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尤其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微创组40例应用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开颅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回访,其临床表现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对比分析微创治疗较传统治疗的临床优势.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越高和血肿量较小者预后较好,硬通道微创穿刺术组术后预后优于传统手术组,且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个体化的原则,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选择硬通通微创术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和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疗效更加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实施微创手术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为31.6%,预后良好组109例,预后不良组84例。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与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手术时机、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术后并发症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24,5.161,4.096,6.358;P<0.05)。结论术前GCS、出血量、破入脑室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评价软通道微创手术及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微创手术组33例,硬通道微创手术组32例.主要效应指标为: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治疗后1个月、6个月Barthel指数(BI)及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例数.结果 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继发颅内血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BI、入院6个月后BI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硬通道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安全、有效,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而软通道微创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比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Glassow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并且大大提高了血肿清除率(P0.05);神经内镜治疗组Glassow评分3分以上患者明显多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清除老年脑出血血肿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并改善了脑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手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验组)和单纯使用神经内镜治疗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并观察两组术后第3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血肿清除率为(87. 6±7. 8)%,对照组为(79. 6±13. 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76. 6%(23/30),对照组预后良好率5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神经内镜结合脑立体定位膜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微创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04~2017-04在该科住院行脑出血微创穿刺外引流治疗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50例行ICP监测,对照组47例不行ICP监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co of score,GO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GOS评级优于对照组(Z=-3.534,P=0.000);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监测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安全有效,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对合理使用脱水剂、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患者258例,其中185例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73例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微创组),对比2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术前血肿量、术后血压的波动和是否有阿司匹林服用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再出血率较微创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 13.7%,P<0.05)。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较微创硬通道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可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穿刺引流微创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穿刺引流微创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系统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等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系统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GOS评分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刺引流微创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穿刺组,每组19例。内镜组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下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穿刺组为CT定位下行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肿清除率、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术后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情况,评估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效果。结果内镜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穿刺组[(90±10)%比(46±16)%;t=2.348,P0.05],穿刺到预设位置成功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19/19比14/19;χ~2=5.758,P=0.016),内镜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穿刺组(0比4/19;χ~2=4.47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17例,穿刺组预后良好11例,预后良好情况内镜组优于穿刺组(χ~2=4.866,P=0.027)。结论 3 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CT定位下血肿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以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手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穿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与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55例,经头部CT确诊为幕上血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5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24例)和微创穿刺组(31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及预后。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的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均低于神经内镜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7)min比(150±20)min、(8±3)ml比(184±50)ml、(75.7±10.4)%比(88.5±6.6)%,t值分别为26.820、17.295、5.534,均P<0.01];两组再出血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神经内镜组术前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微创穿刺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分比(42±10)分,t=3.309,P=0.002]。结论神经内镜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可能优于微创穿刺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12 h,设定血肿清除>90%为完全清除,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四组,首次血肿完全清除为脑出血1组,24~48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2组,48~72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3组,72 h后完全清除为脑出血4组。手术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术后观察再出血率、脑水肿体积,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1组再出血率为23.08%(3/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2、3、4组间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第1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3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P<0.05),1、2、3组间脑水肿体积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1、2、3组间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血肿清除时间影响预后,并且与再出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HPH)术后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HPH病人86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预后情况、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与18.60%,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NIHSS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HPH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腑醒神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病人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病人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通腑醒神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水肿体积、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6周后脑水肿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术后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通腑醒神汤治疗可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予以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于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价值。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实施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未死亡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患者30例为研究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癫痫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意识恢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C组患者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评价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C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其他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大骨瓣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接受立体定向微创、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中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有15例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另外15例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48.63±12.59)min、(28.75±10.96)ml,均优于对照组(71.38±18.45)min、(135.85±42.17)ml,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较常规开颅手术能够明显减轻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季祥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8-2459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内科保守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5)。两组术后ADL分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创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内科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