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Orem自理理论联合中药熏蒸在强直性脊柱炎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本文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熏蒸这,且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性指数和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结果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81.03±3.77)mmHg、收缩压(125.46±4.58)mmHg以及功能状态各项目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SFI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疲倦度评分、关节疼痛度评分、关节僵硬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关节晨僵时间短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ASDAI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穿袜评分、弯腰评分、触高评分、坐站评分、卧站评分、登台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药物治疗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门诊及住院75例老年A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用药、治疗及生活质量情况,对照组为青年AS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手术治疗比例,以及BASDAI、BASFI评分,全身痛和脊柱痛Iikert四级评分,晨僵时间、扩胸度,指地距,枕壁距,Schober试验,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老年AS患者应用柳氮磺吡啶、生物制剂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手术比例高于对照组。老年AS组晨僵时间,全身疼痛评分,脊柱疼痛评分,患者评分,医师评分及BASDAI、BASFI、指地距、枕墙距、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Schober试验、扩胸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S患者药物治疗以止疼痛为主,治疗积极性,关节活动,生活质量欠佳,临床中需要关注老年AS患者的治疗及生活状态,加强终末的慢性病管理。  相似文献   

3.
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AS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用TGP0.6mg,每日3次,治疗组同时口服SASP1.0g,每日2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单用SASP,同时对比观察脊柱晨僵时间、疼痛程度、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脊柱晨僵时间、疼痛程度、血沉三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对疼痛控制好,不良反应轻,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TGP联合SASP治疗AS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胡宏$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内科!621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物制剂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伴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8例确诊为AS伴髋关节炎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26),观察组患者在口服MTX和SSZ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制剂;对照组患者口服MTX和SSZ。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12、24周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S疾病活动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Harri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周后,对照组患者BASDAI、BASFI、CRP和ESR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2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ASAS20缓解标准51.7%vs.38.6%(P=0.135),ASAS40缓解标准40.0%vs.22.9%(P=0.035),ASAS部分缓解标准33.3%vs.12.8%(P=0.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制剂治疗AS伴髋关节炎,可以更早期地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20 mg3,次/d。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250 mg3,次/d开始;1周后改为500 mg3,次/d;2周后改为1 000 mg2,次/d。观察治疗4、8周病情改善达ASAS20、ASAS40的例数以评价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8、周行总体评估(BAS-G)、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脊柱活动度(BASMI)、机体功能指数(BASFI)、脊柱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4、8周病情改善达ASAS20和ASAS40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4周BAS-G、BASDAI、BASFI、脊柱痛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8周BAS-G、BASDAI、BASMI、BASFI、脊柱痛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雷公藤多甙片治疗AS在短期内疗效优于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且在短期内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载脂蛋白(Apo)E、Toll样受体(TLR)4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法舒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ApoE水平变化、TLR4 mRNA表达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0%)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14.555、26.791,对照组:t=6.435、14.91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343、10.362,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po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11.794,对照组:t=4.92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po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1,P<0.05)。两组治疗后TLR4 mRNA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21.825,对照组:t=8.588,P<0.05);观察组治疗后TLR4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t=8.162,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t=22.703、15.753、13.862,对照组:t=12.112、6.398、5.4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SOD和GSH-P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1.050、10.282、8.576,均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ApoE水平,下调TLR4表达,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RDS患者1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与观察组79例。两组入院后给予脱水、营养、抗炎、吸痰、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Murray肺损伤评分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血清PCT、sTM和TNF-α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和氧合指数(PaO 2/FiO 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29.113、39.114,对照组:t=12.216、28.26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 2和PaO 2/FiO 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13.313、14.849,均P<0.05)。