,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给予DSS 7天后开始每天给予200 mg/kg枸杞多糖和220 mg/kg美沙拉嗪联合治疗,56天后处死全部小鼠。观察记录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后测量结肠长度、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SS组小鼠体重下降、DAI评分升高、结肠长度缩短、MPO活性增加均P<0.05。与DSS组比较,枸杞多糖低剂量+DSS组无明显治疗效果;枸杞多糖中、高剂量+DSS组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MPO活性降低 (P<0.05),枸杞多糖中、高剂量+DSS组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小鼠肠黏膜结构较为完整,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层厚度较DSS组增加,但3组间并无明显差异;美沙拉嗪+DSS组小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加 (P<0.05),小鼠的肠黏膜形态更为接近正常肠黏膜,但仍有炎性细胞的浸润,浸润程度较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减轻;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小鼠体重增加、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长、MPO活性降低 (P<0.05),小鼠结肠病理表现较轻。与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DSS组、美沙拉嗪+DSS组相比较,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增长(P<0.05);与枸杞多糖中剂量+DSS组相比较,枸杞多糖+美沙拉嗪+DSS组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枸杞多糖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抑制DSS诱导的慢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肠道病变。  相似文献   

5.
水黄皮根总黄酮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水黄皮根总黄酮(PRF)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饮用4%DSS水溶液制备UC小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作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检测结肠组织中T-AOC、MDA、NO及NOS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RF高、中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UC小鼠的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降低结肠组织中MDA、NO、NOS的含量或活性和升高T-AOC水平(P<0.05,P<0.01),且PRF高剂量组作用与SASP相似(P>0.05).结论:PRF对DSS诱导的UC小鼠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增强抗氧化能力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白头翁皂苷B4(anemoside B4)对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olities-associated cancer, CAC)小鼠肿瘤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 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 DSS)建立CAC小鼠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以及白头翁皂苷B4低、中、高剂量组),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肿瘤大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观察结肠的病理变化,取结肠肿瘤切片进行空间代谢组学分析,分析肿瘤中脂肪酸代谢相关物质的分布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T-qPCR)检测结肠肿瘤组织中SREBP-1、FASN、ACCα、SCD-1、PPARα、ACOX、UCP-2、CPT-1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01),肿瘤数量增加,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P<0.01);空间代谢组学分析发现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JWHX)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致小鼠结肠炎模型的抗炎机制。方法:将6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JWHX高、中、低剂量组(0.60,0.30,0.15 g·kg-1)。采用35 g·L-1DSS供小鼠自由饮用复制结肠炎模型,同时开始每天ig给药,连续7 d。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7 d后处死小鼠,对各组小鼠结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炎性细胞因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炎小鼠DAI评分,病理学评分,MPO,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小鼠结肠长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JWHX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DSS结肠炎小鼠的DAI评分和病理学评分,升高小鼠结肠长度,显著降低结肠中MPO,IL-6,TNF-α含量(P0.05,P0.01);JWHX低剂量组也能显著降低肠炎小鼠的DAI评分,升高小鼠结肠长度,显著降低结肠中MPO含量(P0.05)。结论:JWHX对DSS致小鼠结肠炎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IL-6,TNF-α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珍珠烫伤膏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肠道炎性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Mes)组和珍珠烫伤膏(Pearl Scald Ointment,Pso)低(Pso1)、高剂量组(Pso2),每组10只。给药10 d,观察并分析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病理评分及炎性反应因子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珍珠烫伤膏各剂量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病变评分、HE染色病变评分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由UC引起的体质量及结肠长度缩短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珠烫伤膏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地改善作用,提示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甘草查而酮A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将3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查尔酮A高、低剂量组、吡非尼酮组。气管滴注BLM 5 mg·kg~(-1)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次日治疗组灌胃给予甘草查尔酮A 15,30 mg·kg~(-1),吡非尼酮300 mg·kg~(-1),其余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称质量,进行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纤连蛋白(FN)以及p-Smad2/3与Smad2/3表达水平。并考察甘草查尔酮A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活化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可见肺泡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肺间质增生,有炎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肺组织中羟脯胺酸,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的肺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肺损伤与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α-SMA,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肺组织的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另外,甘草查尔酮A与吡非尼酮显著抑制TGF-β诱导MRC-5细胞转化,明显降低α-SMA,FN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甘草查而酮A可能通过阻断Smad相关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转化等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结肠炎性痛变后诱发结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和对CD13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丸低剂量给药组和四神丸高剂量给药组四组。