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中医穴位按摩、盆底康复训练、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和无治疗措施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4组患者分别治疗3个月,其中随访观察2个月,采用盆底肌力测试对比分析4组患者产后尿失禁治疗效果,归纳中医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方式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尿失禁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4.0%、6.0%、1.0%、22.0%,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4组患者盆底肌肉张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按摩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是用于产后患者尿失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产后4周产妇,对照组为产后6周产妇,两组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T)以及阴道静息压(V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时间选择方面,产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患者尿失禁情况,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产后42 d检查的足月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及阴道压力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阴道静息压、盆底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改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盆底肌张力,加快盆底肌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5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于产后42 d开始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孕16周开始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并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孕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及不同时间阴道收缩压(VSP)、子宫脱垂产后POP-Q分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孕16周时的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周、产后12周时,观察组VSP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OP-Q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可预防因妊娠、分娩所致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该院选取50例已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6周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产后6周来该院接受检查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尿失禁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阳性率较低(P0.05);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观察组Ⅰ类纤维肌力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纤维肌力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高于6个月前的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过程中,在根据产妇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同时可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对产后膀胱功能、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75例。对照组仅给予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三阴交穴位按摩。对比两组盆底肌力指标、盆底肌功能、尿失禁发生率、尿垫试验阳性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等盆底肌力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Oxford盆底肌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其余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取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盆底肌功能、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其产后1个月和产后10个月的POP分度情况,产后1、4个月以及10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2.7%、产后4个月为2.7%、产后10个月为4.5%,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5.5%、产后4个月为12.7%、产后10个月为15.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促进产后产妇身体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70例,排除其他方面因素干扰,所有产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产妇产后6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产后4周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频率,详细记录两组产妇T、VSP、VRP指标情况。结果在尿失禁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14.3%,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2.9%,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VSP、VRP指标方面,对照组产妇T、VSP、VRP分别(4.4±1.2)s、(29.4±3.7)cmH2O、(32.8±3.9)cmH2O,观察组产妇T、VSP、VRP分别(6.3±1.5)s、(33.2±3.8)cmH2O、(36.2±4.4)cm H2O,观察组T、VSP、VRP等指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尽早展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的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阴道紧缩度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肌电电压大于对照组,且夜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增加阴道紧缩度,同时可减少夜尿次数,进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剖宫产和阴式顺产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08例初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58例)和阴道顺产组(50例),比较两组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底肌力等情况。结果:剖宫产初产妇产后阴道前臂脱垂、阴道后臂脱垂以及子宫脱垂发生率均低于阴道顺产组(P0.05);产后6个月剖宫产组产妇SUI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顺产组(P0.05);剖宫产组初产妇盆底深层肌力和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均低于阴道顺产组初产妇(P0.05)。结论:阴道顺产对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更大,产后POP、SUI的发生率更高,临床阴道顺产产妇更应注意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阴道产钳助产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为阴道自然分娩,观察组为阴道产钳助产分娩,所有产妇均在产后第2天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产后42 d,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个月,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分度均优于产后4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发生率低于产后4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3个月,两组产妇腰骶痛、阴道壁膨隆发生率低于产后4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产钳助产分娩会使产妇盆底肌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和阴道自然分娩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探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产后42 d检查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00例)与剖宫产组(n=100例),对两组产妇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对比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在康复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腰骶痛、尿失禁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腰骶痛、尿失禁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剖宫产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后恢复效率更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行Kegel训练对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探访的足月妊娠初产妇,产妇分娩方式均为经阴道分娩,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妇产后第7天经探访指导进行Kegel训练,n=100)与对照组(产妇产后未进行Kegel训练,n=100),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予Laycock改良牛津评分法肌力≥3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及收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及盆器官脱垂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Kegel训练可有效防治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并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对改善阴道松弛状况,提高性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用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Qmax、MUP较对照组高(P0.05),VT较对照组低(P0.05)。产后6个月两组盆底肌力均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增强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失禁及盆底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作为训练组,产后6个月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症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前肌纤维的肌力、尿失禁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训练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尿失禁阳性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尽早恢复产妇盆底肌肉肌力,减少尿失禁几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产后阴道紧缩度和盆底肌肌力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市东升医院接收的202例分娩产妇,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101例产后予以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设定为对照组,而101例产后予以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康复治疗)的产妇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和阴道紧缩度改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夜尿次数低于对照组,同时阴道肌电电压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对产妇盆底肌肉肌力进行有效改善,将阴道紧缩度增加,对产后康复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实施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产妇随机平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产后护理及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早期盆底康复训练能有效恢复其盆底功能,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产后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107例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均用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联合穴位按摩。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59%、对照组7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SF、BC、PMU、PQmax、PVLP、VMCC指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