两组治疗后Murray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26.643、17.232,对照组:t=19.838、9.02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Murray肺损伤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15.089、11.326,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CT、sTM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35.402、38.662、37.339,对照组:t=22.761、23.199、15.19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sTM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19.312、20.298、15.005,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34.342、32.574,对照组:t=15.708、19.22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GSH-PX和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19.823、8.265,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老年ARDS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血清PCT、sTM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机体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甲氨蝶呤片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所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及血液化验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减少,晨僵时间缩短,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血沉值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所拟中药汤剂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优化血液化验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Schober实验、胸廓扩展度、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CRP)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chober实验、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扩张度、血沉和CR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缩短〔(14.39±8.48)vs(25.38±14.81)min,P=0.000〕;Schober实验显著增加〔(4.92±0.82)vs(4.13±0.67)cm,P=0.015〕;胸廓扩张度显著增加〔(4.82±1.28)vs(4.03±0.98)cm,P=0.000〕;血沉显著降低〔(13.41±9.38)vs(21.95±13.29)mm/h,P=0.000〕;CRP显著降低〔(9.83±4.39)vs(17.48±6.40)mg/L,P=0.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 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经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ax-Sp 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艾瑞昔布组和塞来昔布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VEGF和BMP-2,评价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等功能评价指标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ARCC)评分情况。结果艾瑞昔布组与塞来昔布组在ESR、BASDAI、患者总体评估、Schober试验和SPARCC评分方面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SFI、耳壁距和腰椎侧弯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89±17.68)ng/L对(187.00±11.42)ng/L,P0.05],血清BMP-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74±104.44)对(226.80±116.26)ng/L,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ESR、CRP、BASFI、耳壁距、前指地距呈正相关(r=0.628、0.542、0.238、0.299、0.353,P0.05),与腰椎侧弯度(左右侧)、Schober试验、踝间距呈负相关(r=-0.369、-0.373、-0.359、-0.274,P0.05)。血清BMP-2与CRP呈正相关(r=0.213,P0.05),与腰椎侧弯度(右侧)呈负相关(r=-0.190,P0.05)。血清VEGF与BMP-2呈正相关(r=0.326,P0.05)。HLA-B27阳性患者血清VEGF较阴性者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在改善症状和功能的同时,可能通过影响VEGF和BMP减轻骶髂关节炎而达到延缓影像学进展的作用,并且艾瑞昔布与塞来昔布疗效相当。血清VEGF可以作为评价ax-Sp A疾病活动、功能状态以及治疗反应的指标,这一作用与HLA-B27表达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换  韩丹莹  赵燕 《内科》2023,(6):538-542
目的 探究基于DAVID脊柱生物力学测训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力学功能和核心肌耐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康复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57例)和系统组(58例)。常规组行运动康复训练,系统组行基于DAVID脊柱生物力学测训系统的康复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脊柱核心肌群力学功能、核心肌耐力和炎症指标。结果 干预3个月末,两组左旋转、右旋转、前屈、后伸水平,腹部、背部肌耐力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系统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干预3个月末CRP、TNF-α、血沉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系统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基于DAVID脊柱生物力学测训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改善AS患者的脊柱核心肌群力学功能,提高核心肌耐力水平,降低炎症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探讨柳氮磺吡啶与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30例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与白芍总苷联合治疗,并与50例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MTX)治疗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夜间疼痛时间、平均关节肿胀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扩胸度、Sch觟ber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总有效率均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副作用来看,前组共5例(17%),帕夫林仅2例,为腹泻症状;后组共13例(26%),其中MTX引起的8例,除腹泻外,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口服联合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组织MMP抑制剂(TI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胃癌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剂口服治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2~4个周期评价。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主要症状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MMP-9、TIMP-1和VEGF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4.70%)明显高于对照组(45.10%,P<0.05)。两组化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观察组:t=18.224,对照组:t=9.549,均P<0.05);观察组化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366,P<0.05)。两组化疗后上腹疼痛、纳差和乏力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29.429、39.270、52.166,对照组:t=14.801、18.292、21.435,均P<0.05);观察组化疗后上腹疼痛、纳差和乏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8.562、18.156、20.668,均P<0.05)。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4+/CD8+较化疗前明显下降(t=8.281、14.165、7.096,均P<0.05);观察组化疗后CD3+、CD4+、CD4+/CD8+较化疗前明显升高(t=9.229、8.187、9.037,均P<0.05);观察组化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t=19.769、21.615、19.941,均P<0.05)。两组化疗后血清MMP-9、TIMP-1和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43.286、14.653、22.509,对照组:t=17.258、5.333、11.080,均P<0.05);观察组化疗后血清MMP-9、TIMP-1和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244、8.924、11.826,均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方剂口服联合化疗对老年胃癌患者近期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MMP-9、TIMP-1和VEGF表达,且可减轻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中轴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 A)的疼痛、功能和骶髂关节磁共振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就诊的ax-Sp A患者120例,采用单纯随机分组,分别服用塞来昔布或者艾瑞昔布0.2 g,每日2次,记录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评分系统(Spondyloarthritis Research Consortium of Canada,SPARCC)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完成随访的患者共116例,其中艾瑞昔布组57例,塞来昔布组59例,艾瑞昔布组与塞来昔布组治疗后ESR[(14.85±14.67)mmol/1 h vs.(20.58±18.90))mmol/1 h,P=0.027;(9.5±8.44))mmol/1h vs.