以40m/kg1,2-二甲肼(DMH)腹腔注射、20g/L右旋葡聚糖苷钠(Ⅸ固饮用水诱导小鼠结肠癌。低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分别给予0.2ml四神丸浸膏剂(生药浓度分别为2g/ml、4g/m1),共21周后,观察各组成瘤率和肿瘤数目,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CD13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低剂量四神丸组可以明显降低成瘤率和肿瘤数量。高、低剂量四神丸组CD133蛋白表达量小于模型组,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但高、低剂量组之间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神丸对小鼠结肠诱发的结肠癌有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与降低CD133蛋白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芩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黏膜NF-κB p65的影响。方法: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设对照组、DSS组、DSS+黄芩汤组(130mg/kg)、DSS+美沙拉嗪组(7.4mg/kg),每组8只;3.5%DSS自由饮用7d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后第2天进行治疗,连续7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灌胃检测肠道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能增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质量(P<0.01),降低结肠病理组织评分(P<0.05),对肠道上皮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降低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芩汤能够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功能、抑制NF-κB p65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EEHDH)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及抑制肠炎组织异常增生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EHDH低、中、高剂量(2.5、10.0、20.0 g/kg)组,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便血、便形等症状改变,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血清及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分析肠上皮细胞中核抗原Ki67阳性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EHDH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相对缓慢,停止DSS刺激后恢复也较快;同时小鼠腹泻、便血症状改善明显,病理损伤和肠组织异常增生显著降低(P0.05、0.01);小鼠血清及肠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及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EEHDH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UC症状,并通过抑制IL-6等炎症因子表达降低肠组织的病理损伤、炎症浸润及异常增生,EEHDH对UC的治疗及肠炎相关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草查尔酮B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甘草查尔酮B(licochalcone B)诱导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0)凋亡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5 000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MTT染色法检测甘草查尔酮B(5,7.5,10,12.5,15 mg·L-1)作用24 h后,对B16F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1×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中,甘草查尔酮B(7.5,15mg·L-1)作用24 h后,Hoee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取对数生长期B16F0细胞按5×105个/瓶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甘草查尔酮B(5,7.5,10,12.5 mg·L-1)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 mRNA表达;荧光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aspase-9)和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相对活性.结果:甘草查尔酮B能有效抑制B16F0细胞增殖,作用24 h后对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011.3 mg·L-1,在5~15 mg·L-1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特征,随甘草查尔酮B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甘草查尔酮B(10,12.5 mg·L-1)能明显下调Bcl-2/Bax,上调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其中7.5 mg·L-1甘草查尔酮B引起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程度较12.5 mg·L-1高.结论:甘草查尔酮B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调控的凋亡通路诱导B16F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全帅  吕开原  李新宇  刘岱琳  胡骁 《中草药》2020,51(1):149-156
目的探讨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PF级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柳氮磺吡啶组)及GSPE低、中、高剂量(125、250、500 mg/kg)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用水,其他组均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连续饮用7 d,诱导小鼠UC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便血、便型等症状变化,药物干预治疗7 d后断头取血,收集结肠和脾脏,记录结肠长度、脾脏质量变化情况。HE染色评估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组化分析结肠组织上皮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Ke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PE中、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相对缓慢,小鼠腹泻、便血症状改善明显;给药后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NO、MD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SOD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病理组织切片分析发现,GSPE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GSPE低、中、高剂量可显著降低NF-κB及Kea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GSPE能够有效改善DSS诱导的UC症状,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HO-1和炎症通路蛋白NF-κB的表达,进而影响氧化应激指标SOD、MDA和炎症因子的变化,降低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对UC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雷公藤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SS诱导的UC小鼠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雷公藤低、高剂量组。