(16.81±15.04))mmol/1 h,P=0.000]、BASDAI(3.22±1.80 vs.4.01±1.77,P=0.006;2.98±1.49 vs.4.19±1.66,P=0.000)和患者总体评估(3.67±2.07 vs.5.28±2.30,P=0.000;3.76±2.08 vs.5.55±2.00,P=0.000)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chober试验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1±2.26 vs.3.75±2.05,P=0.034;4.59±2.78 vs.3.90±2.08,P=0.016);两组BASFI、耳壁距和腰椎侧弯度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骶髂关节SPARCC评分11.40±12.85,治疗后SPARCC评分6.60±9.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SPARCC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影像学的改变与ESR、BASFI和腰椎侧弯度的变化情况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瑞昔布和塞来昔布可以改善ax-Sp A的症状和功能、减轻骶髂关节炎症,两种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影像学改变和ESR的高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松复脉汤对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松复脉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TNF-α及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观察组:t=13.390,对照组:t=10.519,P<0.05),内皮素(ET)-1、血栓素(TX)B2明显下降(观察组:t=18.176、9.358,对照组:t=11.440、4.74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3.726,P<0.05),ET-1、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8.639、4.612,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t=15.719、10.204,对照组:t=11.566、13.47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22、5.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70%)明显少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甘松复脉汤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手指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晨僵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晨僵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用手指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 28),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胀关节数量、压痛关节数量及晨僵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DAS 28评分,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VAS、DAS 28评分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VAS、DAS 28评分以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胀关节数量、压痛关节数量与晨僵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肿胀关节数量、压痛关节数量与晨僵时间均显著减少(缩短),观察组患者肿胀关节数量、压痛关节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联合手指操治疗基础上,使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晨僵患者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缩短晨僵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8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项目和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项目及中医整脊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前、6w后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矢状面垂直轴(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评价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结果6w后,观察组患者SS、LL角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PT角度、SVA数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对照组患者仅SS角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6w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SS、LL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T角度、SVA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6w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腰椎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调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改善患者VAS疼痛评分、腰椎JOA评分,疗效优于中医整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肽联合柳氮黄吡啶、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使用柳氮黄吡啶及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使用骨肽联合柳氮黄吡啶及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组腰背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Bath强直性脊柱失活动指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骨肽联合柳氮黄吡啶、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评价。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两组治疗前后毒素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钾和血磷、微炎症反应和肾功能变化;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P<0.05)。两组治疗后iPTH、血钾和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38.770、18.452、12.806,对照组:t=15.427、9.304、6.51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PTH、血钾和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3.294、10.837、7.761,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MG)、血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18.848、28.537、19.751,对照组:t=8.452、17.944、7.95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β2-MG和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7.251、6.801、8.708,均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t=28.067、18.393、23.112,对照组:t=10.683、10.654、13.08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6.139、9.444、8.78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21.95%)明显少于对照组(53.66%,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肾功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8A、IL-28B、IL-29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AS患者90例作为AS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C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临床及检验结果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28A、IL-28B、IL-29水平。结果AS组血清IL-28A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IL-28B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IL-2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治疗后BASDAI、CRP、ESR、IL-28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28B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AS患者治疗前后IL-2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患者治疗前血清IL-28A水平与BASDAI、CRP、ESR呈正相关(P<0.05),IL-28B与BASDAI、CRP、ESR呈负相关(P<0.05),IL-29与BASDAI、CRP、ESR无相关性(P>0.05)。AS患者治疗后血清IL-28A水平与BASDAI、CRP、ESR呈正相关(P<0.05),IL-28B与BASDAI、CRP、ESR呈负相关(P<0.05),IL-29与BASDAI、CRP、ESR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AS患者血清IL-28A水平升高、IL-28B水平降低,IL-28A、IL-28B水平可反映治疗效果,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