观察给药后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厚度、结肠病变大体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给药后可有效减轻小鼠结肠炎症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肠道菌群紊乱,菌群丰度降低,经雷公藤治疗之后,肠道菌群的恢复速度加快,与模型组相比,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提高,门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拟杆菌门比例降低,硬壁菌门的升高;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毛螺菌和拟杆菌属的减少。结论雷公藤可以调节UC小鼠菌群的组成,加快菌群的恢复,对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连-干姜药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干姜低、中、高剂量(1.2,2.4,4.8 mg·kg~(-1))组,黄连-干姜各剂量组预防性灌胃给药7 d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在继续给予相应干预的同时,模型组和中药组分别给予3%DSS水溶液自由饮用,连续饮用6 d,正常组小鼠给予自来水自由饮用。记录每日疾病活动指数(DAI),取材后测量结肠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并记录病理组织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中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从第2天开始DAI较正常组均升高;黄连-干姜低剂量组DAI较模型组在第2,4,6天降低;黄连-干姜中剂量组除了第4天,均低于模型组;黄连-干姜高剂量组第2天即低于模型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较正常组显著缩短(P0.01),黄连-干姜各个剂量组结肠长度较模型组显著增长(P0.05)。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炎症损伤明显较正常组严重;黄连-干姜组炎症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模型组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黄连-干姜中、高剂量组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小鼠血浆中IL-6,TNF-α含量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黄连-干姜各剂量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活化水平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黄连-干姜各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黄连-干姜药对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从而预防DSS诱导的结肠炎症状及结肠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甘草查尔酮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F-7细胞活力(P<0.05)。与单独用药比较,甘草查尔酮A与TRAIL联用后,MCF-7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同时促进了Caspase-8和PARP的剪切(P<0.05)。甘草查尔酮A处理MCF-7细胞24 h后,DR5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当用siRNA敲低DR5表达后,能拮抗甘草查尔酮A与TRAIL联用诱导的Caspase-8与PARP剪切(P<0.05)。此外,甘草查尔酮A可促进JNK的磷酸化和CHOP蛋白表达(P<0.05)。结论:甘草查尔酮A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活力,通过激活JNK-CHOP通路而上调DR5的表达,进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TRAIL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DSS模型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及葛根芩连汤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随机分组,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DSS组,中药组,中药+DSS组;第二部分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UC组,中药组,中药+UC组。观察各组小鼠结肠长度变化;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第一部分实验中,正常组小鼠结肠长度和DSS组以及中药+DS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正常组及中药组小鼠结肠组织结构完整,无病理改变出现;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中药+DSS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较DSS组轻;第二部分实验中,正常组小鼠结肠长度和UC组以及中药+U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见正常组及中药组小鼠结肠组织结构完整,无病理改变出现;UC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中药+UC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较UC组轻。结论 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葛根芩连汤对结肠组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病变发生后,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起到了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氧橙皮油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为环氧橙皮油素低、中、高剂量组(80,160,320μmol·L-1),正常组,柳氮磺砒啶肠溶片组(520 mg·kg-1)和葡聚糖硫酸钠(DSS)模型组。除模型组外均按0.01 m L·g-1体重剂量ig给药,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除正常组外各给药组在给药同时自由饮用4%DSS水溶液,连续造模10 d。观察各组药物对BALB/C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采用结肠损伤评分法,观察各组药物对病变肠组织的影响;ELISA法测结肠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环氧橙皮油素对受损结肠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水平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环氧橙皮油素中、高剂量组疾病活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肠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环氧橙皮油素各剂量组结肠组织TNF-α含量逐渐降低,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环氧橙皮油素各剂量组结肠组织IL-10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环氧橙皮油素各剂量组均能使受损结肠平滑肌细胞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表达量降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氧橙皮油素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AEB)对DSS诱导+白念珠菌(CA)定植状态下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DSS+CA组,BAEB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Mesalazine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平板法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真菌载荷量,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ASCA及结肠黏膜组织IL-6,IL-8,IL-1β,HBD-2,HBD-3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DSS模型组相比,DSS+CA组小鼠一般状况及血清ASCA无明显变化,但肠道CA载荷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肠黏膜组织IL-6,IL-8,IL-1β,HBD-2,HBD-3的蛋白水平均超过DSS组,BAEB高剂量与Mesalazine治疗能改善结肠组织病理,降低IL-6,IL-8,IL-1β,HBD-2,HBD-3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提示,BAEB能有效改善DSS+CA定植下的UC小鼠结肠病理及免疫性损伤,对肠道真菌过度定植相关肠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